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志珍
1968年赵志珍不知杨成武下落,致信毛主席,主席找到周总理:他在哪?
史源历史专栏关注
2022-06-05 08:06大图模式
我们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和妻子赵志珍,经历一段浪漫的自由恋爱,结为革命伴侣。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陪伴,一起走过几十年光阴,是一对少有的百年伉俪。
1968年,组织将杨成武调出北京,但是不知具体地点在哪里。赵志珍很着急,写信给毛主席询问丈夫的下落。毛主席又找到周恩来,询问他在哪里?最后在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帮助下,赵志珍才和丈夫团聚。
那么杨成武经历了什么?
杨成武出生在福建省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母常年靠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虽然父母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省吃俭用送杨成武上学堂,希望他将来能有出息。
大图模式
好不容易把他供到中学,本以为他学有所成后会找个稳定的工作,可没想到他在读书期间,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参加革命活动。
他先参加闽西古城的农民暴动,后来跟着暴动部队加入闽西红军,成为红军的一员。在战斗中,他表现得很英勇,不怕牺牲。因为表现优秀,他还被谢荣珍称赞为模范团政治委员。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开始长征。在艰难的长征途中,杨成武所在的红4团,多次被毛泽东点将,作为红军大部队的先头部队,为部队开路。
他带领队伍,连续突破湘江,乌江,娄山关,遵义等四道封锁线,屡建战功。遵义会议结束后,杨成武又带着队伍一路征战,为红军开辟道路,创造了奇迹。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河水太急,两岸又都是高山峻岭,走了十几里也找不到一个渡口,红军大部队渡河很困难。这时蒋介石又调遣部队,一边向红军进攻,一边堵住红军的退路,企图围歼红军。
面对这样的情况,红军只有将目光放在泸定桥上,这是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如果泸定桥还不能通过,那么红军主力就岌岌可危了。危急关头,中央将突破泸定桥的重任,交给红4团,让他们在3天内必须赶到泸定桥。
不过去往泸定桥的路上,道路太崎岖,又都是泥土,一路上还要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红4团走了一天,才走了80华里。这时红1军团来电,要求杨成武他们,一天跑一百六十里,必须要在明天之前到达泸定桥。
军令如山,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连夜急行军。不凑巧的是,到了晚上又下起倾盆大雨,战士们走三步滑一步,走五步就会摔一跤,队伍的行军速度怎么都快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成武站出来,不断鼓舞战士们的士气,终于带领队伍,在第二天早上到达泸定桥。
大图模式
图|杨成武
可一来到泸定桥,眼前的情况就让他们吸了一口凉气,只见桥上只有13根空荡荡的铁索悬在空中,桥对面还有重兵把守,身后还有敌人追来。杨成武眼看着身后的敌人,即将赶上他们,局势刻不容缓,他立即组织突击队,冲向泸定桥。
就在突击队即将通过泸定桥时,敌人又在城门上燃起大火,阻止红军战士进去。杨成武心急如焚,握枪站起来,大声呼喊:“同志们,不要怕,冲过去,冲啊,冲啊,敌人就要被冲垮了。”
最后在他的呼喊声中,战士们冲过了火海,占领泸定桥。事后,中央军委为了奖励红4团,给部队颁发一面奖旗,还给突击队员和杨成武等干部们,奖励一套列宁服,钢笔,日记本,瓷碗,筷子等东西。
当时杨成武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就能获得这些荣誉,可见他的优秀。
在接下来的腊子口战斗中,杨成武带领部队,同样表现得很威武。当时红4团刚刚历经过草地,战士们疲惫至极,但接到腊子口战斗的重任后,杨成武做表率,开展动员,让战士们重振旗鼓,燃起高昂的斗志。
战斗中,红4团采取正面强攻和侧面配合的打法,杨成武带领部队在正面向敌人展开进攻,另一部分队伍则爬上悬崖,从上方向敌人射击,打得敌人四处逃窜。
杨成武趁机扩大战果,追出敌人几十里地。此后,杨成武的名头,在红军部队越发响亮。
1936年,长征结束后,中央考虑杨成武的优秀表现,调任他到红军大学进修学习。能进入这个学校学习,都是被党组织看重的优秀人才,可见杨成武的前途不可限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成武来到华北战场,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
大图模式
图|杨成武
1938年,杨成武带着部队驻守易县。一天,他正站在地图前,看着地图,思考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一位参谋长突然进来,打断他的思路,有几个女学生来了。
杨成武让她们进来。不一会儿,一群十五六岁的女学生走进来。杨成武说:“你们这些女学生,跑到这山沟里干什么?”
这句话,可是捅了马蜂窝。几个姑娘顿时同时开口:“我们要加入八路军,打鬼子。”
“国家有难,我们也有责任。”
“国家到了危亡时刻,我们怎么能安心待在学校读书呢?”
大家议论纷纷,只有一位叫赵志珍的女学生,红着脸站在一旁,没有说话。说起这位赵志珍,可不是一般的女子。
赵志珍出生在一个小村庄里,虽然家里只是一般的人家,但是父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省吃俭用供她上学。
14岁那年,她考上北平女二中。在她去学校报到那天,学校聚集很多人,正在读关于抗日的文章,这是她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文章,也是她爱国的第一次觉醒。
一次,她的嫂子给她四个铜板,让她去买菜。她走在街上,正好听到前面的十字路口,正在高声呼喊打倒日本鬼子的口号,口号声十分响亮,让人听得热血沸腾。她连忙走过去,走到募捐箱面前,把原来用来买菜的四个铜板投进去。
之后一年内,她陆续参加十几次抗战宣传活动,同时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她再也压抑不住内心对侵略者的怒火,毅然带领学校几个女学生,奔赴八路军驻地,要求加入八路军,参加战斗。
正是这次勇敢的举动,让她第一次见到杨成武。杨成武也很快注意到角落里,这个腼腆的姑娘,走上前询问她的名字和年龄。
得知她叫赵志珍,今年16岁,杨成武开玩笑地说,怎么不说话呢?赵志珍看了一眼杨成武,说:“她们都说了啊!”杨成武被逗笑了,其实他早就被这几个长途跋涉赶来参军的女学生感动了。
之所以一开始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她们的年纪还小,可以多学习。但看到她们参军的决心这么坚定,爽快同意了。从这刻起,赵志珍就正式成为八路军的一员。经过新兵生活锻炼,她被分配到政治部当干事,主要负责民运工作。
大图模式
图|赵志珍和杨成武
由于两人的工作地点距离不远,赵志珍经常来找杨成武汇报思想,请教问题,请示工作。有时,她还多次找他借阅书籍,听杨成武讲革命故事。
其中包括杨成武亲身经历的五次反围剿战斗,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红军长征等战斗故事。听着这些热血沸腾的故事,赵志珍对杨成武更加崇拜。
在两人的渐渐交往中,他们互相了解,感情逐渐加深。杨成武越来越喜欢这个纯真勇敢的姑娘,特别是知道,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后,更是心动。
年少的爱情,总是单纯又热烈的。有时由于工作,他们一两个星期不能见面,杨成武还会找个理由,特意去她工作的地方看她。
终于有一天,他再也忍不住了。那是一个深夜,已经晚上11点多,杨成武还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没有入睡。以前很多时候,他就是在这个屋里,沉着冷静地思考作战方案,运筹帷幄。
可今天,他已经坐了半个多小时,还静不下心。现在,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如何写一封情书。这是他第一次给人写情书,要是人家姑娘不愿意,那该多不好意思啊!
不知过了多久,他重新点燃一根蜡烛,坐在桌子前,提笔写了起来。
子珍同志:
我在很久以前就想和你谈一段私话......我们都是共产党的干部,我们的任务都是一样的。虽然我们来自南北方,有籍贯差异,但是我们在一条战线上,在一起斗争,基于以上原因,我今天向你提一个建议——希望我们亲密地拉起手来,做一对异性朋友,好吗?同意吗?希望你尽快给一个答复。
这封情书,杨成武可是字字斟酌,欲言又止。当他写完这封信,才狠狠松了口气,把信从头到尾看了两遍,再小心翼翼地折起放在信封里。
大图模式
怀着激动又期待的心情,他走到院子检查一下岗哨,才回到房间躺下休息。第二天早上,他让警卫员把信送给赵志珍。赵志珍接到信件,一下子就愣住了,心脏砰砰地跳不停。
其实很早之前,她就听说过杨成武的名头,对他很是崇敬和爱恋。第一次见面,也正是由于青年男女的羞涩,赵志珍心怀心事,才没有站出来和他说话,而是羞涩地站在一旁。
她拆开信件,一眼就看到子珍同志?怎么会是子珍同志?应该是他听错了,把志珍听成了子珍。赵志珍接着往下看,看了好几遍,还恋恋不舍,有点不敢相信,心中既激动又羞涩。第二天,赵志珍向他表明自己同意的态度。
爱情一旦发生,就再也抵挡不住,两人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但烽火连天的战场,是不允许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他们的约会,也只有在百忙之中抽空见面。一天傍晚,杨成武拉住赵志珍的手:“志珍,我们结婚吧。”
在双眼相视的深情中,赵志珍点点头。“明天我就给军区司令员写封结婚报告申请。”杨成武激动得像一个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说。
可没想到,赵志珍更加心急,说:“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再写?”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杨成武。杨成武一下子把赵志珍拉进怀中,激动地说:“对,今天就写,我马上就去写。”
经过司令员聂荣臻的批准,杨成武和赵志珍很快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结为革命夫妻。一天的婚假过后,尽管两人十分不舍,还是断然分开,各自投入紧张的战斗。战争是残酷而又无情的,杨成武一次次冲锋陷阵,赵志珍都提心吊胆,一心盼望着杨成武平安归来。
1943年的冬天,日军向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赵志珍和女儿被安排在狼牙山附近的一户人家居住,附近人烟稀少,没有危险。
几天后,由于杨成武患上疟疾,四五个警卫员护送他来到此地养病。杨成武费力地睁开眼睛,看到许久未见的妻子和女儿走出来,心里惊喜万分。可身体极度不适,他模模糊糊地看了一眼,就迅速昏迷过去。
大图模式
看到杨成武虚弱的样子,赵志珍含泪彻夜照顾杨成武,陪伴在他身边。她一遍遍地喊着:“成武,你不能倒下啊,不能倒下。”
在赵志珍的精心照顾下,杨成武清醒过来,高烧也退了,但身体并未痊愈。一天一大早,房东给杨成武送来早饭,没吃几口,警卫员就撞开房门,大喊日本鬼子过来了,迅速转移。接着不远处传来几声枪响,敌机俯冲过来,投下几枚炸弹。
杨成武痛苦地看了看女儿和赵志珍,艰难地说:“志珍,跟着我们一起突围出去。”赵志珍心里十分清楚,她和女儿跟着他们一起突围,只会拖累他们。只有自己留下来吸引日军的注意,杨成武才有机会脱险。
于是她坚定地说:“不行,已经来不及了,你们走,不要管我。”眼看着枪声越来越密集,赵志珍严厉催促:“成武,快点走啊,快点下命令。”
杨成武摇摇晃晃地从床上站起来,坚定地说:“要走,我们就一起走。”情况万分危急,赵志珍顾不上了,把杨成武顶出门外。警卫员见杨成武出来,二话不说把他抬到骡子上,飞奔向山坡跑去。
看着妻子和女儿的身影,杨成武着急不已,大声让警卫员回去接应她们。可警卫员已经顾不上了,只是用力赶骡子飞快奔跑。等到他们翻过山梁,暂时脱离危险,杨成武才挣扎从骡子下来,用望远镜看着庵堂。
他看到日军正在搜查庵堂,用火烧毁房屋,却怎么都找不到妻女的身影。直到房子已被大火烧成灰烬,妻子和女儿很大可能已经遇险,杨成武才流下两行热泪,心痛如绞。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赵志珍和女儿居然奇迹般地出现在杨成武面前。
原来房东让赵志珍和女儿躲进石缝,才躲过一劫。当杨成武看到妻子,一把握住妻子的手,动情地叫了一声:“志珍。”随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赵志珍看着杨成武一夜未睡,憔悴的脸庞,也激动得说不出来话。
此时此刻,历经磨难,两颗心完整地融在一起。
大图模式
图|赵志珍和杨成武
多年以后,赵志珍回忆这一幕,说:“杨成武就像岩上青松一样,值得我尊敬。为了这样的人,我愿意付出,愿意付出心血。甚至在我们二人之间,只能活下来一个人的时候,无关其他,我情愿献出我的生命。”
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感情?这一刻,赵志珍的选择,体现得淋漓尽致。
次年,杨成武被任命为冀中军区司令员。上任那天,杨成武在村子和妻子女儿告别。为了革命,他们只能分离两地,聚少离多。
几年后,赵志珍先后生下几个女儿和儿子。但为了革命工作,他们只能交给老乡抚养。新中国成立后,赵志珍想把自己的孩子找回来。最后在政府的帮助下,经过多方打听,只有三个女儿活着回到赵志珍身边。
对于几个孩子,赵志珍十分愧疚,尽可能给予她们照顾。但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党组织需要,她都义不容辞。建国初期,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赵志珍因能力优秀,被派往天津工作。
赵志珍二话不说,把孩子安置好,就奔赴天津工作。之后她又历经几次工作变动,但不管如何,她始终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地工作。从始至终,她也从来没有和丈夫杨成武断过联系。即使是杨成武奔赴朝鲜战场,他们也保持书信往来,让她能得到他的消息,确保他的安全。
多年来,赵志珍也从来没有向中央提出过要求,但在1968年,她罕见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寻求帮助,想知道杨成武的消息。
当时杨成武和赵志珍都在北京工作,虽然分别处于不同的地方,但是双方都有联系,知道彼此的消息。直到1968年,杨成武突然被调离北京,赵志珍联系不上他了。她心急如焚,十分担心,只好写信给毛主席,询问杨成武的下落。
大图模式
图|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信件,立即找到周恩来,让他了解杨成武的情况。最后在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关心下,杨成武终于回到北京,和赵志珍团聚在一起。此后几十年,赵志珍和杨成武从来没分开过。
赵志珍71岁生日那天,杨成武特意给赵志珍题词,表达深刻的爱意。看着这首题词,赵志珍十分感动:“我没有帮助你做多少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很惭愧。”
1998年10月27日,是杨成武将军的生日,而11月28日又是他们结婚60周年纪念日。想来想去,全家人决定把这两个日子一起过。虽然他们夫妻年龄都不小了,但是心中对彼此的爱意,丝毫不减。
赵志珍苦思冥想,要送给杨成武什么样的礼物呢?送什么礼物,才能表达她心中对丈夫的一片情谊。最后她想到一件很有意义的礼物。
那天早晨,杨成武和赵志珍在子女们的帮助下,梳洗打扮得很精神。赵志珍对杨成武说:“我今天要送给你一件礼物。”
杨成武询问:“是什么?”
赵志珍拿出一封信件,把它交到杨成武手里,神秘地说:“你自己看吧。”杨成武拆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看着看着,眼眶湿润了。原来这是一封60年前,杨成武给赵志珍写的第一封情书,没想到60年过去了,经历了南征北战,枪林弹雨,赵志珍还保存得如此完整。
这薄薄的一张纸,承载他们夫妻二人60年来历经的风风雨雨,也承载两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多年后,他们都离休了,夫妻二人致力于为革命老区人民办实事。他们每年都要回老区看看,请老区人民到家里做客,还把当年自己的房子腾出来,给他们做新房的夫妇请到家里做客。
他们到处奔走,为老区建设尽心尽力,还先后给各个慈善机构和内蒙古等地灾区捐款十几万元,为江西,福建等贫困地区筹集资金,建成10多所希望小学。
大图模式
图|赵志珍和杨成武
2004年2月14日,杨成武逝世,赵志珍悲痛万分。14年后,赵志珍逝世。
他们二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相识相知相守,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离不弃。他们的感情,没有因为长期分开而受到丝毫影响,反而经过时间和战火的洗礼,变得更加稳固,更加深厚。同时,他们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无怨无悔地奋斗终生,作出卓越贡献。他们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无怨无悔付出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永远铭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征路上的功臣王开湘
飞夺泸定桥英雄团长高烧后举枪自尽,多年后杨成武表示:并非自尽
72岁杨成武重回泸定桥,老泪纵横:咋就剩我一个了,你们都在哪儿
1935年大渡河边,一老秀才深夜急见毛主席,留下1句话挽救2万红军
毛主席曾留七大预言:当时没人信,如今6个已应验,第7个即将实现
1984年,邓小平接见唐进新,闲聊时询问道:你就是江西最牛县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