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国首相摔倒
08:57
1982年,赢得了马岛海战之后的撒切尔夫人,昂首挺胸的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她要在这里战胜另外一个对手,邓小平。
六个小时的谈判过后,撒切尔夫人失去了来时的光彩,匆匆走下人民大会堂的台阶,却不慎一脚踩空,直接来了一个大马趴。
这件事情传到了邓小平的耳朵里,邓小平告诉旁边人,给撒切尔夫人留点面子,就不要宣扬了。但是没有想到,第二天撒切尔夫人摔倒的窘态却出现在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这也似乎预示着,她在邓小平面前完败!
撒切尔夫人摔跤这件事情后来成了中英交往史上的一个著名段子,几乎提到中英关系尤其是香港问题时,人们都会提到。
那么在那闭门会谈的六个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以执着、顽强著称的铁娘子为什么会以如此狼狈的状态离场,邓小平究竟对她说了什么?
两个人之间又进行了一场什么样的巅峰较量?
时间回到八十年代,邓小平恢复工作之后,全面整顿经济建设,将改革开放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大计。
而香港是当时中国对外联系的唯一窗口,是东南亚最重要的自由贸易港,同时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中央认为香港必须收回来,并且也到了收回的时候了。
不过,邓小平认识到要收回香港,但不能让香港失去现有的国际地位和重要功能,香港回归不能乱,更不能衰落下去。
所以,如何平稳、顺利地收回香港成了重中之重,事关重大,邓小平决定亲自来办这件事情。
而英国方面也在考虑解决香港问题,只是他们考虑的不是将香港交还给中国,而是如何完全拿到香港的主权。
二战之后,英国的实力迅速下降,各个海外殖民地也纷纷宣布独立或者脱离英联邦的直接统治。日不落帝国早已不复往日辉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英国依旧是个具有重要国际地位的发达国家。
并且,英国人并不甘心就这么衰落下去,他们对于任何一寸海外殖民地都拼死争夺。最为典型的就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为了争夺马岛而爆发的战争,英国人在最后关头险胜。
这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让英国人又瞬间恢复了自信,他们希望趁机拿下香港的永久主权。毕竟,对于英国来说,香港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马岛。并且,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波,国力非常虚弱。
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的意向,表面上看香港和马岛都是面积不大的海外殖民地,但是香港每年能够给英国带来上千亿美元的收益,而马岛只能为英国南极探险队提供一些后勤保障而已。
所以,这次首相撒切尔夫人也亲自出马,她要为英国彻底拿下香港,此行如果成功,她就有可能成为超越丘吉尔的英国首相。
1982年9月24日,撒切尔夫人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她将要和中国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当面会谈,撒切尔夫人信心满满,她对这次会谈充满了期待。
撒切尔夫人率领着堪称豪华的英国使团进入了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邓小平将在这里接见他们。
人民大会堂的装饰没有英国的白金汉宫那般金碧辉煌,处处显露皇家气势,但是这里庄严、肃穆,朴素而不失气度,尤其是宽大的会场让这位英国首相颇感震撼。
这好像是在告诉所有来访的客人,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富源极为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家。
上午9时许,邓小平缓步来到福建厅,和撒切尔夫人热情握手,相互致以问候。见到邓小平的第一面,让撒切尔夫人有了一种意外的感觉。
当时国外对邓小平传闻最多的就是“小个子”,这无疑是一种略带蔑视和嘲讽的眼光,但是当真正见到这位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时候,撒切尔夫人真正的感受到了他身上那种无比强大的气场。
对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国方面并没有藏着掖着,允许各国记者前来北京采访报道,也是为了向全世界显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态度和决心。所以,记者们的镜头记录下了历史上的宝贵时刻。
寒暄过后,撒切尔向邓小平说道:“作为英国的首相,能够访问中国,我感到非常高兴!”这句话里明显带着傲慢和优越感。
而邓小平则平静地回答道:“我们非常欢迎夫人来到中国。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位,不过他们都下台了……”
这句话让撒切尔夫人顿时感受到对面这个个子不高的男人真的不是一般人物,一语三关,即不失礼节,又显示出了自己政治资历,还不忘提醒一下英国首相也只是个临时职务而已。
仅从这一句话,撒切尔夫人就预感到了今天的谈判不会像预想中的那样乐观,邓小平非常强硬并且有些寸土不让的意思。
随后,双方入座进行了礼仪上的友好会谈,当时的氛围非常融洽。当然这是礼仪上的,需要让世界各国都看到自己的风度,记者们正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
这个环节完成之后,记者们就要退场,双方立即进入了实质性的会谈。
撒切尔夫人直接向我们表明了态度,英国占领并治理香港,依照的是当年和晚清政府签订的三个条约。这条约是完全合法的,因此应该得到尊重。
她的态度非常明确,香港就是英国的,不想还。
对于她的态度,邓小平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多年以来英国历任首相以及议会都是这个态度,不过现在是时候让他们知道中国的真正态度了。
为了不让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邓小平并没有直接反驳她,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现在我们的谈判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是香港回归的问题,二是香港回归之后的发展与管理问题,三是如何保障香港回归之前的繁荣稳定问题。
如此回应,既避免了和撒切尔夫人针锋相对,又把问题拆分开来,分三招连续打出去,对方不接也得接。
这三个问题实际上环环相扣,英国人无论回答哪一个,都必须面对香港归还中国的问题。
撒切尔夫人对于邓小平的强硬显然不适应,并且有些被激怒的感觉,她随即表示英国还是坚持应该遵守已经签订的法律文件,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邓小平则表示,对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新中国一律不予以承认,这一点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天就已经向全世界告知过了。
当年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这样的法律文件又如何体现公平公正呢?
如果我们现在承认这些文件,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岂不是成了晚清政府了,继续要割地求和?新中国不是清政府,我也不是李鸿章!邓小平义正言辞,分毫不让!
撒切尔也不甘示弱,她又从另外一个方面找借口。她高傲地告诉邓小平,香港是在英国的治理下才有了今天的繁华与稳定,因此也只有英国继续管理这里才能继续保持这种繁荣的景象。
言外之意,一旦将香港交给中国政府,只怕是香港将会从此没落,不复辉煌。
尽管中国当时非常贫穷,但是我们有信心把国家治理好,让中国富强起来,如此说法就是瞧不起我们,根本不相信我们可以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对于撒切尔夫人的这种论调,邓小平显得非常生气,双方一度陷入尴尬的场面之中。
见邓小平不同意自己的看法,也不同意在收回香港的问题上让步,这位铁娘子的脾气也上来了,她随后说了一番让邓小平颇感意外的话。
她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坚持要收回香港的主权,那么有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英国将会出动军队来保障香港的安全!
撒切尔夫人已经没有招了,被逼急了,竟然想要动用武力。
对于她的这番表态,邓小平显得有些意外,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了起来。对于这一番话,他着实感到有些可笑。
如果说是在几十年前,中国还在晚清、北洋或者国民政府的统治之下,英国的武力威胁还是有些分量的。
但是现在是新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我们有数百万人民解放军,难道还怕英国的威胁。
邓小平的大笑是有道理的,当时即便是美国和苏联也不敢和中国轻言战事,何况我们还有氢弹、原子弹。
不知道撒切尔夫人是否了解,当年林彪率四野挥师南下,势如破竹一举解放广东全境,原计划是连香港一起收回来的,一线部队表示拿下香港只需要一天时间。
不久之后,志愿军就和美国在朝鲜战场展开了正面较量,尽管美国人不认输,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以极其落后的武器,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把“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
不久之前,中国军队还以雷霆之势狠狠地教训了忘恩负义的越南,并彰显出了解放军的强悍战斗力以及顽强的战斗意志。
英国的军队,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纵横全球的彪悍之师了。马岛一战阿根廷人只不过比英国人早了一分钟提出投降而已,而那种战争在邓小平眼中不过是场规模不大的演习而已。
客观地说,如果要打海战,当时的英国海军或许还占有一些优势,但是他们要想在地面上和我们抢地盘,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邓小平大笑之后,直接告诉撒切尔夫人,我们虽然穷,但是打仗,还真没怕过谁!
邓小平发自内心的大笑,让铁娘子也深感意外,她看得出这不是强装镇定,而是真正觉得非常可笑。
此时撒切尔夫人也冷静下来,她也似乎意识到自己刚才说了一句非常不合时宜,并且着实可笑的话。或许资本主义国家事事都习惯以经济水平为评判标准,穷国的国防实力肯定不如富国。
可是当邓小平毫不犹豫地表示中国军队不怕打仗之后,英国人反而心虚了。一个小小的马岛海战都差不多快把自己耗空了,和中国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当年的紫石英号和朝鲜战争都表明中国打起仗来不但不怕死,似乎也不怎么在乎经济损失。
谈判进行到这个地步,双方都把军队亮出来了,距离撕破脸皮也不远了。不过,这个时候邓小平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他表示,中国方面有计划扩大东深供水工程,以改善香港居民的用水状况。
这一下直接点中了撒切尔夫人的痛处,她不得不还以善意的感谢,同时也感受到了一股透骨的寒意。
香港虽然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但是本身淡水资源非常匮乏,雨量丰沛的季节才能勉强够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用水问题日益严重。
1963年的时候,两广地区遭遇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香港缺水非常严重,而港英政府根本不顾香港人的死活,优先保障在港英国人的用水,对普通居民用水实施限制。老百姓每天都上街抗议,英国人也非常害怕平民造反,但却束手无策。
无奈之下,香港各界只好联名向大陆方面求援。知道这个情况之后,周总理特批准许香港所有船只到珠江口运输淡水,以解香港人民的燃眉之急。
随后,国务院又紧急通过了“东深供水”工程项目,从大陆修建一条供水渠道,确保香港居民用水安全。
因此,后来香港地区的淡水主要都是大陆供应,后来香港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工业和居民用水量激增,原先的供水系统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离不开大陆,如果英国方面坚持不归还香港,那么大陆方面根本不用出兵,直接把淡水切断,香港连一个星期都坚持不下去。
另外,香港虽然属于英国管辖,但是数十年来,一直和大陆方面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商贸往来,除了淡水,香港本地的大量物资供应也全部是依靠大陆。
因此,香港和内陆打断骨头连着筋,英国人打心底看不起中国人,如果闹翻了,不用大陆出兵,仅香港人自己就能把英国人赶出去。
听到邓小平提出了东深供水工程,撒切尔夫人这会儿是真的“撒气儿”了,她已经意识到,和邓小平的谈判彻底输了,香港保不住了。
经过六个小时的谈判,撒切尔夫人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匆匆离开了人民大会堂。眼尖的记者们发现,英国首相出来的时候身上已经没有了刚刚来到时的那种精气神。她显得落寞、气愤和沮丧。
而就在她走下台阶的时候,不慎一脚踩空,当场摔倒在了台阶之上,连包都掉了。随行的工作人员赶紧把她搀扶起来。
撒切尔夫人立即站起身来,面不改色,也没有理会在场所有的记者,快速钻进了轿车里,她要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随后,工作人员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邓小平,老人家笑了笑,吩咐工作人员:给夫人留点面子!因此,当时中国的媒体并没有报道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摔跤的情况。
即便是后来会提到此事,也很少播放当时的录像。不过,那些外国记者如何报道,我们无权干涉。所以,第二天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栽了大跟头”的报道就占满了各国主要媒体的头版头条。
这一次谈判邓小平为后来香港回归问题定下了基调,只要英国归还香港主权,一切问题都可以谈。
后来双方又进行了多次艰苦的谈判,英国人舍不得香港的利益,拼死力争,为了确保香港能在1997年回归,中国方面也做出了较大让步。
例如香港保持50年不变,可以聘用英国人担任法官等等。英国人强行保留了很多权益,当然这些殖民统治时期的不平等权益,后来都将会随着香港的不断发展而渐渐被消除。
遗憾的是,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刻,但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记住了他为香港回归和祖国复兴大业所做出的贡献。
回归后的香港保持了高度的繁荣与稳定,发展的比原来还要好。尽管那些残留下来的遗毒不时还会窜出来搞破坏,但随着中国的强大和港人治港的政策落实,这些殖民时期的糟粕迟早会被清理干净!
香港始终都是中国人的香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她有着完美的爱情和婚姻,仕途顺利,被称为铁娘子,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香港不是马尔维纳斯, 中国不是阿根廷。”
撒切尔夫人凄凉的晚年,让人悔悟人生真谛
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却出言威胁邓小平,小平10个字震慑了她
世界各国领导人意外摔倒图片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