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钟表小史:走时与送钟
 中国钟表小史:走时与送钟

    王卫华

    送只小钟给朋友,那是不好叫送钟的,汉语的谐音告诉我们,那意味着“送终”。只好叫送“走时器”,那意味着祝你“走时”。

    中国的钟表史,也是从送“走时”开始,结果却得了个“送终”。这段历史,到北京故宫钟表馆看得最清楚,看得最浓缩。原来,这里叫奉先殿。这里收藏有上千件大多为18至19世纪制造的钟表精品。

    钟,在古代是一种响器(乐器),又是一种酒器,进而成了量词。一俟外国的能敲出声响的走时器进来,便把这么有古韵的名字命名了自己喜欢的外国走时器,当时叫时钟,能走时间的钟,也是能让你走时的钟。后来简称为钟。

    外国的钟,进入中国是在明代万历年间。

    中国在这之前,计时主要用的是日晷和滴(刻)漏。时间刻度是“时,更,点,刻”。时,即十二个时辰:子时(23点-1点),丑时(1点-3点),寅时(3点-5点),卯时(5-7点),辰时(7点-9点), 巳时(9点-11点),午时(11点-13点),未时(13点-15点),申时(15点-17点),酉时(17点- 19点), 戌时(19点-21点),亥时(21点-23点)。

    夜里的时间,再细分为五更,一更是19点-21点(又是戌时),二更是21点-23点(又是亥时),三更是23点-1点(又是子时),四更是1点-3点(又是丑时),五更是3点-5点(又中辰时)。更中再分点,每更分五个点。

    在使用滴漏时,计时的方法又有变化,用的是“刻”——滴漏设播水壶和受水壶,播水壶滴水滴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故宫钟表馆里有清嘉庆四年(1799)造办处造的铜壶滴漏,箭身上刻十二时辰,96刻。水多箭升,露出刻度。一昼夜为24小时、1440分,一刻相当于15分钟。

    之后,外国的12小时的钟进入中国了。它有时,有点,有刻,有分,似更方便、直观,也与中国的计时可以对应。最主要的,它们还风情万“钟”。

    钟,最早进入的是皇家。159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北京,请求在中国传教,被朝廷断然拒绝。三年后,意志坚定的他,再带了一大一小两个自鸣钟作为礼品,随奏折一同呈给了万历皇帝朱翊钧。钟,让皇帝许可了他的传教,让利玛窦先走了时。走时器似乎也让万历皇帝走了时,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到了清代,康熙于二十三年(1684)开放海禁,中外贸易大增,欧洲的钟开始进入中国,在康、雍、乾三朝达到鼎盛。这些钟既能模拟鸟鸣、流水,演奏乐曲,钟面上的人、兽、花、鸟还能活动起来,让人十分喜欢。各级官员纷纷采购欧洲钟,呈献皇家。皇家当然十分惊喜,看到西洋钟,康熙皇帝曾做诗一首:“昼夜循环胜刻漏,绸缪宛转报时全。阴阳不改衷肠性,万里遥来二百年。”

    英国钟似乎是最早进入清朝皇家的。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钟表的国家之一,公元14世纪中叶便有钟表问世。至17世纪晚期钟表已然是英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伦敦是钟表生产的中心。有如此雄厚的技术做基础,英国进入中国的钟造型生动,美轮美奂。它既有英国皇室的贵雅气质,又能以古希腊神话和欧洲社会风情等装饰引发中国人的好奇心。如铜镀金写字人钟(威廉作品),甚至能写出书法般的中国汉字“八方向化,九土来王”。铜镀金象拉战车钟,上好发条,战车便伴随着音乐隆隆前进,象眨眼、甩鼻,士兵精神抖擞,立现一幅战争凯旋图。

    法国的钟表制作也是从公元14世纪开始的,也是钟表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17世纪末,中法有了海上贸易,法国钟也进入中国。法国注重把近代科技发明融入钟的造型中,如铜镀金滚钟、铜升降压力钟、铜镀金滚球压力钟等,同时,还注重展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如热气球载人钟、铜质火车头模型钟、铜质汽车模型钟等 ,加装的寒暑表和风雨表还造成了钟的多功能。由此,法国钟随后也博得皇家和贵族喜欢,打破了英国钟长期独占中国的局面。

    在钟表制造业中,瑞士人当是最聪明的。它的钟表业最早是由法国传入的,公元16世纪中叶时出现在日内瓦。但它却早于英法,于1601年创立了日内瓦制表协会。这是世界首家钟表行业协会。在制造钟的时代,瑞士专攻钟的小型化、精细化,将大钟化为表,生产出日历表和秒表(虽然英国也做表,虽然在1806年,拿破仑的皇后约琵芬为王妃特制了一块手表,这是手表的最早记录)。瑞士小钟和表也很快成了中国皇族及贵族的另一份宠爱,并进入最广大的中国市场。1800年时,世界钟表总产量达到二千五百万只,瑞士钟表产量占了三分之二,超越英国而领先世界。由此,中国的“表”字又增加了一个新意。

    为何将小钟叫成了“表”,已无据可考。“表”字古意从“毛”,意为外衣。后通“标”,有了“表率”之意。再通“幖”,有了“标志”、“标杆”之意。也许体积大为缩小的钟,最凸显的就是几根针,标志的外貌十分突出,于是就叫这小钟为“表”了。

    瑞士的表,材料贵重第一,造型别致第二,使用方便第三,造成了十九世纪小型表和怀表的流行。最后,瑞士后来者居上,成了世界钟表业的领头人之一。1885年,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大量手表便是瑞士“钟转表”战略成功的标志。

    中国人也是聪明好学的。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禁后,广告州即成了中国钟表制造中心。之后苏州紧紧跟上。不过外国钟表的机械装置外面,是中国楼、台、亭、阁、塔的造型,在引进走时报点、转花、跑人、卷帘、水法和奏乐等工艺时,表达的却是中国传统的祝颂太平、庆寿祈福的主题。18世纪后期,中国钟的制造已可与英国钟媲美。中国皇家在顺治帝(康熙帝之父)时就设立造办处,康熙帝时处下设自鸣钟处,有员工百余人,包括懂造钟的西洋传教士。他们造出来的钟,工艺极高。现存于故宫钟表馆里的硬木雕花楼式自鸣钟,是乾隆时期造办处所造,有走时、打刻、打时三个功能,由三套互相联动的铜制齿轮传动系统来完成。它的庄重和精准,让它成了无价之宝。

    钟和表,本来是走时器,到此时已成了奢侈品,成了腐败的催化剂。当时,皇宫各角落都是钟,皇族、贵族都爱钟、品钟,各级官员和外国使团要想办成事就要送钟,人们戏称,是钟,这个本该让人走时的走时器,却成了送清朝的终的钟。黄帝早说过:“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四库全书?吕氏春秋》)当一个国家从上到下开始沉湎于声色犬马时,可能离亡国不会太远了。这便是走时器——钟表告诉我们的故事。之于1875年上海“美利华”作坊制造的南京钟于1903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特别奖,1955年天津、上海先后试制出东风、上海、宝石花、海鸥等牌号的中国手表,那已是后话了。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展现中外奇巧的故宫钟表馆
原来清朝百姓只知时辰不知分秒
【马未都】第965篇:西洋钟
说说故宫钟表馆的那些事儿
故宫藏古代皇家钟表,原来是这样演变过来的
这位瑞士钟表商,送给道光皇帝一个钟,竟复杂到了没法修的程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