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16-20)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16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瓦甕與美夢

  

  在一個偏僻閉塞的地方,有一個讀書人。這個人有些文化,但學問並不高,而且他什麼也不會幹,靠著祖上留下的一點微薄的家產,整天好吃懶做,異想天開。最後,這個讀書人坐吃山空,他身邊僅剩下一隻瓦甕了。儘管這樣,他依然每天幻想,把瓦甕當作寶貝,白天把甕藏起來,晚上拿出來,抱在手上不肯放手,唯恐有人來搶去了似的。

  一個晚上,窗外北風呼嘯,搖得門窗「吱吱」直響,天氣非常寒冷。讀書人凍得縮成一團,怎麼也睡不著。於是,他又開始做起他的美夢來,他腦海中出現了他平時想得到的一切。他向老天祈求:老天爺,讓我得到富貴吧!那時候,我將有很多的錢財,我用錢財買到了一大片田莊,然後又建造起大片富麗堂皇的住宅。於是,我就成了遠近聞名的貴族。在我的府上,養著許許多多美麗的女子,她們能歌善舞,每天為我輕歌曼舞。我又娶了漂亮多情的妻子,我們有高大的馬車,馬車上有巨形的華麗的車蓋,我同美麗動人的妻子坐在高貴巨大的馬車上到處遊覽名勝古跡……反正,只要富貴人家所具有的,我全都要有。

  他越想越高興,簡直就像身在其中,不知不覺中,竟手舞足蹈起來。得意忘形之中,一腳將他那唯一的寶貝——瓦甕給蹬破了……

  這個讀書人好吃懶做,一心幻想著榮華富貴,又不願付出艱苦的勞動,到頭來,只能是一無所有,實在是可悲。

  

生木造屋

 

  宋國大夫高陽應為了興建一幢房屋,派人在自己的封邑內砍伐了一批木材。這批木材剛一運到宅基地,他就找來工匠,催促其即日動工建房。

  工匠一看,地上橫七豎八堆放的木料還是些連枝杈也沒有收拾乾淨的、帶皮的樹幹。樹皮脫落的地方,露出光澤、濕潤的白皙木芯;樹幹的斷口處,還散發著一陣陣樹脂的清香。用這種木料怎麼能馬上蓋房呢?所以工匠對高陽應說:「我們目前還不能開工。這些剛砍下來的木料含水太多、質地柔韌、抹泥承重以後容易變彎。初看起來,用這種木料蓋的房子與用干木料蓋的房子相比,差別不大,但是時間一長,還是用濕木料蓋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陽應聽了工匠說的話以後,冷冷一笑。他自作聰明地說:「依你所見,不就是存在一個濕木料承重以後容易彎曲的問題嗎?然而你並沒有想到濕木料干了會變硬,稀泥巴干了會變輕的道理。等房屋蓋好以後,過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會變干。那時的房屋是用變硬的木料支撐著變輕的泥土,怎麼會倒塌呢?」工匠們只是在實踐中懂得用濕木料蓋的房屋壽命不長,可是真要說出個詳細的道理,他們也感到為難。因此,工匠只好遵照高陽應的吩咐去辦。雖然在濕木料上拉鋸用斧、下鑿推刨很不方便,工匠還是克服種種困難,按尺寸、規格搭好了房屋的骨架。抹上泥以後,一幢新屋就落成了。

  開始那段日子,高陽應對於很快就住上了新房頗感驕傲。他認為這是自己用心智折服工匠的結果。可是時間一長,高陽應的這幢新屋越來越往一邊傾斜。他的樂觀情緒也隨之被憂心忡忡取而代之。高陽應一家怕出事故,從這幢房屋搬了出去。沒過多久,這幢房子終於倒塌了。

  高陽應的房子沒住多久就倒塌的事實說明,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尊重實踐經驗和客觀規律,而不能主觀蠻幹。否則,沒有不受懲罰的。

  

田忌賽馬

 

  齊國的將軍田忌經常同齊威王賽馬。他們賽馬的規矩是:雙方各下賭注,比賽共設3局,兩勝以上為贏家。然而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家。

  這一天,田忌賽馬又輸給了齊威王。回家後,田忌把賽馬的事告訴了自己的高參孫臏。這孫臏是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飽讀兵書,深諳兵法,足智多謀,被龐涓謀害殘了雙腿。來到齊國後,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為上賓。孫臏聽了田忌談他賽馬總是失利的情況後,說:「下次賽馬你讓我前去觀戰。」田忌非常高興。

  又一次賽馬開始了。孫臏坐在賽馬場邊上,很有興趣地看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第一局,齊威王牽出自己的上馬,田忌也牽出了自己的上馬,結果跑下來,田忌的馬稍遜一籌。第二局,齊威王牽出了中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馬與之相對。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馬也慢了幾步而落後。第三局,兩邊都以下馬參賽,田忌的下馬又未能跑贏齊威王的馬。看完比賽回到家裡,孫臏對田忌說:「我看你們雙方的馬,若以上、中、下三等對等的比賽,你的馬都相應的差一點,但懸殊並不太大。下次賽馬你按我的意見辦,我保證你必勝無疑,你只管多下賭注就是了。」

  這一天到了,田忌與齊威王的賽馬又開始了。第一局,齊威王出那頭健步如飛的上馬,孫臏卻讓田忌出下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馬落在後面。可是到第二局形勢就變了,齊威王出以中馬,田忌這邊對以上馬,結果田忌的馬跑在前面,贏了第二局。最後,齊威王剩下了最後一匹下馬,當然被田忌的中馬甩在了後面。這一次,田忌以兩勝一負而取得賽馬勝利。

  由於田忌按孫臏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賭注,一次就把以前輸給齊威王的都賺回來了不說,還略有盈餘。

  田忌以前賽馬的辦法總是一味硬拚,希望一局也不要輸,結果因自己總體實力差那麼一點,總是賽輸了。孫臏則巧妙運用自己的優勢,先讓掉一局,然後保存實力去確保後兩局的勝利,這樣便保證了整體的勝利。

  

白頭神豬

 

  很早以前,遼東一帶農村養的豬個個都是黑顏色的,這裡的人們從來沒有見過其他顏色的豬,還以為天下的豬全都是黑色的。

  有一年,張三家的一頭母豬下仔了,他高高興興地數著剛生下來的小豬:「一、二……」忽然,他停住了,張大了嘴半天合不攏。他驚奇地看到,豬窩裡竟然躺著一頭白色的小豬仔!他忙奔出去,逢人就講:「我家的豬生了一頭白頭小豬,白頭的啊!」大家紛紛跑到他家裡去親眼看看這白頭的小豬,個個稱奇。一時間,這件奇聞傳遍了全鄉。

  人們興致勃勃地議論著這頭稀罕的小豬,鄉里年紀最老、見識最廣、說話也最有權威的人說:「我活了這麼多年,第一次看到白頭豬。依我看,這頭豬一定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神豬,能夠帶來吉祥。我們應該把這頭尊貴的神豬送到京城裡去獻給皇上,也好使我們鄉揚名天下啊!」大伙紛紛表示贊同,於是就開始搭架子、做紅花、置鑼鼓,緊張地籌備起來。

  過了幾天,一切都準備停當,大家就派了幾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抬了用紅綢緞裝飾的架子,將白頭小豬放在上面,在一個能幹人的帶領下,敲鑼打鼓,吹著喇叭,一路歡歡喜喜、熱熱鬧鬧地向京城出發了。

  就這樣走了好幾天,來到了河東地面。人們驚訝地發現,那裡莊戶人家養的豬幾乎個個都是白頭豬,普通得很。大家這才知道他們抬的準備獻給皇上的所謂「吉祥的神豬」其實也只是十分平凡的一頭小豬而已。人們面面相覷,又失望又沮喪,只好偃旗息鼓,帶著他們的小白豬回遼東去了。

  這些人孤陋寡聞,竟然不知道世上還有別的顏色的豬以致於鬧了個大笑話。世界很大很大,我們所不瞭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千萬不要在沒有調查清楚之前就隨便自吹自擂。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17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皮毛相依

 

  有一年,魏國的東陽地方向國家交售的錢糧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為此,滿朝廷的大臣高興得不得了,一齊向魏文侯表示祝賀。

  魏文侯對這件事並不樂觀。他在思考:東陽這個地方土地沒有增加、人口也還是原來那麼多,怎麼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錢糧布帛呢?即使是豐收了,可是向國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這必定是各級官員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徵收得來的。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候外出巡遊。一天,他在路上見到一個人將羊皮統子反穿在身上,皮統子的毛向內皮朝外,那人還在背上背著一簍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問那人道:「你為什麼要反穿著羊皮衣,把皮板露在外面來背東西呢?」

  那人回答說:「我很愛惜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壞了,特別是背東西時,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聽了,很認真地對那人說:「你知道嗎?其實皮板更重要,如果皮板磨破了,毛就沒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捨皮保毛不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嗎?」

  那人依然執迷不悟地背著草走了。

  如今,官吏們大肆徵收老百姓的錢糧布帛而不顧老百姓的死活,這跟那個反穿皮衣的人的行為不是一樣的嗎?

  於是,魏文侯將朝廷大臣們召集起來,對他們講了那個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並語重心長地開導他們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寧,國君的地位也難以鞏固。希望你們記住這個道理,不要被一點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實質。」眾大臣深受啟發。

  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道理,基礎是根本,是事物賴以存在的依據,如果本末顛倒,那將是得不償失的。

  

目不見睫

 

  楚莊王準備去攻打越國,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他的謀臣杜子。杜子問:「不知大王出兵越國的理由是什麼?」楚莊王說:「越國目前政治腐敗,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機會,我不想放過這個機會。」杜子又問:「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嗎?」楚莊王十分自信地說:「當然有把握。越國眼下正不堪一擊,我出兵必定是馬到成功!」

  看著楚莊王那盲目自信的樣子,杜子語重心長地說:「大王,您所說的情況並不全對。越國目前情況的確很糟,可是我們楚國的情況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樣,一個人可能常常深謀遠慮,但往往想不到近憂,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遠卻難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樣。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國的危機,卻對楚國的不足缺乏足夠的分析。您仔細想想,楚國的軍隊其實並不強大,曾被秦國、晉國打敗,還丟失了幾百里的疆土,這不是兵力不強的表現嗎?楚國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莊(足喬)(jue)這樣的大強盜,可以在國內橫行霸道,肆意違法,而各級官吏卻對他毫無辦法,這不也是政治腐敗的表現嗎?依我看,楚國的情況要比越國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這些,卻還想著要對越國用兵,這不正像目不見睫那樣缺乏自知之明嗎?您是否想到別的國家也會像您對越國的考慮一樣而對楚國虎視眈眈呢?因此,大王的當務之急應是認真把楚國自己的事辦好才對呀!」

  杜子的一番話,說得楚莊王如夢初醒,心服口服,他決定不去攻打越國,從此加強對楚國的治理,使楚國真正強大起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見睫」的錯誤,看別人的缺點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則很難;考慮問題常常想將來很遠的事,卻難以把握眼前的情況。這種對待問題的態度和思維方式是不對的,如不進行矯正將是很危險的。

  

任公子釣大魚

 

  古代有一位任公子,胸懷大志,為人寬厚瀟灑。任公子做了一個碩大的釣魚鉤,用很粗很結實的黑繩子把魚鉤繫牢,然後用15頭閹過的肥牛做魚餌,掛在魚鉤上去釣魚。

  任公子蹲在高高的會稽山上,他把釣鉤甩進闊大的東海裡。一天一天過去了,沒見什麼動靜,任公子不急不躁,一心只等大魚上鉤。一個月過去了,又一個月也過去了,毫無成效,任公子依然不慌不忙,十分耐心地守候著大魚上鉤。一年過去了,任公子沒有釣到一條魚,可他還是毫不氣餒地蹲在會稽山上,任憑風吹雨打,任公子信心依舊。

  又過了一段時間,突然有一天,一條大魚游過來,一口吞下了釣餌。這條大魚即刻牽著魚鉤一頭沉入水底,牠咬住大魚鉤只疼得狂跳亂奔,一會兒鑽出水面,一會兒沉入水底,只見海面上掀起了一陣陣巨浪,如同白色山峰,海水搖撼震盪,嘯聲如排山倒海,大魚發出的驚叫如鬼哭狼豪,那巨大的威勢讓千里之外的人聽了都心驚肉跳、惶恐不安。

  任公子最後終於征服了這條筋疲力盡的大魚,他將這條魚剖開,切成塊,然後曬成肉乾。任公子把這些肉乾分給大家共享,從浙江以東到蒼梧以北一帶的人,全都品嚐過任公子用這條大魚製作的魚乾。

  多少年以後,一些既沒本事又愛道聽途說、評頭品足的人,都以驚奇的口氣互相傳說著這件事情,似乎還大大表示懷疑。因為這些眼光短淺、只會按常規做事的人,只知道拿普通的魚竿,到一些小水溝或河塘去,眼睛盯著鯢鮒一類的小魚,他們要想像任公子那樣釣到大魚,當然是不可能的。

  目光短淺的人難以和志向高遠的人相比,淺陋無知的人也不能和具有經世之才的人相提並論,因為二者的差別實在太大了。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18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同族異類

 

  在猴的家族中,有一類叫猿的,有一類叫做王孫的,牠們雖同屬猴族,可是不同類。猿和王孫的性情、生活習慣等都有很大的不同,牠們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山上,彼此間很不友好,互不相容。

  猿們大都很安靜,舉止穩重,性情溫和,牠們居住在一起,老幼強弱彼此愛護。有了食物,牠們彼此相讓著吃;出外時,牠們列隊行走,很守紀律;走到溪邊飲水,都是井然有序。如果行走途中有誰不幸走失了,猿群便發出悲哀的叫聲,呼喚著那離散的伙伴。當牠們遇到有危險,猿群便會馬上緊緊靠在一起,讓弱小的猿藏在中間不致於受到傷害。猿對人類也很友好,牠們不踐踏人們種的莊稼,也不去毀壞人們種的蔬菜。在牠們居住的山林裡,到處長滿了野果子,當樹上的果子還沒成熟時,猿們從不去破壞它,還輪流著盡心看守果樹;等到果子成熟了,猿們便呼喚大家都來,聚集在一起才開始吃,顯得十分和睦溫馨。山中生長的那些小草、小花,猿也從不去侵犯、踐踏、摧殘,當牠們要經過那些長著花、草的地方時,總是繞道而走,盡量保護著草木。所以,猿居住的山林常常是鬱鬱蔥蔥。

  王孫類就大不相同了。牠們性情暴躁且放肆,即使是同一群王孫,互相之間也不能和睦相處。牠們吃起東西來,互相搶奪廝咬,誰也不讓誰。遇到外出,王孫們毫無紀律可言,既沒有隊列,也無秩序。喝起水來,一團亂糟糟,又是嚎又是叫。若是有誰走散了,決沒有同伴思念、憐憫牠;遇到危難,更不用說,牠們往往就推出弱小者做犧牲品以便自己脫身。平時,牠們恣意踐踏、損壞人們種的莊稼,還以此為樂,王孫所到之處,全被搞得七零八落。山林中,樹上的果子還沒有成熟,就亂咬亂扔,牠們還常常偷吃同伴的食物。山中的小花、小草,常遭王孫們的踐踏。牠們肆意摧殘草木,將草木折斷、拉彎,直到草木枯槁了才罷休。  因此,王孫們居住的山林也就常常荒蕪不堪。

  由此可見,有清廉自守的主人,便有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環境;而貪婪凶狠的主人,便不會有安寧的環境。

  

各有所長

 

  甘戊出使齊國,前去遊說齊王,走了幾天來到一條大河邊,甘戊無法向前,他只好求助於船夫。

  船夫划著船靠近岸邊,見甘戊一副士人打扮,便問:「你要過河去幹什麼?」

  甘戊說:「我要到齊國去,替我的國君遊說齊王。」

  船夫滿不在乎地指著河水說:「這條河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縫隙而已,您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過去,您怎麼能替國君充當說客呢?」

  甘戊反駁船夫說:「您說的並不對呀。您不瞭解世上的萬事萬物,它們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長處,也各有各的短處。比方說,兢兢業業的人忠厚老實,他可以輔佐君王,但卻不能替君王帶兵打仗;千里馬日行千里,為天下騎士所看重,可是如果把它放在室內捕捉老鼠,那它還不如一隻小貓頂用。寶劍干將,是天下少有的寶物,它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可是給木匠拿去砍木頭的話,它還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頭。就像你我,要說掄槳划船,在江上行駛,我的確遠遠比不上你;可是若論出使大小國家,遊說各國君主,你能跟我比嗎?」

  船夫聽了甘戊一席話,頓時無言以對,也似乎長了不少知識。他心悅誠服地請甘戊上船,送甘戊過河。

  若只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指責別人的短處,那就太片面了。

  

吃肉與智慧

 

  有兩個蠢人,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智慧,對那些有智慧的人又總是不服氣。  這一天,這兩個人碰到一起了。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哎,我說老兄,我們同那些公卿大夫一樣,都是人,都稟承了天、地、人三才的賜予,為什麼他們就該有智慧,而我們就沒有呢?」

  另一個人說:「我發現了一個訣竅,那些公卿大夫,他們天天吃肉,所以有智慧;而我們呢,每天盡吃些糙米粗糠,所以我們就缺少智慧呀!」

  聽他這麼一說,第一個人高興起來,他說:「照你說的,我們也吃肉看看。正好我把米賣了得了幾千錢,我們把錢拿去買肉來天天吃,不就也可以有智慧了嗎?」

  於是這兩個人回家吃了半個月的肉,幾乎把可以吃一年的糧食全換成肉吃了。

  這次,這兩個人又碰到一起了。一見面,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老兄,自從吃肉以後,我忽然感覺我心竅都開了,心志清醒,頭腦聰明開通,想什麼問題都清楚明白,看什麼事情都有智慧。」

  另一個人說,「老弟說的對極了,我吃了肉以後,明白了許多道理。比方說,我原來總想不通,為什麼人的腳板要向前伸出而不往後伸出呢?現在我才懂了,人的腳板向前伸出,走起路來甚是方便;如果往後伸出,走在路上,豈不要被跟上來的人踩著嗎?」

  第一個人聽後滿口稱是,他說:「老兄高見,誰說不是這樣呢?我也發現了一個深奧的學問。你看,人的鼻孔向下長而不向上長,這裡就有學問。向下長很安全,如果向上長,遇到下雨,那雨水不是都灌進鼻孔裡去了嗎?」

  兩個人洋洋得意地互相談論、讚頌著各自的「新發現」和吃肉後的智慧。

  其實,與其說這兩個人吃肉後變得聰明了,還不如說他們變得越來越愚蠢了,因為原本智慧與吃肉就不存在什麼因果關係。智慧只有從學習和實踐中才能獲得。

 

好諛亡國

 

  虢(guo)國的國君平日裡只愛聽好話,聽不得反面的意見,在他的身邊圍滿了只會阿諛奉承而不會治國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國終於亡國。那一群誤國之臣也一個個作鳥獸散,沒有一個人願意顧及國君的,虢國的國君總算僥倖地跟著一個車伕逃了出來。

  車伕駕著馬車,載著虢國國君逃到荒郊野外,國君又渴又餓垂頭喪氣,車伕趕緊取過車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乾糧,讓國君吃喝。國君感到奇怪,車伕哪來的這些食物呢?於是他在吃飽喝足後,便擦擦嘴問車伕:

  「你從哪裡弄來這些東西呢?」

  車伕回答說:「我事先準備好的。」

  國君又問:「你為什麼會事先做好這些準備呢?」

  車伕回答說:「我是專替大王您做的準備,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飢、解渴呀。」

  國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我會有逃亡的這一天嗎?」

  車伕回答說:「是的,我估計遲早會有這一天。」

  國君生氣了,不滿地說:「既然這樣,為什麼過去不早點告訴我?」

  車伕說:「您只喜歡聽奉承的話。如果是提意見的話,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愛聽。我要給您提意見,您一定聽不進去,說不定還會把我處死。要是那樣,您今天便會連一個跟隨的人也沒有,更不用說誰來給您吃的喝的了。」

  國君聽到這裡,氣憤至極,紫漲著臉指著車伕大聲吼叫。

  車伕見狀,知道這個昏君真是無可救藥,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於是連忙謝罪說:「大王息怒,是我說錯了。」

  兩人都不說話,馬車走了一程,國君又開口問道:「你說,我到底為什麼會亡國而逃呢?」

  車伕這次只好改口說:「是因為大王您太仁慈賢明瞭。」

  國君很感興趣地接著問:「為什麼仁慈賢明的國君不能在家享受快樂,過安定的日子,卻要逃亡在外呢?」

  車伕說:「除了大王您是個賢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國君都不是好人,他們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國君聽了,心裡舒服極了,一邊坐靠在車前的橫木上,一邊美滋滋地自言自語說:「唉,難道賢明的君主就該如此受苦嗎?」他頭腦裡一片昏昏沉沉,十分困乏地枕著車夫的腿睡著了。

  這時,車伕總算是徹底看清了這個昏庸無能的虢國的國君,他覺得跟隨這個人太不值得。於是車伕慢慢從國君頭下抽出自己的腿,換一個石頭給他枕上,然後離開國君,頭也不回地走了。

  最後,這位亡國之君死在了荒郊野外,被野獸吃掉了。

  如果一個人只愛聽奉承話,聽不進批評意見,又一味執迷不悟,一意孤行,那後果將是十分可悲的。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19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守株待兔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裡勞動。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著鋤頭往田野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又扛著鋤頭回家。他實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裡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牠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裡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他幹一會兒就朝草叢裡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夫地裡的野草卻越長越高,把他的莊稼都淹沒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當作常有的現象、看成是一種必然規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據和十分輕率的。一個人如果那樣去看問題,就會做出像這個宋國人一樣的蠢事來。

  

守財奴的故事

 

  漢朝時候有一個老頭,經營著一筆不小的產業。經過多年積累,老頭兒家裡十分有錢。他既沒有兒子,也沒有女兒,獨自一個人居住在一間大房子裡。

  老頭兒每天天濛濛亮就趕緊起床來經營產業,拚命賺錢,一刻也不肯停下,直到天黑了才願休息。就這樣,他賺回了很多很多的錢,可是他總是吃粗茶淡飯,穿破舊的衣服,從不輕易花一文錢。實在迫不得已要拿錢出來買糧食,他也會心疼得好幾天吃不香睡不好。平時遇到有人向他借錢,他總是不問緣由,毫無商量餘地地一口回絕。

  有一天,一個非常貧困的人來找這個老頭兒,可憐巴巴地說:「我的老母親一直癱瘓在床,妻子身體弱,幹不了什麼活兒。今年收成不好,本來就不夠吃的,偏偏昨天小兒子又得了急病,真是禍不單行哪!我家鍋都快揭不開了,實在沒錢給兒子治病,求求您發發慈悲,借一點錢給我吧。」老頭幾似乎一點也沒被打動,毫不憐憫地說:「你求我有什麼用呢?我也沒有錢啊!」借錢的人還是不願罷休,就一直跟著老頭兒,不停地求他:「您做做好事吧,您有那麼大的產業,不會沒錢的,您不會眼睜睜地看著我的兒子病死吧,您借我一些錢,我一定會報答您的。」

  借錢的人這樣苦苦哀求,老頭兒被纏得實在受不了了,只得走進內室去取錢。他慢吞吞地拿出10文錢,從屋裡慢慢走出來,走幾步就減掉一個錢,走幾步就減掉一個錢,等他走到外面來,只剩下5文錢了。老頭兒極不情願地把錢交給人家,心疼得緊閉雙眼,看也不忍心看,還一再囑咐人家說:「我把全部家業都拿來幫助你了,可千萬別對別的人說啊,不然他們都會像你這樣跑到我這裡來的,可憐我哪裡還有錢給人家啊!」借錢的人傷心地流著眼淚說:「5文錢叫我一家怎麼活呀,你也太狠心了!」老頭兒的眼淚也下來了,不過他是心疼他的錢。

  不久,老頭兒死了。因為他沒有繼承人,他的田地、房產都被官府沒收,他積累的錢財也都充實國庫了。

  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本是供人用的,老頭兒卻被金錢驅使,成了錢的奴僕。在處理錢的問題上,我們可不能學老頭兒,要讓金錢用到該用的地方去。

  

扛竹竿進城

 

  有一個魯國人扛著一根長長的竹竿進城去賣。當他走到城門口時便犯愁了,因為他想不出用什麼辦法將竹竿扛進城去。把竹竿豎起來進城門吧,竹竿比城門高出一截;把竹竿橫起來拿著走吧,竹竿比城門又寬出一截。他橫著、豎著比劃了半天,搞得滿頭大汗,就是進不了城門。

  這時,一個老頭經過城門。他看見那人愁眉苦臉的樣子,非常自信地走過去對他說:「我雖然不是什麼聖人,但一生經歷的事情比你多。既然是竹竿長、城門小,你為什麼不把竹竿從中間截成兩段呢?那樣不就變成竹竿短、城門大,可以毫不費力地進城了嗎?」

  拿竹竿的人聽了非常高興,說:「太好了。」

  於是他找來鋸子,將竹竿鋸成兩段,然後進了城門。

  可是,這個賣竹竿的人在城裡轉了一天,竹竿就是賣不出去。因為他沒想到,鋸短的竹竿雖然是扛進了城,但是由於其用途不大,無人問津,所以幾乎成了廢品。

  這則寓言既諷刺了魯國人的愚蠢可笑,更嘲笑了那個自以為見多識廣、喜歡亂出主意、好為人師的老頭。正是類似這老頭的一些人的瞎指點,使許多好事都辦糟了。

  

曲高和寡

 

  戰國末年,楚國的頃襄王經常聽到有人說宋玉的壞話,於是就把宋玉召來,當面問他:「先生恐怕是有一些行為不夠檢點的地方吧?不然,為什麼各個階層都有人對你不滿呢?」

  聰明的宋玉一聽這話,知道大事不好,災難就要臨頭了,趕緊伏在地上,誠惶誠恐地說:「是的,大王說的也許都是事實。但我還是請大王能夠寬恕我的罪過,容我把話說完。」

  頃襄王答應了宋玉的請求,宋玉就講了一個故事——

  在先王的時代,有位歌唱家來到楚國的郢(ying)都,當他開始演唱通俗歌曲《下裡》和《巴人》時,有幾千人聚在一起隨聲和唱;接下來他唱起了民謠《陽阿(e)》和《薤(xie)露》,這時能跟著和唱的還有幾百人;最後他唱起了高雅歌曲《陽春》和《白雪》,這時還能跟著哼哼的就只剩幾十人了;而當這位歌唱家將五音的美妙發揮到了極致,創造出了一種悠揚婉轉、令人陶醉的意境時,仍能欣賞和跟唱的就只有幾個人了。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它說明歌曲越是高雅深奧,能跟隨和唱的人就會越少。

  故事講完之後,宋玉偷眼看了一下頃襄王的神情,只見他若有所思,頻頻點頭。宋玉心裡有底了,於是更是放開膽子,高談闊論起來——

  所以呀,在鳥類中有鳳凰,在魚類中有大鯤。鳳凰振翅高飛,可達九千里雲天,那些在籬笆間跳躍的小鷃,又哪裡能像鳳凰一樣知道天高地大呢?大鯤清晨從崑崙山腳出發,中午來到渤海灣的碣石處曬太陽,傍晚又到孟諸湖去歇息,那些只會在小水塘裡打滾的小鯢(ni),又怎麼能像大鯤這樣探測江闊海深呢!其實,豈止是在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大鯤,人類中不也有一些特殊的人物嗎?他們美好的思想和行為都超出於一般民眾之上,那些凡夫俗子們,又怎麼可能理解我的所作所為呢?

  宋玉的這番辯解,終於使頃襄王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並因此而避免了一時的禍患。但是,宋玉這種自命清高、妄自尊大、孤芳自賞、脫離民眾的言行,卻是不足為訓的。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20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次非斬蛟

 

  楚國有個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遊時來到吳國干遂這個地方,得到了一柄非常鋒利的寶劍,高高興興地回楚國去。

  次非在返回楚國的途中要過一條大江,便乘船渡江。當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時,忽然從水底游來兩條大蛟,異常凶猛地向這條小木船襲擊過來,很快地從兩邊纏住渡船不放,情況非常危急,所有乘船過江的人都嚇呆了。這時,次非向擺渡的船夫問道:「您在江上搖櫓擺渡多年了,您曾經見到或聽到過有兩條大蛟纏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還能夠有活下去的可能嗎?」船夫回答說:「我駕船渡江幾十年,也不知送過多少人過江,不說沒見到,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沒有危險的。」次非想:如果不除掉這兩條惡蛟的話,全船的人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於是他立即脫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從吳國干遂得到的寶劍,對船上的人說:「這兩條大蛟如此凶惡,也只不過是這江中一堆快要腐爛了的骨和肉,還怕它幹什麼?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丟掉了這柄剛剛得到的上好寶劍,哪怕是我個人的生命,也沒有什麼可惜的。」說完,他就毫無猶豫地手持寶劍跳到江中向纏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經過一場緊張、激烈的人與惡蚊的爭鬥,次非揮劍斬了那兩條大蚊,從容不迫地上到船上來。就這樣,次非斬除了兩條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在危急存亡的關頭,為著大眾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難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江邊姑娘

 

  在大江之濱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10來戶人家。雖然村裡的人經過一年到頭辛勤的勞動,基本上能夠養家餬口,但是日子並不好過。他們的生活樸素而節儉。每天晚上,男人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家,晚飯後不久就得歇息。女人們在男人休息之後還要做一些收拾屋子、縫補漿洗的事。勤勞儉樸的習慣就這樣一代代往下傳,村裡各家各戶的少女也從日常的家務勞動中練就了一雙靈巧、能幹的手。她們不僅在白天幫助家裡做一些燒水做飯、養雞養畜的工作,到了晚上,還要搞手工編織、做針線活。

  因為經濟上都不寬裕,點燈用燭成了一道難題。為了節省一點燈燭錢,村裡的姑娘們商量決定,大家分攤著湊一些蠟燭,每晚集中起來在一戶住房較寬的人家一起幹活。

  有一個因家境貧寒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每天晚上也到村裡姑娘集體活動的那戶人家去做夜活。日子一長,那些出了蠟燭的姑娘開始嫌棄這個少女。她們風言風語地想攆她出去。

  這個少女面對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們的無理做法慍而不發,並且很有禮貌地說道:「我因為買不起蠟燭,所以常到這裡來借光。我不能為這個集體活動的場所出一份錢,可是我多少能為大家出一點力。每天晚上我來得最早,一來就打掃屋子、整理坐席,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等你們都到齊的時候,這間房子並不顯得擁擠;我每次坐在你們的後面,藉著牆面反射的燭光幹活,並沒有遮擋你們的光線。我對你們沒有任何妨礙,你們為什麼要吝惜牆面反射的一點餘光呢?我對你們並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們為什麼一定要把我趕走呢?」那些看不起這個少女的姑娘們聽了這番話以後,覺得很有道理。經過一番議論,她們終於決定把這個少女留在全村做夜活的姑娘們的隊伍中。

  一群農村姑娘,在生產力很低的古代社會,自髮結成集中勞動的群體,這是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一件好事。那個因為家貧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被做夜活的姑娘們所接納的事實,告訴我們,集體主義的互助合作精神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

  

米從哪裡來

 

  有個富翁很有錢,家裡積聚著很多財產,可就是不懂得知識,一家人孤陋寡聞愚蠢至極。特別是兩個兒子,表面看上去還人模狗樣,穿著華麗,可實質上只不過是一對「繡花枕頭」,而當父親的這個富翁卻從來也不知道教育他們。

  一天,艾子對那個富翁說:「您的兩個兒子雖然長得都很漂亮,可是都沒什麼學問,又不通曉人情世事,將來長大了怎麼能繼承您家祖先的基業呢?」

  富翁一聽很不高興,生氣地說:「誰說我家孩子不通世事?我家孩子又聰明又有才幹,誰也比不上他們。」

  艾子笑了笑,說:「把您兒子叫來,我不考什麼別的,只想問問他們吃的米是從哪裡來的?如果他們說得清楚這一個簡單的問題,就算我錯了,我情願承擔誣蔑不實的罪名,你說行不行?」

  富翁把兩個兒子喊來,站在艾子跟前。艾子笑著問他們說:「兩位公子,你們每天吃的白米飯,不知這大米是從何而來?」

  富翁的兩個兒子一聽,心想:我以為是考我們什麼了不得的學問哩,原來就這簡單的問題,米從何來?這不明擺著的事嗎?於是他們嬉皮笑臉地說:「我哥倆豈能連這點小事也不知道?米是從米缸裡取來的!」

  富翁在一旁聽了,氣得直跺腳,臉上現出一種難堪的神情,他趕緊糾正他們說:「真是兩個笨蛋,愚蠢至極,米是哪來的都不知道!告訴你們,米是從田裡取來的呀!」

  艾子笑了笑說:「有這樣的父親,還愁不會有這樣的兒子嗎!」

  看起來,養尊處優,脫離實際,就必然會一無所知。做長輩的一定要注意子女的知識教育,而不是只給予他們優裕的物質生活,到頭來,子女不成器,也有父輩的過錯。

  

老虎與小孩

 

  從前,在四川省的忠縣、萬縣、雲陽縣一帶,經常有老虎出沒。老虎出來傷人,總是先抖出牠的威風,使你還沒看清牠的真面目時,往往已先自嚇癱了。老虎再來收拾你,想必是十分輕鬆自如的事了。

  這一天,一個婦女帶著兩個小孩到河邊洗衣服。她先讓兩個孩子在沙灘上玩耍,然後自己走下河灘,到河邊洗起衣服來。兩個孩子在沙灘上一會兒堆沙塔,一會兒用線繩在手上互相翻花,一會兒自己做遊戲,玩得十分高興。

  突然,一隻老虎從沙灘那邊的山上奔了下來,正在洗衣的婦女見狀大驚失色,她慌不擇路,也顧不上小孩,自己趕緊跳進水裡躲避起來,連衣服被水漂走了她也不知道。她彎在水中,只留兩個鼻孔在外出氣,渾身直打哆嗦。再看那兩個小孩,依然在沙灘上全神貫注地玩得起勁,全然不知道身邊發生了什麼事情,更沒注意到獸中之王老虎已在他們附近正朝他們「虎視眈眈」。

  說來也怪,凶猛的老虎見兩個小孩旁若無人,根本就無視老虎的存在,反倒有些吃驚,因為牠見慣了的是牠們所到之處,一切飛禽走獸和人都是聞風喪膽、四處逃竄的,眼前這兩個小孩是何物?竟如此滿不在乎?虎盯著小孩有好一會了,小孩並沒有看牠一眼,而是繼續他們的遊戲。接著,老虎又用頭去碰他們,兩個小孩只是隨意地用手撥開虎頭,一點害怕的表示也沒有,老虎那股凶猛的勁頭已全沒有了,牠好像很洩氣地走開了。

  看起來,面對危險或貌似強大的敵人時,你越是害怕,可能還會招來災禍;如果鎮定、無所畏懼,說不定還會有轉危為安的奇跡出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典寓言-03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99)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98)
酌古鑒今:君王納諫 惡事轉好
智慧哲理: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大全(八)
引任公子而强为之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