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21-25)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21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老虎模型

 

  在楚國,有一家人深受狐狸之害。狡猾的狐狸經常趁其不備,跑到院子裡來偷隻雞呀,摸條狗呀,鬧得這一家雞犬不寧。這家人想了許多法子來抓狐狸,可是都沒能抓到。

  後來,有人給他家出了個主意,說:「老虎是山裡的百獸之王,普天下的獸類見了牠,都會害怕得丟魂棄魄,一個個只能趴在地上等死。」楚人感到此話有理,於是就用竹篾(mie)編了一個老虎模型,再用一張虎皮蒙在外面,放置在自家的窗戶之下。沒過幾天,狐狸又來騷擾了,牠剛一進院門就撞見了這個老虎模型,直嚇得大叫一聲,即刻就倒在了地上,只剩下束手就擒的份兒了。

  又有一天,不知從何處來了一頭野豬,竄到這楚人家的地裡去糟蹋莊嫁。於是,楚人又將老虎模型預先埋伏在草叢之中,同時派自己的兒子手執利戈,守候在大路上。一切安排就緒以後,他就讓那些在地裡幹活的人齊聲大喊,嚇得那頭野豬趕緊往草叢中逃生,可是在那裡又看到了老虎模型,於是又折轉身來,往大路上奔去,結果就被守候在大路上的兒子給抓獲了。

  有了這兩次經歷以後,楚人興奮異常,他以為憑著這個老虎模型就可以降伏天下所有的野獸了。恰在此時,野外又發現了一種形狀像馬的動物,這位楚人立即帶上老虎模型前往驅趕牠。

  有些見多識廣的人出面勸阻楚人:「這種形狀像馬的動物就是『駮』(bo)呀,牠連真的老虎都會吃掉,你又何必帶個假的老虎模型去送死呢?你這樣去是要遭殃的!」可是楚人卻聽不進這善意的勸告,依然孤身前往。他到了野外之後,只見那像馬的駮吼聲如雷,一下子就衝到了楚人面前,迅速踢翻了他帶去的老虎模型,接著就用前爪將楚人抓住,拚命撕咬,不一會兒就將楚人咬死了,腦漿濺了一地。

  這個楚人製造了一個老虎模型,本來是只能用來嚇唬狐狸和野豬一類並不強大的敵手的。可是他卻錯誤地以為老虎模型無往不勝,結果在遇上了真正的強敵之後,只能落得個粉身碎骨的可悲下場。

  

老曹斗鬼

 

  古時候掌管錢糧的官員叫司農。有一個名叫曹竹虛的司農在與朋友閒談時說:他有一個同族哥哥由安徽歙縣到揚州去,途中經過一個朋友家,朋友將他留下小住幾日。當時正值烈日當空、酷暑炎熱的夏季。朋友把他引到自己的書房去坐,那書房又寬敞又涼快。兩人談得很投機,不知不覺天漸漸黑了下來,曹竹虛的哥哥老曹想就在朋友的書房裡過夜。他的朋友對他說:「我不是捨不得將書房讓你住,只是這書房裡晚上鬧鬼,半夜出來怪怕人的。我怕你晚上看見了害怕,睡不好覺。」老曹卻不以為然,偏要在那書房裡住下,他的朋友沒法,只好在書房裡備下臥具,讓老曹睡覺。

  老曹由於好奇,又是新到朋友家,半夜時分,還沒有睡著。過了一會兒,看到有一個東西慢慢地從門縫裡爬了進來,模模糊糊看到是薄薄的,薄得只有兩張紙片那麼厚。那東西進來之後,漸漸地舒展開來,漸漸變作人的模樣,越來越清楚了,原來是個女人。老曹一點兒也不怕,認真地看著。只見那女人忽然披散頭髮,吐出舌頭,噢!原來是一個女吊頸鬼。老曹笑著說:「你這還是原來這些頭髮,只是稍微亂了一些;也還是原來這隻舌頭,就是比剛才要略長了一些,變去變來都是你原來的頭,你原來的頭髮,你原來的舌頭,只不過是稍微亂了一些,長了一些,這又有什麼可怕的呢!」那鬼聽到後忽然把自己的頭從頸子上摘下來,又放在案桌上。老曹看到後「哈哈」笑了起來,笑著說:「剛才你有頭,一會兒披散了頭髮,一會兒又弄長了舌頭。你有頭時尚且不值得害怕,更何況沒有頭了,更沒有什麼可怕的了。」鬼的本領已經使完了,見沒有嚇住老曹,轉眼間一閃,不見了。第二天,老曹離開朋友家到揚州去了。

  過了些時日,老曹從揚州回家的路上,又經過這裡,仍住在朋友家這間書房裡。也是到了半夜時分,看見門縫裡又有什麼東西在那兒慢慢地爬著。等到門縫裡慢慢爬著的那傢伙剛剛露出一個頭時,老曹就冷不防猛地吐它一口唾沫,並大聲說:「又是這個叫人掃興的傢伙作什麼祟呢?沒有什麼值得害怕的,又來幹什麼?」鬼覺得再沒有什麼法子使老曹害怕了,竟然不敢進到書房中來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告訴人們:對待鬼魅邪氣要敢於揭露敢於鬥爭,正氣就會上升。否則,就會遭到鬼魅邪氣的迫害。

  

老鼠裝死

 

  蘇軾在一次夜讀中忽然聽到一陣老鼠啃東西的聲音。他估計這聲音是從床下傳出來的,於是用手在床上使勁地拍打了幾下,想借此把老鼠嚇跑。然而這種辦法收效並不大,僅僅安靜了一會,老鼠又不停地啃起東西來了。

  夜裡老鼠啃東西的聲音既令人心煩,又讓人惱怒,因此,蘇軾吩咐書僮去捉老鼠。

  書僮端著燭台往床下一照,發現咕唧咕唧的聲音是從一個被繩子繫住了口的嚴實袋子裡發出的,於是高興地說道:「哈哈,老鼠被關在袋子裡面了,牠還能往哪兒跑呢?」書僮小心翼翼地解開繫緊袋口的繩子,只讓袋口露出一條狹窄的縫隙,試圖等老鼠剛一露頭就捉住牠。可是書僮等呀等呀,不僅沒有等到老鼠出來,而且連一點響聲也聽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書僮打開袋口,端起蠟燭把袋子裡面照了個通亮。他發現袋中一動不動地躺著一隻死老鼠。書僮驚訝地說道:「這真是怪事!剛才這袋子裡分明有一隻啃東西的活老鼠,牠怎麼會突然間死去呢?如果這隻老鼠剛才就是一隻死老鼠,那麼啃東西的聲音難道是鬼發出來的嗎?」

  好奇心驅使書僮進一步往下追究。他兩手抓著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後用力抖了幾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個結果。可是袋子裡面除了老鼠沒有旁物。他只聽見老鼠落地「彭」地一響,還沒來得及去撿那隻死鼠,卻看到死鼠突然復活,一溜煙就逃走了。

  蘇軾被老鼠的吵鬧折騰了半天,結果老鼠把他的書僮弄了一個措手不及就溜掉了,因此心裡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說道:「想不到一隻老鼠有這麼狡猾!牠無法咬破堅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聲招人來解開袋口;當你守候在袋口伺機去捉牠的時候,牠卻裝死矇騙你放鬆警惕。一個小動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騙得過人,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一隻老鼠,其體能和智能遠不是人類的對手,但是這不等於說人類與一個弱小的對手相比,沒有自己的短處。書僮因為只看到了人類具有思維能力的長處,而忽視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對手所捉弄。這一故事告訴我們,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僅是一個人取得節節長進的關鍵,而且是排除各種困難、克敵制勝的法寶。

  

自作自受

 

  唐高宗死後,皇后武則天獨攬大權,直至登基做了女皇帝。則天女皇用嚴刑酷法,對那些為非作歹的貪官污吏進行制裁。當時,有人密告文昌右丞相周興企圖謀反。於是,武則天派酷吏來俊臣去審理此案。

  來俊臣派人請來周興,不動聲色地先假意與周興聊天,並請他一起喝酒。酒宴上,來俊臣問周興說:「現在有些囚犯不服罪,你說用什麼方法讓他們認罪,用什麼方法制裁他們才好呢?」

  這周興也算是一個酷吏了,他整人的法子五花八門。這次來俊臣把他請來,他還蒙在鼓裡,一點也不瞭解真相,因此他洋洋得意地呷著美酒,同時自作聰明地向來俊臣介紹了一種自己慣常使用的整人辦法。他說:「這簡單得很,我有一個好辦法,包管讓囚犯一個個服服貼貼。」

  來俊臣不動聲色地說:「什麼辦法,請仔細介紹,我也照此辦理。」

  周興說:「拿一個大罈子來,周圍堆上火炭燒烤,待烤得滾燙時,令犯人進到大壇子裡去,看誰還敢不招供他的罪行?」

  來俊臣聽罷,立即派人搬來一個大罈子,按周興所說的辦法在罈子周圍點上炭火。不一會,罈子燒得滾燙。來俊臣站起身來對周興說道:「現在皇宮內部傳出命令,要我來審問老兄你的罪行,我想還是先請老兄進入這個大甕裡去再說吧,也好親自體會體會你自己的傑作呀。」

  來俊臣的話音剛落,周興早已嚇得魂不附體,連忙跪下,使勁地叩頭謝罪。

  看起來,那些作惡多端變著法子整人的人,也有遭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下場的那一天。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22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自作聰明的墨魚

 

  海裡有一種長得彎彎曲曲的動物,牠的名字叫作墨魚。墨魚每天在海裡游來游去,常常會遇見敵人。有一次,牠撞上了一條正在覓食的大鯊魚。大鯊魚正餓得發慌,一見了這肥美的墨魚,不禁喜從心起,牠露出一口鋒利的白牙齒,氣勢洶洶地向墨魚直衝過來,要是真的打起來,墨魚哪裡是鯊魚的對手,可就是想逃,牠也游不過鯊魚,怎麼辦呢?墨魚自有牠的一套本領。原來墨魚肚子裡有個墨囊,這會兒牠趕緊把裡面的墨汁全擠出來,牠周圍的海水頓時漆黑一片。大鯊魚不提防,一頭撞了進去,什麼也看不見,亂衝亂闖,墨魚趁機溜掉了。

  這下,墨魚得意極了。牠游到溫暖的淺海處,沾沾自喜地想:我真是本領高強,看來有這護身法寶,什麼都不用怕了。

  正想著,墨魚一眼看見不遠處有父子倆正在捕魚,心下一陣驚慌:呀,要趕緊想辦法把自己藏起來,不然叫他們看見就糟了。於是牠又放出墨汁將身邊的一片海水染黑。這一放不打緊,老漁人本沒有注意到這邊,忽然見到海水變黑了,高興地對兒子說:「快看,那邊一定是墨魚!」於是父子倆順著墨跡追過去,輕而易舉地將這條自作聰明的墨魚抓到了手。

  墨魚沒有考慮到情況的變化,便將小聰明胡亂施展一氣,反而暴露了目標而被捕獲,這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自相矛盾

  

  楚國有個人在集市上既賣盾又賣矛,為了招徠顧客,使自己的商品盡快出手,他不惜誇大其辭、言過其實地高聲炒賣。

  他首先舉起了手中的盾,向著過往的行人大肆吹噓:「列位看官,請瞧我手上的這塊盾牌,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鍛造而成的好盾呀,質地特別堅固,任憑您用什麼鋒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話說得人們紛紛圍攏來,仔細觀看。

  接著,這個楚人又拿起了靠在牆根的矛,更加肆無忌憚地誇口:「諸位豪傑,再請看我手上的這根長矛,它可是經過千錘百煉打製出來的好矛呀,矛頭特別鋒利,不論您用如何堅固的盾來抵擋,也會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話一經出口,聽的人個個目瞪口呆。

  過了一會兒,只見人群中站出來一條漢子,指著那位楚人問道:「你剛才說,你的盾堅固無比,無論什麼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鋒利無雙,無論什麼盾都不可抵擋。那麼請問:如果我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結果又將如何?」楚人聽了,無言以對,只好漲紅著臉,趕緊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離了集市。

  楚人說話絕對化,前後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難免陷入尷尬境地。要知道,戳不破的盾與戳無不破的矛是不可能並存於世的。因此,我們無論做事說話,都要注意留有餘地,不要做滿說絕走極端。

  

自食其力好

 

  齊國有個人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自己又無一技之長,沒有謀生的手段,每天只有靠在城裡乞討度日,生活十分困窘。

  那時的城市又不大,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幾條街巷,討的總是那幾戶人家。開始,人們出於一種同情心,還給他一點殘菜剩飯;時間長了以後,人們就覺得他來的次數太多了,令人生厭,於是誰也不願意再給他一些食物了。為此,他只有忍饑挨餓的份了。

  恰在此時,有個姓田的馬醫因活太多,忙不過來,需要找一個幫手。這個乞丐便主動找上門去,請求在馬廄裡給馬醫打打雜工,以此換取一日三餐。這樣,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討,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變得充實起來,幹活也格外賣力。

  可是,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馬醫本來就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職業,而你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就去給馬醫打雜、當下手,這不是你的莫大的恥辱嗎?」

  這個昔日的乞丐平靜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寄生蟲,靠乞討度日。過去,我為了活命,連討飯都不感到羞恥;如今能幫馬醫幹活,用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這又怎麼能說是恥辱呢?」

  這個齊國人的生活態度是正確的,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自食其力好。

  

西門豹罷官

 

  西門豹初任鄴(ye)地的縣官時,終日勤勉,為官清廉,嫉惡如仇,剛正不阿,深得民心,不過他對魏文侯的左右親信從不去巴結討好,所以這夥人懷恨在心,便勾結起來,說了西門豹的許多壞話。年底,西門豹向魏文侯作述職報告後,政績突出的他本應受嘉獎,卻被收去了官印,魏文侯罷了他的官。

  西門豹心裡明白自已被罷官的原因,便向魏文侯請求說:「過去的一年裡,我缺乏做官的經驗,現在我已經開竅了,請允許我再幹一年,如治理不當,甘願受死。」魏文侯答應了西門豹,又將官印給了他。

  西門豹回到任所後,開始疏於實事,而去極力巴結魏文侯的左右。又一年過去了,他照例去述職,雖然政績比上年大為下降,可魏文侯卻稱讚有加,獎賞豐厚。這時,西門豹嚴肅地對魏文侯說:「去年我為您和百姓為官有政績,您卻收繳了我的官印。如今我因為注重親近您的左右,所以印象好,您就對我大加禮遇,可實際功勞大不如過去。這種賞罰不明的官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說完,西門豹把官印交給魏文候便走。魏文侯省悟過來,連忙對西門豹表示歉意說:「過去我對你不瞭解,有偏見。今天我對你加深了認識,希望你繼續做官,為國效力。」

  西門豹的故事說明:正直的人,如果遇上心術不正的上級,就會受壓制,容易被誤解,以致造成人妖顛倒、是非不分的反常現象。賢明的領導者,只有遠小人、近君子,才能減少賞罰不明的失誤。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23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何姓何國人

 

  唐代有一位高僧,法名僧伽。龍朔年間,僧伽常在長江、淮河一帶雲遊,他修行深邃,心存四海之間,行跡奇特。

  一天,僧伽行至一處河灘,他看那遠帆、白雲,心中甚是空曠、超脫。正一人不知不覺散步間,迎面走來當地一書生。書生見這位僧人仙風道骨,高雅不俗,便上前與他攀談。

  書生問:「敢問高僧,姓何?」

  僧伽雙手合十,低眉閉眼,回答:「僧何姓。」

  書生覺得真巧,這位高僧竟然就是姓何。書生接著又問:「高僧不知何國人?」

  僧伽手捻佛珠,很自然地脫口答道:「何國人。」

  書生聽後,明白了,原來這位僧人姓何,是何國人。

  過了幾年,僧伽因病逝世,大才子李邕(yong)為僧伽寫碑文。李邕找來當年曾與僧伽交談過的那位書生,書生將僧伽所言說給李邕聽了,李邕也並未理解高僧對書生所說話的真正含義,他和書生的理解是一樣的。於是,李邕在給僧伽所寫傳記中這樣寫道:「大師姓何,何國人氏。」

  這碑文實在有點像對癡人說夢話,不知所云。其實,僧伽作為出家人,四海為家,也無所謂姓氏、故鄉,而大才子李邕竟也只會表面理解、悟不出深意,可見凡夫俗子原來比不上道行高遠的出家人,鬧出如此笑話,背離原話旨意,最後遺人笑柄。

  

吝嗇鬼

 

  有個人的鄰居是個十分慳吝的人,人們都叫他吝嗇鬼。吝嗇鬼家裡糧滿倉、柴成垛,可他還總是裝窮叫苦,佔別人的便宜。

  一天,吝嗇鬼家裡來了客人,吝嗇鬼把酒肉都藏了起來,裝著很為難的樣子,到鄰居家借了幾顆菜、一小盅油,回家煮了點稀飯「招待」了客人。晚上,等客人走後,吝嗇鬼一家才又重新做了香噴噴的飯菜,舒舒服服吃了一頓。其實吝嗇鬼家的生活是很富裕的,可是他總希望著更加富裕。

  一天,吝嗇鬼忽然想起來要去祭土地神,因為他覺得土地神是能保佑他更加富裕的神。祭神是需要獻上供品的,吝嗇鬼希望土地神賜給自己更多的財富,卻又捨不得投入一點點供品。面對著家中的大米、白面、魚肉、好酒,吝嗇鬼犯了難。他摸了摸雪白的米飯、饅頭,聞了聞香噴噴的臘肉熏魚,碰了碰蓋得嚴嚴實實的成壇的老酒,終於沒捨得拿出來。

  吝嗇鬼狠狠心、咬咬牙,拿半碗大米到鄰居家換了一碗小米飯,從當天吃剩的菜中揀了3條小魚,又將未喝完的半瓶酒帶上,就很慷慨地出了家門。

  到了土地神住的廟中,他擺上那些不像樣子的供品,認真地祈禱說:「土地爺爺,我拿了酒、魚、米飯來供奉您老人家,請您保佑我有更多的財富吧。讓我那乾旱的高坡地也都長出茂盛的莊稼;讓我那水澇的湖窪地也都收穫上萬石的糧食吧!請將我的這些財富和您的保佑傳給我的子孫後代,讓他們也年年豐收,永遠獲得多多的財富吧。」

  這個吝嗇鬼的要求實在是太多了,他不但希望土地神保佑他自己獲得許多,還希望保佑他的後代子孫也要得到許多。可是他供奉給土地神的又有多少呢?

  這種只知道無止境地向別人索取,卻不考慮對別人也應付出的人,會真的得到別人的賜予嗎?

  

吳裕與公孫穆

 

  公孫穆生活在東漢時期,他非常熱愛學習,總是想盡辦法,抓住一切機會來學習,當時的許多人都因為他好學而對他交口稱讚。

  公孫穆讀了不少書以後,還想進一步擴大知識面,完善自己,但是靠自學又覺得力不從心。那時候設有太學,太學裡的老師知識淵博、見識很廣,公孫穆就想進太學去繼續學習。可是上太學需要交一大筆學費,另外還有平時食宿的花銷,數額高得驚人,而公孫穆家裡很窮,根本出不起這筆錢。怎麼辦呢?公孫穆一下子也想不出什麼主意來,只好先暫時停止了學習。為此,他苦惱極了。

  有個富商名叫吳裕,十分通情達理,對人總是很誠懇。有一次,他要招雇一批舂米的工人,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有人把這事告訴了公孫穆,公孫穆高興極了。他想:這下可有機會賺些錢繼續求學了!那時候,去給人舂米被認為是低賤的工作,但公孫穆已經顧不得這些了,他把自己打扮成那種干重體力活的樣子,穿一套短衫短褲,就去應徵了。

  一天,吳裕打算去舂米的地方轉一轉,巡視一番。他信步一路走來,東瞧瞧,西看看,最後在公孫穆身邊站住了。公孫穆正幹得滿頭大汗,也沒有注意吳裕在他旁邊,還是一個勁地舂他的米。

  過了好一會兒,吳裕越看越覺得公孫穆的動作不很熟練,體力也不怎麼好,不太像一個舂米工人,就問他道:「小伙子,你為什麼會到我這兒來工作呢?」公孫穆隨口答道:「為了賺些錢作學費。」吳裕說:「哦,原來你是個讀書人啊,怪不得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不太像工人。別干了,休息一會兒吧,咱們倆聊聊!」

  他倆談得十分投機,相見恨晚。後來,這兩個人就結成了莫逆之交。

  吳裕並沒有因為貧富懸殊而看不起公孫穆這個窮書生,反而同他交上了朋友。這種不以物質的眼光看人的精神是很可貴的。我們交朋友,也同樣不應以貴賤、貧富為標準,而要更看重一個人的才識和品行。

  

吹牛無邊

 

  有3位老人都擅長吹牛,平時與人談話,一般沒人吹得過他們。可是這一天,這3位會吹的老人卻碰到了一起。

  正巧,有一個過路人走來了,看到3位年紀大的人在一起,便上前詢問他們的年齡。過路人很有禮貌地問:「請問各位老丈今年高壽?」

  其中一位老人摸了摸滿頭白髮,說:「你問我的年紀,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我小時候,曾經跟盤古在一起玩耍,我們的交情不淺,他還叫我哥哥哩。」

  過路人聽了嚇了一跳,心想,還真沒見過這般老壽星呢。

  另一位老人說:「問我的年紀有多大嗎?這麼跟你說吧,大海的水每次變成桑田的時候,我就記下一個籌碼,不知有多少次了,反正這樣的籌碼我已經放滿了10間屋子!」

  過路人一聽大為驚駭,今天可看見老神仙了,真是大開眼界。

  第三位老人說:「你們聽說過王母娘娘的仙桃嗎?那可是一萬年才熟一次的呀!可我吃的仙桃已經無數,我每吃一個仙桃,就把它的核丟到崑崙山下,而今那些丟掉的仙桃核,已經堆積得和崑崙山一樣高了!」

  過路人這一次反而非常平靜,一點兒也不吃驚,他說:「原來是3個老牛皮精。」

  這故事指出:吹牛皮如果吹到了離奇的地步,又有什麼意義呢?那種根本不存在的長壽與那些生命短促的蜉蝣(fu you)、朝菌,又有什麼區別呢?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24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囫圇吞棗

 

  有幾個人閒來無事,在一起聊天。一個年紀大的人對周圍幾個人說:「吃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不過,吃多了的話是會傷脾的。吃棗呢,正好與吃梨相反,吃棗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卻對牙齒有害。」

  人群中一個呆頭呆腦的青年人覺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說:「我有一個好主意,可以吃梨有利牙齒又不傷脾,吃棗健脾又不至於傷牙齒。」

  那位年紀大的人連忙問他說:「你有什麼好主意,說給我們大家聽聽!」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說:「吃梨的時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卻不嚥下去,它就傷不著脾了;吃棗的時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這樣不就不會傷著牙齒了嗎?」

  一個人聽了青年說的話,跟他開玩笑說:「你這不是將棗囫圇著吞下去了嗎?」

  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笑得那個青年人抓耳撓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這個年輕人自作聰明,如果按他說的辦法囫圇吞棗的話,那棗子整個地連核也吞下去了,難以消化,哪還談得上什麼健脾呢?我們學習知識也是這樣,如果對所接受的知識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剝,那是得不到什麼收益的。

  

宋大賢斗鬼

 

  南陽的西郊有一座亭子,本來修建它是為了讓過路的人能有個歇腳的地方。可是這一帶常常有惡鬼出沒,搞得人心惶惶,再沒有人敢到那裡去過夜。不然的話,就會遭到災禍。

  南陽地方有個叫宋大賢的人,他身材魁梧,血氣方剛,為人正直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從來就不信邪,還學了一身好武藝。宋大賢聽說西郊的亭子鬧鬼,嫉惡如仇的他決心去看個究竟,也許還能為民除害。這麼想著,他也不帶任何兵刃利器,僅僅只是背上自己心愛的古琴就出發了。

  夜幕降臨了,亭子四周的樹林影影綽綽,顯得神秘恐怖,偶爾傳來一兩聲貓頭鷹淒厲的叫聲更是給夜色增添了幾分詭異的氣氛。宋大賢一點兒都不害怕,一個人坐在亭樓裡,悠然自得地彈著琴。

  忽然,樓梯上傳來一陣「吱吱嘎嘎」的響聲,不一會兒,一個惡鬼就來到了宋大賢面前。這個惡鬼一頭火紅的亂髮披肩,眼睛閃著熒熒綠光,長長的獠牙露在外面,拖著一條血紅的舌頭,指甲又尖又長,樣子可怕極了。它呲牙瞪眼地對宋大賢說:「你是何方狂徒,竟然有膽子到這裡來,想嘗嘗我的厲害嗎?」宋大賢正眼都懶得瞧它,仍然自顧自地彈他的琴。

  惡鬼見宋大賢無動於衷,就轉身高去。過了一小會兒,惡鬼又從街市上回來,拎了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問宋大賢:「你願不願意睡一會兒呢?」說著就將那顆人頭扔在宋大賢面前。宋大賢還是沒有被嚇住,反而哈哈大笑著說:「太好了,我睡覺正缺個枕頭,你為我想得太周到了!」惡鬼見這個辦法還是不起作用,又轉身走了。

  過了很長時間,惡鬼再次回到樓上,惡狠狠地對宋大賢說:「喂,你敢不敢和我比試一下搏鬥的本領?」話音未落,就向宋大賢撲過去。宋大賢眼疾手快,猛地一閃,抓住鬼的腰,把它倒提起來,用力掄轉。惡鬼受不了了,淒厲地號哭著求饒,見宋大賢不為所動,又求宋大賢快點把它弄死,免得再受痛苦。宋大賢將惡鬼打死後,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老狐狸。

  從這以後,亭子清靜了,再也沒有野鬼來騷擾人了。

  宋大賢斗鬼的經歷告訴我們,邪惡勢力的本質是虛弱的,我們不應被其強大的外表所嚇倒,而要堅決與之作鬥爭,絕不手軟,因為邪終不能勝正。

  

宋王出逃

 

  西周時期的宋國是地處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國。自周武王滅商,由周公賜地封侯以來,這個由殷商後裔掌管的小國統治者一直過著苟且偷安、無所作為的生活。乃至春秋末年,強大的齊國起兵攻打宋國時,宋王還沒有警覺。他雖然派了人去瞭解齊兵進犯的情況,但是對打聽消息的人提供的情況並不相信。他派的探馬回來說:「齊兵已經迫近,都城裡的人都很恐懼。」宋王身邊的大臣卻說:「他這種說法分明是在動搖人心,是一種『肉自生蟲』的表現,自己先從內部腐爛了。以宋國的強大和齊國的弱小而論,哪裡就會危險到這種地步呢?」宋王聽了這樣的解釋,立即以欺君之罪殺了那個探馬。緊接著,宋王又派一個人再去瞭解齊兵的動向。使者回來以後說的情況和前一次沒有兩樣。宋王憤怒之下又在殺了這個使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宋王竟一連下令殺了3個使者。

  隨後宋王又派了一個人出去偵察。這個人出了城沒走多遠就發現了齊兵。他在回城的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問道:「齊國馬上就要兵臨城下,宋國的都城危在旦夕,你現在打算到哪裡去?」弟弟回答說:「我受宋王之遣出來偵察敵情,沒想到敵人已經這麼近了。我正想回城報告敵兵迫近、國人恐慌的情況,但是又怕落得如同前幾個使者那樣的下場。講真話會死,不講真話被人發現恐怕也會死,所以此刻我不知如何是好!」他哥哥對他說:「你千萬不能再報告實情了。只要不是立即就死,即使齊兵攻破了城池,你還有一線逃生的希望。然而你若報告了實情,肯定會比別人先死。」弟弟按照哥哥的意圖去做了。他回報宋王說:「我出北門騎著馬跑了好大一陣工夫,連個齊兵的影子也沒見到。剛才進城後我看到各家各戶都很安定。」宋王聽了這話非常高興。那些粉飾太平的大臣們藉機表功地說:「先前的那幾個探子真死得應該。」歡喜之下,宋王賞了這個使者很多金錢。

  此後不久,城門外齊兵旌旗如林、殺聲震天。宋王看到大勢已去,悔之莫及。他在倉惶之中帶了幾個護身的將領,匆忙跳上馬車逃跑了。

  因為形勢緊迫,沒有人去追究這個撒謊的使者。他趁都城上下一片混亂,逃離了宋國。後來他在別的國家竟然成了一個大富翁。

  宋王及其寵臣,僅憑自己的主觀意願去判斷別人言行的真偽,結果弄得國破家亡。從這一故事的教訓中我們應該認識到,深入實際搜集第一手資料,以事實為根據對問題下結論,這是我們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宋玉進讒

 

  古時候,楚王手下有個叫作宋玉的大臣。宋玉相貌英俊,穿戴華麗,風流倜儻(ti tang),又寫得一手好文章,深得婦女們的傾慕。楚王欣賞他的才華,也很寵幸他,給他自由出入後宮的特權,以便宋玉能寫出可供寵妃演唱的歌詞來。

  但是宋玉這個人的品質實在不怎麼樣,他十分好色,仗著楚王的信賴,常到後宮中和楚王的妃子們接近。日久生情,竟跟妃子們私通起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時間一長,就有些風聲走漏出去,影響很不好。

  楚國大夫登徒子是個剛直不阿的大臣,他也聽到了一些不好的傳聞,就去跟楚王進諫說道:「大王,宋玉這個人長得很好看,又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很能討婦女們的喜歡。他又非常好色,不是個能潔身自好的人,您讓他這樣肆無忌憚地進出後宮,恐怕不太方便,要是萬一惹出什麼事來,豈不有損王室的威嚴?還是不要再讓他接近妃子們了吧!」楚王聽了,不禁有些心動。

  不知怎麼的,這件事卻傳到了宋玉的耳朵裡。他勃然大怒,氣急敗壞地跑到楚王那裡去,先替自己辯解了一番,說自己實在冤枉,因為才學高又得到楚王的恩寵,所以遭到別人的嫉妒和陷害。接著他便開始說登徒子的壞話,聲色俱厲地告訴楚王:「其實真正好色的人,正是登徒子本人啊!」

  楚王很吃驚,問道:「你這樣說登徒子,有什麼真憑實據嗎?」

  宋玉得意地說開了:「證據確鑿!登徒子的老婆是一個非常難看的醜女人,她有一頭亂蓬蓬的頭髮,嘴是三瓣的,牙齒稀疏,彎腰駝背,走起路來是個羅圈腿,東倒西歪。她全身還長滿了疥瘡。就是這樣一個醜到極點的女人,登徒子還十分喜歡她,跟她連生了5個兒子,這不正說明他好色到了嚴重程度了嗎?」

  可憐登徒子連和他的丑妻感情好這件事都被宋玉用作攻擊他好色的根據,可見只要想說一個人的壞話,是不愁找不到理由的。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25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巫師的誠與靈

 

  古時候楚國人風行求神敬仙的祭祀活動。無論是為了讓家裡人除病消災,還是為了讓天下風調雨順,楚國人都要擺上筵席,請來巫師,祈求上天顯靈。

  當時的荊楚鄉間曾出過一個名噪一時的巫師。他每次主持祭祀活動,只求鄉人備辦一些普通的祭品,而自己則以飽滿的激情、虔誠的態度和祈禱的歌舞去迎神送神。其結果非常靈驗,他一次又一次使求神治病的人恢復了健康;使盼望豐收的人得到了好年成。人們因此而把這個巫師看做神的使者,遇事都爭著去請他來幫助解決。

  過了幾年之後,這個巫師在祭祀前向鄉民們提出的要求起了變化。他讓人準備的祭品是滿桌鮮肥的牛羊肉和整壇的好酒。可是人們滿足了他的這些要求後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巫師的祭祀越來越不靈驗了。祈求治病的人常常在祭祀以後不久就死了;祈求五谷豐登的人得到的往往是饑荒。鄉民們對此都感到非常氣憤,然而卻弄不明白這裡面的原因。

  有一個人見大家迷惑不解,七嘴八舌地對巫師議論紛紛,於是走上前去點撥他們。這個人對鄉民們說:「前些年我曾到這個巫師的家裡去過。那時他家裡人少、負擔輕,他心裡沒有什麼牽掛,所以祭祀的時候內心虔誠、精神專注。他每次祭祀完了不求從祭品中牟取好處,而是把祭品全部分給大家。神靈見了這樣的巫師還有不應許降福的道理嗎?然而現在他生養了一群子女,為了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衣食上的需要,這個巫師每次都把祭品拿回自己的家中。既然他的祭祀僅僅是為了收取好處,對神靈已經失去了虔誠的信仰,那麼神靈怎麼會來享受祭品的香氣,並降福於我們呢?由此看來,這個巫師現在祭祀不顯靈,並不是因為他由從前的神明變成了如今的愚蠢,而是因為他一心牽掛著自己的私事,沒有真情顧及他人的緣故。」

  這個故事用前後不同的巫師形象和祭祀效果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排除私心雜念,才能盡職盡責地搞好工作,從而為社會作出貢獻。

  

快快長大

 

  從前,有一位國王,他的王后給他生了一個小女兒。國王非常喜愛這個小女兒,常抱著她,親她的小臉蛋逗著她玩。

  國王天天看著襁褓裡的小女兒,欣賞她小巧的鼻子、紅嘟嘟的嘴巴。他想:女兒長大以後一定會是個舉世無雙的美人兒,這多讓做父親的自豪啊!可是,小女兒長得實在太慢了,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女兒長大的模樣呢?

  國王不想這樣一天天地等著女兒長大,就把太醫叫來,命令他說:「快給小公主開些藥吃,讓她立刻就長大。你身為全國最好的醫生,如果辦不到的話,就說明你根本名不副實,我就殺你的頭!」

  太醫是個聰明的人,他不慌不忙地思考了一會,就開口說道:

  「陛下,您儘管放心好了,我知道有一種藥吃了以後可以立刻長大。但是,這種藥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地方,10年才開一次花,要弄到它談何容易?請您給我一些時間,我保證帶藥回來見您。不過,在我去找藥期間,您不能見小公主,不然藥就不靈了。」

  國王同意了。於是醫生就出發了,不過他並沒有去找藥,而是找了個地方隱居了起來。

  一直過了12年,醫生才回到京城,他稟報國王說:「我終於找到藥了。」國王大喜,讓他趕快把藥給小公主服下。醫生很快帶著公主過來了,國王一看,公主真的長大了,高興極了,誇獎道:「太醫的醫術果然是舉世無雙啊!」還叫左右賞賜給太醫許多珍寶。

  世上哪有能夠使人立刻長大的藥呢,小公主也是隨著時光的流逝自然地長大的,而不是因為服了什麼靈丹妙藥。自然規律是不可違背的客觀存在,如果硬要去改造它,不但不能成功,還有可能受人愚弄。

  

我不見了

 

  從前,有個里長押送一個犯罪的和尚到邊疆去服役。這個里長有點糊塗,記性也不大好,所以每天早晨他都要把所有重要的東西全部清點一遍才肯上路。他先摸摸包袱,自言自語地說:「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書,又告訴自己說:「文書在。」然後他走過去摸摸和尚的光頭和繫在和尚身上的繩子,又說道:「和尚在。」最後他摸摸自己的腦袋說:「我也在。」

  里長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幾天了,每天早晨都如此這般清點一遍,不缺什麼才放心上路,沒有一天漏掉過。那個生性狡猾的和尚對里長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漸漸地,就想出了一個逃跑的好辦法。

  有一天晚上,他們倆照例在一家客棧裡住了下來。吃晚飯的時候,和尚一個勁地給里長勸酒:「長官,多喝幾杯,沒有關係的。頂多再有一兩天,我們就該到了。您回去以後,押送我有功,一定會被上級提拔,這不是值得慶賀的事嗎?不是值得多喝幾杯嗎?」里長聽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手腳不聽使喚了,最後終於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聲如雷。

  和尚趕快去找了一把剃刀來,三兩下把里長的頭髮剃得乾乾淨淨,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繩子繫在里長身上,然後就連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里長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就開始例行公事地清點,先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書:「文書在。」「和尚……咦,和尚呢?」裡長大驚失色,忽視,他瞅見面前的一面鏡子,又高興了,摸了摸自己的光頭和身上系的繩子:「嗯,和尚在。」不過,他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我卻不見了。」

  這個里長真是愚蠢到家了,居然連自己和別人都分不清。如果做人都像他這樣渾渾噩噩地活著,稀裡糊塗地過日子,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06)
學者破解庄子身世之謎:是楚庄王的后代
智慧哲理:中国经典寓言故事大全(八)
中國古代十大辯士
楚王,孔子,老子
‘失之,得之’。更符合天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