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渭河古桥新发现揭开啥谜
摘要: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的渭河古桥遗址,考古工作人员又有了新的发现。这些最新被挖掘出来的古船残骸、古钱、古代石刻等文物,不仅能够使人们对古代长安城周边的交通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帮助揭开渭河主河道在200多年间北移了数千米的真正原因。
正文

 

▲渭河古桥遗址


 

▲渭河示意图

 

渭河古桥上的故事

早在2012年,考古人员就在西安北郊发现了渭河古桥遗址。到2013年年底,渭河古桥的发现数量已经增加到了3组7座,分别是厨城门1到5号桥、洛城门桥和在洛城门桥东北方向10公里处的渭河古桥。汉长安城北侧共有三个城门,由东向西依次是洛城门、厨城门和横门,考古发现的这些桥正是以城门名字来命名的。

如今古桥遗址的所在地,就是古代渭河曾流经的地方。《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记载道:“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渭河也称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自甘肃省渭源县西北,流经陕西中部,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而进入黄河。自汉代至唐朝,渭水都是关中漕运的要道。汉代的《淮南子》一书曾将当时的渭水描述为“多力而宜黍”,可见,渭河良好的水质和强大的漕运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据文献记载,在西汉都城长安附近的渭水上,大致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出现了三座大桥并存的格局,其中最早修建的一座就是中渭桥,是秦昭王或秦始皇为了连接渭河两岸的宫殿而修建的。后来,在中渭桥东西两侧又有桥梁陆续被修建起来,形成了渭河三桥的景观。

“中渭桥是很多历史典故发生的地方,呼韩邪单于入觐汉朝皇帝,一系列礼仪程序就发生在这里,所以,这里也是文化的地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介绍说:“渭河桥发现之后,相关的历史事件就有了准确的地理位置。”

“对于古代桥梁,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技术特点,更要关注这些桥梁在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具有哪些影响。修桥是为了让人们能从上面走过,桥修好之后河两岸就可以交流。研究桥梁对当时社会的演化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王佩琼说道。

 

曾经的交通要道

从2012年4月开始,考古人员对渭河古桥遗址的发掘已经进行了近三年。最近,尤其令他们兴奋的是对两艘古代舟船残骸的发现。因为,此前在长安地区发现古代舟船是比较少见的情况,而此次的发现能够从侧面说明以前渭河的水文和交通情况,而以往关于渭河行船只存在文献记载。

“虽然在古代,渭河水运繁忙,但此前考古人员只在临潼发现过古船残骸。而与临潼的发现不同的是,此次发现的古船露出的部分保存较好,有可能是古渭河首次发现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船。”刘瑞说,“渭河里行船实际上有着相当长时间的记载。秦晋交好时,有个词叫作泛舟之义,就是山西所在的晋国发生了灾荒,向秦国求救,秦国就用舟船把粮食送过去。后来到了汉代,长安城成为首都,大量的粮食要从关东漕运而至,也是需要舟船的。因为渭河水量有季节性变化,后来为了稳定的漕运,人们就修了漕渠。渭河上的水路运输一直很旺盛,而此次古船残骸的发现就为此提供了新的资料。”

同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以厨城门1号桥为中心,在东西600米的范围内,已经发现存在有5座大型渭河桥梁,如此高密度的古代大型桥梁还是考古学上的第一次集中发现。根据碳十四测定法的分析结果,这些古桥的年代分别为秦代、汉代和唐代。如此密集的桥梁分布也说明,在古代,该地区的交通量非常大,而且渭河水量稳定、河道固定,与现在古桥遗址附近的环境大相径庭。

 

环境变迁的疑惑

关于渭河有一个人们熟知的成语——泾渭分明。据文献记载,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泾河应该是混浊的,而发源于秦岭山地的渭河应该是清澈的。但如今,现实的情况却是泾河清而渭河浊。这样神奇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最新的考古挖掘成果也许能够帮助回答这样的问题。

“通过这次发掘,我们大体上可以确定,至少在清代乾隆时期之前,渭河沙层的含土量是很小的,而在乾隆时期及以后,沙层堆积很厚,沙土也很多。所以,我们推测渭河的大规模变浊大体发生在乾隆时期或以后的时间,而在此之前,渭河应该没有什么变化。这就为环境变迁提供了新的资料。”刘瑞介绍说。

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清代的康雍乾时期,朝廷鼓励大规模生产,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不断扩大,导致平原地区的很多人进入秦岭毁林造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渭河水色也由此在后来的200多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清澈变为浑浊。

“这种变化也与整个气候有关系,比如,乾隆时期气温开始逐渐上升,降水量增多。根据灾害史的研究,在乾隆时期以后,暴雨等灾害增多,导致当时的水量比较充沛。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渭河产生了大规模的摆动。”刘瑞说道。

除了解释渭河由清变浊的原因外,最新的考古发现也为渭河水道北移数千米所用的时间提供了佐证。

在对厨城门1号桥北端20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发掘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用竹条编织的码头堤防设施,确定这里就是古代渭河的北岸,而发现的木柱子就是汉代渭河桥北端的桥柱。这里与现在的渭河河道相距数千米,而这样的北移很可能是在近200多年来的时间内发生的。

在渭河古桥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不同朝代的900多枚铜钱,时间涵盖了秦、汉、宋、明、清等不同时期,其中有五枚“乾隆通宝”,还有一枚乾隆时期的越南钱币“景兴通宝”。刘瑞认为,这说明乾隆时期或之后,这里还是渭河的主河道。因此,渭河北移的时间也从之前考古发掘认为的康熙时期,推移至乾隆时期,“也就是说,渭河向北偏移,最晚也是在乾隆时期或那以后”。

《中国科学报》 (2015-02-27 第6版 历史)

相关留言:
  • ·渭河河道确实北移了数千米,我们村的位置原来是渭河古河道,靠近周至县县城北。村子的南边有地名----大码头、二码头(现在没有码头了),现在的渭河河道在我们村以北5千米左右。 2015-3-4 12: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丝路一号桥”遗址发现中国最早木板船
双向六车道---古丝路第一桥
杜甫长安足迹(10):“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华商报:『泾清渭浊』还是『渭清泾浊』,史上有多种说法 两枚钱币证明康熙前渭河还是清的(图)
西安古渭河遗址发现2艘古船 或将出土大量文物
用圆满拖住2018的尾巴|张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