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为什么应该为默克尔点赞?
俄罗斯阅兵式结束的第一天,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莫斯科。她是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到访俄罗斯的西方最高级别官员。

默克尔之所以选择避开阅兵式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乌克兰危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行了政治和经济制裁,双方关系降到了冷战以来的最低点。在此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对展示军事实力的俄罗斯阅兵“集体抵制”理所应当,皆不出席存在必然的理由。默克尔自然也能不例外。第二个原因是:包括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在内,对俄罗斯阅兵一直非常抵触,他们认为二战中本国利益曾被俄国(苏联)军队侵犯,阅兵等于彰显了“侵略”。在西方与俄罗斯关系友好或者尚可的时候,这些国家的抱怨没有成为西方大国关注的主流,但在双方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小国的愤怒就会被放大,身为“欧洲老大”的默克尔没有出席俄罗斯阅兵,从某种意义上等于安慰了这些东欧小伙伴。

但是默克尔也没有忘记在摆平纳粹的残酷战役中,苏联人的巨大付出。她之所以选择阅兵式刚刚过去的5月10日现身莫斯科,纪念二战的意味很浓。因此,此访是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集体抵制”的当下,德国作为二战发动国,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一种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默克尔到莫斯科并不只是走走过场、摆摆样子,也不是仅仅与普京叙叙旧,访俄期间,她专门到苏军烈士墓,向战争中牺牲的军人献花、哀悼。这表达了德国政府及默克尔本人对宏大历史的认同及对俄罗斯民族巨大付出的尊重。这是应该为其“点赞”的第一个理由。

中国人应该为默克尔“点赞”的第二个理由在于,她当面驳斥普京的直率态度和对历史的认真。

众多媒体都报道了普京和默克尔谈及了1939年希特勒德国和当时的苏联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普京为苏德联盟辩护,表示条约对苏联的安全作用值得肯定。默克尔当即指出,条约是“非法的”。

还原一下现场。

签署联合声明后,按照惯例普京与默克尔举行了记者会。有人问起,如何看待俄罗斯文化部长对苏德条约的评论——这位文化部长曾说条约是“斯大林外交的巨大胜利”——这引起西方世界一片哗然。

普京先是提到这个条约对苏联的安全价值。此后他谈及西方和希特勒的慕尼黑协定让苏联不安,几次试图与西方结盟抗击纳粹但都徒劳无功。“苏联意识到,只有自己与德国单独面对时,为了避免直接对抗,就签署了条约。”

最后普京亮明观点——支持文化部长,那就是“条约对于苏联的安全非常重要”。

默克尔当面驳斥了普京的说法,“在我看来,除非你把额外的秘密条款算进来,否则这个条约无法被理解。由此可以推断出,我认为这个条约是错误的,它的基础是非法的。”

众所周知,二战爆发前和战争期间,苏联分别同德国和日本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这两个条约客观上为苏联自保,但本质上却助长了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气焰,而且牺牲践踏了弱小民族和国家。

默克尔谈及的苏德条约的秘密条款包括划分了波兰、波罗的海国家、芬兰和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从历史上看,苏德条约签署后不到一个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苏联同时从东面进攻波兰,导致波兰遭受双重打击。尽管苏联政府一直否认秘密条款的存在,但纳粹的文档和苏联解体后曝光的文件都证实了其真实性。


波兰对此耿耿于怀,每次纪念二战胜利之际,都会拿这说事儿。该国比较极端的思想甚至认为,在勿忘希特勒纳粹主义的残忍本性同时,也要批评苏联的斯大林主义。此事也成为波俄关系中永远的痛。普京6年前为波兰媒体撰写二战爆发70周年纪念文章时提到:“我们认识到,和纳粹政权的任何协议都是从道德上无法被接纳的,而且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性。”而如今他的表态,特别是支持文化部长的言论被解读为是“立场倒退”。

这则“插曲”确实让人警惕:普京如果从心理上认同苏德条约对苏联的价值,那么尽管从法理和道德上都不具合法性,他是不是也认同苏日条约对苏联的价值?1941年签署的苏日条约虽然保障了苏联避免两线作战,但是对中国利益的牺牲无以复加。全世界很少有大国支持日本扶植起来的满洲国傀儡政权,苏联是其中之一,苏日条约就是肇始。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普京的历史观出了问题的话,不仅西方应该警惕,中国也应该有所考虑。至少中国人好像从没听到普京公开抨击苏日条约。

从这个逻辑上讲,默克尔能当众指出普京表态的危险性和不合理性,中国人当然应该为她点赞。而且从这个细节上能更深入地看出,俄罗斯和西方的分歧除了现实,还有过往;除了利益还有意识形态。

应该为默克尔点赞的第三个理由是,她毫不避讳德国历史上的错误。

与普京及文化部长对苏德条约的立场不同的是,默克尔再次强调,德国应为苏德条约负上历史责任。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二战后出生、是并未背负“原罪”的德国人而推脱历史责任;也没有因为二战已经远去70年而对频繁的道歉和反省表示不耐烦。这种态度与日本右翼试图否定侵略历史和慰安妇问题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领导人,默克尔虽然只访问莫斯科一天,但是已经彰显出了国际意义。她的言行代表了欧洲理性声音以及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值得赞美,也值得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京直接行使主权,邀请中国开发南千岛群岛,日本夺岛梦近乎破碎
俄罗斯为何非要同日本签订和平条约,不签有什么后果?
二战日本投降当晚,苏联又干了一件大事,让日本咬牙记恨十几年
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
谁是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
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日本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