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说过没?原来读诗竟然真的可以治病!

最近一直绕着两晋南北朝转,那就不能不提到梁武帝萧衍。萧衍一生奇闻异事甚多,他有一句话,让我反复思量、难以忘怀、如遇知己,以至今日不得不提笔记之。

读罢谢家诗的人,不能不知谢脁这个人物。萧衍对他的评语是: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我听罢当即魂游九霄,想起了当年狂妄之时曾挂在唇边的一句话:一日无诗,便觉面目可憎。这是从宋人黄庭坚的那句“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而来,虽在常人看来,此言甚迂,甚至荒谬至极,不过我以为这是未解读书之妙用。

黄景仁那句愤世之言“百无一用是书生”倒成了对诗书避而远之的挡箭牌,殊不知黄仲则此语是“矫言妄语”,且看他一生诗负盛名,即知道此话乃“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脚”了。

反倒是萧衍这个博古通今的文人,道出了读诗书之功用。众所周知,跻身“竟陵八友”之中的谢脁,其诗风一向以清丽而著称,他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作诗语调亦迂缓婉转。那么,萧衍何出此言,认为谢脁诗歌三日不读,便觉口臭呢?

且看他这首《游东田》: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读 他的诗,就如一霎风雨、一群飞鸟、一团悄然散尽的雾气,咀嚼之余,闲愁顿释。这也难怪萧衍会横出此言,读谢脁诗,的确比嚼口香糖更让人口气翻新,神清气爽。李白对小谢的倾倒,也许就来自于他那“清如芙蕖、静若澄江”的诗风罢。谢脁的诗,写到了这个地步,从诗歌品级来看,上品绰绰有余了,从现实功用来看, 也是大有裨益。

寻常人虽难以字句斟酌,也不妨暇余之时读一二句,比之遁山听泉、踏寺闻呗尚有余而无不及。如果谢脁尚在,其清发之气也足以让人眼前一新了。那么,谢脁的诗,倒也算是一种上乘的疗病之药了。

很多人会疑惑,读诗无非是因为东坡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么?是子虚乌有的东西,怎能当真呢?殊不知,读诗亦有无数的实际价值,除了养性怡神,读诗更能充饥、治病、解忧、美容、延年,益处真是应有尽有。

要不然古今中外,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大文豪们都曾经弃医从文了呢?学医之人,必然知道“良医如良相”的道理,从医的价值,不仅在于医人之身疾,更在于疗人之心病。那么,作为人类精神粮食的诗书,就是一味“身心两治”的药,弃医从文的“荒唐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充饥

南宋诗人杨万里就是一个曾经把诗当饭吃的奇人。他痴读诗书,尤其喜爱王安石的诗集,以至于把他的诗当作餐饭来食用,且看他这首打油诗: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孟夫子说,食色,性也。人见了美食与美色,会流涎不止,所以就有了“秀色可餐”这个成语。而不爱食色、偏爱诗书的诚斋老子竟然把诗当饭吃,这也是文坛之奇闻了。孔孟二人若泉下有知,定然会改其论点为:食色诗,性也。

古往今来,把诗当饭吃的人也不止杨万里一人,更有唐代诗人张籍,因平素酷喜杜甫诗,拿来杜诗几卷,焚烧成灰,蘸蜜食之,晨起三勺,日日不断,吃得也有滋有味,诗写得也有声有色。

治病.解郁.延年

《医宗必读》中有句话“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道出了医病的真谛。疾病从何而生?究其字形,一看便知。疾如箭从外来,病若火由中生,可见,疗疾治病,要内外兼攻,方能见效良多。晋人杯弓蛇影,闻其所以 然后,沉疴顿愈,这足以说明心病之难医。而诗书,就是一味能疗心病的大药,心病一愈,诸病则去之大半,君不闻历来癌症患者之精神痊愈法?

《唐诗纪事》有载:有病疟者,子美曰:吾诗可以疗之。“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其人诵之,未愈。曰:更诵吾诗“子章骷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诵之,果愈。可见,杜甫诗能治疟疾。不仅如此,白岩朱公患气痛病,每发作之际,诵读杜甫诗,则可止痛。杜甫诗之药效,真的比妙药还要灵通了,这实在使人不得不嗟叹读诗之益处。

历来众人都以为杜诗疗疾乃痴人说梦,谓之为荒诞不经之谈,岂不知“诗歌疗法”早于公元前四千年前于埃及就已广传盛行,吞圣歌以疗病,果能见奇效。以医理解之,未为不可。

疟疾者,乃八邪而致也,患者多畏惧之,如时下人多以癌症为鬼病也。心常不宁,则病常不愈,故久拖难治。杜甫又有一癖,写诗尝“语不惊人死不休”,故其诗能摄人心神,能移情转志,治疟所说也自有其理。至于杜诗能治痛风,也缘于其解郁之功。痛则不通,痛风者,实乃郁痹之症,杜诗词达意畅,娓娓读来,亦有解郁去痹之效也。

此外,诗家多医家,这是由中医之渊源决定的。文人不尚医,乃假文人也。从古至今,能诗亦擅医者,不胜枚举。陆游则此中之一,其人诗中多养生之悟,故而终年八十五岁,非寻常才子痴男可比。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养生的青眼,陆游的这首《食粥诗》亦流传于市井之末: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读诗之余,求得长年之道,亦是一石二鸟之事了。

陆游认为,闲来读诗是治愁疗病的最佳选择,有一天,他路遇一个老人,得知其头风日久不愈,病体缠绵,故告知他:不用萸术芎芷药吾诗读罢自醒然。这并非是陆游之自夸,从头风之病机来看,乃不通不荣而起,终至气机逆乱、络脉淤阻,故而头痛欲裂。读陆游诗,自有一种豁达之气徜徉其中,头风又怎能不愈?

可见,世间之药,诗书乃为上品。凡人常有七情难解,终是不读诗书之故。好诗一首,心中牢骚愤懑则顿然消释。西汉刘向一语道破了天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要用好诗书这味大药,不仅要读之,还要善读之,否则也无甚果效。

美容

清 人李渔曾有《闲情偶寄》一书,道出了女人之美,不在貌,而在态。这就是现在人所说的“三分容貌,七分姿态”的语出之处。此处之“姿态”,必是一种天然的气质与神韵,从诗书修为中来。这也应了文首一句:三日不读诗,则面目可憎。日以诗书为事,尘俗之气则去也。然人终不解之,叹也,憾也。

春秋时期,曾有一人欲拜孔子为师,其初来时,面色萎黄,数日后,则渐至红润,孔子亦大惊。故而问之,曰:吾未读书时,日日只为功名而奔波,寝食难安,面色为之枯槁。读书之后,渐知善恶、美丑、是非,则处事波澜不惊,故面色渐佳。

这从医理解释亦必然成立,日日心神为俗事而游于身外,身心不在一处,则气血渐耗,身疲神乏,不能滋荣于面,容貌如何不衰老颓败?

世间女子,罕有知之,否则如何有芸芸之辈,一掷千金,为容貌而奔劳?《红楼梦》中贾宝玉之语,更能道破此理: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女儿未嫁之时,能葆赤子之心,而出嫁之后,柴米油盐酱醋茶,万般俗事缠身,为之操劳不尽,气血耗尽,心神俱丧,眼睛怎能有神?

腹有些许诗书笔墨的李纨,却是一个特例,她如开在稻香村的一盆貌兰,生在几百株杏花树下,亦有着如喷火蒸霞般的青春诗意气息,非腹内空空之寻常妇人可比。看来,李纨的姿容幽雅,亦是日日熏陶在大观园众诗社中的结果了。

而另一妇人,夏金桂,虽然在闺阁之中略通诗文,然嫁给薛蟠后日日如河东狮吼,不近诗书,生出了一种跋扈剽悍之气,令人敬而远之。倘若金桂能与香菱妥协相处,日读诗书,不但无有众多恶果,也能落下一个美丽的贤名,而终不至一剂“疗妒汤”也难以治愈其已入膏肓之境的病。

诗歌,最初的目的,就是让人“思无邪”,正气以内生。亦如《黄帝内经》所云:正气内存,邪不外干。故读诗治病、解郁、美容、充饥、延年的道理也正在此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关于读书的诗句
中华古诗词——开学了,牢记古人关于劝学的诗句
诗歌能治病 杜甫陆游的诗治头痛抑郁
38句读书诗词: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38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诗句,读懂受益无穷
4.23读书日|书的美,读书的美妙,都在这55句中华诗词名句中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