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连载(364)《宪问篇》第17章,“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pī)发左衽(rèn)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liànɡ)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原文朗读】

【注释】

相之:做他的宰相。相,辅助,辅佐。 

一匡天下:匡,正也。使周朝天下免受蛮夷的侵凌,保持完整统一。

:如果没有。

被()发左衽(rèn):少数民族的服饰打扮,这里指沦为夷狄。被发,少数民族披发不束,中原民族束发。左衽,少数民族的服饰打扮,衣服的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 

匹夫匹妇:平民老百姓。

:诚实守信,此处指小诚小信小义。

自经于沟渎:在小河沟里上吊自杀。经,缢,上吊。渎,小河沟。

【白话翻译】 
子贡说:“管仲算不上是一个仁者吧?恒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但没有自杀殉主,反倒去辅佐齐桓公,做了他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恒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到今天还受着他的恩赐和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今天恐怕也变成披发左衽的人了,还要遭受蛮夷之邦的侵凌啊。难道你们非要他像匹夫匹妇那样,为了恪守所谓的小信小义,在小河沟中上吊自杀而没有人知道吗?”
【解读】  
本章承接着上一章,在上一章中,子路问老师管仲算不算得上是一个仁者。到了本章,换成了子贡发问,问的还是同一个问题。

孔子说的还是小信和大义的问题,管仲就是一个把诚信体现在大节大义中的人。管仲是公子纠的师傅,公子纠与桓公争位被杀,与管仲同为公子纠师傅的召忽自杀殉主,但管仲不但没有自杀,反而做了桓公的宰相。在一般人眼里,管仲的行为的确有点不仁不义的味道,但孔子却给予了他非常高的评价。孔子说,当时蛮夷民族侵略我们华夏民族,整个天下岌岌可危,是管仲力挽狂澜呀,管仲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太大了。否则的话,现在的我们就变成“被发左衽”的野蛮民族了,至今还遭受蛮夷之族的欺凌。
同时,孔子把管仲和召忽做了比较,召忽自杀殉主,就像是一个人悄悄在小河沟里上吊,悄无声息,若干年后就无人知晓了。在这里,孔子并没有刻意贬低召忽的意思,只是打了一个比方而已。 
匹夫匹妇的诚信自然不同于国家栋梁之才的诚信,其不同点就在于见识和格局的大小上,前者是以个人为重,后者是以国家大局和天下为重。管仲之所以为管仲,是因为他的诚信体现在大节之上,而不是以个人的荣辱为念。不拘泥于小诚小信,才能成大器,成就大义。
从孔子对管仲的两章评价中,我们要明白的是,做人既要摒弃愚忠讲“大忠”,又要摒弃小信讲“大义”。大忠大信之人才可有大作为,才能够为社会为苍生做出大贡献。

【张武忠老师公益课程】

  • 关注公众号“把经典还给老百姓”,跟着张武忠老师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等国学经典。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4.17】看人看大节
人无完人但内心要追求完美——《论语》学习350
【第323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8章》评价历史人物岂能拘泥于小信义?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33周)
论语:管仲非仁者与(14-17)
胡觉照:孔子的诡辩令人不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