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11章:1.“三十辐共一毂”,用车器房作比喻,展示“无、有”的不同功用。

道德经第11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6

第11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an zhi)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圣人举了车舆器皿和房屋三个例子,详细解释“无”和“有”的不同功用。

上一章讲到唯有达到无疵无为无知无有无恃无宰等很多个“无”的境界,才能修成如大地般的玄德,那么“有”和“无”到底各起什么作用。

在第1章老子提出了“无”和“有”的概念,到了第11章老子进行详细的解释,分别用车的结构和器皿的制作以及房屋的建造作比喻。

“辐”是辐条,车轮中连接轴心支撑轮圈的木条,现代当然大多是金属材质了。古代的车轮有三十根辐条,取法于每月三十天之数,代表与天地同步。“毂”读作(gu),是车轮中间的圆孔,用以插轴承。另外还有一个“輹”字,也是车舆的关键部件,《周易中》也常用车舆的结构作比喻,第9卦小畜卦九三爻(yao)辞曰“舆说(tuo)辐”,第26卦大畜卦九二爻辞曰“舆说(tuo)輹”,一字之别哲理却差之千里,“輹”是车舆的动力和刹车系统的连接器,插上它车就有了动力,脱开它车就失去动力停了下来,当动则动当止则止,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如果辐条断裂,车轮就散了架了,车子损坏才不得不停下来。所以说“舆说輹”是一种主动的配合,而“舆说辐”是不情不愿迫不得已,两者的哲理截然相反。

三十根辐条汇聚到车毂的孔洞中,车轮才能轻松转动,上面安装了车厢的空间,才能起到载重致远的作用,故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读作(shan),和泥。“埴”读作(zhi),黏土。揉和陶土烧制成器皿,有了里面的空间,才能有盛水容物的作用,故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户”是“門”的一半,不是指院子的大门,而是指房屋的门,大门有两扇,而一般内室的门是一扇,所以“門”字的一半就是“户”。“牖”读作(you),指的是墙上的窗户或者是天窗。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故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第11章解读
道德经|学习笔记第11章-有和无的辩证关系: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读译《道德经·道经》第十一章
老子日课011丨多读无用之书,多做无用之事,人间值得
《道德经》这两种断句,你认为哪个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