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连载(164)《述而篇》第14章,“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yuè)之至于斯也。”

【原文朗读】

【注释】

《韶》:乐曲名,相传是舜帝时的一曲乐舞。
不图:不料,没想到。

【白话翻译】

孔子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了学习一首好乐曲,有时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忘我程度。
孔子35岁时去齐国,在齐国听到了舜帝时的《韶》乐,是那样的尽善尽美啊,孔子长时间地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于三个月吃肉时都尝不出香味了,他感慨说:“没想到欣赏音乐的快乐,竟然能使人达到如此地步呀。”

【解读】  

1.这段话是什么时候说的?《韶》是一首什么乐曲?

这件事发生在孔子35到36岁这段时间,鲁国国君鲁昭公被掌权的三家大夫赶出了国,鲁国陷入内乱。孔子就带着弟子们去齐国避难,因为几年前齐国国君齐景公访问鲁国时,曾向孔子问过政,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赞赏。这一次去避难,孔子又得到了齐景公的接见,并回答了齐景公的问政。齐景公更加喜欢孔子,本来想重用孔子,并封给他一大块地盘,由于遭到当时宰相晏婴的阻拦,孔子呆了一年左右后又回到鲁国。
在这一年当中,孔子有幸在齐国听到了舜帝时的乐曲《韶》。为什么在齐国听到了,是因为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将舜帝的后人封在了陈国,后来陈国遭受侵略,陈国的乐师陈敬仲逃到了齐国,就把《韶》这首乐曲也带到了齐国。
孔子听闻《韶》乐叹为观止,接下来的几个月便潜心学习《韶》乐,并沉醉其中,以至于连吃肉都闻不出香味了。可见孔子的音乐修养非常高,并且学习能达到“三月不知肉香”的忘我境界。  
   

  一首《韶》乐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2.孔子非常推崇《韶》,《论语》中还有两章提到《韶》。

在《八佾篇第三》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将舜帝之《韶》乐和周武王之《武》乐进行比较,最后还是大力推崇《韶》乐。孔子评论《韶》乐说:“不仅曲调是最美的,而且内涵还是最善的。”又评论《武》乐说:“尽管曲调是最美的,但内涵还不是最善的。”
在《卫灵公篇第十五》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乐(yuè)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颜渊问为国之道,孔子说“推行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戴周代的冕,乐舞则取法于舜时的《韶》舞,并该放弃郑声,远绝佞人,因为郑声太淫,而佞人会带来危害”。孔子推荐高雅的乐曲都要达到《韶》乐那样的尽善尽美。

3.音乐有陶冶性情的作用。

一首好的音乐,就好比一个崇高的声音在呼唤,它可以与你的心灵汇合,蕴含着相互沟通而穿越时空,震憾着人的灵魂并从心底蔓延至每一个角落。在艺术的境界里,可以想象到人生的诸多美丽和理想,乃至心灵得到陶冶慰藉而忘却了自身的存在。
什么音乐能够使孔子如痴如醉,达到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肉味的程度?肯定不是现在那些声嘶力竭鬼哭狼嚎的“我好烦呀别理我”之类的痞子音乐,而是真正能给人以启迪和鼓舞的乐舞。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孔子多才多艺,并不是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呆板小老头。钱学森临终前,也对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提出了建议,之所以这些年我们出不了大家,首先是因为文理分科了;其次,不注重音乐艺术方面才能的培养。因为美好的音乐,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开发我们的智力,又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其二,要多一些高雅的音乐,少一些靡靡之音。其三,要学习孔子这种忘我的学习精神。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百练:史记·孔子世家4
#每日学论语#7.14【2016-12-16】
孔子行年考(二)
孔子酷爱音乐、唱歌,竟然因为听了《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
【第161期】音频学《论语·述而篇第13章》孔子欣赏《韶》乐的感受对我们有何启示?
立志如种树,才能对抗庸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