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连载(297)《颜渊篇》第4章,“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xǐng)不疚,夫何忧何惧。”

【原文朗读】

【白话翻译】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在内心不断反省自己,不觉得有愧疚,那又何忧何惧呀?”

【解读】

本章承接着上一章,主角仍然是司马牛。在上一章中,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告诉司马牛说话要谨慎,不要出口伤人,也不能太倔强,更不能怨天尤人。

大概司马牛没有完全领悟孔子的话,也觉得自己离“”的境界太远了,所以他把对自己的要求降了一等。既然一时做不到一个仁者,那就先做好一个君子吧,所以司马牛接着问怎样做才够得上一个君子。

孔子对于司马牛的提问,同样没有跟他谈大道理,而是继续从司马牛的性格缺陷和他当时的处境来说。为什么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是因为司马牛当时正处于忧惧之中。司马牛忧惧什么呢?为他几个兄弟的作为而忧惧。司马牛是宋国人,他的哥哥叫桓魋(tuí),在宋国做过司马,位高权重不可一世。在《述而篇第七》中,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因为桓魋德行不好,孔子曾骂过他,所以桓魋怀恨在心,当孔子师徒周游列国路过宋国时,桓魋便派人恐吓,并扬言要杀掉孔子,吓得孔子师徒匆匆忙忙逃出了宋国。

司马牛的几个兄弟也跟着哥哥在宋国飞黄腾达,因看不惯兄弟们这些行为,又不愿同流合污,所以司马牛就离开宋国来到鲁国跟着孔子学习。但他的心里还是放不下他的几个兄弟,又是忧愁又是恐惧。孔子看出了他的状况,所以告诉他,只要你自己好好修身养德,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没什么可忧惧的了。

 

何为“君子”?论语中共有107次提到“君子”二字,弟子们“问君子”有三处,在《为政篇第二》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在《宪问篇第十四》中,子路问君子,子曰:“作己以敬”。为什么在本篇中把“司马牛问君子”排在“司马牛问仁”之后,这也是因为孔子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缘故。既然司马牛一下子达不到“”的境界,那就老老实实先做好一个君子吧。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大概和司马牛差不多吧,存在着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毛病。如何修身养德?虽然做不到全面的“克己复礼”,那就先克服自己显而易见的缺点,再一步一步慢慢地进步。

  • 关注公众号“把经典还给老百姓”,跟着张武忠老师学习《论语》、《道德经》、《周易》等国学经典。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如果问心无愧,便会无忧无惧(12—4,讲于2022年5月27日)
因不忧不惧而宁静平和的美满人生
总觉得焦虑怎么办?接纳命运,也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四海之内皆兄弟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2.4】内省不疚,何忧何惧
论语:司马牛问君子(12-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