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的鉴赏与收藏,是帝王品味的最高表现 | 《石渠宝笈》中的徐渭②

《石渠宝笈》中的徐渭

——张建华论文连载之一

一、作为徐渭书画收藏的乾隆

在历代的历史文献中,费正清先生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清史稿》、《清实录》、清《起居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陈设档》档案、《活计档》档案、故宫学人李文儒先生《皇帝品味》从书序、阎崇年著《清朝十二帝》、吴十洲先生《乾隆一日》、王子林先生《在乾隆的星空下---乾隆皇帝的精神境界》、《正谊明道》、戴逸《乾隆传》、人民大学郭成康先生《乾隆正传》、新清史欧立德先生《乾隆帝》等等各种史料都对乾隆有大量的记载与描述,以及乾隆下令编撰的《四库全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等等都是乾隆的丰功伟绩。乾隆在历史中,首先有康乾盛世之说,文治武功,自封“十全老人”,又是“文化巨人”,可谓辉煌之极。文治武功说康乾,“十全老人”武江山。学者皇帝治天下,正谊明道舞翩翩。名扬天下话盛世,《四库全书》是文治。学术诗人艺术家,精神境界至极致。本文更多是从文化的角度,综合上述文献,概括地阐释乾隆的伟大形象,以及与徐渭在精神上碰撞,来反映这两个本不想干的人在家国天下,人文情怀的生命真性。下面从五个方面分说之:

张建华画瓷

(一) 学者皇帝

乾隆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学者。从小熟读并烂熟先秦诸子,历代先贤诗集文集,研读佛学,领悟老庄,通蒙、满、回、藏等五六种民族语言,又研读宋明理学。正如他公开宣称:“即以汉人文学而论,朕所学所知,即在通儒未肯多让,此汉人所共知。”

张建华画瓷

乾隆又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中国学者。他有书卷气,强调知行合一,做到了“理不可不日穷,书不可不日读”。在他的一生中,总共有几百个书屋。当然作为皇帝,他也要向天下臣民显示,他并非仅仅因为血统高贵,即使以汉文化的修养而论,他也是当之无愧的。

张建华画瓷

(二) 书画家形象

乾隆一生中从事过各种艺术创作,其中书法、绘画、诗歌最为突出。这些活动,既能让他消遣娱乐,又能修身养性。

书法方面,他喜欢王羲之、米芾与董其昌,并把养心殿西暖阁书斋命名为'三希堂’,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并经常拿出欣赏题诗,现在我们能看到已在书轴上题字赋诗73处,并把宫中收藏的70多种发帖制作成《三希堂法帖》。乾隆也喜欢经常临写,下面我们以《陈设档》档案陈设列举一些实例。

张建华画瓷

乾清宫西暖阁陈设:入圭式案抽屉,上函内盛《御临苏轼桤木帖》一卷、《御临董其昌书十八罗汉颂》一卷、《御临董其昌天马赋》一卷、《御临董其昌牡丹赋》一卷、《御临董其昌畸墅诗帖》一卷、《御临王羲之帖》一册、《御临王羲之九帖》一册、《御临王帖》一册、《御临王羲之乐毅论》一册、《御临王羲之书洛神赋》一册、《御临王献之帖》一册、《御临宋四家帖》一册、下函内盛《御临董其昌摹苏轼诗帖》一轴、《御临孙虔礼书谱》一册、《御临董其昌杂书》一卷、《御笔唐太宗帖》一卷、《御临米芾诗帖》一卷、《御临王帖》一册、《御临王羲之帖》一册、《御临董摹兰亭序》一册。比如临《王羲之贴》图为证。乾隆以生游历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其墨迹留下。

张建华画瓷

绘画方面,乾隆从小就喜欢花鸟画,也喜欢文人常画的'梅兰竹菊’等。乾隆元年,刚御临天下的他就给其生母---崇庆皇太后画了题为“松竹梅”、“桂菊”、“牡丹”、“梨花白燕”、“栀子花”、“风仙石竹”六福花鸟彩图。乾隆虽然政务繁忙,但闲下来总有绘事,大多都是一些“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水墨画而已。如下图乾隆写生小景四种。分别为兰梅竹松,这都是文人经常化的题材,又分别题字为:幽人、高士、君子、介翁,从这些题字上不难看出文人画家的雅趣。这四张画又都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基本属于简笔画。

张建华画瓷

当然乾隆也画了大量的水墨画,乾清宫西暖阁陈设:上函内盛《御笔盆竹水仙》一卷、《御笔墨梅》一卷、《御临书画合卷》一卷、《御笔墨竹》一卷、《御临恽寿平十香图》一卷、《御笔香山寺图》一卷。下函内盛《御笔山亭环翠》一卷、《御笔烟江雨意》一卷、《御笔五清图》一卷、《御笔仿宋人瓜果图》一卷。乾清宫东暖阁陈设:床上右边设红雕漆小柜一件,内盛《御笔墨兰》手卷一卷、《御笔兰花》手卷一卷。

在钟粹宫后殿,也同样陈设历代书画、御笔书画等。据1935年《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第二篇《钟粹宫物品目录》对其殿内御笔书画的记载整理如下:《御笔仿宋人归去来兮辞》一卷。《御笔福康安和琳攻克黄瓜塞》一卷。

 

张建华画瓷

有关乾隆亲自参与绘画创作的例子,我们可以拿乾隆宫廷内的一位耶稣会士的信件作比。

这位官员告诉王士诚,陛下想要画一幅画,内容为:一位鞑靼贵族正在骑马追赶一只老虎,弓已拉开,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他还说,皇帝希望亲自完成这幅画。王士诚遂依皇帝旨意行事。次日,皇帝来到画室。一个太监手捧皇帝在王士诚所绘略图上亲自绘制的鞑靼骑马追虎图。皇帝向王士诚展示了这幅画,并令王士诚対画中骑手的姿态再加以润色。在略微进行了修改之后,这幅画又呈交给皇帝,皇帝还想再进行一些改进。但就在当天晚上,画作再次交给王士诚,皇帝命令他完成这幅画作。

乾隆喜欢画画,但不擅长人物,认真的态度可嘉。

乾隆作为正统一派的皇帝,他更喜欢“风雅颂”中的“雅颂”,他也欣赏同样作为正统皇帝的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这是帝王之风范与高度。比如在宋徽宗赵佶小写意水墨画《柳鸦芦雁图》中乾隆提拔为:“柳丝芦叶粗粗绘,雅意雁姿细细摹。植物无情飞物有,写真岂不在兹乎。本与花鸟擅传神,近得寒江归棹真。一例入微能契妙,其昌已解主和宾。柳合藏鸦芦聚雁,天然位置信称谁。蔡京王甫继为相,何独用人识乃乖。庚子仲夏御题”。对皇家正统品味的重视,当然也可从盖印章也可见一二,早期有《重华宫鉴藏宝》,还有他最喜欢的作品用的几枚章,《乾隆预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重编》,《八徵耄耋之宝》,《古希天子》,《乾隆鉴赏》,《乾》,《隆》名章,可见作为文人的帝王间行有灵犀。

乾隆的书画作品,正如自己所说:“几余之暇,寄情翰墨,聊以消遣风雅而已”。他的书法虽然遍及大江南北,但他的馆阁体书法并不能让他挤身于书法家行列。他的绘画,大多画一些花鸟、山水、枯树、风景,并没有一些宏伟巨制。象有些人评价他的书画无任何妙处可言,其实不是,作为文人学者的皇帝,他还是有一定的品味的,只不过他不是一个专职画家而已,“诗书画印”表现形式,更是文人画的典型特征。

张建华画瓷

(三) 诗人

乾隆一生酷爱写诗,而且成了一个积习难破的习惯。他多次自言:“伊余有结习,对时耽属咏”,“笑予结习未忘诗”,平生结习最于诗“。

乾隆写诗在阿哥时期已形成,《乐善堂全集》收录1080首诗。在位60年,前后总共出版了《御制诗》初、二、三、四、五,合计41800首诗。太上皇三年《御制诗余集》1080首。总计43630首。乾隆从生到死,平均每天写两首。难怪一个写乾隆皇帝的传记作家这样描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皇帝都没有留下这麽多的诗作,乾隆也许可作为最伟大的皇帝》。

张建华画瓷

乾隆写诗也如同画画一样,每日是作为政务之余的消遣与娱乐,正如自己所说:“几务之瑕,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过数十篇,诗则拖兴寄情,朝吟夕讽。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事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莫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乾隆的诗,虽然后人评价不高,但他的诗的价值有他的纪实性,起到“诗以証史”的作用,数以万计的“御制诗”弥补了《清高宗实录》的不足,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是18世纪的一部史诗。

《石渠宝笈》中的徐渭这篇论文,就有乾隆为徐渭题写的二十首御制诗,而且徐渭从小就读写儒家经典,学禅入道,徐渭二十八岁,又拜师王阳明弟子季本季长沙为师,至少可以证明,作为文人的乾隆与徐渭有着共同的渊源与文人情结。因此,乾隆在看到徐渭作品之后,在精神上产生了生命真性上的共鸣,一口气题写了二十首诗,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钤盖了数枚不同的印章。

张建华画瓷

(四) 收藏与鉴赏家

乾隆的鉴赏与收藏,是帝王品味的最高表现。虽然历史上也有宋徽宗赵佶,明朝皇帝朱瞻基等。因为乾隆一生的收藏更为富有与全面,本文更多的从书画的角度来分析。内庭收藏的历代书画目录集,先后曾有《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的初编、续编、三编。乾隆鉴赏后的艺术精品,往往加盖“乾隆御赏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章。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除了《三希堂法帖》以外,还有《兰亭八柱册》。《四库全书》编撰,也是乾隆在人类文化历史上最大的贡献。

张建华画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帝王书画欣赏
乾隆皇帝《御笔汉柏图》
圣佳讲堂@乾隆 | 从《石渠宝笈》看“盖章狂魔”的艺术造诣
乾隆皇帝御笔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名家印鉴】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印鉴
清 乾隆《邯郸行》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