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野蛮生长,何谈精耕细作?

1、

最近开始重新看《伟大的博弈》

读研那会儿,因为分管研究生会的学术论坛,有幸邀请到了当时在证监会任职的祁斌博士(现在是中投的副总),也就是这本书的译者,做了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主题是中国金融的现状与未来。

讲的的内容其实已经不太记得了,但是我至今都将那次讲座放在学生生涯中最棒的一次讲座体验。

不过,对祁斌说的两个事印象深刻:

一,他和豆瓣的创始人阿北是清华的同班同学;后来在豆瓣上一查这本书,第一篇书评果然是阿北写的(哈哈哈,多牛的“托儿”)

二、他鼓励每个同学都去读一读这本书,了解一下华尔街的变迁历史,他特别提到,盗版书很便宜,大家省一顿饭就能买本看了。可见他对于这本书的推崇绝非只是为了挣个版税,他希望每个年轻人都能够理解金融史,甚至投入到国家的金融建设之中。


2、

先把书的整体脉络通读了一遍,最大的感受便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段“疯狂、衰落、修正、再疯狂”的过程,并且循环往复,螺旋式向前发展。

通俗点说,华尔街的发展史,就是从最初的新生,到疯狂扩张,到金融危机来临后的衰落,到衰落之后监管层对政策的修正,于是又迎来了新一波的疯狂上涨。

其实,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几乎发生在每一个生命体或非生命体中。


3、

比如,现在的滴滴出行。在最初共享经济开始进入出行领域时,其实存在着很多大小不一的平台,其中当叔两家为最大:“北有滴滴,南有快的”。

在最初阶段,他们的投资人和创始人疯狂地烧钱,给平台司机补贴,甚至流传着“几个月就能赚回一部车”的传言。

我每次坐滴滴的时候,都会问他们这个问题,最初阶段真的那么挣钱吗?

答案惊人的一致:确实很赚钱

当然赚钱的还有我们这些乘车的消费者,抢红包抢到手软。

其实,这就是初创期的疯狂阶段,疯狂烧钱,疯狂圈地,疯狂地占用流量和资源——野蛮生长的阶段。

而之后呢,随着滴滴收购快的,还有后来“水土不服”的Uber,滴滴出行成了共享出行领域的独角兽。

而圈地结束之后,本来跟着各种平台占尽了打车便宜的消费者发现,以前的高额补贴已经彻底不见了,平台只剩一家,你要么不选,要选就只能加价购买。

而同时,打车平台也相继爆出了很多丑闻,甚至出现了司机打人、强奸等各种性质恶劣的犯罪行为。

那么,国家难道没有看到打车平台中的问题吗?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在滴滴跑马圈地之后,监管层紧接着便介入了。

你们的蛋糕已经够大了,接下来就是要修正你们行业规则的时候了,于是关于司机资格的准入、补贴的限制、税收要求等等一系列政策便相继出台了。

至此,疯狂——衰落——修正,这个过程正式告一段落。

当然,在创业企业中,类似的案例太多了。大家基本上都是从初期的烧钱圈地,再到后期的涨价赚钱为固定模式。


4、

企业的发展如此,个人的成长不也同样如此吗?

去年在上海出差的时候,和一位直系校友学长聊天,他35岁不到就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中层,一方要员掌管资源无数。

我以一个学弟的身份问了一个问题:“您是如何做到这么快就能获得这么高的成绩的?”

学长很坦诚,说了四个字:“野蛮生长。”

他回忆,当初保研失败,毕业之后就进入公司财务部,没几天就被发配到上海做财务经理。

“才刚毕业,就做财务经理,我可是真的什么都不会啊!”

怎么办,只能硬抗。

他笑说,那会儿是真正的单身加班狗,因为白天有很多事务性工作,而且很多工作都不了解,根本没有时间学习。

于是,只能靠晚上熬夜解决白天的问题,然后抽出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

去上海的第一年,他瘦了整整20斤,因为每天都在知识焦虑中度过。

他那会儿的想法很简单:“不能给学校丢人啊!”

读书还不是不懂,他就去找各种专家咨询,他说自己最不要脸的时候,就是上海第一年。

因为很多学长、老师都被他问怕了,一言不合就是一个电话打过来,从怎么开票,到怎么报税,再到怎么和客户供应商吃饭喝酒,所有的这些他都疯了似的去学,去啃。

一年之后,用他的话说:“公司的帐,我已经一清二楚了,根本不担心下边的人骗我。”

其实下边的每个人都要比他年长很多很多。

我们总是说一万小时定律,但一万小时并非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放弃了效率优先,多少时间都是白费。


5、

最近看了刘润在《5分钟商学院》中的一篇文章,我也第一时间分享给了周记群的小伙伴,因为写的真的非常实用和中肯。

我把周记中的内容摘录如下,建议每个人都可以尝试:

  • 如何用20小时,快速学习

最近在“得到”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里看到了一篇文章,他提到作为一个行业顾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快速学习。

他把快速学习的时间限定在20小时,需要理解整个行业的80%的内在逻辑,这才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当然,这种快速学习能力是建立在长期训练和积累基础之上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大量集中的阅读和练习确实能够在某一个领域获得快速成长,这一点我在工作中深有体会。

那么,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快速学习的秘诀。在周记里,我很少大部分粘贴别人的内容,但是这一篇,我觉得价值极高,必须与各位共享。我把内容作了精简整理如下:

第一步,大量泛读。

我们从小有一个坏习惯,学习一门知识就去读一本行业最好的书,但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这就像我们没有作战地图,就要开始打巷战,效果适得其反。

应该怎么做呢?

先上豆瓣网,搜索关键词,找到评价最高的三本书,通过“买这本书的人,还买过哪本书”的方法,再选5本;最后加2本不畅销,但明显系统性更强的书。

然后把10本书都买回来,开始泛读。注意:

1、5分钟看自序,5分钟看目录。因为整本书的逻辑框架都在这里。

2、15分钟泛读。要点是:略过故事,略过案例,略过证明;标注概念,标注模型,标注共识,标注核心观点。

3、最后,再用5分钟简单回顾,记录下自己的困惑、问题、想法。

用一个长一点的下午,或者再加上晚上的时间,高强度地把10本书读完。

第二,建立模型。

好好睡一觉,让知识在你的大脑中自由地碰撞、连接、融合。第二天早上,给自己最清醒的3小时,建立模型。

怎么做?

找一面巨大的白板墙,把标注的概念、模型、共识,写在即时贴上,贴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笔和板擦,建立、修正他们之间的关联,逐渐形成系统模型。

第三,求教专家。

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就要求教真正的专家。刘润提到,当时他在研究“虚拟现实(VR)”的时候,找了一个专门投资虚拟现实的基金,登门拜访。他们一年之内看了200多个虚拟现实的创业项目,然后他求教了2个小时,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第四,理解复述。

你花了5小时泛读,3小时建模,2小时求教,剩下的10个小时,可以花在复述上。

费曼技巧,告诉我们,用你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你很可能会发现,讲着讲着讲不明白了;或者你觉得讲明白了,别人就是听不懂。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点。

针对薄弱点,再次精读,重新理解,重新复述,形成循环。

最终,你用20小时,快速学习了一项完全陌生的知识。

以上就是刘润的20小时快速学习法的精髓整理。

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很多内容和自己的一些方法是不谋而合的。比如我在复习某一门考试的时候,先大量输入,建立整体框架,然后建立知识联系,接着重点突破,还有复述的方式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了自己的一种记忆方式——“雕刻记忆法”,想象自己把读到的重点信息一点点雕刻到自己的脑子里,这个方法也是我当时大学熬夜突击时候的法宝。

不过,说到底,快速学习再怎么学,也只是皮毛,唬唬人可以,但真的解决问题,恐怕还是需要足够的积累才行。


6、

以前总是鄙视所谓的“速成”,觉得那些都是骗人的玩意。但是当自己的知识储备逐渐积累起来之后,发现,即使是不同领域的内容,他们之间都是相通的。

所以,大可以先疯狂地猛扑,以野蛮生长的姿态跑马圈地,建立自己对于新行业、新领域的概念,再去逐步精耕细作,精益求精。

这才是事半功倍的一条捷径。

共勉。




扩展阅读:

我没考上好大学,就该万劫不复吗?




我是Kris

有书共读签约作者、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

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

三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半年10个500强offer/2个月考博/1个月瘦了20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利用20小时快速学习一门陌生知识
如何用20 小时,快速学习?
【方法】九个技巧,让你的学习更加简单高效!
时间重于金钱,教你如何用20小时成为专家!纯干货,听故事请绕道
说说“学习”
001 | 如何高效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