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物光子和人体电磁本质

        很多生物分子可以作为电磁能量和振动能量的发射和接受器。当一个分子以这种方式发射或接受能量时,它的形状或能量水平通常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它的行为发生变化。这个过程能辅助分子执行必须的化学反应或提供发生化学反应必须的能量。本文对生物光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综述,希望能供相关领域的人士参考。但所综述的观点并不全面,也不能完全代表我们自己的科学观点,敬请知悉。

        Herbert Frohlich博士的研究对人体的电磁本质进行了重要的理解。他意识到,很多生物分子可以作为电磁能量和振动能量的发射和接受器。当一个分子以这种方式发射或接受能量时,它的形状或能量水平通常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它的行为发生变化。这个过程能辅助分子执行必须的化学反应或提供发生化学反应必须的能量。

        Frohlich指出,生物分子可以通过交换一定量的电磁能量(生物光子)进行相互作用。他意识到,这在化学反应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却被大大忽视了。光信号也是控制细胞生物化学的一种手段,以前的研究者们并没有进行很好地理解。为了巩固他的观点,他建立了数学模型来展示所提出的工作机制,为Fritz-Albert Popp的突破性发现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直觉依据。

        当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磁能量时,它们能够作为量化的小包装,被称作光子,它是由原子或分子的量子状态变化产生的。一个光子是一个电磁能量波,一个特定频率的波会有对应的精确能量,和量子物理预测的结果一样。在这种波中,电场和磁场会随时间变化。当这样的波遇到了一个分子的电场时,它会给分子施加一个力,引起充电并产生振荡或振动,并把能量传递给它。

蛋白质的典型结构。此处展示了多肽骨架,出现的标记为R的侧链,每个都是二十种氨基酸充的一种,并且通过双硫键和氢键交叉连接,这决定了蛋白质的三维形状。此处展示的是典型的重复氨基酸单元。(Richard E Dickerson)

        很多生物分子具有原子分支,称作侧链。上图展示了典型的蛋白质例子。如果侧链载有电荷,当它遇到光子时会产生振动。在一些分子中,电荷会被一些特殊的原子吸附,在其他原子中这个电荷有可能是电子,它会沿着分子自由移动。无论哪种情况,电磁波都会引起分子振动。如果它的自然振动频率与外来的波能匹配,这个分子的振动就会更强,这就是所谓的共振。分子会从光子中吸收能量,提升能量水平,它的形状有可能发生改变。这能引起其他化学活性的链式反应。

        Frohlich意识到,这种用电磁能量作为触媒的过程能控制细胞的化学过程。电磁能量包,即特殊频率的生物光子,也能作为分子间的交流手段。一定频率的波仅会影响有这个共振频率的分子。这样一来,只有具有一定共振频率的光子才会引起反应。这种反应会在特定的目标分子和一定频率的光子之间发生。DNA既能发送也能接收这种信号,这为DNA分子提供了控制细胞内其他化学过程的一种方法。

        因为光子也能携带能量,所以它能担当催化剂的作用,当需要时,它能触发特殊的化学反应发生。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适当的分子必须相互靠近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对于分子,一个细胞是很大的空间,所以所需要的分子距离很近的概率很低。但Frohlich展示出,通过使用共振频率,一个分子能对其他分子运用“牵引波束”,把它们拉到它们需要发生化学反应的地方。因为当频率仅仅对特殊的分子起作用,这种力对所需要的分子的作用是高度具体化的。

        有时,分子在化合之前必须跨越能量障碍,可能需要给这个分子一些额外的帮助去跨越这个障碍。在传统的化学反应中,或许是加热或使用催化剂。生物光子充当了选择性的催化剂,把正确的能量传递给正确的分子,用它的共振频率去激发需要的化学反应。

        Frohlich的概念解释了Kaznacheev和Gurvich的观察:生长和疾病信号可以通过光进行传递。它解释了细胞中的DNA是怎样被打开和关闭的,当其他细胞停滞时其中一些细胞分裂过程是怎样被加速的。这种电磁和电子机械振动全耦合系统以及分子反应被部分研究者称作“生物场”。

        在细胞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分子运用了Frohlich描述的机制。第一种类型构建了细胞壁,它们被称作脂质双层壁,因为它们由双层长链脂类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的一端是“亲水性的”,意思是它喜欢与水结合。另一端是被水排斥的,即“疏水性的”。这些分子倾向于排列成双层,疏水端在内侧,相互面对,亲水端在“外侧”,在细胞里面它们与水接触。这种两层的三明治形成了细胞壁,如下图所示。

 “开放的通道”充当一个大门,控制着生物化学物质和营养物质通过细胞壁。通道基于脂质双层壁中的生物光子轮流打开和关闭。

        因为在双层壁中分子的内端是疏水性的,在那里没有水,所以它是一个低损耗的电磁能量载体。双层壁充当了自然的“波导器”。在双层壁之间的间隙有效地向或从细胞壁传输电磁信号,也就是生物光子。

        大量的分子结构附着在脂质双层壁上,在一些情况下会穿透它。典型的例子是门和泵分子,即化学物质进出细胞的正常流动。这些分子是在理想的位置接收通过细胞壁传播的电磁能量。当这样的分子接收了一个适当频率的光子时,它就被能量化,并打开大门,让其他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壁。这样,电磁信号充当了一个“开关”的作用,控制进出细胞的物质流动。信号在双层壁的波导器中传播,也能在细胞内壁传播。它们通过蛋白质结构进行发出或吸收,并且充当细胞的交流和控制系统。

        第二种类型的分子结构包括了大分子蛋白质,酶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每种都有特殊的化学活性,它们组成了各种机器,具有可移动的部件。具有适当频率的生物光子通常控制着它们的活动。

        每种蛋白质是线性连接起来的多个氨基酸分子。一个氨基酸是一个特殊的含氮分子,在人体内共有二十种基本类型,每种都具有自己的形状,系在一起像一个珠子项链。在一个“项链”中或许有很多这种珠子(多肽)。在氨基酸间被称作肽键的自由的链接让蛋白质的骨架能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沿着肽链出现的其他分子会使它“折叠”成特殊的三维结构。当它处于细胞内的水溶液中,它就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形状在蛋白质完成自身任务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蛋白质上的电荷会聚集在肽链中的特殊氨基酸上。它们充当了“手柄”,通过它们力可以被作用到分子上。它们也在把蛋白质折叠成适当形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场会在这些电荷“手柄”上施加一个力,并能引起蛋白质振动,甚至改变它的形状。这个振动能给分子能量,所以它能执行化学反应。形状的变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蛋白质的行为。

一些蛋白质结构穿过了细胞的脂质双层壁,一些充当大门或酶,接收在细胞壁中传播的生物管子信号,并对细胞内外的化学物质起作用。这些组成了执行细胞活动的最重要部分。(Watson, 1987)

        酶是某种类型的蛋白质,它可以帮助细胞更快更有效地执行其他分子间具体的化学反应。它通常具有复杂的三维形状,并作为模板或模型来构建或修饰其他分子。它是一个“辅助分子”,通常能把其他分子带到一起,并把它们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同时它们会加入其中。它的形状、电荷的位置和键设计得很巧妙,所以它能吸附适当的分子并把它们固定在正确的位置,然后它们才会连接起来。当酶被激活时,这个分子就像手套中的手一样进行辅助作用。

        特殊的细胞反应经常需要一种特殊的酶。没有酶,大部分共价键是稳定的,只有高温才能使其分解。没有酶,反应就不会发生。为了使酶不在错误的时间发生作用,它设置了一种特殊方法使自己关闭或打开:改变形状。这个动作也会被生物光子或适当的频率激发,这会与它的“手柄”(电荷)发生作用,传递振动或能量。酶的操作过程展示在下图中。

该图展示了酶的活动。左侧的酶上有一个明显的孔洞,具有特殊的形状,可以接受特定的分子或分子组合。在右侧的图中,这些分子已经占据了指定的位置,匹配或“停靠”酶中的位置,化学反应会在此发生。酶在确保复杂的三维分子发生正确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如果酶没有正确的形状,它就无法发挥它的功能。(Richard E. Dickerson)

        会利用生物光子的第三类分子是细胞核中的DNA,由叫作染色质的分子缠绕而成的,可以发送和接收光子。两个分子的组合使DNA可以在细胞中的其他分子上进行化学操作,并也能通过发送和接收生物光子产生电磁的相互作用。这些活动使它能够传递它的基因编码到“全息场”中,全息场充当了生理机能的模板。生物光子在帮助DNA执行控制和交流功能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参考文献

Frohlich, H., 'Coherence in Biology,'in Coherent Excitations in Biological Systems,Springer Verlag, Berlin-Heidelberg (1983)

Frohlich, H., and Kremer, F., Coherent Excitations in Biological Systems, Springer-Verlag, Berlin (1983)

Frohlich, H., Intern. J. Quant. Chemistry Vol. 2, pp. 641-649 (1968)

Dickerson, Richard E. and Geis, Irving, The Structure and Action of Proteins,Harper & Row, New York (1969)

Leskovar, Robert, Skarja, Metod, and Jerman, Igor, Photographing Biofields, Institute for Bioelectromagnetics and New Biology, 13th Annual Orkney Science Festival, www.bion.si, (2003)

Watson, J.D., Hopkins, N.H., Roberts, J.W., Steitz, J.A., and Weiner, A,M,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 Volume I,

Fourth Edition,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Menlo Park (1987)

Life Force, The Scientific Basis: Breakthrough Physics of Energy Medicine Healing, Chi and Quantum Consciousness , Volume II of Synchronized Universe Series,  Claude Swanson

编译不易,欢迎打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物《必修1》必记知识归纳
新陈代谢-有参考价值
生物必修1知识点汇总
生命化学
植物酵素能吃出健康是骗人的`。
高三生物必记知识点三篇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