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对人、健康、幸福的认识——李丽《混元整体理论》读书心得

编者按


为加强同学们的气功科学理论、中医理论水平以及提升传统文化涵养,江西中医药大学章文春教授带领气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们正在进行2019-2020年第一学期读书活动,对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教授著的《混元整体理论》、《气功科学功法学》等书籍进行深入的学习,以下为李丽硕士的读书心得。

很多健康与疾病的相关问题从根源上还是得回归到“人”上,人的整个成长等历程形成的思维观念引导着人的各种行为与习惯。人作为自然的人与社会的人的偶合,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与社会、自然、家庭、其他人等有着相应的关系,这些必然会影响着人的心理与健康。人是否超越了动物性,是否脱离了低级趣味,是否走出了小我,决定了人是否活得像个真正的人,是否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人的更高级的幸福感。

下面就人、健康、幸福谈谈我的相关了解与理解,不足之处,感谢指出,继续学习与改善。

一、人的相关性认识

1、对人及人的本质的认识

1.1对人的认识

人,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哲学的一个研究对象之一,不同哲学家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哲学家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主要有以下四种认识:

1.1.1人是神的创造物
中外早期哲学体系认为人主流来源于神的创造,这是对于人创造自我的反映。中国有女娲造人说。神话与宗教结合形成中国独立的人学思想。

欧洲中世纪神学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是上帝造的人。基督教圣经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果,违抗了上帝的意旨,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使其下凡,才创造了人类。人一方面有着与上帝相通的神性,另一方面又有使他陷入罪恶的肉体,由此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

这种对人的认识属于唯心的,是不科学的。

1.1.2人是自然的人。

这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从人的自然属性上揭示人的本质的。法国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的人性论者,把人看成是一种具有更高感觉能力的动物,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人自身,即人的自然本性。


拉美特里宣称,人是机器。爱尔维修宣称人“只是一个感性实体”,趋乐避苦的肉体感受性是支配人的一切活动的永恒本性。近代资产阶级理性主义人性论把人从感觉实体上升为思维实体,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而理性也就是自由。


康德认为,人只有不受感觉世界的支配,服从自己理性发出的。绝对命令”,才是一个自己主宰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出发,反对黑格尔把人归结为自我意识的观点,他认为人是一个“感性”的类存在物……一个自然本质”。

这种对人的认识仅仅从人本身出发,非常片面性。

1.1.3、人是实践自觉解放自我的主体
人的内在生命物质本体与特定的大脑意识本体构成整体的自然人。自然人通过劳动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形成系统的外在矛盾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其总体的都是通过人的内、外矛盾关系形成自我解放的主体矛盾关系。

人的自然本质是动物的进化产物,人超越自然的创造是人本身。人性就此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体现在:①自觉是人的基本属性,其贯穿内外矛盾。人是自觉必然的主体。人的一切行为即为有意识认识、解放自我的存在。意识的基本属性就是自觉的属性,人性的根本内容就是自觉。 ②实践是自觉的。人产生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自然及社会关系的存在。以实践发现自觉的认识,以实践解放自我的创造。创造自我的实践是解放的基本路径。 

③解放自我的主体。以实践的劳动创造人类自我存在,形成自我存在的发展。人自然的受外在物质世界的约束,人类的产生是对于自然的解放,获得对于自然的相对自由。新生个人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在新的实践中发展自我必然与旧世界产生矛盾,人类通过扩展实践范畴,创造新型实践工具来解放人的内、外矛盾。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自我实践能力才可以发展自我的存在。人的基本创造力即生产力是人类发现、创新具体自然及社会矛盾的总体总体。生产力具体表现为劳动力。 总之人以实践创造自我存在,自觉的发展自我的本体。

这种对于人的认识,不仅从人本身出发,而且并未忽略人与自然等的关系,是比较全面的。


1.1.4、人是其对象之所是。
唐震在其新著《接受与选择》中提出最新观点:人是其对象之所是。他认为在广义的自然界的背景之下,整个世界表现为原始自然、人化自然、能动自然和虚拟自然,它们同时构成了个体的对象世界。人的对象世界在其自然的属性方面由低到高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差别表现为从非能动的自然逐渐地向能动的自然演变的过程。人在对象面前既是接受对象的受体,也是选择对象的主体。由此而形成人与对象的四大关系:原始自然与个体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凝聚成个体的感觉,以此为标志形成第一对象关系;人化自然与个体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凝聚成个体的知觉与表象,以此为标志形成第二对象关系;他人与个体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凝聚成个体的意识和语言,以此为标志形成第三对象关系;自我与个体自身发生相互作用凝聚成个体的反思,以此为标志形成第四对象关系。

人在其与对象发生作用之前只是一个白板,他在某种意义上是个虚空。只有在与对象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才逐渐地形成了人的核心内容即人的自我。在感觉阶段,人是一个凭着感觉认知世界的感觉主体,感觉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摹仿性;在知觉和表象阶段,人是在多个感官的自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觉主体,知觉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综合特性;在意识阶段,人是一个有着反主体倾向的意识主体,意识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反主体性;在反思阶段,人是一个能够自我审视的理想主体,理想主体的能动性就是反思自身。这些不同阶段的对象关系进驻在个体之中,就形成了个体不同阶段的自我。

可见,人的自我在本质上是动态的、渐变的、逐渐完善的,自我就是个体从对象那里获得的对象关系寄宿在个体之中所形成的人的感觉、知觉、意识等精神实体,而人生的不同阶段就是对这些精神实体的不同表达。

总之,人不是神,也不是孤立的人,人不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更是处于自然界中的社会的人,人与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人与自然、社会、万事万物等在有形或无形中相互影响着。另外,人的自我在本质上是动态的、渐变的、逐渐完善的,人是可以在感觉、知觉、意识等精神主体上实现自我的不断优化的。

1.2哲学对人的本质的认识 
人作为自然与社会的主要参与者,也作为哲学的主要研究者,涉及到人的本质的问题,就离不开相关哲学问题。

人的类本质在于它的自然属性,属于高级哺乳动物。而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社会属性,狼孩外形似人,有类的本质,但它没有社会化,所以说人有类属性,但可能没有人的本质属性。

唯物辩证法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的,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去理解事物。”事物的联系包括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只有处于内部的和外部的相互联系之中才能得到发展。所以,认识事物必须从事物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去把握。

人是客观世界中的一普通事物,因此,对人的认识也必须从联系、从人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去把握。不仅要认识人本身,还需要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人的本质。

2、医学对人的认识
现代科学认为,人的形体是由呼吸、消化、循环、神经、泌尿等系统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具有神经,具有思维,是形与神的统一体。
   
中医学认为,人的形体是由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以及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产生的有机整体。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气为人体生命的来源,人具有七情六欲,是形气神的统一体。
  
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把人看做是一个由各部分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不仅人体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且人与外界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二、对健康的理解


1、中医、西医对健康的认识  
中医认为“阴阳和合”即阴与阳的平衡,是人体的最佳健康状况,具体怎样可以检测阴与阳是否是相对平衡的,目前我对此尚无认知。若以阴阳鱼为阴阳平衡的标准的话,在现实中能达到这一点的标准的人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阴阳和合如果以一个点来确定的话,是没有现实参考意义的,它应该是一个范围,就如西医中人体健康的白细胞、红细胞、胆红素等指标一样,有个大概的范围与标准,而不是某个固定的点。

西医有比较成熟的成套的现代检测技术,可以检测人体是否处于健康的平均水平或是否处于健康的正常范围内。而中医所认为的健康主要通过四诊合参等加以判断

三、对健康与幸福的理解

1、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更多的是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幸福也是分层次的,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比如吃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美食,这是比较低层次的一种幸福感。获得了精神上的崇高感,比如大夫们、抗洪抢险战士们日夜奋战,肯定很劳累了,但是看着一个个被自己挽救回来的生命,却不觉得自己身体上的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无比欣慰,这是种高层次的幸福感。
  
 对于医者来说,病治好了是种幸福,这是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对于患者来说,长期折磨人的疾病康复了是种幸福,这是种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轻松愉悦感。

2、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人的生理健康支持着心理健康,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五脏六腑功能正常,为人的神志正常运行提供功能支持。过喜伤心,过怒伤,过忧伤肺,过恐伤肾,过于思虑伤脾,七情伤人,首伤心神,人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人七情处于正常范围,气机则调顺,五脏则能更好的运转。因此,人的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可见,人之为人,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是不够的,健康除了生理的健康,还有精神的健康。人的杂念多了,来不及消解,就会产生心理或精神疾病;人的口腹之欲多了,对身体来说是额外的东西,人的身体不需要这些多余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人体来说就是杂质,人体消化吸收不了,排除体外不及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疾病。

3、健康与幸福无必然联系  
现代社会,人们基本都可以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人们的生理健康指数相应提高了,抑郁症等心理或精神疾病却越来越多了,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应降低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残志坚,对生命有着深刻的认识,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他觉着“对于我,作为一个战士是幸福的......”。可见,幸福与健康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身体健康的人未必就能活得幸福,而身体不健康的人未必就活得不幸福。

4、从白求恩大夫理解医者幸福 
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前线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发明各种适合当时具体情况的手术器械,首创战地输血,做手术300余次,救治了大批伤员。白求恩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在一次紧急手术中,为挽救战士生命,不顾个人安危,把刺破的手指在消毒液中浸泡一下继续完成手术,由于长期劳累,不幸被感染。临终时,他在给聂荣臻的回信中说“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到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医者,意也。医者需要有颗如白求恩那样的一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有一颗慈悲大爱的心,才能给患者加上好的信息,才能体会到作为医者的崇高感与幸福感。

四、小结

  人要想获得健康与幸福,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生理健康方面的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需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树立理想与崇高追求。
 
基于现在人的健康问题,作为医者,仅仅治疗生理疾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优化观念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与行为习惯,从而真正的成为一个健康而幸福的真正的人,这对医者们也将是巨大的考验,仍需努力。

江西中医药大学

气功科学研究所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性是人类共有的本质属性
论审美交往:人理想的存在方式
徐碧辉 | 自然的人化、自由的形式与情感的境象——后现代语境下美的本质的再探索
美的本质、对象、特征及规律
人的社会责任杂谈二
思修测试07【西游明明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