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民间流动图书馆异地重张胡同深处飘出缕缕书香

2016-06-14     北京晚报

原标题:在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 民间流动图书馆异地重张 胡同深处飘出缕缕书香

5月10日,因无力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位于国子监社区、创办近六年的“民间流动图书馆”悄悄关张了。随后在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流动图书馆已在草厂胡同10号重新开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免费借阅、分享阅读的理念得以延续。

藏在小胡同里的图书馆

草厂胡同10号院藏身在一条汽车都开不进去的小胡同里。胡同中的一间废旧厂房,已经作为街道活动室使用多年。四年前,这里被改造成社区阅览室,居民们可以来借书、使用电脑。

5月20日,流动图书馆搬到了这里。相比以前的规模,图书馆缩小了很多,只占用了柜子隔出来的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曾经满屋子的书籍,如今只剩下一个大书架上面的数百本。

民间图书馆艰难维系

民间流动图书馆的主管叫徐大伟,在2009年创办了这间图书馆。居民在这里不需要办理借阅证、交押金,免费赠书、鼓励传阅是这座民间图书馆秉承的理念。

“我挺佩服他的。”管理这处阅览室的社区文教助理、54岁的付先生和徐大伟有过几次深聊。“读书总是好的,徐大伟的出发点也是好的。这些年来,他用自己做生意挣的钱往里投入。大伟跟我说过,生意好的时候,他有奔驰车,也有能力维持图书馆。可是这两年生意不好做,却要坚持租房、赠书,也难怪之前的图书馆办不下去了。”

之前,民间流动图书馆在国子监社区开办多年,导致其停业的最直接原因,是房租上涨到每个月7000元。

好在安定门街道办事处很支持徐大伟。在办事处的协调下,民间流动图书馆搬来了这里,社区将阅览室的一部分面积免费给他使用。

坚守纸质书的分享乐趣

徐大伟生于山东农村,大专毕业后当过工人。后来,他在北京成立了品牌形象策划公司,曾经生意兴隆。“从山东农村到大连,再到北京,我的每一步都有书的帮助。”已是不惑之年的徐大伟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有着深深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随着生意越来越惨淡,图书馆的维持也成了困难。“每天都有读者来取书,算起来,民间流动图书馆已经赠送出去80000多本书。”在他“分享”的理念下,也有人把自己读过的书送给图书馆,“一共有20000多本。”他认为,自己的理念还是获得了很多认可。

徐大伟很感谢政府部门对他的支持,“能有这样的一块地方免费使用,留住了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品牌和理念。”

纸质图书需要的成本较高,与此同时,电子阅读已经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为什么不将读书的理念与电子化结合起来呢?徐大伟认为,不仅目前仍有大量的读者更喜欢纸质书籍,他们在纸质书的传播、分享和推荐中也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当然,也有人把书拿走后当废品卖掉,徐大伟说,这种情况他能够包容,一次、两次,“因为他们总有醒悟的那一天。”

本报记者张硕 文并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香弥漫的国度】民间流动图书馆的微博 新浪微博
公益图书馆里免费拿书不用还
o书香云集o的2017年年终盘点
等你,在秋季里(优美散文)
【临汾市图书馆】流动不停歇 书香满东城
开卷有益,掩卷有味:爱上读书,也就爱上了一个新的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