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纯棉针织纱的纺纱技术探讨(下)
6 减少针织纱细节

6.1 细节的成因及预防。

比原纱-20%、-10%的轻度细节,在针织布面上已显现阴影,而络筒电清的设置一般仅切除-40%以上的细节,因而生产过程中应重点减少此类细节的产生。


(1)熟条中的短绒含量过高。短细节与熟条短绒含量呈强相关,短绒越多,短细节越多。络筒电清仅能切除长细节(H、I),而无切除短细节的功能,因此生产中如何减少短细节尤为重要,为此针织纱的熟条短绒含量应控制:精梳纱≤8%,普梳纱≤14%。


(2)熟条定量过轻。定量轻,棉条细,强度小,粗纱高架引条时容易产生意外伸长,产生5㎝以上的中长细节和50㎝以上的长细节,特别是精梳熟条更容易产生。因此纺纱工艺设定熟条定量干重:普梳纱≥16.5g/5m、精梳纱≥17.5g/5m。


(3)熟条的紧度太松。棉条松驰,强度降低,粗纱高架引条时同样容易产生意外伸长,造成细节。因此应重新设计和加工“小孔径(Ф2.6)、加长(5mm)压缩喇叭口(如图7)。可显著提高棉条的紧度和减小引条时的意外伸长。

图7压缩喇叭口


(4)停车时间过长(如节假日),粗纱、并条高架棉条长时间悬垂产生意外伸长。可采用落纱(筒)后停车,开车时机后棉条做“粉记”,机前“粉记”处割断,并扯清疵纱(条)。


(5)粗纱机机后引条张力过大产生意外伸长。要求后罗拉与导条滚筒的张力牵伸A454(A456)为1.029(28T)、FA458为1.014(20T)。


(6)粗纱机导条滚筒回转顿挫,造成引条时张力不匀而产生细节。主要是滚筒回转不灵活或链条过长,应加强设备维修工作。


(7)粗纱机开关车细节。由于A454(A456)等老式粗纱机的罗拉、锭子和筒管分属三个传动系统,主轴传罗拉经五级齿轮传动;传锭子经二级齿轮(其中一级为链轮)传动,路线最短;传筒管经十三级传动,路线最长,且其中一级为皮带传动,一级为链轮传动。因此开关车时(包括点动),筒管滞后于罗拉的动停,即开车时,罗拉先于筒管,罗拉已输出纱条,而筒管尚未卷绕,纺纱段纱条出现“浪头”,粗纱伸长为0;关车时,前罗拉已停,而筒管由于传动系统的惯性而继续卷绕,此时的伸长远远大于正常值,粗纱被拉长、拉细,成纱出现长细。为此老式粗纱机应改造为变频调速,延长开关车的升、降速时间,使罗拉、锭子和筒管速度渐变运行和同步动、停。经试验,普梳纱升降速10~12秒,精梳纱升降速15~16秒时细节最少,条干最好。点动采用15Hz慢速运行,细节基本杜绝。


(8)粗纱机罗拉轴头齿轮偏心、键销松动,产生规律性粗、细节。原罗拉头齿轮与罗拉轴头为键销连接,改为二者一体化加工,能彻底消除偏心、松动因素产生的周期性粗、细节。


(9)牵伸齿轮啮合过松、过紧和啮合齿轮组轴线不平行。齿轮啮合过松会造成开关车细节,过紧和轴线不平行会造成齿轮回转时颤抖,造成粗纱规律性条干不匀。应加强设备维修和维修质量的检查,平揩车和品种翻改后应经条干质量试验,确认无机械波和质量合格后才能运转生产。


(10)粗纱机锭子、锭翼弯曲、震动、摇头,筒管变形、弯曲、孔径过大都能导致粗纱条干规律不匀和阴影细节。应通过对上述项目进行定期检验、整修,确保质量达标。


(11)并条机断条自停作用不良造成缺条,下吸风的风量过大导致吸走牵伸区棉网,并条和粗纱产生的劈条、破条、粘连条和断头后开车时未拉清疵条、疵粗纱,棉条和粗纱接头包卷过短、过松等都会造成中、长细节。因此应通过加强设备维修和运转操作来解决。


6.2 “二大、二小”针织纱工艺

提高针织纱质量,减少0.5~50㎝细节,应实施“二大二小”工艺。二大、二小的内容是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牵伸小,细纱罗拉中心距后区大、前区小。


6.2.1粗纱捻系数大

粗纱捻系数大,可提高粗纱的强度,不仅可减少粗纱断头,减小粗纱的伸长率,在细纱机上退绕时还能减小意外伸长,特别是大卷装粗纱,更具有积极意义。大卷装粗纱的捻系数应比常规加大5~10%。


粗纱捻系数大,使喂入主牵伸区的须条紧密度增加,主牵伸区中纤维的后部摩擦力界增强,纤维的变速点前移和集中,改善了条干,减少了细节。

粗纱上的捻度分布,总是细节段的捻度多于粗节段,采用大捻系数,能使细节段的捻度增加更多,因而在细纱后区牵伸时,减小了细节段的伸长。增大粗纱捻系数还有利于减少成纱毛羽。


6.2.2 细纱后牵伸小

系统工程要求粗纱、细纱都应采用集中牵伸,即后牵伸≤1.2,因为细纱、粗纱的后区都是简单的二罗拉牵伸,纱条被牵伸拉长更容易在细段处发生,当捻度少时,细段处更容易被拉长、拉细,后牵伸越大,细段处被拉长、拉细的程度越大。经试验C18.2tex品种的10㎏坯布的细节数,后牵伸1.21时为7.9个。1.06时为1.4个。


细纱采用集中牵伸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喂入牵伸区的纱条中,后弯钩纤维占多数,为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必须采用(后牵伸小的)集中牵伸。


当细纱后牵伸仅为1.10的“张紧牵伸”时,后区的摩擦力界稳定,纱条不会翻滚,不会发生捻度重分布,因而可以减小后区牵伸的附加不匀。


小的后牵伸还能使进入主牵伸区的纱条留有余捻,因而增强了后钳口的摩擦力界,使纤维的变速点前移和集中,提高了条干,减少了细节。


6.2.3 细纱后区罗拉中心距大

粗纱捻系数大和细纱后牵伸小,将会使牵伸力增大,因此必须辅之以放大细纱后区的罗拉中心距,达到减小、平衡和稳定牵伸力的目的,否则会造成成纱粗节增多,甚至发生“出硬头”现象。


6.2.4细纱前区罗拉中心距小

减小前区罗拉中心距,可直接减小主牵伸区的浮游区长度,使纤维的变速点前移和集中,可以显著降低条干CV%和减少细节。河南某厂曾对细纱牵伸工艺进行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试验品种C18.2tex,细纱机机型为FA506,摇架为YJ2-120,前区罗拉中心距41.5和43mm,前胶辊前冲3.5和2mm,中铁辊后移1和2mm。试验结果,前区罗拉中心距41.5mm,前胶辊前冲3.5mm,中铁辊后移1mm,对降低条干CV%和-50%细节效果明显,与原工艺43×-2×-2mm相比较,条干CV%由15.4降低为14.5,-50%千米细节由16.1减少为10.5,+50%千米粗节和+200%千米棉结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前区罗拉中心距减小为41.5mm后,如有“出硬头”现象,首先要检测摇架压力是否达到工艺规定,胶辊直径是否过小,必要时前胶辊前冲量可增大至4~5mm。


“二大二小”工艺的具体值是粗纱捻系数114~120,细纱后牵伸1.10~1.14倍,后区罗拉中心距65~70mm,前区罗拉中心距41.5~42mm。


6.3 并、粗、细无疵点操作法

采用无疵点操作法,可杜绝操作类的粗节和细节。


6.3.1 定长落筒、落纱

精梳、并条和粗纱应定长落筒、落纱,定长长度的重量应是后道工序落筒、落纱重量的整数倍。


6.3.2 头并的无疵点操作法

(1)机后生头、铺条。6根并合时,2筒为1/3筒、2筒为2/3筒,2筒为满筒的生(精梳)条;8根并合时,4筒为1/2筒,4筒为满筒的生(精梳)条。


(2)机后换筒。6根并合时分三段集体换筒。8根并合时分2段集体换筒。换筒不接头,改引条至给棉罗拉处生头喂入,并结合机前换筒时进行,机前拉清换筒生头疵条。


6.3.3 二并无疵点操作法

(1)机后喂入的半熟条同一眼6(或8)根应取自头并左右眼各3(或4)筒的棉条搭配喂入。机后生头、铺条和换筒方法与头并相同。


(2)机前断头不接头,处理好后,开车输出的棉条直接输入条筒,在粗纱机的机后作断头棉条处理。


6.3.4 粗纱无疵点操作法

(1)机后熟条结合落纱时分段集体换筒,分段数为N,熟条定长重量刚好是粗纱定长重量的整数倍N,即生产N落粗纱,刚好用完一筒熟条,因机后喂入熟条是4排,机前胶辊盖板也是4锭一块,便于分段集体换筒,因此每段筒数应是4的整倍数,而每段筒数可以不相等。由于棉条筒直径不同,熟条的定长重量也不同。但应做到“棉条高出筒口10~15cm”。


(2)分段集体换筒不接头,结合落纱两人协同操作,一人在机后换筒、引条至摇架轴,另一人在机前掀摇架、穿条和引头至前罗拉,按下摇架,落纱生头、穿锭翼,绕纱管,开车绕第一层纱时关车,扯清粗纱管上的换筒生头的疵纱。机后引条要慢,防止产生意外伸长和碰毛棉条。


(3)机后断条和机前断头都不接头、改拉空锭、等待下一落纱时重新穿条、生头。


6.3.5 细纱无疵点操作法

(1)采用整台车集体换粗纱,粗纱定长重量刚好是细纱满纱重量的整数倍。


(2)当整台粗纱接近纺完时,关车集体换粗纱,开车纺出换纱包卷接头的疵纱后进行细纱落纱,落下管纱由专人扯清接头疵纱。


(3)细纱断头不接头,改用空管绕纱生头。


(4)粗纱断头不包卷,改穿头纺出细纱,空管绕纱生头。


7 减少偶发性纱疵

纱疵分两类,一类是乌斯特条干仪测得的-50%细节、+50%粗节和+200%棉结,称常发性纱疵,也称技术性纱疵,一类是纱疵分级仪测得的十万米(九级)纱疵,称偶发性纱疵。


偶发性纱疵主要是由于设备、操作、温湿度、环境和现场等基础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又称管理性纱疵。


偶发性纱疵的多少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设备优良,工艺先进都无法替代基础管理。减少纱疵,使纱疵处于受控状态,一定要抓基础管理,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预防和把关相结合,质量攻关和质量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发动群众相结合,加强经济责任制,奖优罚劣,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效。


7.1 偶发性纱疵成因的机理

生产过程中的缠、绕、挂、粘、钉、堵、飘是偶发性纱疵的主要成因。


7.1.1 梳棉机工序

短绒和乱纤维的积聚和附入,形成夹心条,成纱粗度是原纱的250~400%,长度7~8㎝,属D3、D4形态纱疵。


(1)大小漏底糊花、挂花的附入。


(2)针布损伤、毛刺、不光洁,挂花或绕花的附入。


(3)三吸作用不良造成吸尘罩、吸风管挂花、塞花的附入。


(4)锡林、道夫两侧墙板花的附入。


(5)梳理作用不良,棉网清晰度差,棉网中乱纤维、束纤维和云班,会使偶发性纱疵显著增多。


7.1.2 精并粗工序

(1)精梳机梳针损伤挂花,嵌花的附入,形成夹心条。


(2)精梳棉网接头不良,分离胶辊握持不良,棉网会产生鱼鳞斑和索丝。


(3)精、并、粗清洁装置作用不良,绒板花、绒辊花和绒套花的附入。


(4)圈条成形不良造成的乱条、粘连条和圈条直径过大与棉条筒筒壁摩擦造成的毛条。


(5)并条棉网破坏形成的纱疵。并条牵伸过程中,受到罗拉高速回转产生的气流和下吸风气流的双重影响,牵伸区棉网边缘纤维逸出,有的被下吸风吸走,有的瞬间返回棉网,形成乱纤维团和弯钩纤维束;并条棉网由导向辊进入集束器时,气流受阻溢出,使棉网中原已伸直的部份纤维被吹成卷曲,形成弯钩束状纤维带入棉条。并条机速度越快,上述二种棉网被破坏的现象越严重,轻者A、B类的短小粗节纱疵增多,重者形成B3、C3类的+250%粗节纱疵。


7.1.3 操作接头不良产生的纱疵

搬运棉条不当和并、粗机后上条不当碰毛的毛条、破条。


7.2 减少纱疵的工作和措施

7.2.1 做好设备的基础管理

(1)建立梳棉针布管理制度,减少针布轧伤,确保针布状态良好,提高棉网清晰度。


(2)结合平车1次/3年,做好大、小漏底圆弧的整形、打光,正确校正大、小、漏底隔距,消灭漏底糊花和挂花。


(3)做好精梳、并条圈条器的校正工作,确保圈条层次清晰,圆整,直径不过大、过小。


(4)结合平、揩车,做好各机台的通道打光、去刺和清污工作,减少挂、钉、粘、糊、堵类纱疵。


(5)加强设备的检修和挡车的交接班检查工作,确保清洁装置和自停装置作用良好。


(6)结合揩车1次/半月,做好粗纱锭翼、并条集束器、圈条器的整修,打光和清污工作。


(7)合理布置、校正并条机机后引条的分条叉,分条柱、导条柱和集条板的位置和间距,确保牵伸区内的棉条不重叠,无缝隙,可有效改善棉网被下吸风吸走的现象。


(8)结合平、揩车做好细纱笛管的保养、维修和清洁工作,提高细纱断头的吸入率。


(9)选用2.2KWФ410的大风量吸棉风机,笛管吸口负压大于70H2O,提高笛管的吸入率。


(10)实行粗纱“0”断头合格率考核制度,并落实并粗技术员和队长经济责任制。


(11)实行细纱“千锭时”断头(≤30根)合格率考核制度,并落实细纱技术员和队长经济责任制。


7.2.2 做好运转操作和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

(1)根据针织纱 “细节要少” 的要求,棉条、粗纱的包卷接头应“宁粗勿细、宁紧勿松”。最好实行“无疵点操作法”,杜绝接头类疵点。


(2)并条机调胶辊和处理好绕罗拉、绕胶辊后,开车时应用“手搓法”检查棉条有否节粗、节细,防止突发性纱疵的产生。


(3)建立“五固定”清整洁工作制度,做到定内容、定方法、定工具、定次数和定时间,确保设备、环境等始终处于清整洁状态。


(4)建立运转各工种对口交接班制度。


7.2.3 合理设定定长

并条、精梳满筒棉条(定长)不宜过高,高出筒口不超过15公分,落下棉条应用尼龙网罩套好,杜绝搬运过程中碰毛。


7.2.4 合理设定速度

适当加重棉条定量,控制并条机速度不要过快,精梳后并条速度≤280r/min。


7.2.5 减少飞花附入

减少高空飘花附入,并条、粗纱机后棉条加装遮尘棚。粗纱机后遮尘棚如图8。

图8遮尘棚


7.2.6 强化运转操作管理

(1)建立“把关卡疵”奖惩制度。制定严格的“把关卡疵”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发动全员把关卡疵,做到以防为主,防捉结合,并与职工工资挂钩。各工序把关卡疵内容见表9。


表9 考核内容和工种

(2)加强运转操作和质量把关,前、后纺车间分班设轮班操作员(兼质量员),专职做运转操作管理、交接班检查和“把关卡疵”工作的执行和落实。


(3)正确调控温湿度,确保生活好做,这是减少偶发纱疵的积极和有效措施。工厂掌控的温湿度标准,冬季最低温度22℃,夏季最高温度34℃,相对温度52~65%。实际冬季24℃、52%时,已出现静电绕花;夏季34℃、62%时,罗拉、胶辊已经频繁发生绕花、刺花现象,究其原因,二者虽都在标准内,但空气的含湿量,前者过低(<12g/㎏),引起静电;后者太高(>22g/㎏)棉腊熔融、发粘。要使生活好做,空气的含湿量(绝对湿度)应掌控在15~19g/㎏,因此,冬季温度低时,相对湿度应向上限65%调控;夏季高温时,向下限52%调控。


7.2.7 并条、粗纱机后高架垂直引条

在工厂中,经常看到机后高架随意引条。引条仰角过小(应大于60°),引起同层棉条粘连,满筒时更甚,轻则造成毛条、粘连条,重则造成破条、劈条。因此应教育挡车工按“垂直引条”的要求,保证棉条的有序排列和必要的操作通道。粗纱机后的棉条筒排列还应做到与机前粗纱相匹配,即前排对前排、后排对后排。


粗纱机要做到垂直引条,熟条的条筒直径必须与粗纱机的锭距匹配,大锭距(216、220mm)可配Ф16英寸的条筒,小锭距(180、194mm)只能配Ф14英寸的条筒。粗纱机垂直引条的排列尺寸和导条辊的布置可参照图9。

图9粗纱机垂直引条的排列尺寸和导条辊的布置


7.2.8 合理配置生产工艺

(1)加快并条机圈条底盘转速,增大棉条圈条距,可减少引条发生的毛条和粘连条。FA306(FA326)传动底盘的被动轮(D)由Ф90mm改为Ф80mm,FA311(FA322)传动底盘的被动轮(C)由Ф69mm改为Ф60mm,圈条距分别增大11%和13%。


(2)精梳、并条采用加长的小孔径压缩喇叭口(如图7),可以有效提高棉条紧度,减小引条时的意外伸长,还能提高棉条的光洁度,减少纱疵。

(3)合理选用电清和设定电清工艺。靠电清切疵是切不出好纱的。减少纱疵应以预防和把关为主,电清切疵为辅,生产中如已产生了大量纱疵,即使用进口电清,也无法纺出真正的好纱。


选用单功能电清,只能切除原纱纱疵的50%,而选用多功能电清,可切除原纱纱疵的70%,自络使用进口电清,可切除原纱纱疵的80~85%。


应根据原纱的纱疵水平和用户质量要求来设定电清工艺。在原纱纱疵不是很多的条件下,建议选用以下工艺参数。


材料系数7.5~8.0

短粗(S)+150%×3㎝、+200%×2㎝

长粗(L)+50%×30㎝

长细(T)-50%×30㎝


材料系数的修正,电清检测头内投入双纱,电清不切,则材料系数应加大10~20%,投入单纱切断,则材料系数减小10~20%。


8 提高成纱质量和降低条干CV%

提高成纱质量,降低条干CV%,“粗纱是基础,细纱是关键”。细纱质量要达到uster公报25%水平,则粗纱质量应达到5~15%水平。


8.1 优质粗纱(细绒棉)指标

(1)条干CV%(粗纱定量4.5~6.5g/10m)

普梳纱:三罗拉5.0~5.5%,四罗拉4.5~5.0%

精梳纱:三罗拉3.6~4.0%,四罗拉3.2~3.6%


(2)伸长率1.4~1.8%

(3)伸长差异率≤0.5%

(4)重量不匀率≤0.75%

(5)回潮率≥6.8%


8.2 提高粗纱机的运行状态

粗纱机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粗纱质量,提高粗纱机的运行状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8.2.1 老式粗纱机改造为变频调速

开关车时应有10~15秒的平稳升降速,可有效减少开关车细节;点动采用15Hz慢速,可杜绝点动的开关车细节;根据大、中、小纱时的断头情况自动调控粗纱机速度,小纱中速,中纱快速,大纱慢速。


老式粗纱机改造为变频调速还有利于减少机器的冲击振动,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机件损坏和节约用电。


8.2.2 优选牵伸部件

(1)选用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


(2)选用绪森板簧摇架或SKF摇架。


(3)优选胶辊、胶圈。胶辊选用无锡二橡胶WRC-972,胶圈选用无锡二橡胶WRA-MD60平光上圈、内花纹下圈。


8.2.3 做好设备维修工作,提高牵伸部件的运行状态

(1)上销整形结合平车1次/年。


(2)校正摇架的工作高度和胶辊的前后、左右位置,结合平车1次/年。


(3)胶辊直径分档和固定机台使用,前后胶辊直径差异不大于1,且应前大后小,胶辊精磨应用高精度磨床,校正摇架工作高度时,应使用机上分档直径的胶辊。


(4)修正中铁辊压力。中铁辊直径Ф25mm是恒值,当前后胶辊直径大于标准(FA458Ф31mm,FA421Ф28mm)时,中铁辊压力就小于规定值,因此中铁辊加压杆和中弹簧之间应加填相应厚度的垫圈,使修正后的实际压力符合工艺规定值。


(5)检查和校正前、中、后集棉器、喇叭口的开口大小、对中一直线、有无裂损毛刺及尼龙隔距块规格、上胶辊平行度、上销弹簧作用良好等,结合揩车1次/半月。


(6)罗拉轴头与齿轮原为键销连接。改一体化整体加工制造,可杜绝齿轮偏心和松动产生的机械波。


(7)用“轴线平行度工具”检测、校正牵伸过桥齿轮与罗拉头齿轮的轴线平行度,确保做到齿轮啮合良好。


(8)牵伸齿轮重新啮合后,开车时应测试粗纱条干CV%,有无机械波,确认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


(9)下铁炮输出的传动对牙25×51T改27×49T,使铁炮皮带起始工作位置后移,工作动程处于铁炮中央,减小皮带滑溜,稳定粗纱张力。


(10)大平车时应做好龙筋升降滑槽的(垂直)水平,确保龙筋升降平稳。


(11)龙筋换向与筒管降速必须同步,换向时纺纱段纱条应无突然松驰和出现“浪头”现象。


(12)平衡垂锤的重量(即块数)应与龙筋平衡。半粗纱时手摇龙筋上升和下降,手感轻重基本相等,确保粗纱上下肩的锥度相同。


(13)粗纱成形良好,卷绕层次清晰,轴向卷绕不重叠,无稀缝,二头圆锥角不过大过小(半锥角:纯棉42~45°,化纤38~40°)


(14)做好粗纱锭子、锭翼的专件维修保养,做到无弯曲、摇头和幌动。锭子锭翼下机维修保养结合平车1次/2年,机上锭翼用专用工具打光空心臂,结合揩车1次/半月。


(15)新购粗纱管应进行质量验收,外径±0.1mm,顶孔+0.1~0.2mm、底孔±0.2mm、管身偏心弯曲≤0.20mm。


8.3 提高细纱条干水平和降低条干CVb%

随着国产细纱机整体质量的提高和R2P、R2V牵伸的应用,只要粗纱质量好,细纱条干CV%一般都能达到Uster公报25%水平,难点是条干CVb%较高,仅能达到50%水平,而要降低条干的CVb%,应提高细纱牵伸部件的质量和牵伸部件的运行状态。


8.3.1 R2P牵伸

R2P牵伸的要点是在高捻度粗纱、细纱后区张紧牵伸和后区罗拉中心距放大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小细纱前区的罗拉中心距,由43mm减小为41.5mm,同时中铁辊后移2mm改为后移1mm,使主牵伸区的浮游区长度由14.5mm减小为12.5mm。


河南濮阳某厂FA506细纱机改造为R2P牵伸,并配用YJ2-120摇架和“茂达”碳纤弹性上销,粗纱捻系数120,粗纱定量5.2g/10m、细纱后牵伸1.14、后区罗拉中心距65mm,前区罗拉中心距41.5mm、中铁辊后移1mm,在加装集棉器的条件下,JC14.6tex的条干CV%由13.4下降为12.6,-50%细节由6个/km下降到1.2个/km,+50%粗节由28个/km下降到16个/km,+200%棉结由51个/km下降到34个/km。


8.3.2 R2V牵伸和后区附加压力棒

R2V牵伸的内容为前区罗拉中心距41.5mm、中铁辊后移1mm,后罗拉抬高12.5mm,后胶辊向后偏转65°。图10为江西某厂V型牵伸附加Ф10压力棒,1218B下销,WRC-965胶辊,粗纱定量7.5g/10m、粗纱捻系数112,细纱后牵伸1.49、总牵伸51,JC14.6tex品种,成纱质量条干CV%11.7、-50%细节0个/km、+50%粗节8.5个/km,+200%棉结25个/km。

图10 V型牵伸附加压力棒装置


8.3.3 优选细纱牵伸部件

(1)采用高精度、无机械波罗拉。


(2)选用QYJ20-155独立气囊加压摇架,压力不受相邻摇架干扰,压力一致性好,Ф11×22宽握持臂,与Ф9×16窄握持臂相比,与下罗拉的平行度更好。


(3)选用1218B新型下销和后区附加压力棒的碳纤弹性上销。


(4)选用南通“德宝”NBC-960聚氨脂胶辊。与丁腈胶辊相比,聚氨脂胶辊的弹性、吸振性和难磨性更佳,对纤维的握持力更强,因而对提高条干水平,特别是降低条干CVb%具有明显的效果。由于聚氨脂胶辊的变形极小,回磨周期可由6个月延长至9~12个月,回磨量可由0.3/次减小为0.2/次。由于抗绕性好,聚氨脂胶辊对温湿度变化的适应性较好。


(5)选用无锡二橡胶WRA-MD60平光上胶圈和WRA-HD68内花纹下胶圈,或南通“德宝”NDA-2011平光上胶圈和NDA-2018内花纹下胶圈。


(6)中铁辊改用无锡二橡胶WRC-890中胶辊(A89度),与下罗拉组成一软一硬的弹性钳口,加强对边缘纤维的控制,同时提高上胶圈运行速度的一致性,降低条干CV%和CVb%。


8.3.4提高牵伸部件的质量和运行状态

(1)适当加大中上罗拉压力。在摇架中加压杆与中弹簧之间,加垫2mm垫圈,使中上罗拉压力由100N加大至110~120N,增强主牵伸区的后部摩擦力界,并提高胶圈运行速度的一致性,降低条干CV%和CVb%。


(2)新胶辊直径由Ф28mm放大为Ф30mm,可增加胶辊弹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3)胶辊直径分档、定台使用,同台前后胶辊直径差异≤1mm,并应前大后小。


8.3.5 摇架的检测和校正

结合平车、部保6~8月进行一次摇架的检测和校正,内容如下:


(1)根据前胶辊前冲量,校正摇架轴定位,根据工艺规定校正上胶辊的前后、左右位置。


(2)校正摇架工作高度。如图11。在胶辊直径分档、定台使用条件下,用摇架工作高度定规3mm轻松插进,3.5mm插不进,先静态校正,开车运转5分钟后,再动态校正,校正时必须左右各有5只摇架处在加压状态。

图11摇架工作高度校正


(3)校正前胶辊与前罗拉的平行度。在细纱运转状态下,用平行度工具检测前胶辊平行度≤0.20mm/70mm,超标时用专用板手转动摇架顶面上的四方孔内的定位帽,校正平行度0.10mm /70mm。


(4)校正摇架压力。YJ2-142C(或YJ2-120)摇架压力,前胶辊有三档,调压块无色时为100N,一般用于高支纱,绿色时为140N,用于纯棉中、细支纱和化纤品种;红色时为180N用于化纤粗支纱或中长品种。中、后胶辊压力各有二档,分别为100、140N和120、160N,调整时用专用板手插入摇架顶面的中(或后)压力调节块四方孔,顺时针转90°为140(或160)。逆时针转90°为100(或120)。


(5)检测上销钳口线平行度。用上销检测专用工具检测中铁辊中心线与上销钳口线(距离为33.2mm)平行度,水平线0.10mm,垂直线0.15mm。并手感检查上销弹性良好,目视和手感无毛刺、裂痕。


因碳纤上销无法整形、打光,不合格品只能剔除。新进上销应进行检测验收。


(6)下胶圈张力架弹簧应选用左、右旋双卡扭簧,弹力均匀,差异小,寿命长。张力架张力定位孔一般选第三孔,且不能错乱。左右旋扭簧与单旋扭簧相比,可提高下胶圈运行速度的一致性,有利于降低条干CV%。


9 结语

(1)提高针织纱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首要的是选配好原棉和优选纺纱工艺,这是纺好针织纱的基础条件,认真做好设备维修、运转操作,现场管理、温湿度调控和文明生产等基础管理,则是提高针织纱质量的必需条件。


(2)做好基础管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质量教育、技能培训、操作练兵、劳动竞赛、检查考核、表彰先进和经济责任制都应贯穿生产全过程,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3)提高针织纱质量,应重点抓减少细节、纱疵和棉结,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正品率和制成率。


高档针织纱,对条干CV%、特别是条干CVb%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条干均匀和稳定、条干CVb%值小。


重量CV%、捻度CV%对针织纱的质量十分重要,过大的CV%会使针织布的布面“起横”。


针织纱的质量,不仅要看各项指标,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实物质量。虽然各项指标都很好,但实物质量差,用户仍然不会认可。


(4)企业的主导产品应建立“产品档案卡”,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用途、用户、质量标准(或用户标准)、半制品标准、配棉标准、机械工艺、试验工艺、纺纱器材、包装形式和包装材料等。


(5)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新产品投产,应经试纺、试织,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正常生产。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取样在小样机上织造,检验实物质量有否异常。定期走访用户,听取意见,及时反馈。应定期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讨论问题、研究对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产粗纱机精确控制定长的实践
【纺织百问】并粗100问「第十九弹」如何控制针织纱布面长粗长细疵点?
粗纱机中罗拉扭振和前胶辊划伤引起的细纱机械波分析
技术|环锭纺各工序纱疵成因及工艺控制措施
胶辊胶圈的合理选择与使用
2018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