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静读一本书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来自水木文摘 24:11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你去参加一场哈佛大学举办的庆祝毕业五周年的聚会,你会惊叹于每个人的光鲜亮丽。作为世界一流学府,从哈佛毕业的学生们,每个人都充满豪情壮志,并且拥有很棒的工作和伴侣。

如果把时间放到五年后呢?在毕业十年聚会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不再露面,有的是因为忙于高层管理工作,无法脱身,而有人则是陷入了婚姻和家庭的危机。

哪怕事业有成,他们中的很多人过得并不开心。再把时间拉长到20年后,你听闻一个曾经的同学竟然因为财务骗局而锒铛入狱,而他被公认为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好男人。

在人生长河中,这些天之骄子们,获得过事业成功,也拥有过幸福家庭,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聪明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最后收获了一个失败的人生?

作为一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毕业聚会。人生起起伏伏,他看着有些人从人前显贵到最后一败涂地,是什么样的规律在起作用?最后他发现只有“理论”才能保证人生的可持续性成功。强大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什么样的行动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甚至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能告诉我们将要发生什么。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世界一流的创新管理思想家。他是'颠覆性技术'这一理念的首创者,畅销书《创新者的窘境》,奠定了他创新技术管理领域的权威地位。2010年春天,哈佛大学邀请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为毕业班的学生做了一场演讲。当时的作者已经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他的这场演讲中对于“生命价值”的阐述感动了台下的每一个人。

这本《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就脱胎于这次演讲。他提出,好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商业,还可以运用到生活和人生规划方面,帮助我们做出好的决策。如果我们可以衡量我们的人生,我们就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如果你还年轻,刚开创自己的事业,这本书能指导你在工作中找到意义;如果你为人父母,这本书可以帮助你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的经营者,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帮助你的企业走向成功的思维方式。

如何保证事业的成功?

史蒂夫乔布斯说过:“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往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那么什么样的工作是能让你爱上的伟大工作呢?克里斯坦森认为拥有一份成功的事业,首先你得弄清楚“工作中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关于“是什么样的因素激励人们好好工作”这一点上,经济学家的观点可以分为两大阵营:第一阵营认为“经济刺激是主要激励因素”,这一阵营的学者认为只要给钱,给足够的钱,就能说服别人按你想要的方式做事。

这种观点的明显问题在于,不能解释很多现实中的异常现象。比如,世界各地非营利性组织中的志愿者们的工作,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干着报酬低下甚至没有报酬的工作,但每个人都是干劲十足。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激励这些人的真正动力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第二阵营的观点,也就是“动因理论”。他们认为:“经济刺激不是人们从事某件事真正的动因。人们内心想做这件事,是真正的动因。”这方面的代表学者赫兹伯格提出:“动力因素包括:这份工作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相对于这些,经济刺激只是“让你不讨厌一份工作”的“基础因素”。

和“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公司福利政策”……等因素一样,你在这个职位上的“薪水”,只是“基础因素”。“基础因素”得到改善,不会让你爱上这份工作,只能让你不讨厌这份工作。

一旦赚钱变为高于其它一切时,尤其是当基本条件已满足,但你的追求仍停留在赚更多的钱的时候,迷茫和困惑就出现了。赚更多的钱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你没有办法真心爱上手头的这份工作,而当你最终醒悟时,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

真正激励一个人好好工作的动因是:在这份工作中能学到东西,获得成就感,取得有意义的成果,并且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让你“每一想到要去上班就兴奋不已”。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通常也干得很出色,往往也意味着更丰厚的回报。

也许你已经在从事一份符合人生志向的工作了,但是人生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当计划之外的“偶然机遇”摆在你前进的道路上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坚持原来的道路,还是调转船头?

“几乎所有的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给予结合的产物”。克里斯坦森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现身说法的好案例。

在成为受人尊敬的哈佛商学院教授之前,克里斯坦森曾梦想成为一名华尔街日报的编辑,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周密战略”。为了给编辑这份工作做准备,他先是接受了一份顾问的工作,后来又和人一起开公司。后来,当他又一次站在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是当编辑,还是当教授时,“应急战略”再一次战胜了“周密战略”。而现在他59岁,发现自己已经在学术界任教20年了,“进入学术界”成了他人生后半段的“周密战略”。

每当重大选择出现时,应该走那条道路呢?作者认为没有一条路会保证成功,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有效的检验工具,就会少走很多歪路。这个工具就是 “发现——驱动计划”,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提供可以得到验证的假设,才能证明这个战略有效”。

举一个迪士尼的例子来说明“验证假设”的重要性。当迪士尼在巴黎郊区开新园时,他们做出了一份看上去考虑周全的提案。项目人员还根据在其他乐园中,迪士尼游客平均逗留3天的数据,在巴黎也建立了配套的酒店。而事实证明,巴黎乐园游乐设施的数量,只有其他地方的三分之一,游客平均一天内就能全部玩完,相关的酒店和设施在很大程度上荒废了。

这一切失误出于当时的某一个假设——巴黎乐园的规模和其他迪士尼乐园一样。当这样的假设提出后,相关上层没有进一步追问:“怎么证明这个假设是真实的?”,所以才得出错误的数据——“游客平均玩三天”。

“发现——驱动计划”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选择工作。但偶然机遇出现时,你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份工作”,“哪些假设是需要被证实的?”,比如你“假设”新公司晋升渠道很透明,那么就可以先向工作多年的同事请教,当然前提是这位同事的意见是公正和客观的。多做一些“快速和不昂贵的测试”来“验证”事先的假设,你就会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成功需要依靠不断的试验,一方面要对自己诚实,明白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也要拓宽自己的道路,为各种机会做好准备。

规划好了你想要的人生战略,平衡了周密战略与意外机会的关系,下一步,我们需要把手头的资源,放在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资源配置”。资源在正确的路径上流动,战略才能保证实现。对一个公司来说,“资源”是人员、金钱和物力,而对个人来说,“资源”就是你的金钱、时间和精力。

资源是有限的,但现实情况是,每个领域的“业务”都在竞相争夺它们,并且看起来它们也都十分重要。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很容易受到这样的“诱惑”,“诱惑”他们把有限的资源放在“立竿见影”的项目上。

是多加半小时班,还是提前回家陪孩子,是每个职场父母面临的两难选择。比起“养育孩子成才”这样的十几年才能看的回报的事情,父母很容易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升职加薪”这样能立即带来回报的事情上。很多人宣称家庭是他们心目中第一位的,但是没有付出就得不到回报,你投入的资源和你的战略方向不一致,你的谈论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生活中每一个有关如何安排时间精力的决定,都和你的战略有关。确保资源流动的方向,和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一致的,才能成为你一直以来渴望成为的那个人。

如何能保证家庭是第一位的?

事业是衡量我们是否成功的一种方式,但是生活中除了事业还有很多东西,家庭、朋友、健康、信仰……工作能带给我们成就感,家庭生活给予你的满足感,是那么深刻和持续不断,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都比不上的。

史蒂夫年轻的时候一心想建立自己的公司,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事业方面。就在他的新公司起步的时候,妻子带着儿女离开了他,他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渐渐地远离了他。等孩子们上了中学后,探望他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下他孤单一人。

像史蒂夫一样,从事一份有挑战性和高成就感的工作,让很多人兴奋不已,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上,而把家人和亲密的朋友之间建立关系,放到了一边。事实上,家庭这份看上去最不需要付出的“事业”,才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

和工作、其他方面的投资一样,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也需要你不断的关注。克里斯坦森用商业上的“好钱和坏钱理论”解释了这个现象。如果你一开始就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当策略失误时,这部分原来的“好钱”就会变成——不能为未来投资的“坏钱”。

如果你想要和家人朋友建立和谐美满的关系,那么一开始你就要去做。不然在你需要他们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在那里了。小树苗不会在一天之内长成参天大树,培育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

既然说家是我们幸福的源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呢?在经营任何一段关系时,我们最常有的一种思维误区是,我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对方需要的是这个。而没有真正从对方的立场想想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斯科特是一个三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妻子是一名全职母亲。有一天,斯科特下班回家发现家里一团糟。他二话不说,捋起袖子就把家里打扫了一遍。当他对自己感觉良好时,妻子却没有感激他所做的一切,还抱怨他一回家就忽视她。原来妻子最希望的不是他帮忙做家务,而是带了一天孩子后,能和一个成人进行真正的交谈。斯科特所做的一切,只能让她对自己没有做好的事生气。

在这个例子中,丈夫认为“帮做家务”是妻子最需要的,误解了对方,“好心办了坏事”。夫妻间最大的误会,就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给的就是对方最需要的东西。

作者认为,作为一个妻子或是丈夫,我们都需要问问自己:“他需要我做什么?”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而是要放开自己的想法,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运用直觉和共鸣,做那件能让他感觉幸福的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家庭中的另一位重要成员——我们的孩子呢?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很多,可以把教育先放一放。事实上,对孩子的投资应该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研究表明,那些平均每小时能听到1500个单词的婴儿,比起那些一天只能听到600个单词的婴儿,长大后在词汇表达、阅读理解和考试方面的表现大大胜出。尤其是父母面对面地对孩子说话,用成人的复杂语言,而不是儿化语。

把孩子当作是另一个成人那样来交谈,这样的语言互动被称作“语言舞蹈”,能增加孩子大脑的神经突触。大脑里的神经突触之间的通路越多,孩子的理解能力更强。如果父母忽视了和婴幼儿的语言互动,等到孩子在上学后才开始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错过帮助孩子的大好机会。

当孩子长大上学后,父母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过于相信老师和学校,相信老师们会为孩子的将来做好准备。然而,这样的打算往往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对一家公司来说,资源、应用程序和组织行为优先顺序,是决定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三大能力。用在孩子身上也一样,这三大能力对应的是孩子的能力、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比起孩子所拥有的“资源”——能力,怎样运用自己的资源,怎样解决问题,造就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我们的学校通常重视的是传授已经创造出来的知识,然后评价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作为考试的依据。但是孩子的“应用程序”,也就是利用已有知识来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很多时候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而学校之外,很多父母热衷于带孩子参加各种球队的培训课程,在美国这样的群体被称作“足球妈妈”。孩子参加大量的课外兴趣班,包括舞蹈、音乐、体操,父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发现他们擅长和喜欢的东西。

家长的主观意愿是好的,但是克里斯坦森担心的是,家长只关注孩子获得了什么新知识,培养了怎样的新技能,而没有让孩子深入参与每个活动,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未来成功所需要的“应用能力”。当父母习惯把孩子的一切外包给学校和校外的机构时,也就失去了塑造孩子的机会。

想要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投资时间,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对你最重要的人身上。找到你的爱人的深层需求,并在孩子发展关键能力的时候,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这样才能让你生命中最重要的这部分关系得到最好的滋养。

如何保持正直的一生?

我们无法预测在整个生命中会发生什么,正确的选择和错误的诱惑,出现的几率几乎一样多。好人也一样会做坏事。“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这样的错误会使得你一生的积累毁于一旦。

2019年初著名演员翟天临,在微博上登出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在粉丝们一片盛赞之后,翟天临自己却在直播中问知网是什么东西。引发网友质问:连知网都不知道,他的博士到底怎么来的?论文怎么完成的?果不其然他被曝出论文抄袭丑闻,博士学位被撤销,“学霸”人设轰然倒塌。事后他在道歉信中深刻反省了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并称是虚荣心和侥幸心作祟,才让他迷失了自我……

是什么让成功人士蒙蔽了双眼,走向了自我毁灭之路?作者认为“边际成本”和“完全成本”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在面对生活中的大小选择时,是坚持内心原则,还是屈服于偶尔一次的错误。“只做一次”的“边际成本”在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它的“完全成本”让你难以想象。

政客锒铛入狱,奥运冠军被取消金牌资格,商界大佬被曝出性丑闻……这一切都来源于“仅此一次”的侥幸心理。你对自己说“我就违反一次,下不为例”。可是只要迈出铤而走险的那一小步,魔鬼的大门就被打开。什么都阻止不了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破例,一个谎要用更多的谎来圆,你最终会为你的错误买单。

避免让人生掉入错误深渊的唯一方法就是,对第一次的诱惑说不,永远不要迈出第一步。你一旦确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这一点,决不放松。

2009年的秋天,克里斯坦森被确诊患有淋巴癌。第二年春天,他站在哈佛商学院的讲台上,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他告诉底下的毕业班学生,认真思考人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内心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选择的职业给予你成就感和意义感,和家人共处你感到深层次的快乐,遵从内心,保持正直。这些都是你最重要的东西。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告诉你别人幸福和快乐的方式不一定适合你,只有基本“理论”能让你看清当下的挑战,帮助你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一辈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一旦确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请用一生的努力让它实现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哈佛商学院最后一课: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大师:关于人生战略的八个理论
为何薪水多职位高还不幸福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致敬克里斯坦森
如何在人生关键节点做出正确决策,成就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错误的成功标尺︱多向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