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鉴|惠崇小景

宋初是山水画高度成熟并居画坛主流的时期,期间荆浩、李成、范宽等创作的山水画多以全景为主。与之不同也出现了另一种全新面貌的小景山水,其富有诗意的题材、幽静淡泊的意境,得到了诸多文人的赞许。推究“小景”的来历,在宋人的心目中,与“惠崇小景”分不开。


惠崇,是能诗善画,兼工书法的僧人,生平资料留下的并不是很确切,无论是籍贯还是生卒。但大部分人默认他为福建建阳人,生卒约950-1023年。


惠崇“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得到王安石、苏东坡等好评,东坡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赞其以诗入画,以画入诗。从众多文人士大夫为其画作的多首题画诗,及宋时“惠崇笔迹时一见之,类多赝者。”说明惠崇小景画风格很受世人的推崇,其当时应该是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的。因惠崇小景画未被载入《宣和画谱》,加之其绘画作品在辗转典藏的过程中,数易其主,使得至今流传下来的惠崇作品仅有的几幅,且真伪难辨。流传至今的惠崇的绘画作,被认为最具代表性和最接近惠崇原貌的疑似作品有三福:

惠崇作品 溪山春晓图局部

1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溪山春晓图》,绢本设色,幅面24.5 x 185.5厘米。此图无款印,传为北宋惠崇作。引首有李兆蕃篆书溪山春晓图五字,卷首是山溪,水中有四舟水中各种水禽甚多。对岸柳树、桃树及杂树、水边丛草,远山数重。画的左半偏中部分伸出一个山岗、渚滩,卷末是从山中流出的溪水,溪水之左又是城坡。山坡上都长满了绿柳红桃和各类杂树,一片江南春色。画中笔法温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随形变化,浓淡相宜。

惠崇作品 秋浦双鸳图

2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秋浦双鸳图》,册纸,浅设色,幅面27.4 x 26.4厘米。这幅《秋浦双鸳》描绘著初秋时分,河岸边的闲情野趣,一对小水鸭(原误题为鸳鸯)来到河岸旁驻足停息,转颈梳理毛羽,气氛安宁清静。以枯萎的荷叶、芦苇点出了秋的季节,淡雅的设色更为这件画作增添了清冷的秋意。小水鸭的羽毛用细笔点簇而成,将羽毛的蓬松感表露无遗。而用墨笔勾勒的芦苇与草叶轮廓,更与以没骨法细腻点簇的荷叶,形成了劲拔、秀润的对比。此图无款印,画题及作者,均系乾隆时所预订。画幅上方,并有御题行书一则,对幅有题记五首。

惠崇作品 沙汀烟树图

3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沙汀烟树图》,该画绢本设色,幅面24×25 厘米。图中一水横流,上下两岸,沙汀平铺,有水草荇萍点缀岸边,左边水中似有两水鸟在扑翅。近岸一角植树数株,枝叶茂密,该是春末夏初的情景。对岸远树密集成林,烟雾飘渺,河水清澈,烟岚空旷,整幅画着墨不多,让人感觉萧疏荒漠。


中国画发展至北宋时期画科分类已经丰富完善,“小景画”一词,在宋代的画史画论文献中曾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小景画是将山水与花鸟巧妙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既有水渚平滩,又有水禽活动,诸大家评述惠崇的小景画也包括这样两个基本素材。小景画产生并发展成熟于北宋时期,画史文献记载的小景画家多为北宋时期的画家如惠崇、赵大年、赵士雷、梁师闵等。小景画的“小”并非仅指画幅的大小,小景主要突出在“景”字上,此景的“小”又与北宋时期全景山水的相对而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日历》每天学 12月4日 惠崇
汉桥话画:宋代惠崇《溪山春晓图》秀美雅致的江南小景
恽寿平字画册《湖山小景》
戴国东诗画作品(人物)寥寥几笔 禅意浓浓
这个让苏东坡打call的和尚
宋惠崇《溪山春晓图》绢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