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读一读大收藏家吴湖帆的河豚日记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的这一首诗,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后两句,更是苏轼这个“大吃货”对于春天最美好的描写:鲜嫩的蒌蒿、芦芽,肥美的河豚,想想就诱人。

当然,对河豚的另一个印象,便是“拼死吃河豚”。将极鲜与剧毒集中于同一物种上,大自然真的是有它的巧思。

河豚有多毒?



在民国时期的上海,《申报》几乎年年有报道,随手摘抄几条便令人咂舌:

“食河豚鱼中毒毕命,老夫妇不救,一幼子送医”

“拼死吃河豚,阖家五人中毒,灌救迅速均保全性命”

“本埠居民107名,因贪食河豚而中毒”。

正因此,1945年工部局顷发布告第六二六三号说明,此说明除了实行“核准”制,连食售河豚剩下的残羹也要统一处置。

在日本,处理河豚的厨师需要有专门的执照,国内也需要经过培训,拿到证书。


 

尽管如此,到了长江一带春水方生,河豚上市之时,垂涎河豚之味的人还是禁不住诱惑,大收藏家吴湖帆也不例外。吴湖帆家善煮河豚,这是掌故大家郑逸梅说的。

郑是吴的老友,又是其青年时期的同学,交情自然不一般。他有一篇《吴湖帆的画及鉴赏》讲道:“他(吴湖帆)家善煮河豚。河豚为美味,但吃了颇多中毒,有‘拼死吃河豚’的谚语。他家既谙煮法,可保无虞。曾以河豚请客,但朋好大多不敢尝试。”可见鉴赏家吴湖帆也不免入其彀中。



八大山人在《竹荷鱼诗画册》中画了一条河豚,并题“细雨濛濛黄竹村,轻舟白白水云屯。如何了得黄牙饭,五月河豚亦倒吞”,可见他也是爱食河豚之人。


《吴湖帆日记》1938年3月21日条记:“沈湘之夫人馈赠慈亲手制红烧河豚一大碗,家中人多不敢食。慈亲为病初愈,亦不多食,余与大姊食之,一半则分贻二姊也。”次日又记:“戊吉来,云昨日大家吃河豚,此尚系初次尝试。”

1938年,吴湖帆迁居上海已年余。甲子年,因为江浙不太平,湖帆搬到了上海。沈湘之居沪上,夫妇二人同是吴湖帆的朋友,日前吴母诞辰,也同来贺了寿。三月下旬,时近清明,正是吃河豚的时候,即东坡所谓“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沈夫人便送了这红烧河豚一大碗,但大家多不敢吃,吴母也因发热才退,不能多食,这美意便全由吴湖帆和大姊、二姊家“分了赃”。翌日,二姊夫戊吉来,言及分赠河豚之事,不免申谢一番,还讲是初次尝试。


红烧河豚


吴湖帆本人是否头一回吃河豚,不得而知,但像这样花费笔墨写一河豚,却不是常事。要知道其日记中记录吃食,篇幅、比重皆不大,要么请客吃饭、赴人饭局,要么受赠食物,偶然记些新鲜果品,都是三言两语,轻轻带过。如此着墨,满意之情可谓溢于言表了。 

红烧河豚怎样煮法,吴湖帆没有记下来,当然他的日记中也不曾记录过其他菜肴的烹制方法,这大概不是他的兴趣。但是当时的《申报》上却有刊登过某地农民食河豚的办法,谓“其血、子、眼睛等均舍去不食,加以猪油、冰糖、酱等极多,闷一日夜食之,其味甘当”。这可不是红烧河豚吗?这样煮法甘软肥浓,既无性命之忧,又可饱口腹之欲。 


清 虚谷 蔬笋河豚


还有一点有趣的是,像红烧河豚这样亲友馈赠的食品,占据了《吴湖帆日记》中记录饮食的大半。细看这份“礼单”,自然有家人送来的,譬如大姊从苏州来,携来鲜莼若干。这在当时的吴湖帆看来,已非垂手可得,所以爱惜。自来沪后,虽不时返乡祝寿、集会、吊丧、扫墓,但年来次数愈减,抗战爆发后甚至中断了16个月。过了两年,潘夫人因突发肠疾,溘然长逝。11月,潘夫人的侄子潘博山从苏州来,又带来潘蓉士夫人送来的家乡食物两包,但此时湖帆却“心绪所牵,仍不甚下咽”。潘蓉士也是潘夫人的娘家人,战乱之际还曾借住在吴家,但时隔两载,潘夫人竟遽赋仙逝,这两包从苏州捎来的食物,恐怕也是一种无言的慰藉。


朱梅邨 吴湖帆 仿唐寅嫦娥折桂图 瀚海2014秋拍 成交价552万元


除了亲人,朋友也不时会送来些食品。老友许逊公与吴湖帆为总角之交,但在湖帆离开苏州后,几乎没怎么见面了。直到逊公战乱时来沪避难期间,两人几乎日日相见,关系也愈加熟稔。他们一同约去“新雅茶室”喝茶,在静安寺“绿杨村”食包子,带着家人同去尝俄国菜,一道去姻兄丁南洲家吃鸡蛋麦衣,如此种种。



吴湖帆  国光春霁图 

 

逊公又开设有一家食品公司曰“梅花深处”,因此常赠送些点心如油酥盒子之类给吴湖帆,湖帆则为逊公题写“梅花深处”牌子,每字大几尺许,倘若要算润例,所费应当不少。吴湖帆还作过一幅《层叠冰绡》给逊公,乃仿现藏北京故宫的马麟同名画而作。两人的交谊还不止于此,连逊公的岳丈顾星诒甚至也曾赠过一匣粽子给吴湖帆。



梅景书屋师生合影  1941年2月8日摄


还有梅景书屋的常客孙邦瑞,偶尔也有馈赠食物之举。孙邦瑞是收藏家孙煜峰的胞弟,自己也颇富收藏,常来拜会湖帆,请教交谈,频密时几乎每周一次。二人会同去孙友经营的“撷华”吃下午茶。逢有时令佳果,也会送来,《吴湖帆日记》即录:“午后孙邦瑞来,馈余荔枝一筐,妙绝,小核厚肉,真糯米枝也。”秋风起,膏蟹肥时,湖帆还会留邦瑞在家吃蟹。


嘉德2016年秋拍拍品——吴湖帆《锦绣奇峰》。从题跋可见吴湖帆与孙邦瑞二人的交情。


这些琐碎的受赠食物的记录,看着虽然平淡,读起来却让人兴味盎然。比起书画作品的投赠,食物的馈赠要显得亲昵得多,所涉人情也更为隐秘。倘若去细细琢磨当中的亲疏冷暖,可有意思极了。



- - - - - - - - - - - - -


文| 倦圃

转载自上海书画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出处

美术报官方微信平台

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微信ID:meishuba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中国近代书画家收藏家,与张大千、吴湖帆齐名
【书魂】吴湖帆:四宝归一,化度偶迷(上)
吴湖帆:是大画家也是大藏家
玄学大家沈瓞民和他的学界友人
吴湖帆山水画欣赏
吴湖帆国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