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哥哥说养生|不觅仙方觅睡方!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邹旭 教授

养生二十四法


“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那么,如何生活,才算得“道”,才能“度百岁乃去”呢?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套用这句话,我认为寿而康是建立在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以正确的养生观为指导,配合一些养生保健的小方法,坚持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光说不练。

现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已经102岁了,仍然身体硬朗,神清气爽,眼不花,耳不聋。能达到这样长寿又健康的状态,同他的养生观和养生小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养生第二法 不觅仙方觅睡方


我们民间有一句话叫:“不觅仙方觅睡方”;《老老恒言》中指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能眠者,能食,能长生。”讲的就是良好、充足的睡眠对人体健康而言很重要。人体经过白天的劳作,到了晚上已经很疲乏了,充足的休息可以使体内的各器官得到最大程度的休息和恢复,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对于养生保健非常重要。而睡眠不足则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损害身心健康,影响人的记忆力、智力,加速衰老。

我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存在睡眠障碍的人往往都有面色灰黄,精神萎靡,智力与记忆力下降,抵抗力差,衰老较快的表现。

保证充足的睡眠确实很重要,但睡眠时间却不是越长越好,睡眠过多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古人言:“久卧则伤气”,“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每天多长时间的睡眠才算合适呢?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成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以7~8小时为宜,儿童需要更长些,以9~10小时为宜,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可适当缩短,但最好不要少于6小时,随年龄增大,睡眠时间应相应延长,具体以个人感觉精力充沛、舒适为度。



怎么做才能睡得更香呢?



首先,入睡时间要规律。以一日而言,子时以前(夜间十一点前)就寝,是古人依自然和人体生理时钟配合的最佳建议,若能遵此规律,则能缩短入眠的时间。按季节来说,其基本原则是配合日光作息,春天到夏天是白日渐长、黑夜渐短;秋、冬季节则白日渐短、黑夜渐长,睡眠时间也可随之调整,以符合四季睡眠的需求。如《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生物钟,每天有规律的睡眠,则将自身生物钟调整得非常好,自然不容易失眠了。

其次,应当学习孙思邈先生提出的“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人卧一夜当作五度,反复常逐更转。”也就是说,睡前要抛开一切喜怒忧思和烦恼,精神上尽量放松,做到恬淡虚静,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然后再慢慢闭上眼睛,自然昏昏入睡。不难想象那些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所寄托、生活积极向上的人,自然容易泰然自若,安详入睡;而那些心胸狭窄、鸡肠小肚、斤斤计较、多愁善感、悲观消极的人,多偏于失眠了。正因为这样,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告诫我们要修心养性。如果能时刻注意这一点,就算面临巨大压力,也依旧能够酣然入睡,一觉到天明了。

此外,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采取合理的睡姿、选择舒适的卧具等,也相当重要。鉴于不同人具体条件不同,短短篇幅也不可能一一列出。这里,稍微介绍一下的是睡姿的选择。孙思邈曾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僵卧。”“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印度的苏布拉瓦尼教授研究也发现头东脚西是比较科学的睡姿,因为磁场的关系。我便是采用这种方法的,诸位不妨试试。

经常失眠的,又该怎么办?

除前面提到的规律作息有利于睡眠外,其他的比如静坐安神,睡前按摩,沐足,白天练下气功、练练太极等都有助于入睡。而这些内容在下面的章节中我还会谈到,如沐足、按压涌泉穴等。当然,有时候还需要求助于医生,用中药调理好阴阳气血。

说起睡眠,这里再顺便提下午休。虽然有些人主张不需要午休,但我觉得午睡对人体也是很重要,特别对于老年人。以我为例,我每天午餐后一般是看会儿报纸,稍事休息,然后就午睡一会儿,午睡时间一般在1~1.5小时。适当的午睡可以弥补上午学习和工作所消耗的精力,又为下半天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对于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午睡也要有点讲究,比如我就经常教我的学生和病人要注意下面这些:

★午餐后不要立即午睡,最好休息半小时后再睡,否则容易延长胃的排空时间,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午睡时间以1个小时左右为宜,老年人,可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但也不宜太长。午睡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达不到休息的目的;太长的话,人体容易进入深睡状态,醒来后反觉精神状态不好;而且多于1小时的午睡,还容易影响到晚间的睡眠。

不要坐着午睡和伏案午睡,也不要以臂代枕,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不仅不能消除疲劳,还会影响大脑的供血和供氧,出现眼球受压,前臂缺血缺氧麻木等症状,还容易得颈椎、腰椎疾病,不利于健康。

★起床时不要过猛,以防脑部突然的供血不足而晕倒。最好在床上先停留数分钟,稍事活动,再慢慢起床。

★另外,老年人不宜独居,睡眠中,最好能有人照料,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睡眠情况,如呼吸暂停、异常打鼾、呼之不醒等,防止睡眠中猝死现象的发生。

其中的后两条注意事项,也适用于晚间的睡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健康与长寿的渴望与日俱增。俗话说,要想身体好,养生有诀窍!今年已经102岁的中医学泰斗、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就提出了“养身先养心”的养生之道!邓老从医80余年,精心研究中医理论,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为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极尽毕生之力。他认为健康长寿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总结了“养生二十一法”,创立了“八段锦养生操”,同时结合自身80余年的行医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对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宝贵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老压话养生(七)睡眠与健康
每天睡多久才健康
每天睡眠时间多长算合适
晒太阳有3补?及什么时候晒太阳最好?
睡眠养生
【关注】打呼噜未必睡得香~不觅仙方觅睡方~这里有睡眠妙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