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北: “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亮点纷呈

    “近年来,湖北文化发展如春水出涧,文艺精品创作持续繁荣,硕果累累。”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告诉记者,“这些成绩,都植根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沃土。特别是近年来‘一县一品’文化品牌格局的形成,催生了荆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重创新:提升基层文化建设
 
    “一县一品”是指基于县(市、区)行政区划,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一个县(市、区)或同一种特色文化区域,在一定时期内重点培育和推出一个文化品牌。”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说,“从本质上说,‘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创新,从文化部门工作的创新,到文艺工作的创新,到基层文化建设的创新,到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为了鼓励创新,湖北先后设立“优秀人才奖励基金”、“文学创作特别贡献奖”。2008年,省政府出台《关于保护与发展湖北地方戏曲的通知》,投入300万元,保护与发展荆楚地方戏曲。2009年,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出台,将文艺精品打造工程列入湖北省文化建设“八大工程”之一。2010年,省里又出台了《湖北省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片)精品奖励办法》、《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实施办法》,分别拿出1000万元重奖影视精品、创建地域文化品牌。省委常委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引导文化精品生产作为重要切入点。省文化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发挥湖北省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精品为重要切入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湖北省还在全国首创“以钱养事”新机制,每个乡镇按农业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0.5元的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10%用于补助基层公益性文化事业,确保了文化站的正常运转。
 
重特色:创建基层文化品牌
 
    湖北省通过培育文化品牌、举办文化活动等,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务系统植根于荆楚大地。
    “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程是湖北“种文化”的探索之一。从2010年到2012年,省财政将通过以奖励代替投入的方式,每年拿出1000万元,挖掘当地文化发展潜力与内涵,长期培育,精心打磨“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10个左右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品牌。
    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呈现出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这些品牌或以文化名人为题,或以文化遗产为题,或以民俗文化为题,或以文艺样式为题,无一不与当地的文化底蕴相关。各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形成一批具有群众性、持续性、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文化项目,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营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文化氛围。
    湖北还实行了与中国文联的合作项目制,为各地“一县一品”创建出谋划策、牵线搭桥,聚智、聚才、聚力,打造品牌、擦亮品牌、推介品牌。省文联、省剧协协调潜江市与中国剧协签订了兴建梅苑和建设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曹禺大剧院”等项目的协议,合力打造中国戏剧之都。
    全省各地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是“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的源泉和展示的平台。武汉的“武汉之夏”,荆州的“红歌会”,鄂州的“周周乐”广场文艺演出,宜昌的“三峡文化广场月月演”,荆门的“农家乐杯”群众文艺大赛,孝感的传统民间舞蹈展演,十堰的“人民广场大家乐”,随州的“家庭风采展示大赛”……各种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正带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创造文化、享受文化。
 
重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湖北省“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省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值的比重达到6%。
    湖北省文联创研部主任耿广恩告诉记者,湖北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的创建,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实践中显示了独特的作用。
    文化产业既是现代服务业,又是支柱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引领作用。潜江市把梅苑建设成戏剧艺术的大观园和湖北文化旅游的新景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仅第二届“曹禺文化周”就签约经贸投资项目53个,投资总额218亿元。枝江市通过打造步步升鞋产业文化,形成了步步升布鞋文化产业园,开发出系列旅游商品,步步升布鞋被评为三峡10大特产、10大旅游商品和湖北名牌产品。
    “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和文化活动还起着改善民生、文化惠民的作用。云梦县的老百姓有观看皮影戏的习惯,近几年,该县组建了皮影艺术团,演出《天仙配》、《武松打虎》、《猪八戒背媳妇》等节目,不仅当地老百姓百看不厌,而且还多次参加国内外的皮影艺术节,在北京演出时还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文化和旅游联姻,更是产生了惊人的“酵母”作用。利川市大打“龙船调牌”,在当地腾龙洞风景区巨资打造了一台大型民族歌舞《夷水利川》,一首歌带来了一个市旅游的兴起;宜昌市夷陵区则打出了“三峡牌”,推出“三峡人家”旅游景区,并排练“编钟乐舞”和“土家民俗”两台小戏每天上演,2010年接待中外游客25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17亿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交流材料
湖北三地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凤凰网湖北
201801文明花开满园春 ——集团公司创建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纪实
湖北省最不该更名的院校,从襄樊学院到湖北文理学院
“资教”为农村教育持续“造血”
湖北这个县被国家相中,未来将会有大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