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科全书”楚辞到底写了些什么?∣战国风云之诸子百家(十五)中篇

讲到楚辞,大家首先就会联想到屈原,做为这种文体开宗立派的泰斗,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其作品和思想的研究从未停止,进而渐渐发展出了“楚辞学”。令人称奇的是,《楚辞》不单单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竟然还是研究先秦时期自然地理与民俗传统的百科全书。


1.早期楚辞研究


人们对楚辞的了解普遍有一些误区,比如楚辞是屈原首创,屈原的作品就等于楚辞。都说了这些是误区嘛,所以是需要澄清的咯。


首先,楚辞是形成于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诗歌文体,它并非屈原首创。《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第八册中就有类似于楚辞体的五篇作品,据推测,这五篇作品成文的时间很有可能早于屈原所处的年代。


其次,除了屈原之外,还有其他人以这种体裁进行过创作。而且不仅仅是宋玉这样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就连一些汉朝文人譬如贾谊也曾写过“楚辞”体的作品。


上一篇屈原生平的文中曾讲过,关于屈原的记载和对楚辞的研究始于西汉。从西汉文人整体对屈原的高度评价以及出现的一批模仿楚辞的文学作品来看,楚辞在汉朝上层贵族和文人中是相当受欢迎的。这和西汉当朝勋贵大部分出身楚地不无关系。别的不说,刘邦的《大风歌》和老对头项羽的《垓下歌》就具备某些楚辞的特征: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刘安


而将楚辞与诗经相比较也是始于西汉刘安的《离骚传》,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就是后世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点共识。这位刘安不是别人,正是武帝期间因谋反事败而自杀的淮南王。除《离骚传》外,《淮南子》也是刘安招募门客编撰而成的重要典籍。这位淮南王的狗血家庭闹剧以及令人唏嘘的结局,张大王的《换种方式说西汉》中会提到,这里就不展开了。


相传西汉时刘向曾将当时流传的楚辞作品编辑成书,分为十六卷

,可惜这个楚辞整理本未能流传下来。不过呢,东汉时的王逸以刘向编撰的《楚辞》为基础,做了《楚辞章句》,成为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而且也是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汉代楚辞注解。王逸曾上百次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作注,是继淮南王刘安之后,使楚辞与诗经地位平起平坐的又一大推手。


2.楚辞里能看出些什么花儿来


此后历代楚辞研究流派众多,学术专著近四百种,札记、笔记等更是多不胜数,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亦不为过。除了赋、比、兴这些特征以及多用“兮”字这种楚声语气词之外,楚辞还有什么特色?作者挑其中一些有趣浅显的内容来讲。


2.1.语言学


你可以从楚辞学文献中研究楚地方言,比如上文提到的《楚辞章句》就对一些楚地方言的语句做了解释。


《离骚》“夕揽洲之宿莽”,王逸注:“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九章·惜诵》“又众兆之所咍”,王逸注:“咍,笑也,楚人谓相啁笑曰咍”。


那读者一定会问了,王逸怎么会知道楚地方言的特点?很简单,他是宜城人,宜城现在应该属湖北襄阳了,在战国时期称为鄢,距离楚国都城郢不远。虽然隔了三四百年,但屈原和王逸是老乡。如果有湖北的读者,建议不妨找一篇楚辞作品,用方言读一读,说不定比我等更能理解其中奥义。


2.2.动物学


你也可以从中学习些动物学方面的知识,比如晋代郭璞的《楚辞注》中就用山海经中的内容作注解,讲了楚辞中出现的好多动物。因为《楚辞注》散佚了,我们所知道的其中注解,多是宋代楚辞大家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所引用郭璞的部分内容。



《离骚》“麾蛟龙使梁津兮”,郭璞注:“蛟似蛇,四足,小头,细颈,卵生,子如三斛瓮,能吞人,龙属也”。


《九怀·通路》 “飞駏兮步旁”,郭璞注:邛邛似马而青,《穆天子传》:邛邛距虚,日走五百里”。


《九叹·忧苦》“鸱鸮集于木兰”,王逸注:“鸱鸮,鸋鴂,贪鸟也”,郭璞在王逸的基础上补充道:“鸋鴂,鸱类”。



根据学者统计,楚辞及其各类注解中常见的动物有马(骐骥、邛邛、驽骀)、鹰(鸷鸟)、龙(玉虬、飞龙、蛟龙、八龙)、凤((鷖、鸾皇、凤鸟、凤皇)、鸩、鸠、鹈鴂、燕、雁、鹍鸡、凫、鸱鸮、蝉、蟋蟀、蜂、蛾、蚁、牛羊、猪狗、豺狼、虎豹、麋鹿、鱼、龟、鼋等等,这里边既有现实存在的动物,也包括了神话传说中的虚拟动物。


2.3.植物学


从楚辞学文献里你当然还可以学到植物学的知识,比如宋代吴仁杰的《离骚草木疏》、林至的《楚辞草木疏》、元代谢翱的《楚辞芳草谱》以及明代屠本峻的《离骚草木疏补》。


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就涉及荪、芙蓉、菊、薋、菉、葹、薠等草木总计 55 种;屠本峻在他的基础上又做了增补,于香草类增加了麻、秬、黍、薇、藻、稻、粢、麦、粱等 品种;于嘉木类增入枫、梧 2 种。



谢翱的《楚辞芳草谱》专列芳草类植物,如江离、薰草、菌、兰、蕙、杜若、茝、蘼芜、卷施、菉、菊、荃、薜荔、款冬、艾、蒌、莎、匏、蓼、茨、菱、蘋、萍等 23 种。


如果屈原在世,应该对谢翱的芳草谱最为满意吧,因为他最爱的不就是“香草美人”么,而且谢翱根据屈原作品中的内容,将这些芳草按屈原的喜好排了高低次序。


“萧与艾本皆香草,《离骚》则薄之曰:‘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然要之庶人所服,比之兰蕙则有间矣。”所以艾、萧与兰、蕙有地位高下之分,庶人服艾、萧,君子佩兰、蕙。


2.4.地理学


根据国学大家梁启超的考据,屈原作品中出现了沅、湘、洞庭、涔阳、澧浦、南夷、鄂渚、方林、辰阳、溆浦、郢都、夏首、江潭、北姑、江夏、南疑、庐江这17处地名。


他认为郢都和江夏是屈原居住过的地方,遭放逐之后到了洞庭和湘水;在放逐过程中屈原曾遡沅水上游,到过辰州等处,并“独自一人在衡山上过活了好些日子”。虽然《招魂》中也曾出现庐江这样的地名,但并不确定屈原是否真的去过这些地方,首先《招魂》到底是屈原写的还是宋玉写的,还有争议,另外《招魂》是模仿民间习俗替楚怀王招魂所作,浪漫的想象居多,并不一定反映真实。


2.5.神话传说


接下来是小编花子喜欢的部分了。


楚辞和山海经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同之处,比如涉及的内容包括地理、动植物、民俗传统,特别是在神话传说方面,二者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神话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天问》


神话学研究者袁珂先生曾说:“《天问》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奇兀的问题,上天下地,神话、历史、传说……无所不包。最为瑰丽宏博如女娲、羿、鲧、禹、河伯、尧、舜、启、稷、羲和、王亥等名字和事迹均以见于该篇,足以和《山海经》所记载的相互证。 ……有些神话还是首见,成为最早的原始记录。”


举个例子,《天问》“康回冯怒,墜何故以东南倾”句,东汉王逸注:“康回,共工名也”;《淮南子》则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不得,怒而触不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故东南倾也。”


《离骚》


《离骚》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开头,《史记.五帝本纪》曰“帝颛顼高阳者”,就是说高阳即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史记毕竟是史书,过滤了大部分的神话因素,而对照山海经,就把颛顼的世系讲得清清楚楚“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颛顼。”



做为百神所在之地,屈原是有昆仑情节的。“邅吾道夫昆仑兮”句,宋代洪兴祖注:“《山海经》内昆仑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万仞。山有木禾,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五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这就解释了《离骚》此句的神话传说背景,对后世理解楚辞原文,有很大帮助。《离骚》“上下求索”之后的部分所提及的咸池、扶桑、若木、望舒、鸾皇、流沙、赤水、西海等都属于昆仑神话体系,在《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都能找到对应记载。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屈原为什么会有昆仑情节?有当代学者认为屈原是为了追念先祖,高阳氏源自西方,即昆仑山一带,而屈原潜意识中也会认为,只有百神之所在的昆仑山才当得起高阳氏的发祥地。


百神所在之地,除了神仙,也应该有灵兽啊。“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飞龙也好,蛟龙也罢,总之都是神话传说中龙的形态。“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又是鸾啊又是凤的,果然仙气扑面而来。


总之,屈原就是一个自视身份高贵的傲娇boy.


《九歌》


《湘君》、《湘夫人》是《九歌》中最受欢迎的诗篇。那当然了,她们被描写得颜值那么高,自带仙气还含情脉脉,直接击中历代文人骚客的小心脏:“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湘君、湘夫人到底什么身份?有人认为湘君、湘夫人均为女神,那到底是什么女神呢?女神说居然有五种说法:第一,她们是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个妻子;第二,她们是舜的两个女儿宵明与烛光;第三,她们是天帝的两个女儿,是水神;第四,她们是湘水神的两个妻子;第五,她们是川渎之神。


还有人认为湘夫人是女性,湘君是男性。那如果湘夫人是舜的妻子,湘君就自然是舜咯;但是有些人觉得湘君和湘夫人没有多大关系,湘夫人是舜的两个妻子的统称,而湘君只不过是她俩跳河而死的那个湘水的水神;有人觉得,奇怪,湘君湘夫人干嘛非要跟水有关系,他们是山神夫妻不可以吗;但另外一些人就坚持,他们就跟水有关系,就是湘水神夫妻二人;还有一些人说,我同意他们是水神啊,但干嘛非要和湘水扯上关系,为什么不可以是洞庭水神啦?


所以谁来告诉我,湘君、湘夫人到底什么性别?是哪路神仙?


2.6.民俗传统


除了语言文字、花花草草、飞禽走兽、山川河流、神话传说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楚辞里研究什么?楚文化的民俗传统啊。



楚国虎座鸟架鼓


楚国巫风盛行,从楚辞中的一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宗教的一些

特征,而这些是和巫术崇拜以及巫术活动密切相关的。巫在古代主持着祭祀、占卜、降神等重要事务,是神人相通的媒介,但在通灵时需要借助一些手段和工具,比如乐舞和灵物。


《九歌》就记录了楚国巫音、巫歌和巫舞的景象,是典型的楚国祀神歌舞。  如《东皇太一》中“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还有《东君》中的“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礼魂》中的“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离骚》中还描述了一场降神祭神的宗教仪式。“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备降兮,九嶷纷其并迎。”这里椒是一种香料,用来降神;糈是精米,用来享神。在巫咸的主持下,用椒糈通灵,百神降临,九嶷山神亲自迎接。


楚国巫术传统中,以玉作为祭祀的灵物是很常见的。比如《湘君》中以玦和佩事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离骚》中以佩戴之玉事宓妃,“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除了巫风,楚辞中还有着关于古代婚俗的内容。有学者说《天问》中“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与“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说的都是原始群婚现象的残留。当时的婚姻关系很容易为外力所改变,比如雒嫔是河伯的妻子,后来被后羿抢了,但是既然后羿能抢别人老婆,也会被别人抢,“浞娶纯狐,眩妻爰谋”说的是雒嫔和寒浞共谋灭了后羿,雒嫔又成了寒浞的妻子。雒嫔又被称为宓妃,不单楚辞里数次提到过她,曹植的《洛神赋》说的也是她,做为一嫁再嫁的女性形象,被千古传颂,在直男癌泛滥的中国古代,真是异数。


《离骚》中“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和《天问》中“尧不姚告,二女何亲”说的是姐妹共嫁的滕嫁制度。不清楚滕嫁制度的读者,可以去看看《芈月传》。《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中可以看出,在楚国结婚是需要媒人的。


楚辞中涉及一些男女自由恋爱、约会甚至约Pao的内容。《天问》“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说的是楚令尹子文之父斗伯比与陨公之女期约于闾门,私盟社宫,交媾于丘陵的故事。所以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子文是一个私生子,这在理学家以出身清白、德行出众为第一要务的观念中,是断断不能容忍的。


据说,楚国人还有在云梦泽附近展开大型相亲活动的习俗,称之为“云梦之会”。不要以为只有“楚人好淫祀”,大型相亲活动不是楚国一家的习俗,《墨子.明鬼》云“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


3.佳句欣赏


《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九章.涉江》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渔父》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卜居》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夏临与秋笙

理科超烂的文科人,爱甜品,爱电影,喜川菜湘菜,是个胸无大志、不学无术的资深宅基腐兼OCD患者。就酱。哦对了,性别女。


来源:时拾史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国巫觋的凭灵与脱魂现象
“彭咸”说:兼论其与屈原的关系
中国的浪漫主义传统——南国屈骚
“楚辞”重难点知识
诗风词话: 丰盈浪漫的自然歌咏,楚辞的人文美、自然美和情感特色
楚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