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隍庙及城隍文化
《辞海》“城隍”条云:“护城河”,“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班固《两都赋序》记载:“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使城隍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守护神。
最早见于记载的为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建的芜湖城隍庙。祭祀城隍神的例规则形成于南北朝,唐宋时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并列入国家祀典。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正式下旨封城隍为王,并按行政区划将城隍等级化,自此,城隍由自然神演化成为人神,在统治者及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据统计,明代全国有城隍庙1472所,也就是说当时每个城市至少有一座城隍庙,城隍神也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范围。
城隍庙是阴间的县衙门,城隍爷就是阴间的县令,一个县城是由两个县官管辖的,阴阳各一。城隍庙与县衙对称设置,城隍神是古代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奉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城隍庙里的塑像与配神一般是:正殿祀奉城隍大神,两旁分列十殿阎王、十八司等地狱塑像,有的还有财神、送子娘娘等殿堂
城隍信仰在民间逐渐发展,至明代更是盛极一时,城隍神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城隍神的封号、官级品阶同现实生活中的地方官一样。明代以后,按照祀法,对生前治邑有功者赐予封号祭祀,对有功德的文武官员也奉为城隍。
历史上平度、胶州、即墨等地都曾建有城隍庙。
平度城隍庙位于城区胜利大街南侧,据《平度简志》记载,解放前该建筑大部被毁,现仅存大殿。大殿仿宋代建筑模式,古朴浑厚,雄伟庄重,属单檐歇山式,垂脊长,戗脊短,屋顶重心下移,有泰山压顶浑然不动之姿。南北两面屋顶,黄绿琉璃瓦像宽阔的大瀑,从脊部斜垂下来,至屋檐才微微上翘,显得既有气势又精彩。檐部无斗拱,两层椽子略为上翘,给人以庄重之感。大殿周围出廊,由20根方形石廊柱支撑。整个屋顶由8根高10余米的整体方石柱高高顶起,殿内雕梁画栋,气势威严。大殿始建年代无考,从殿内高大石柱上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平度知州舒士贵所撰刻的74字长联可知,大殿的主体结构均为康熙年间所建。1989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平度城隍庙列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胶州城隍庙位于旧城外西隅,今兰州东路北侧,始建年代不详。据《胶州简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州张恭主持重建。1375年,知州赵礼又主持增建。此后,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曾数次大修。原庙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69.8平方米。有大殿两栋,前殿6楹,殿前有东西两廊房,正南为山门,总计殿堂11间,厢房37间。解放后,神像被拆,殿庑尚存。1987年,胶县政府拨款对城隍庙殿庑进行了原样修复,作博物馆使用。1999年,青岛市政府确定胶州城隍庙为青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即墨县民政志》记载,元代即墨县城曾建有城隍庙,并设道会祀于庙内,由道行高的道士任职,处理各项事务。
胶南灵山镇历史上也曾建有城隍庙。灵山卫城隍庙位于灵山卫东西大街西端北侧,明朝初年所建,早期曾遭破坏,前后殿堂仍存。院内有两棵高20余米、树冠直径约25米的明代古树。
围绕城隍信仰,产生了多种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主要有祭祀和出巡。
明代以后,国家正式规定了城隍的日常祭祀活动,其中又以当地城隍诞辰日的祭祀活动最为重要。城隍诞辰日各地略有不同。如上海城隍秦裕伯诞辰为二月二十一,四川大宁县城隍诞辰为五月二十八,山东益都城隍会为五月二十七。但是就全国来看,城隍诞辰大多集中在五月,因为明代都城隍的诞辰是五月十一,有些此前尚无城隍神的城市沿用了这一诞辰日。
城隍每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每年春秋两季,祭祀风云雷雨神,要请城隍配享。清明节、中元节和十月初一,祭祀厉坛,城隍主享。五月初一要致祭。另外,每月初一、十五庙祝要按时祭祀城隍。
出巡,是指城隍爷出巡,一年两次,时间各地不一。如胶州的城隍爷出巡是每年的清明节和阴历十月初一,届时当天从清晨4点多就开始准备,要巡视胶城东西南北四大关108条街(巷),仪式隆重热烈,观者云集。另外,每逢春节、端午时,也举行一些仪式,平时求雨、祈晴、禳灾、还愿等活动也选定吉日在城隍庙举行。清朝时,不仅平民百姓平日里祭拜,很多朝廷命官新到地方上任时,也必须亲自到城隍庙中举行奉告典礼。
有人认为,城隍信仰不过是封建迷信的产物,烧香祭拜等与现代社会的理念格格不入。其实城隍文化并不能用一句“封建迷信活动”来简单否定。城隍出巡作为中国古代一项士农工商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近年来在南方一些地区,随着当地文化的发展和挖掘,城隍出巡仪式有所恢复,当地群众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城隍庙庙会除了祭祀活动外,还为各种民间民俗活动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各种民间戏曲、杂耍、绝活由此得以传承保留,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各种各样的经营活动也成为庙会的重头戏,名闻遐迩的上海城隍庙小吃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现在人们常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源头就是古代的城隍庙会。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各种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长期以来作为封建迷信而被封存的城隍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各地的城隍庙开始修复重建,各种传统民俗活动逐步恢复。1994年,上海城隍庙恢复,除原有的六个大殿外,周围还改建为具有民族传统的现代化大型旅游购物中心。2003年,西安都城隍庙修复,并规划建设了集观光、旅游、庙会和购物于一体的旅游商贸区。2007年,北京的都城隍庙完成百年来首次大修,成为北京新的旅游热点。2009年,广州市为迎接亚运会的召开,对近百年的广州城隍庙重新修复,并开建城隍广场,完工后与周边的古建筑遗址一起成为广州市“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城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国际国内召开了许多专门会议,如2008年在新加坡召开的“世界城隍文化交流会”,2009年在台北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城隍文化学术论坛”,福建、广东、北京等地相继召开城隍文化专题研究会。西安召集专家学者,就西安都城隍庙的开发建设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了专题研究。
胶州、平度等地也开始重新审视古老的城隍文化,对列入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城隍庙进行修复重建。2008年,胶州城隍庙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重建,2009年,工程完工正式对外开放。平度也于2009年开始对城隍庙进行修缮恢复。2008年,青岛市北区投入巨资,把即墨路小商品市场打造成为青岛的城隍庙,四方区也计划把传统的海云庵糖球会打造成城隍庙。如同青岛的萝卜会、糖球会一样,现在的城隍庙庙会已经成为展示民俗文化的窗口。
城隍文化的恢复发掘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隍文化所包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将进一步受到重视,在传播中华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隍庙”与城隍文化
胶州城隍庙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八十五卷
聞鍾記郵 | 多伦的城隍庙
城隍庙由来和演化
这些神仙是怎么来的——城隍的来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