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弗罗茨瓦夫的前世今生


跟朋友说周末出门,去弗罗茨瓦夫,“就是那个出了十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城市?”曾经提过,他一下就记住了,十个诺贝尔奖,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半个世纪,两次战争,一个城市,两度换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辟了欧洲的现代格局,但国家与民族的排列组合并不像拼图那么简单,战争与和平,在战后这段日子里,也并不是那么界限分明,好像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还在不停地渲泄鼓噪,直到下次争战打得遍体鳞伤,才勉强尘埃落定。

弗罗茨瓦夫所在的西里西亚地区,历史上曾经归属过不同的王朝,又是移民区、民族混居区,就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作为普鲁士长久以来的占领区,一战之后的划分,顺其自然地归属德意志,但是战后连续的三年,1919年、1920年、1921年,波兰民族主义者都发动了西里西亚起义,德裔的反应,则是变本加厉,毁坏当地的波兰语学校、波兰语图书馆,还授予希特勒荣誉市民的称号。到1930年代,种族主义危机加深,盖世太保对付波兰人和犹太人,还有被认为危害德意志国家的党派人员,有的人甚至仅仅因为公开使用波兰语而被捕。

1939年到1945年之间,纳粹德国通过种族清洗,使德意志的布雷斯劳变成了纯粹的日耳曼人城市。


紧接着的1945年到1946年间,又发生了一场反方向的种族驱逐,弗罗茨瓦夫摇变成波兰城市。

人口数字曲线,在这几年间,画出一道深刻的凹陷,1939年,城市人口629千余人,1946年,只有171千人,前后相差七年,两个方向的种族动迁,城里每10个人,就减少了7

战后这一次反向的种族驱逐,源于波兰失去寇松线以东18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却得到奥德河尼斯河线以东1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就是说从一战之后,到二战之后,波兰这个国家在俄罗斯的推动之下,在地图上几乎做了一段从东向西的平移。

在地图上擦一笔画一笔不难,背后呢,成千上万的人,成千上万的家庭,有的在保命,有的在逃难,据说,德裔从弗罗茨瓦夫离开时仓皇无措到极点,甚至有的人家炉火上还炖着东西,锅烧焦了,人却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当然,还有对无数生命的直接伤害。

即便是和平搬迁,每个人也都要割断已经拥有的,一切生活从头再来。

由纳粹非正义发端的社会震荡,在盟国以正义为大前提的反震荡中平息,而对于战争的每个局部,却实在很难简单地说正义还是非正义,人类也在彷徨中摸索着就位,不管你主动还是被动,也不管你是否心甘情愿。

1943年末的德黑兰会议,斯大林就提出要把波兰边界西移,美国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英国人深知针对苏俄的利害关系,很是担心。

1945年初雅尔塔会议,奥得河作为波德边界,基本上达成共识,尼斯河两岸的分配,特别是港口什切青的归属,成为矛盾的焦点。

英美希望俄罗斯能退让一步海阔天空,苏联方面可不这么想,并且替波兰想好了“拆西墙补东墙”的办法,当然,这样做,倒不一定是为了如何对得起波兰,波兰本来就将成为苏俄的势力范围,同时也是阻隔西部德意志的屏障,整体向西推进,自己的腹地就有更多回旋。

而丘吉尔很坚决,“让波兰鹅吃那么多德国食物(领土),一定消化不了。”于是,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再次放下。

到波茨坦会议,经过连日的争论,英美方面最终不情愿地接受了苏俄提出的奥得河-尼斯河线作为波德边界,当然,俄罗斯如愿拿走了波兰东部的领土。

波兰边界西移之后,12百万德裔被驱逐,这才造成前面说的事实,仅仅一个弗罗茨瓦夫,经历二战种族清洗,和战后驱逐,城市人口骤减到只有17万。之后,来自被苏俄占领的波兰历史名城利沃夫,很多居民移居到弗罗茨瓦夫和格但斯克。

苏联控制下的东德,1952年认可了奥德河-尼斯河边界,而西德政府则坚持到1970年。

1990年代,两德统一之后,虽然德国已经修改宪法,把讨回东方失地的西德宪法第23条废除,但是,以当时总理科尔所代表的意见,仍然拒绝承认德波边界,多方斡旋之下,争端才告平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乐矮人,悲伤城市
小二胖:波兰的破败与荣光
一战后,四大帝国失去多少领土
波兰简史——苏波战争的结局
负有历史使命的波兰政治家们,缺少俾斯麦的两个长处:节制和远见
【每天老照片】-1万-7556-一战后,波兰海岸线只有70公里,为何二战后达到了500公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