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姜”使用指南23条,值得收藏
userphoto

2022.04.12

关注

导读:今天学习陶御风先生结合古籍、历代医家经验以及自己的临床体会写就的“生姜”临床论治备参23条,值得学习与收藏。

1. 生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

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

2. 生姜常作益脾胃药之佐。各种补益药物及食物补品,加入生姜数片,可以发挥健胃和中作用。

3. 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及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尿降火。

4. 初得寒热痰嗽,烧生姜一块,含咬之终日间,嗽自愈。

5. 生姜、干姜,统治百病,不拘寒热虚实,并外感内伤,及不内外因诸证。

寒则为桂枝使,热则为芩、连使,虚则为参、芪、归、芍使,实则为枳、朴、槟、陈使。

从芒硝、大黄,则攻下而行;从熟地、石斛,则凝敛而止。从燥药则燥,从润药则润。应外用者,或捣汁涂,或捣渣熨,治病万种,应变无方。

6. 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但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者。

又姜生用发散,干则温中。生姜性散,能驱肌表之风寒;干姜性守,能攻肠胃之寒湿。生姜止呕,而治泄泻自利;干姜止痛,而治脐腹攻痛。

生姜佐大枣而厚肠胃;干姜君黄连而泻阴火。

生姜配二陈,而治痰尤捷;干姜配当归、吴茱萸,而治疝最良。

7. 生姜,煨熟则降而不升,止腹痛泄利,扶脾气,散郁结,故逍遥散用之。

生姜捣汁,则大走经络,与竹沥则去热痰,同半夏则治寒痰。

又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并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安。

8. 生姜辛散,解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9克捣碎,加薄荷6克,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

9. 呕吐为气不散,生姜能行阳而散气,故为呕家圣药。

10. 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期湿气自去。

11. 生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12. 生姜与大枣同用,辛温益脾胃元气,温中去湿,为调和营卫之主剂。

又里虚表陷,姜枣并用,一说姜枣味辛甘,固能发散,而又不特专于发散之用。

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

13. 生姜同蜂蜜熬熟,治风热咳逆痰结,取蜜之润,以和辛散之性。

14. 生姜佐桂枝,散外固表并施,是行阳气而实卫。

15. 生姜为治寒之药,而治火尤佳,若芩、连之剂以姜汁拌炒,使苦寒之剂,因其从而治其热也。

16. 姜能助阳,茶能助阴,两物皆消散恶气,调和阴阳,且解湿热及酒食暑气之毒,不问痢之赤白,通宜用之。一说热痢留姜皮,冷痢去皮。

17. 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通神明,必不可得。

或用人参,或用白术,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制,而后神明可通,邪气可辟。

18. 治风痰口噤不语、风痰阻滞经络所致的半身不遂证,可以姜汁配竹沥同用。

其用法是:竹沥汁31克兑入生姜汁6~7滴,分2次服。

19. 生姜的主要成分是姜辣素,通过对口腔黏膜及胃黏膜的刺激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抑制胃酸,健胃而使食欲增加。

凡消化功能迟钝者,食之能产生兴奋作用;对胃寒者,可以增加胃蠕动,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气体排出。

20. 姜汁外敷,有消炎止痛之效,可治腰肌劳损、肢体关节痛、肋间神经痛等。

方法是用生姜、芋头各等量,芋头削皮切碎,捣烂如泥,生姜捣烂绞汁,一同搅拌,再加入适量面粉,搅如糊状,依照疼痛部位大小,摊于布上贴患处(如在冬季,宜加温后贴),每日更换2次。

此药须临时配制,当天使用,效果显著。

21. 生姜四时皆可服,但不宜多服,多服散气,少服则正气无害。

22. 生姜多食久食耗气生热,与酒同食尤不宜。

23. 生姜用量须留意。考张仲景用生姜,如生姜半夏汤,多至半升,生姜泻心汤,亦至4两,其增损之际,亦具规律,较之时医漫不经心恒用一二片者,诚不可同日而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姜”使用指南30条,速速收藏
姜的药用法1
生姜、干姜、炮姜等六种姜药的妙用!
生姜(小黄姜)守护百姓健康的保护神,十分钟看完受益终身!
生姜 Shengjiang
冬至|抓住冬日最初的生长力,给阳气“发芽”的能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