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灸科学讲义







一、 灸法之起源
灸法之起源,渺不可5攵,在文字上之可稽者,厥为《内经·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凛冽,其民穴居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 其治宜灸炳。」艾炷,即灸法,按《内经》之文,灸法之发源,当在北方始,究其发明之时期,则不可得矣。
以推想之目光测之,当在针术之前,发明取火之后,与石乏石之应用或在同时,何以言之?石器时代,民皆穴居野处,病多创伤,风雨荐侵,病多筋挛痹痛,治宜灸炳,盖得温则舒,得热则和也。当其发明石乏石针端之法,殆皆出于自然,人为最灵动之物,有天然自卫自治本能,如身体瘦麻疼痛,自然以手按压,或取石片以杵击,或就火热以薰灼,或置燃烧物于皮肤,为种种之尝试,求病痛之免除,或在无意识之中,获得疗治之发现'其中有不少天才者'积甚多之经验,知何种病苦'宜石乏石杵击'且知何部为良' 何种疾患宜用火热薰灼,施何处为愈,流传而下,于是成为石乏石之法,灸端之方。及有文字,乃记之为文,载之于简,传之数千百年而至今,成为重要之学科。
二、 灸术之定义
何为灸术?曰:「以特制之艾,在身体表皮一定之部位,所谓一定之经穴点上,燃烧之,发生艾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调整生活机能之变调,且增进身体之抵抗,而与病之治疗及预防之一种医术也。」
三、 施灸之原料
灸必用艾,以其性温而降,能通经络,治百病也。然则古人早知艾之功用,始以之作艾炷耶?曰:「是又不然,艾蒿遍地皆有,可为燃料,引火最易,且气味芬芳,闻之可清心醒脑,古人取火不易,当必以之为火种,因其芬芳易燃,于是用作灸炷,试之久而验之效,乃为灸治之要品,后之学者,乃就其功效,而推测其性状如上也。」
就学者之推测与研究,艾属菊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我国各地皆产生,春日生苗, 高二三尺,叶形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为灰白色,有绒毛,叶与茎中有数个之细胞, 其有油腺,发特有之香气,夏秋之候,于梢上开淡褐色花,为筒状花冠,作小头状,花序排列,微有气息,但不入药用,入药或作灸炷者,乃为艾叶,每于旧历五月中采之。
关于艾之性能,唐·甄权《药性本草》谓:「止崩血痔血,止腹痛安胎。」明·缪希雍《本草经疏》谓:「味苦微温,熟则大热,可升可降,其气芳烈,纯阳之草也。故无毒,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烧则热气内注,通经入骨,灸百病。」《和汉药5攵》 曰:「熟艾灸之能透诸经,治百病」云,今之分别,内服则为温中逐冷,安胎止血,外用则通经络而治百病,其效用较内服多矣,故《本草别录》称为医草,日人称为神草, 亦以能灸百病'而获此名也。
四、 艾之制法
艾虽遍地皆有,而以薪县产者更良,以其得土之宜,叶厚而绒毛多,性质浓厚,功力最大,称为薪艾,于五月中采其叶而晒之,充分干燥,于石臼中反复筛捣,去其粗杂尘屑,存其灰白色之纤维如棉花者用之,称为艾绒,亦称熟绒,为灸之无上妙品。
艾绒愈陈愈佳,孟子曰:「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识者谓艾愈陈久,其气味愈厚,灸病亦愈见效,则似是而非矣。艾叶中含有一种带黄绿色之挥发性油,新制艾绒, 其油质尚存,灸之其火力强而经燃,病者之痛苦较多,苟久经日晒,油质挥发已净,质更柔软'灸之则火力柔和'痛苦较少'反觉快感'精神为之一振'病魔自退避三舍矣。
五、 艾绒之保存法
艾绒易吸收空中之湿气,灸时不易着火而痛增,故取得艾绒之后,置于干燥箱中而密盖之,于风和日丽之天,取出晒之,约二三时,晒过复密盖之。日常施用者,取出一部份,置于紧密之小匣中,用罄再取,则大部份不致有受潮湿之虑矣。
六、 艾灸之特殊作用
日本东京针灸学院,院长板本贡氏曰:「在人体与以温热之刺激,其最适宜之燃料, 莫如艾叶,因其有种种特长也。兹就施灸言之,艾叶燃烧将终,在瞬息间,艾之温热直入深部,感觉上似有一种物质直刺之状,且发生畅快之感觉,若试以燃热之火箸,或烟草,只觉表面热痛而无此等感觉,且灸点在同一点上,不论何壮,皆有快感,其灸迹与以极强按压,或水浸,或热蒸,皆不变若何异状,如斯妙处,实为灸时特有之作用,发明用艾灸治,诚古人之卓见也」云。按板氏之说,与中国本草所谓:「性温而下降」之说相合,编者以为艾灸之特殊作用'不在热而在其特具之芳香气味,中国对于芳香性之药,每谓其行气散气。夫行气散气,乃神经之一种兴奋传达现象,与神经细胞之活泼现象,艾灸后之得觉快感,即艾之芳香气味,由皮下淋巴液之吸收,而渗透皮下诸组织, 于是神经因热与芳香之两种刺激,起特殊兴奋,活力为之增加之所致,因而发挥其固有之作用而病邪解决。
七、艾炷之大小
艾炷大小,稽之书册,各从灸之部位而定,头部肢末宜小,胸部腹背部宜大,小者如雀粪,如麦粒,大者如筋头,如枣核。《明堂下经》云:「凡灸炷欲下广三分,若不三分则火气不达'病不能愈。」是灸之欲其大也。其《上经》则曰:「艾炷以小筋头作, 其病脉粗细'状如细线,但令当脉灸之。雀粪大者'亦能愈矣。」是炷之小者也。皆古灸法也。
有清末叶,艾灸法不讲久矣,几乎失传,甲戌之秋,5攵查扶桑针灸,彼灸炷之大小, 大者如米'小者如牺'如饭粒大者'甚少见矣。大如枣核者'间亦有之,但须病家许可而后行之。
余以为灸炷大小,不但以其部位而有不同,大人小儿,壮体羸躯,当各有别,大者壮者'炷如兼豆'小则如鼠粪。幼或弱者'如麦粒'如雀粪足矣。灸炷过大'不免焦骨伤筋,效益虽有,而害亦随之。古法灸之不能盛传于今,虽因火灼苦痛人所畏避,更以炷大则利害兼有,不为人乐受,亦主因也。
八、 艾炷之壮数
燃烧艾炷一枚,谓之一壮。凡灸,少则三壮,多则至数百壮,如《千金》有灸至三百壮者,《扁鹊灸法》有三五百壮至千壮者,未免用火太过。吾人施灸,固宜遵循古人遗规'然气候有变迁'人体有偏胜'体格有大小强弱'疾病有轻重久新'既有不同'壮数宜殊,若泥一说而不与变通,则有太过或不及矣。不及不足以去病,太过则体有所不胜也。
九、 灸刺激之强弱与温度
灸术原属温热性刺激疗法,病有轻重,体有强弱,则治疗时所与之刺激,当分别刺激之强弱,以适应其症状。此炷之所以分大小,与数之多寡也。从大体之标准,可分强、 中、弱三种之刺激:
强刺激之标准:其艾炷如兼豆大,捻为硬丸,自十二壮至十五壮。
中刺激之标准:炷如鼠粪大,捻成中等硬'自七壮至十壮。
弱刺激之标准:炷如麦粒大,宜松软而不宜紧结。
因艾炷之大小与软硬'其燃烧之热度,亦有高低,日人樫田、原田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部,就动物尸体及患者,行学理之试验,以各种大小之艾炷,测计其温度量,结果得下列之报告:
在空气中,以寒暑表之水银柱,裹以鸠卵大,乃至鸡卵大之艾绒,从周围燃烧之, 发生摄氏上六四O度之高热,且送以风,助之燃烧,则达至六七。度。又以电温计测算之'巨大艾(枣核大)之热度'在三五O度上下,大切艾(基豆大)为一三O度'中切艾(大米粒大)为一OO度,小切艾(麦粒大)为六。度,尝于家免之腹壁上,以寒暖计测之,巨大艾平均为一OO度'大切艾为九三-五度'中切艾为八十二, 五度'中小切艾为六十二· 五度,小切艾为六十一度。
于生体之灸,其温度较低,以血液不绝流行,夺去其热也。
十、灸法之种类
以艾灼肉,为达疗病或防病之目的,是谓灸法。后人以其灼肤伤肌,痛苦难堪,改变其法,下衬姜、蒜、附子、盐、泥,以冀减少痛楚,名曰隔姜灸法,或隔蒜灸法。在中国有五六种之多,如隔姜灸、隔蒜灸、附子灸、麦饼灸、盐灸、黄士灸等。日本灸法尤多'有二十余种之多'为我国古昔所流入,但在我国如上述数种外'已失传矣。
又有名雷火针及太乙神针者。以艾绒与其他药料卷成纸卷,着火隔布按于肌肉以治病,为灸法中之特致者,通经舒络效果颇佳。
近年日人后藤道雄,发明温灸,灸不着肉,隔器温蒸,以无灸痕为标榜,但费时费药,既不经济,而效力极微,较之雷火针、太乙神针,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矣。
十一、灸术之现象
不论何种之灸术,于皮肤上必现火伤状态,是谓灸术现象。但火伤状态'因灸法轻重之不同,其发现之状态亦有不同,关于轻度之施灸,其局部发现赤晕,且感热痛,停灸后其赤晕渐消失,经数小时后,留一黄色之瘢痕。如稍强之灸,则表皮浮起,成一水泡,经数日结痂而愈,其最强度之灸,皮下肌肉成坏死状态,表皮起大水泡,即陷于化脓溃烂,周围扩大,经若干之时日,新肌生长,表面结成痂皮而愈,但留一黑色之斑痕, 经一二年后,黑色渐退,惟灸痕永不消灭。

十二、灸术之应用
不论何种灸法,当应用于临床之时,然病者必先有一番考察,男女年龄体质,疾病轻重,及受灸之有无经验等,然后定灸炷之大小、软硬、壮数,与以适度之刺激,不使太过'不致不及,若太过失度,不特效果不奏,疾病亦成恶化,兹为便于初学计,定其适度之标准如下:
一、小儿与衰弱者:炷如雀粪'十岁前后之小儿5以五壮至十壮为度。大人灸炷如米,以五壮至十壮为度。灸穴以五穴或七穴为适当,否则灸多,反令发生疲劳。
二、 男女之分别:男子灸炷之壮数,可以稍多,普通男子胜任力较女子为大也。
三、 肥瘦之不同:肥人脂肪较多,肌厚肤臃,传热不易,感艾气不足,壮炷宜较瘦者为多,炷大如米粒足矣。
四、 敏感性者与迟钝性者:对于感受性之敏感者'当灸炷燃至中途时,即移去之' 重更一枚'待燃近皮肤'即去之'反覆更换,至着肤为止。灸小儿亦须如此'迟钝性者' 炷宜稍大。
五、 施灸经验之有无:关于未经施灸,初起亦宜小炷,壮数亦宜少,以后逐日增加。
六、 病症之状况:凡病属亢进性疾患(如疼痛' 痉挛'搐搦等),炷宜稍大,壮数宜多,虚弱症候,机能减退'麻痹不仁,痿弛无力'宜小炷而壮多。
七'筋肉劳动者:筋肉劳动者'比精神劳动者'其炷宜大'壮数亦多。
八、营养不良者:壮炷宜小而数适中,大炷则绝对禁忌之。
上列八条,系参考日人所定者,不能云为详尽,灸炷大小,施灸壮数,还须视病之种类与病者之环境'及精神而变通之。
十三、灸术之医治工作
《灵枢经》曰:「陷下则灸之。」是灸可以起阳之陷也。《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 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也。」此皆言灸之医治作用也。寥寥数语,虽简略不详,已括尽灸法在医治上之功能矣。但吾人欲明其如何能助元阳、复温气、散实邪、发郁热, 则须研究灸之作用安在,然以医学上之仪器不备,亦无从入手作研究,惟借助他山,引日人之研究,作参考焉。
日本樫田、原田两学士之研究:谓施灸后,白血球显著增加,几达平时二倍。时枝博士研究白血球之增加,至第九日达最高度,以后能持续一个月。原博士之研究,谓施灸之初期'嗜依红性白血球增加'后淋巴腺白血球亦增加'同时赤血球、赤血素亦增加, 旺盛最良之营养。宫人氏之研究,谓与紫外线有共通作用。
从诸氏研究之结论,施灸后有害物及细菌之殓食作用与免疫体血液之新陈代谢一致旺盛,因此关于生活机能之诸种症变,如疼痛痉挛,能使之镇静缓解。属于生活机能之衰弱不振,能使之鼓舞兴奋。关于充血郁血,能使之解散与调节。其他营养增加,能抵抗一切病变'而恢复健康。
复综合日人研究,证明灸有消炎、镇痛、鼓舞营养诸作用,深合古人之散热解郁, 起陷复温之理,诚古人之卓识,后之人不能昌明而光大之,实有愧焉。
十四、灸术之健体作用
语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是言常灸足三里,可免除一切疾病也。《千金方》 云:「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痉'则瘴疠瘟疟毒不能着。」是灸之能预防毒疠也。预防疾病,亦是健康作用,观乎上节灸能增加血球,活泼机能,旺盛营养,则其有健体作用,可毋待研究,深佩古人之卓见,用艾灸治之外,又能利用防病, 今人诚不如古人多矣。读日本帝国文库,名家漫笔载灸足三里,寿长三百四十余岁,则艾灸又能益寿延年矣。记中有灸足三里之法则,可供吾人之参考,因录其全文如下:
三河之百姓名满平者,庆长壬寅七年生,至宽政丙辰八年,年百九十四岁,享保年间,因某某之庆贺,征往江府,令其献白发,赐御米若干石(一说赐月俸),今兹丙辰,又复逢如享保之故事,惟前后之日期则已忘,吏人问满平:「汝家有何术,得如此长生。」 曰:「无他技,惟从先祖经传之足三里灸。」其灸法,每月由朔日至八日不辍,年中月别,从不间断,其数不同如左;
男:朔日九壮、二日十壮、三日"一壮、四日H"一壮、五日十壮、六日九壮、七日九壮、八日八壮。
女。朔日八壮、二日九壮、三日-一壮、四日十一壮、五日九壮、六日九壮、七日八壮、八日八壮。
宽政八年,满平百九十四岁,妻佚名百七十三岁,子名佚百五十三岁,孙名佚百零五岁,曾孙以下不满百岁者甚多云。
又元保十五年九月H"一日,永代桥梁改筑,工竣,满平之一门三夫妇,行初渡式, 其时彼等之年龄已可惊,每人之高龄录于后:
满平二百四十二岁(庆长七年生)。
妻夕夕二百二十一岁(元和九年生)。
子满吉百九十六岁(庆安二年生)。
妻千儿百九十三岁(承庆元年生)。
孙万藏百五十一岁(元禄八年生)。
妻七人百三十八岁(宝永四年生)。
以上之虚实'虽不能证,然世之尊重长寿,为无可疑之事,而每月不间断为三里之灸'定有相当之成效,盖既能防病,则病不生而寿必长也。
十五、施灸之目的
灸术应用于临床时,关于所取之部位,必从疾病之状态而定治疗法之目的,《内经》 有「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深合今日所谓诱导法、反射法。
《医学入门》谓:「吴人多行灸法,当病痛之处取穴,名曰阿是穴而灸之,即得快。」 此所谓直接灸法是也。兹将直接灸、诱导灸、反射灸,其学理如何,分述于后:
一、 直接灸:直接灸者,于病苦之局部,直接施灸,以刺激其内部之知觉神经,使其传达中枢,更于中枢移传于运动神经,使之兴奋,使其部之血管扩张,血流畅行,促进产物渗出物之吸收'以达浮肿痉挛疼痛知觉异常之治愈。
二、 诱导灸:诱导灸者,关于患部充血或郁血而起之炎症疼痛等疾患,从其有关系之远隔部位施灸,刺激其部之血管神经,而诱导其血液流散,以调整其神经之变调,达治疗目的之一种方法也。
三、反射灸:其病变属于内脏诸器官在深层时,非直接刺激所能达其目的者,于是择神经干或神经枝之相当要穴,利用生理反射机能,为间接之刺激,以达治疗之目的, 是曰反射灸法。
十六、各种灸法
一、 隔姜灸法:以姜切片,约三分厚,针刺数孔,置于应灸之穴上,上置艾丸,如豆大燃之,觉甚灼痛,则以姜片稍微提起,待稍和仍放置之,或持姜片往复移之,视其肤上汗湿红润。按之灼热,即可止灸。如不知火热之轻重'任其灸燃'亦能发生水泡。处置水泡之方法,以微针在水泡边,刺入贯透之,压去其水液,以脱脂绵拭干,外以生肌红玉膏敷于纱布盖之,外衬棉花,为之包扎,每日更换,至愈而已。
二、 隔蒜灸法:与姜灸相同,惟觉灼痛时不与移动为异。姜灸通用于经络凝寒血滞气阻之疾,蒜灸则适用愈疡初起之症,《医学入门》谓:「隔蒜灸法,治愈疽肿大痛, 或不痛而麻木,先以湿纸覆其上,候先干处为疮头,以独头大蒜,切片三分厚,按疮头上,艾炷灸之,每五炷换蒜片,如疮大有十余头作一处生者,以蒜捣烂摊患处,铺艾灸之,若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若疮色白不发红,不作脓,不问日期,最宜多灸」云。
三、 豉饼灸法:治疽疮不起,以豆豉和椒、姜、盐、葱,捣烂作成饼,厚三分,置疮上灸之,觉太热,稍提起复置于上,灸至内部觉热,外肌红活为止,如脓已成者不可灸。
四、 附子灸法:治诸疮瘘,以附子研粉,微加白芨粉,以口唾和之成饼,约厚三分, 覆瘘孔上以艾灸之,使热气入内,附饼干则复易一饼,至内部觉热为止。
五、 雷火针灸法:以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麝香少许,薪艾二两,以绵纸二方,一薄一厚,重覆几上,先铺艾茵于其上。然后以药末掺匀,乃卷之如爆竹,外以鸡子清涂之,糊一层薄纸,防其散开,应用时,一端着火燃红,另以红布一尺,折成六层或八层,垫于穴上。燃红之艾绒,即按于布上,随离随按, 如针端火息,即另按一枝继之,当按时热气药气,俱从布孔中直透肌肤,每穴按数十次, 内部觉热而后止,另按他穴。治筋骨疯痛、经络不舒、沉寒积冷,厥功甚伟。
六、 太乙神针法:是为雷火针药方加味所制者。制法用法俱相同,效亦无甚上下, 其药方如后:
艾绒三两、硫黄二钱、麝香一钱、乳香一钱、没药一钱、丁香一钱、檀香一钱、桂枝一钱'雄黄一钱、白芷一钱'杜仲一钱'枳壳一钱' 皂角刺一钱'独活一钱' 细辛一钱、穿山甲一钱3
按:此方与原方已更动,原方有人参、千年健、钻地风、山羊血等。立方者,取参与血'无非为补气补血,千年健、钻地风,不识为何药,顾名思义,无非取其健筋骨、 通筋络之意。安知血、参二药,力在质地,宜乎内服,断非薰其气味,能得功效者。因去之,余二药,普通药铺不备,亦为删去。
七、 温针灸法:针留穴内,外以艾绒绕于针柄上燃之,为今日江苏省之最盛行者, 俗称热针'以艾火之热,从针丝之媒介,传达于内,亦有大效。
八、 温灸法:以金属所制之圆筒,下置木制之圈,圆筒中另有小圆筒,内装药物与艾绒烧之,筒外置一木柄,手持之而按于穴上,艾之燃烧热,即传于皮肤,发生疗治之功能。
九、 艾炷灸法:以艾作炷,直排燃灼皮肤,一炷为一壮,为中国最古之灸法,亦为灸术之正统,本编所讲之灸,即本此灸法立论。上述数种灸法,仅录供参5攵,惟雷火针、 太乙神针灸,确有伟大之价值,较之今日流行之温灸,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矣。
十七、施灸之方法
灸法与针法,手术不同,灸必先以墨点穴,然后行灸,坐点则坐灸,立点则立灸, 取穴既正,万不能移动姿式,《明堂》云:「坐则毋令俯仰,立则毋令倾侧。」《千金方》云:「若倾侧穴不正,徒破好肉耳。」余谓好肉虽伤,于体亦有小益,惟与灸之目的,不能直接达到耳。灸与针'虽方法不同,手术互异,而目的则殊途同归也。
十八、施灸之前后
十九世纪之前,显微镜未发明,细菌未发现'不甚注意消毒'近年医学进步甚速' 凡百病症,几无不为病原菌所感染而成,消毒之学,清洁之法,乃为世所注意。针灸之术,可谓属于创伤治疗,苟不严密消毒,难免细菌不乘机进攻,故当施灸之前,应有二种之预备: 【甲】施灸用具之预备:坐则须椅,卧则须床
,点穴之笔,燃烧之艾,引火之香, 皆不能有所缺一。
【乙】消毒之预备:从简单之方面言,棉花、石炭酸水'为必具之品,预备既竟, 术者手指,应先自消毒,然后为之点穴施灸。灸毕之从,以棉花拭去其灰烬,复以棉花蘸石炭酸水于灸点上及其周围拭之,可防止细菌从创伤之处侵入也。
十九、施灸上之注意
施灸之际,患者之姿式既正,而医者为施术上之便利,亦须采取适当之位置,且施灸直接着于肉体,不若针之尚可隔衣施术,故医者之态度,亦宜谨严沉着,乃为最要, 施灸之时,初灸二、三壮,艾炷宜小,当火将着肉时,按压其周围,以减少其灼热痛感,后数壮,以右手中指,轻抚其周围即可。
施灸室之选择上,亦有注意者二。一为光线充足,窗明几净,与室外有障隔,避免外人之窥视,非有所秘密不可宣泄也。我国重视礼貌,以袒杨裸里为可羞,为病者设想计,不能不如是也。二为室内之温度,夏秋之间,气候温暖,裸里受灸,原无感受风寒之弊。若在春冬,气候寒冷,解衣不慎,即患感冒,若为长时间之裸背袒胸,则一病未去,一病又起矣,故宜有火炉设置,以调节室内之温度,决不可草率为之也。
二十、灸痕化脓之理由
直接施灸,不论壮数之多寡,必起一水泡,不论水泡之大小,苟以其痒感而抓破之, 化脓菌因而潜入'遂起化脓作用,此为化脓理由之一。如灸后水泡之大者'虽不抓破' 亦必化脓,乃以其内部组织,为灸火所伤,惹起炎症,产生许多之分泌物,贮留于泡皮之下,一时不能干燥,吾人以行动上之关系,易使其破坏,引起化脓之症状也,此为化脓理由之二。水泡之小者'似乎不皆化脓'盖以其范围小'而炎性产出物甚少'容易干燥而结痂,肉芽之形成,可以迅速也。

二十一、灸后处置法
因灸而起之水泡,如为米粒大,或麻实大者,苟注意不与擦破,则不易化脓,自然干燥而愈。若水泡饭粒大,或指头大者,当以微针沿肌贯透之,使水液外流,然后以硼酸软膏,敷于纱布上盖之。若水泡之大者,内部起糜腐之状,当剪去其泡皮而后盖药, 每日更换二次,见其炎性已退,水液之分泌已无,乃以锌氧粉软膏盖之,至愈为止。
如因火伤过度,发生化脓溃烂时,先去其泡皮,以黄碘软膏盖之,待脓腐已尽,呈露粉红色之肉芽时'换以锌氧粉软膏,以竟其功。
二十二、灸痕化脓之防止法
灸痕之所以化脓,于二十节已言之,吾人既知其原因,为抓擦破后所感染化脓菌之关系,与火伤范围过大,易于擦破之关系,苟就其原因而加以防范,则化脓溃烂之事, 使之不发生'亦甚易易。
一、 避免大炷,凡宜以强刺激为目的者,则不妨加多其壮数,注意灸痕之不使扩大, 则火伤之范围小而水泡亦小,炎症性分泌之液汁亦少'痂皮易于干燥而成硬盖。
二、 于灸后注意消毒,发生痒感时,绝对不与抓擦,偶因不慎而擦破时,即重行严密消毒裹扎,如是决无化脓溃烂之事发生矣。
二十三、灸疮之洗涤法
直接施灸'不论灸炷大小'皆有灸痕'如灸炷大者'则灸痕大而皮之组织伤'往往发生溃烂疼痛,不易收功,善后之法,古人有药伤淋洗法,略述于后:
大炷灸后,以赤皮葱、薄荷等分煎汤,淋洗疮之周围,约一时之久,谓可使风邪从疮口出,更令经脉往来不涩,自然疾愈。若炷疮愈后,新肌黑色不退,可以取东南向之桃枝嫩皮煎汤温洗之。若灸疮黑色而烂,用桃枝、柳枝、胡荽等分煎汤洗之。如灸疮发生疼痛者,再加黄连煎汤洗之,立可止痛,此皆古之法也。惟施治嫌不便利,简单而有效之法,宜从二十一节之灸后处置法,惟于天热之时,灸疮之分泌液较多,宜常以净纸或棉花纱布拭干之,不宜用凉水洗涤。天寒时,肉芽不易生长,宜常以葱汤淋洗其周围, 以助药膏之不及,如是疮痕之收效甚速矣。
二十四、于灸痕上绩行施灸之方法
灸'大都属于慢性病症'必连续施灸'方收功效,施灸之后'必有灸痕水泡,续行施灸之时,宜以微针贯透之,去其水液,痂皮涂以墨汁,然后置灸。如灸痕之痂皮已不慎擦去,亦可以墨汁涂上而后灸之,不但不再化脓,且结痂甚速。虽然,此指灸性小者而言'若大炷而已成如龙眼大之灸痕5则不宜再灸矣。
二十五、灸与摄生
古人对施灸异常慎重,于施灸之前三日,止房事、避劳役、节饮食、戒忧愁忿怒。灸后戒立刻饮茶进食,宜入静室卧片刻,远人事、忌色欲、平心静气,凡百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寒,饮食务宜清淡'而禁厚味生冷'盖所以养气和胃也。实则饮食无制,房事不节,为致病之总因'固不必因灸而宜如是也。今之人每不能如古人之所戒'惟节饮食慎房事?则不可再忽焉。
二十六、施灸之禁忌
古法施灸,关于月日每多禁忌,《千金方》言之最详,不能以科学解释,似未可以置信,故略而不述。其他关于风雨雷电,大雾大雪,祈寒尚暑,亦在禁忌之例,此由于气候暴变,气压猝起变化,不适于病体而禁施灸,理有可通,吾人可以参酌采择之,而
肠窒扶斯(伤寒之一种)、赤痢、渺疹、鼠疫、天花、白喉、脑脊髓膜炎(惊风刚痉之类)、 猩红热(喉痂)、丹毒、恶性肿疡(疔疽癌肿之类)、急性盲肠炎(缩脚小肠瘫)、心脏瓣膜病(心悸怔忡)、急性纤维素性肺炎(肺风痰喘)、急性腹膜炎(脐腹绞痛拒按)、传染性皮肤症(疥疮之类) 、 肺结核之末期(肺癌)、血压高度症、高度贫血症(失血症)。
上述各症,俱不适用灸治,吾人遇此类病症,当慎重警戒,未可昧然尝试,关于病症之禁忌者如彼,而于部位上亦有不适合施灸者,古法有禁灸之穴如下:
哑门、风府、天柱、承光、临泣、头维、攒竹、睛明、素体、禾体、迎香、MK、 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腋、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 鱼际、经渠、阳关、脊中、隐白、漏谷、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 殷门、心俞、承泣、承扶、痪脉、耳门、石门、脑户、丝竹空、地五会、白环俞。
以上诸穴,虽未说明灸之必发生何种危害,然经古人之经验,未可忽视,吾人当从生理解剖学上推测之,确有可信之处,不能与以全非。即舍去禁灸穴而言,凡颜面有关美观,绝对禁止大炷,而眼球与近眼之部,亦在禁止施灸之例,其他如心脏部、睪丸、 妇人阴部、妊娠后之腹部、血管神经之浅在部,亦应列入禁止施灸之例,而酒醉之后, 身心极度衰疲时,皆绝对禁忌者也,学者三注意焉。
二十七、灸之科学的研究引言
灸法发明于我国周秦之前,迄今五千余年,关于灸之应用于疾病,如《明堂灸经》、 《千金方》、《扁鹊新书》等,可谓详尽矣,于学理方面,仅从其治疗之成绩而推侧之, 谓能助元阳、通经络、温中逐冷、补虚泻实、发郁散邪,历数千百年,传统一贯,未尝有进一步之新理发现,斯道乃不为今世所重视,几将湮没而无闻。距今三十余年前,日本明治三十五年,医学传士三浦谨之助氏,并医学士大久保适齐氏等,出而为针灸医学术作科学化原理之研究,其成绩发表之后,世界医者为之震动,日医界之起而继续研究者甚多,屡有新发现发表,于是一般人士,咸大觉悟,不再以学识陈腐而轻视之,灸术之在今日,彼欧美医者一致推崇,日人作科学之研究,实开其端,回顾我国医家,几不知有灸法'人则视为环.宝'我则敝屣弃之'无他,未识其真理,不知其学之可贵也。今摘录日人之研究,以为借鉴,若谓日人已洞明灸之真理,则犹未也,吾人当更努力,为进一步之研究乃可。
二十八、樫田、原田两博士之灸之研究
樫田、原田两博士,关于灸治研究之题,如艾炷之大小、艾之重量、艾之燃烧温度、 各种艾炷之皮下深达作用、灸关于血液之影响、疲劳曲线之影响及组织学关系等,为斯法研究之先驱问题,今举两氏研究之成绩概要如后:一、 灸之皮下深达作用:由施灸之
温热,达至皮下之深度,以普通切艾O·四厘, 在尸体上灸之,于皮下仅将寒暖计上一度以下之上升为止,及以蚕豆大之巨大艾,在家兔身上灸之,以寒暖计,在其皮下O·四厘测之,有二八·七度之上升,以电温计测定法,在皮下二·三厘,见五度以下上升,而在二·七厘相近处,可认出有若干热量之深达。
二、 灸之关于血液之影响:施灸后,虽多立即增加赤血球,有时反而减少,然而白血球之在施灸后,多至二倍以上,虽在至少之时,亦有百分之三四增加。
三、 灸之关于血管之影响:在身体上之一部份施灸时,当初为反射的使动脉管缩小, 后则扩大,尤其在施灸部之近旁,有显著之影响。
四、 施灸关于血压之影响:两氏欲确知灸之关于血压之影响,先以五头家兔实验, 不拘施灸之部位'在施灸后'其感温痛时,血压急速上升,刺激之感去后,即渐次下降, 而恢复常态。
且于以上之实验中'上升最高时为一O厘'最低为二厘之水银压'在血压上升中' 呼吸深而心之搏动缓。
其次欲确知灸在人体之血压,从十二名之患者,应用水银柱血压计检查,每见多少之上升'其最高为三二厘'最低为五厘°五、 灸之关于肠蠕动之影响
:剃去家兔腹部之毛,可见其部之蠕动状态,在腹部中央置一点之灸而注意之。大都多一个之引续蠕动。其蠕动小时,同时可见其腹部升高, 呼吸数增加,而施灸后之蠕动,间隔一二回,概须长时间。其后平均每十分钟,间歇十八回半(施灸前)之蠕动'在施灸后'减少至十五回半。
又摄取食饵后,明知蠕动增加'若施灸之'与同样施灸后'多一回之蠕动'而施灸后一、二回之间隔,须经长时间,其后亦蠕动减少,故灸在家兔食后之蠕动,通常为增高,亦能见多少之减少。不但如此,其已比通常高之蠕动,当然能一定可以减少,然而在后藤博士之研究,则反对之,其发表为前者减少,后者增加云。
六、 施灸关于疲劳曲线之影响:其试验在蛙之皮下,注射或机械固定之, 于一面脚之阿伊利斯腱之皮肤,切开一部,用感传电气刺激其筋肉,使其疲劳,于是以小小切艾施灸时,其疲劳迅速回复。
上两者之报告,与原博士之实地研究,结果相同。
七、 灸于皮肤组织学之影响:施灸之局部皮肤,初呈赤色,后干燥成为黑色,且少隆起,于是成为痂皮,且数日之后,痂皮剥离,形成肉芽,营成治愈之瘢痕,然而有时起成水泡,此由温度过高关系,今以其火热之度,及皮肤变化之状况,示之如左:
① 火热在四十五度:不过致一时性之充血。
② 火热在五十度:起水泡。
③ 火热在五十五度:皮肤陷于坏死。
④ 火热在六十度:坏死及于深部。
以上之瘢痕'初期呈赤褐色'从时日之经过,渐次成为灰白色'或变为白瘢'而其部之皮肤,切取成片,以镜验之,表皮完全失其固有之构造,单成平滑之表面,被覆之乳头毛囊及汗腺排泄管等,已破坏消失,厚度减少,又施灸局部之知觉神经末梢,一时完全消失'知觉麻钝'或知觉消失。虽然'从时日之经过,神经纤维再新生而恢复知觉' 且比较纤维(指新生的)富有新生之血管。
二十九、逸智传士之灸之研究
日本大正七年,逸智真逸氏在京大发表其关于灸治之于肾脏机能,利尿之影响一题, 其大要如左:以古来称为
与肾脏有关系之经穴,即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肓门、志室等之一点,各施十壮于家兔之身,试察其实验,有痛痕灸。于利尿作用无变化'惟有蛋白尿之发现'其结论:「于肾脏疾患之施灸'不但无效'且为有害。」然而据原博士之实验,如下表所列,其结果正得相反,即肾脏疾患施灸时,亢进肾脏之利尿作用甚显明,有良好之结果,决无不效与有害之理由。

第一例小白家兔重一二oo克,第二例中黑白家兔重一五七五克,第三例中茶色家免重一三三五克,第四例中白家兔重一五OO克。

本表为原博士之灸与利尿之实验例,第三、四有显著之利尿作用,与逸智氏之研究成绩大违。
要确知两氏之研究成绩'板本氏曾有实验,对于三十八名之肾脏患者之施灸成绩, 与原博士之实验,确有利尿作用之说什符合,惟对于急性、慢性之肾脏患者,其灸法与取穴,微有不同,板本氏对于急性肾脏患者(风水病)取下焦之三阴交、水泉,腰部之肾俞、 大肠俞及下腹之关元等'施机械之放射温灸,确认利尿作用有着效。其对于慢性肾脏炎(水肿)用有瘢痕灸,在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 肓门、志室、三阴交等施灸之,大收其效果焉。从以上之实验观之,彼逸智氏研究谓仅有蛋白尿出现,其时间或犹未熟。
三十、五博士之灸之研究总括
五博士为:樫田、原田、青地、时枝、原博士。
1灸之关于赤血球及血色素之影响
一、 樫田、原田两博士之研究已述如前,赤血球之增减,为不能必定之报告。
二、 青地博士之研究,谓施灸后,从十五分至三日间,调验其赤血球与赤血素,断定皆无大影响。
三、 时枝博士之研究,与青地之说大致相同。
四、 原田博士之研究,其发表之结果,与青地、时枝两氏之结论适反对,即原氏以赤血球与白血球共同研究,为六周间之长期施灸,行每日检查,在施灸中,赤血球、赤血素虽不起着明之变化,而施灸中止后,从第一周中渐渐增加,平均至第八周而达顶点, 是后有持续至十周间之效果,以后乃复旧状,原博士之由实验七名(男子四名'女子三名)之人体中,其结果,平均血色素加百分之十六内外,赤血球在一立方厘中,有五十万个乃至百万个之增加云。
2灸之关于白血球之影响
一、樫田、原田两博士之研究报告,在家兔之施灸,于二分钟内,采其血而验之, 白血球常见增多,最多时约为平常时之二倍,少时亦有百分之三十四之增加。
二、 青地博士更以两氏之说,为详细之观察,从时间上计算之,在家兔之实验,从施灸后十五分钟,渐渐着明'在一二时间'达平常之二倍'至四五时间'略感稍稍减少' 至八时间乃至十二时间,重复增加,其多时达二·五倍以上,其持续之时间,短者三日, 长者一周间,平均为四五日,对于人体亦行同样之实验,所得成绩,与家兔之试验相同, 施灸后,白血球立即增加,在一二时间,已达平常之二倍,在二十四、五时间后,尚可认出其在增多中云。
三、 时枝博士之实验白血球之增多,在施灸后,二至四时间为最多,平常约达二倍乃至三倍,其后即渐次减少,在二十四时复旧状云。
四、 原博士之报告与以上四氏之报告,有若干异趣之点,即博士在施灸后,要确知白血球之增加或减少,对于家兔,一回施行十·七壮之灸,灸后立即在一定时间采血, 继续一周间-检索其数之消长'由施灸之后'多少增加'在八时间前后'达至最高,满二十四时间,持续其高值,虽在第三日,认有多少减少,但数日间,又继续增加。更在同点,同壮数,每日反复,在四日外各七壮,在六周间连续施灸之动物,施灸中止后, 约十三周间,持续的白血球增多'而在人体大略亦为同一之成绩,于兹要注意者,在连续施灸之场合,有多少之相差,施术后,假性嗜依红性白血球之增加,虽比一回施灸时其程度低,而淋巴细胞则着明增加,为白血球增数之主因,而大单核细胞及移行型,施灸后一时减少,于一定时间后复旧,而盐基性嗜好细胞则不定。
以上由施灸关于白血球之增加,三者之意见,大略一致,在时间的关系,亦大致相同,惟关于白血球之种类,时枝、青地两博士,断定其增多之主因,为中性多核白血球
3灸之关于噬尽作用
白血球之作用为噬尽作用,所谓噬尽作用者,存在血浆中之血球,与调理素共同协力吸食从体外侵入之细菌或异物而杀灭之,或移运至无害之场所之现象也。故噬尽作用乃为人体之自然抵抗力,甚为重要,据青地博士之实验,噬尽作用在施灸后十五分开始亢进,二至三时间,平常增达至二倍乃至三倍,而其持续之时间,约为一周间,以上试验,专从家兔之胸腹背腰等部,随意选定左右各二个,合计四点,各点三回乃至四回施灸之,后在种种之时间(三十分乃至六日)采血,分离其血清,而后测知之,又博士在人体为同样之实验,其结果与前者之场合略同,平常增进一·五倍乃至二倍,在最近受灸之人体,亦认为有亢进效果。
4灸之关于补体影响
所谓补体者,存在血浆中之杀菌性物质,有溶菌性补体与溶血性补体之二种。
青地博士关于溶血性补体,欲检索灸之影响,为多数实验之结果,报告认为补体量之增加为适确。
时枝博士亦为与青地同样之实验补体量,在施灸后第二天开始增加,至第一日至达最高度-以后渐次减少,约至一个月后,恢复旧状云。
5灸之关于免疫体发生之影响
免疫体者,从其他之免疫处置,而血清中新产生之抗体是也。时枝博士研究灸之关于免疫产生,有良好之呈现,以伤寒杆菌,免疫家兔第一回注射后,为四OO倍,以对照之普通家兔为一二OO倍,表示四分之一之凝集价,于此可知免疫家兔,从施灸之影响,所产生之凝集素,比普通家兔有显明增加。
6施灸之关于血液凝固时间
就时枝博士之实验,施灸之家兔,于三十分钟后,认为有显明之血液凝固时间迟缓, 至六时间后,尚不能复其常态,二十四时间后渐复常态,但有一例,尚认为有多少短缩, 要之依灸之作用,已明了血之凝固时间迟缓'且其经过,与血糖量之变化平衡。
7施灸关于血糖之影响
时枝博士更以研究灸之关于血糖量之影响,发表其成绩,谓以家兔施灸后,血糖量立即增加,在多数之场合,于二十分钟间达至高度,其量约二倍或至二倍半,从此渐成减少之倾向,至翌日较施灸前减少,或反形增加,再至翌日而复旧,亦有不复旧者,共得三种之结果。要之,家免之血糖量由施灸而得确实着明之增量,可以无疑。
8灸法之本态
原博士欲研究灸之本态,观察施灸后之皮肤组织,灸痕之状态,不但为一种热刺激之反应,或许为何种物质溶入血液中,为第二次之时间发挥其作用,于是转眼从内科诸学者之研究,被阐明为火伤之关系,从古来诸说纷纷之火伤死之真原因,察知其局部所发生加热蛋白体之异常分解,产生「火伤毒素」之毒素为其起因,原博士研究灸作用之本态以后,检索火伤及火伤毒素关于血球之影响,即以火伤家兔及施灸之家兔,血色数量,关于赤白血球之影响,不单纯为热刺激之结果,且得推断为血清中,火伤毒素特别刺激造血器之作用为起因,更从灸之分量察之,过度施灸之动物,徐徐憔悴,食欲减少, 体重减轻而不活泼,其状态,恰与误用蛋白体之分量时之副作用,现蛋白体憔悴相似, 若即终止施灸,或减少回数与壮数,即渐渐恢复其元气,于此点察知灸法之本态,得归到为一种蛋白体之作用。
结论
本编自第一节灸法之起源,至二十六节施灸之禁忌止,凡关于灸法之应用设施,虽未敢云为详尽,然已括其大概,苟皆印入心脑,以之应付临床,或不致有所愤事矣。二十七节以下,介绍日人之以科学方法,研究所得之学理,亦皆举其概要,以其于灸之普通一般之学说,不适合于临床研究,吾人知其梗概,盖亦足矣。灸科学理之真面目,亦仅窥见豹之一斑耳,如百会之脱肛,肘尖之治肠愈,彼日人均认为有特殊效果,然未能以前者之研究,可得而解释之也。灸之于疾病,有成效者,何止数百种,治脱肛肠瘫, 仅其一端,如能以——释其真理之安在,庶可云已识得庐山之真相矣,然而千百年流传之学术'欲一旦而尽抉其蕴'夫岂易言'一人之学识有限> 即兀兀穷年以赴之'恐亦未必能尽,是希望有志者之共襄进行,引为己任,庶真理明,而道长存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承淡安论灸法
艾灸的分类和施灸方法
中医针灸专家肖少卿教授 秋灸关元 春灸气
艾炷
如何制作艾炷
艾灸的症状和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