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陵山区核桃产业连片开发策源地

武陵山区核桃产业连片开发策源地

——巴东县野三关镇堰塘湾整村推进案例

巴东县野三关镇堰塘湾村是2007年启动2009年验收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村,在整村推进过程中由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曹毅挂帅、州教育局、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州广播电视大学组成扶贫工作队驻村工作。村支“两委”和全体村民借此契机,紧扣发展主题,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实现核桃产业上联武陵山区、下联贫困户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随着产业龙头企业的落户和建设,堰塘湾村已经成为整个武陵山区核桃产业连片开发的策源地。

一、龙头企业的孕育诞生及其发展

堰塘湾村距野三关集镇23公里,国土面积15.2平方公里,南北横跨20公里,版图呈一字形。全村10个村民小组、235户、878人、425个劳动力,耕地面积1598亩,平均海拨1100米,属于典型的二高山贫困村。为了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需要打破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发展的瓶颈,并开发利用本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兴办现代农业产业,成为全村上下的共识和期盼。

苦干实干打破制约发展瓶颈为现代农业筑巢。整村推进期间国家投资126万元(专项扶贫投资45万元、行业扶贫投资81万元),社会扶贫投资29万元,村民投义务工11500个。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利用这些扶贫投入新修水泥路5公里、村组及联户公路18.4公里,村民候车亭1个,公路通户率达99%。新建沼气池140口、新修水池水窖1102500立方米,85%的村民解决了饮水困难。新修村委会和卫生室250立方米、建成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了村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增强了村民的团结友爱与合作意识。部门联动建立了移动、联通电信网站,加强了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促进了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本的有效对接联合。

实施现代农业途径的探索与选择。翻阅堰塘湾整村推进的历史档案,可以看出他们艰苦探索与选择的历程。堰塘湾整村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名录:一、生猪饲养量1580头,人平出栏1.5头;二、发展烟叶400亩,人均收入650元;三、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368亩;四、引进辽宁一号优质核桃品种,发展核桃规范化种植500亩;五、从农科院引进优质马铃薯原生种120亩种源,与核桃产业配套立体种植。尽管这些产业发展规划都得以实现,但真正能够做大做强可以为广大村民带来长久丰厚收益的就只有核桃了。把核桃产业作为堰塘湾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途径,是通过实践探索与选择的结果。

老领导引荐、龙头企业诞生。堰塘湾的村民认准了核桃产业,但要发展成为现代农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资金从哪里来?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原巴东县副县长、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已离休)、现任宜昌市恩施商会会长李世宣得知了这一情况,他号召和动员商会副会长田高勇、会员  红、青顺州等在堰塘湾村投资开发核桃产业。客商通过实地考察,相关事宜与村委会协商并达成协议,投资800万元注册了湖北省巴东县农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核桃产业的龙头企业和打造现代农业的平台。

在龙头企业的带领和推动下,核桃产业已经发展到两个县六个乡镇、优质核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公司在巴东县已建成“千亩核桃种植示范园”、核桃科普示范基地、科研培训基地、核桃文化广场、核桃苗圃基地及采穗圃800亩;在鹤峰县投资成立硒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核桃产业化推广,并在中营乡元井村已经建有种植示范基地500亩,苗圃基地100亩。

农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规划3~5年内在恩施州发展核桃种植面积50万亩、5~10年内在武陵山区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00万亩。拟建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年加工核桃5万吨、年产值10亿元、年利税超亿元、总投资5000万元的现代化核桃加工厂——第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二、堰塘湾核桃产业发展模式及其效果

科技示范先行,政策扶持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组织行动;科技跟踪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统一规范化种植,产品订单回收;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三者各自权利和义务事先契约规定,保证三者比较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堰塘湾核桃产业发展模式的核心实质内涵。

围绕核桃产业实行“一村多社”,打造现代立体农业。堰塘湾村所有的耕地和荒山都种上了核桃,但核桃进入盛产期树龄要达到8年。为了解决长远利益和当下眼前农户生产生活需要的矛盾冲突,成立了核桃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药材专业合作社,在低幼龄核桃树下种植矮杆作物——苗圃、蔬菜和药材。这样即保证了成林核桃树营养的供给,同时也解决了当下眼前农户生产生活的需要。村委会利用流转给龙头企业每年的土地租金参股专业合作社,并谋划核桃树进入盛产期后林下不能套种之时,再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建造标准孵化厂,实现林下圈养家禽。这样既可以保证农户增收,也可以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目标。

堰塘湾村的核桃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0亩,其中农户2000亩,农兴公司1000亩,201160%已经挂果。2011年全村农户在核桃产业上的收入达到256万元,其中包括:一、核桃穗条(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嫁接核桃苗用)收入76万元,二、村民在龙头企业务工收入60万元,三、农户在核桃苗圃上的分成收入120万元。堰塘湾村2011年村民的总收入除核桃以外,还包括300亩烟叶、400亩蔬菜、200亩药材以及出栏1500头生猪总共达到781万元,人均纯收入5337元,超出全县平均水平(3915元)36.32%,超出部分主要是核桃产业的贡献。如果没有核桃产业,将低于全县平均水平8.35%,而人均纯收入只有3588元。根据现在核桃的长势和挂果情况,预计到2015年堰塘湾的村民仅核桃一项的收入人均将超过1万元。

三、策源地案例的启示与思考

堰塘湾整村推进案例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其核桃产业发展模式在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干果基地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贡献已初现端倪。如果按照规划正常发展,可以预言,湖北省巴东县农兴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成为整个武陵山区核桃产业屈指可数的龙头企业。这一案例留下了有益的启示,值得扶贫开发同仁们研究和参考。

核桃在武陵山区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为什么在如此慢长的岁月中不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本案例的实践证明,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三点:一是科学技术水平,二是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三是生产经营模式。

传统核桃种植之所以不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主要是品种杂、品质差、产量低、周期长、见效慢,没有规模、没有管理、没有认识、没有组织机构。核桃产业龙头企业从选育优良品种开始,再到千亩示范园种植,然后推广并跟踪种植农户的全程服务——包苗木成活率95%以上,包二年挂果率90%以上,包病虫害防止和栽培管理技术的无偿提供,包产品按市场价回收。这就是传统核桃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支柱产业的保障。

我国油脂油料自给率已下降到不足40%,每100公斤核桃仁可榨油50-60公斤,核桃是保证国家粮油安全战略的农产品。核桃浑身是宝——果实、木材、树皮都有广泛的利用价值。核桃仁富含磷、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绿色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武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属于限制开发区。核桃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树龄寿命长,是石漠化、荒漠化治理的“生态树”。核桃树应该成为武陵山区农民的“摇钱树”,观光农业和旅游开发的“风景树”,种植业中的“铁杆庄稼”。大规模地实施核桃产业现代农业开发,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如果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把核桃树定为武陵山区集中连片开发的“标志树”,将会极大地推动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湖北省巴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佘远美

联系电话:13227419649,0718-4330975

E-mail:379380184@qq.com

 

 

 

下面是核桃基地上传授技术和参观学习的照片。

 

 

 

 

                           鹤峰县到巴东县堰塘湾村参观三年挂果的核桃树苗。(佘远美摄)

 

 

 

                  堰塘湾村三年挂果的核桃树苗。(佘远美摄)

 

 

                      外县市在堰塘湾村核桃基地学习嫁接技术。(佘远美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产业扶贫是根本(走基层·贫困山区行)
贯彻民族法律法规 推进地方发展进步
涉县,索堡镇,曲峧村
开发地理标志旅游商品推动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
念好“三字经” 打好“扶贫牌”
贵州省武陵山区生态产业扶贫总结交流会议在铜仁召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