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立与时俱进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制机制

建立与时俱进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制机制

佘远美

(湖北省巴东县科学技术协会 444300

 

摘要:现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机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建立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轴心的体制机制,搭建凝聚社会智慧和力量的平台熔铸创新体系大厦。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要处理好目标任务的可测量性与财政投入保障体制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传播与创新主体的关系,要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继续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素质 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 体制机制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实施七年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无限美好期待,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能力严重滞后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这一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社会工程,迫切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以适应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需要,以确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需的人力资源。

一、  现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制机制缺陷分析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这是《纲要》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性质进行的权威界定,根据这一性质的实质内涵和“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可以概括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制机制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第一,投入体制的公共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不容存在歧义;第二,社会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表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所当然、毫无疑问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第三,具有可操作的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

下面我们根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性质特征,对其现行体制机制进行分析。

投入体制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性质不相称不对等。“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纲要》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这是《纲要》关于经费投入的总述,其实质就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投入体制。这种投入体制的设计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性质不相称不对等。尽管我们非常欢迎社会投入和多渠道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但实际上非公共财政投入这种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的投资非常少。我们只能把社会投入、多渠道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投入体制下的运行机制,也就是公共财政投入体制运行的结果表现为最大可能地吸引社会资本和其它资本投入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相近和密切关联的产业。社会投入和多渠道投入属于社会动员机制的范畴,而不应该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体制的范畴。虽然体制和机制联系紧密,但是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把体制和机制混为一谈出现的结果就是表面上说起来经费投入有保障而实际上没有保障。

组织领导体制的形式设计完美,但实际具体操作不到位。“国务院负责领导《纲要》的实施工作,成立《纲要》实施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省、市、县各级政府也成立了与此相对应的领导小组,行文规格之高、涉及部门众多、内容详实完备,但具体实际操作的真实情况却是大打折扣。我们用“什么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测试题来检验。对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有多少能够完整准确回答这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大家扪心自问心知肚明。对于这个问题至少99%的公务员是既熟悉又陌生,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其实质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感觉似乎好像知道;但要系统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却又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就是陌生之处。这一客观现象背后的本质可能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纲要》的宣传、普及、推广、实施不到位;二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运行机制(或者说执行措施)不健全;三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公务员的工作职责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积极主动参与并关注的氛围;四是概念的内涵不易简单明了的表述,一时半会难以回答。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机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纲要》对于不同群体科学素质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及措施手段规定得比较详细,但是现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不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需求,作为监测评估的衡量尺度标准偏低。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设计不够科学、实际操作过程不严谨,从而导致监测指标的可信度不高,决策参考价值不大。对于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纲要》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流于表面形式,缺乏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二、  建立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轴心的体制机制

 从《纲要》的原始定义可以看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为了满足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两个密切相关的前提,决定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机制必须建立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来设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机制。

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轴心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制机制的内涵。从定性的角度,与《纲要》所界定的一样;从投入体制的角度,要紧紧围绕保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一系列要求的社会公共投入,由国家财政优先保障供给;领导体制按照《纲要》所规定的形式格局扎扎实实到位,坚持只有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才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一要素的观点,全民科学素质能力的大小和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败,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揽工作全局;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相近或关联紧密的产业,为国家(地方)创新体系建设奠定基础,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搭建凝聚社会智慧和力量的平台熔铸创新体系大厦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整合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能力、创新体系、科普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概念的内涵,重新设计并引入科学素质产业的新概念,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大力支持科学素质产业的发展,以此作为凝聚社会智慧和力量的平台,从而有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这一概念的变更而引起的运行机制改变,不仅必须而且可行。社会公众并不一定关心上述一系列整合概念的内涵,因为公众普遍心理认为与自己利益无关或者遥不可及。把科学素质产业概念设计成为与社会公众利益休戚相关的形式和内容,社会公众自然会主动关心并追捧。无财民不奋发,在利益驱使下,无数社会力量将在科学素质产业的广阔舞台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熔铸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创新体系大厦。

   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体系并建立科普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专职科普人员的评价标准。出台鼓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措施,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机制。建立科学素质产业投入保障机制,制定并完善有利于科学素质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科学素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纲要》实施工作监测指标体系,建立良莠分明各个方面都信服的考核激励机制,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业绩考核的范畴,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全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的区位功能分工也不相同,这些差异决定了各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质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全国各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机制也要因地制宜。

三、  妥善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确保高效运转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运行机制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相互交错,需要相互配合、合作与统一协调的地方很多,首先要确保《纲要》实施领导小组的权威。体制机制背后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利益调整,每个细小环节的设计都必须妥善处理好各个相关方面的利害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制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转。

妥善处理好目标任务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要着重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解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指标难以量化,目标任务不具体、不明确、无从考核的问题。统一界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一系列概念的内涵,把《纲要》中不同群体科学素质建设的内容和方法措施统统归结为科学素质工程并量化分解到考核年度,把社会参与机制的内容统统归结为科学素质产业并量化分解到考核年度。强力推行科学素质工程和科学素质产业两大指标体系一系列内容的实施,从而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凡项目管理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一个项目没有足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人文背景,没有一支高素质能力的员工队伍,即使投资再多、技术再先进,该项目最终也形不成产业。专利技术实施率低下的过去和现状,也可以反证项目管理工作者这种感受所蕴含的内涵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所需要的具体科学素质能力。无论是通过“产业”还是“工程”,把各方面的科学素质融会贯通,并转化成为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具体实用科学素质能力才是硬道理。通过这两类指标把一个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量化,把现行公民科学素质问卷调查的指标作为考核参考数据,这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从学术理论向社会实践转型的发展趋势。第二,财政投入要和目标任务相匹配。如果没有具体的量化目标任务,财政投入的多少无所谓,反正绩效可以随意编造,好坏都无从考证。目标任务具体明确以后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果财政不能保障所需的投入那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要加大对科学传播与普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相应的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也要有确切的保障。

处理好科学传播与创新主体的关系。将科学传播全面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定期向纳税人进行捆绑式科学传播。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作用,形成双向互动、多主体参与的格局。加强对科学传播的手段方法、载体形式与内涵深化等方面的创新,针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尽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规范统一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保证科学传播满足和服务于创新主体的需要。

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继续教育的关系。改革现行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科学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建立合格教师的科学素养指标体系。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内容纳入学校教材,并作为必修的考试考核科目。公民科学素质的标准取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指标。因此,要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并把终身学习的制度和学习的内容纳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考核的范畴。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2、《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3、《公民科学素质指标体系研究

4、《科学技术普及法》

联系电话:0718——433323513044835799

Email:379380184@qq.com

邮政编码:4443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试题及答案
如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贯彻《实施方案》 提高科学素质
智慧养老【1378】开展智慧助老、科普基建北京这样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深化综合改革试验领跑全国县域发展行动纲要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2011~2015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