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络技术发展引发区域经济学变革
■付晓东
信息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行速度,也大大降低了移动成本、交易成本,这对厂商的行为、消费者的行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对区域经济活动的运行自然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目前,概括来说网络技术对经济活动产生了这样一些影响,当然,远不止这些:
1. 虚拟化效应:网络技术发展极大地弱化了空间地理距离的作用。网络的出现,使得全球成为一个更高层面的共同市场,B2C、C2C等电子商务形式,彻底打败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消费效用的及时有力反馈使消费者在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得到根本性扭转,市场上传统的厂商(生产者)决定地位开始让位于用户(消费者),争取用户的生产方式成为厂商竞争的要点。
2. 创新催新效应:网络技术根本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目前,互联网在不同国家对GDP的直接贡献范围在0.8%~6.3%,在过去五年里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20%,而主要的推动力就是网络经济。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网络激发了千千万万个个体的创意活动,开辟了经济增长的新路径。
3. 熨平效应:网络技术削弱了经济活动的不公平性。网络为普通经营者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经营者可以在网上低成本开店,提供产品和服务;个人也可以发表见解、展示技艺。这种低门槛、无差别的进入方式,使得原本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地区、人们回归到同一个起跑线上。从另一个侧面说,就是“重新洗牌”。
4. 先予后取效应:网络技术创新了更多的高效模式。在网络经济发展模式下,“免费服务”不仅盈利而且成为惯用模式。实际上,很多提供免费服务的公司是从有关联的免费活动中获取利润的。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架构是建立在实体经济运行模式上的,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渗透,区域经济所依赖的要素都受到了“虚拟化”的致命性冲击,诸如:距离、运输成本、传统资源、现有经济实力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迅速减弱,信息网络使得“地理区域”这一概念变得微妙而模糊,传统的区域经济原理在新的背景下亟待新生。
1. 市场领域由实体经济扩展到了虚拟经济世界。网络技术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开辟了新的产业领域、新的市场、新的运营机制,也就是“市场放大效应”。网络技术已经把世界联接为一个整体,国界、地界、行业界等壁垒渐渐被网络冲破。不仅把同一产业的上下游紧密连接起来,而且把不同行业的服务和产品融入一个市场,特别是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融合起来。对于任一区域,它所面对的将不再是一定地域范围限制内的市场,而是存在于网络体系中的全球市场。
2. 市场环境进入更高层次的公平竞争。网络的兴起,改变了厂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决策方式。网络平台的建立和渗透,使得信息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下供用户分享,信息突破了传统的垄断,加上信息反馈机制、交易双方沟通机制、大众监管评价机制等制度建设,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极为有利,由于信息闭塞而错失好的项目和发展机遇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3. 经济增长极成长不再受制于地域差异。经济增长极点的形成与发展不再高度依赖地理区位和空间上相邻的地区情况,传统的以地域差异、空间距离为基础的区域增长极理论受到冲击,新极点的形成正在更为广大的地域范围内发生。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正在为整个社会经济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服务,网络的发展冲破了地域的阻隔。整个网络的不同节点都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射极点,知识技术在外溢过程中经历不同极点的消化、吸收,再发散的过程反而会出现质量、效益递增的现象,最终被各个区域地方化。“集聚效应”也受到挑战,在网络条件下,信息被平等公正地分享,平等竞争、机会均等成为了可能。
4. 彻底颠覆传统的发展路径。网络改变了生产要素、信息、物质流动的路径与渠道,开拓了交互性、及时性的新经济平台,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传统的经济起飞理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强调历史积淀、累积优势等,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据此建立起难以撼动的金字塔型的品牌优势和发展路径,而网络经济改变了这一模式,打破了这种累积循环路径,可以开发利用巨大的网络信息平台资源实现“破土而出”“借网超越”“后来居上”。在此,可以看到,一方面网络把获取初始优势的起跑线拉平了,网络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知识、创新资源宝库,且任何市场主体同等同权开发利用,既不排斥、不拒绝,也不分先后、不排座次。另一方面,网络有个更为强大的功能,就是爆炸式增长,远比累积循环效应强大。只要某一网络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级数递增效果。这反而使得落后地区有了追赶发达地区的机会。
5. 地方特色发展成为时尚。网络为个性化、多样化实现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这也就为地方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创造了无限的空间。信息网络经济中,知识、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由于其可塑性、创造方向非标准化等特点,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设施环境下必然表现出不同的生产效率,即便两个区域的产品可以自由贸易,但由于技术门槛的存在,产品存在不完全替代性,要素价格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恰恰就是各个地方的特色。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4-05-16 第6版 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文范文>区域经济学论文
读《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彼得·尼茨坎普 Peter Nijkamp,1986)
【区域经济学前沿】边界、地理和经济活动—以中国为例
《区域经济学》32集教学视频 上海交通大学
总部经济的经济学解释
区域经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