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小人物”发挥大作用(创新故事)

  站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国内首条8英寸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生产线旁,技术人员自豪地告诉记者:中国已经攀上了世界机车核心技术的“珠峰”。

  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戚墅堰公司、四方股份等公司采访时,说到跑出“世界上最快的中国速度”的成就,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科研团队和一线的技术工人,都会谈到“讲、比”活动的“功劳”。

  “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是1987年由中国科协等四家单位共同发起的。该活动以讲理想为起点,以比贡献为落脚点,旨在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把发挥创造才能同企业发展、国家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建于1898年的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客货运输主型内燃机车研发制造基地,被誉为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的动力先驱。多年来,该公司科协优化“讲、 比”模式,拓展企业科协的阵地作用,通过让“小人物”展示大作为,让“小改进”激发大能量,为公司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没有‘讲、比’活动,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技师李春说。由李春主持的技术攻关项目“提升JZ10A轴箱体质量”历经一年试验,取得成功并应用于实际操作。他表示,正是企业科协把“讲、比”活动的对象扩大到广大技术骨干及工人技师,才让他有施展拳脚的机会。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开发部主管岳译新是一位“80后”。“在这里,只要你有创新能力,上升的大门随时为你打开。”岳译新说。工作不久,他便申请加入企业科协,申请了当年科协的攻关课题。有一次,企业科协邀请一位外国专家到公司授课,岳译新连忙赶过去听课。正是受那次讲座启发,岳译新打开了研发思路。

  在株机所公司,许多重要的攻关项目确定后,公司通常只推荐项目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其他职位则让在“讲、比”活动中展现才华的青年科技人员申请。如此,初出茅庐的青年科技人员就有了参加大项目的机会。通过磨练,能胜任的,在实战中锻炼成才;不能适应的,流动后转入其他岗位。最后,攻坚团队中既有专家型的领军人物,又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基层青年科技人员,增强了团队的攻坚能力。

  “英雄需要用武之地。”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许人华说,青年科技人员刚入厂时没经验、没底子,如何尽快把这些潜在的创新力量挖掘出来,科协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平台。“哪怕是一个想法、一次调研,我们也拿出资金、创造条件让他们去试去做。”许人华说。

  二十余载寒暑更替,“讲、比”活动长盛不衰,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说,目前全国有2万多个企业科协组织,他们以“讲、比”活动为重要抓手,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中车重要子公司及简称、合营联营企业一览| 收藏
电气顶岗实习报告
6Y1型电力机车
独家总结,那些只生产过一台的机车们
18年前,韶山8型电力机车跑出'第一速'
传奇常州:中国南车集团鲜为人知的诞生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