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城市发展-新闻中心-清华科技园

1 城市概况

纬壹科技城位于新加坡西南的波那维斯达(Buona Vista)地铁站附近,占地面积200公顷,距离CBD约20分钟车程,周边有荷兰村、科学园、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医院等(图9-1)。2000年,新加坡提出了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概念,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纬壹科技城由此开始兴建。按照新加坡政府的发展规划,纬壹科技城建设周期为15至20年,耗资150亿新加坡元。科技城的发展定位为“通过产业导入而形成的综合性现代服务区”,希望实现科技城建设从“研发新区”到“产业新城”的角色转变,打造新型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和生产力孵化基地,推动新加坡向知识型社会转型。

9-1新加坡纬壹科技城地理区位

纬壹科技城作为继新加坡外向型工业园、专业园区之后的第三代经济园区,确立了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三大核心产业,突破了传统园区的设施框架,综合考虑工作、学习、生活、消费等各方面需求,打造包括住宅、商业、写字楼、酒店、服务式公寓、公共配套等在内的物业体系,其目标是建设成为新加坡发展知识型经济的标志[①]。纬壹科技城也因此成为世界瞩目的新经济项目。2012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至2747.01亿美元,人均GDP高达50,714美元,居世界第11位。纬壹科技城作为新加坡最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为加家坡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乃至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纬壹科技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汇集科研精英和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平台。科技城的开发一方面应用了新加坡乃至全世界最新的科技管理体系、最先进的科研设备,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新加坡科技管理体系的完善和集中、科研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科学管理和共享服务的现代化。纬壹科技城的高水平人才汇集能力吸引并将各类科技人才、科研专家和企业家集中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了方便舒适的生活、工作、交流和娱乐空间,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科技城发展模式。

2 发展历程

2.1 城市建设背景

自1998年至今,新加坡一直处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纬壹科技城的建设是新加坡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挑战、把握国际局势变化机遇的必然结果。

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及其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给新加坡发展带来较大挑战。在东南亚地区,中国通过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并替代日本成为亚洲核心国家,几乎成为所有东南亚国家的最大贸易国。2001年,中国和东盟达成共识,一致同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10个成员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逐渐成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依赖。印度以服务业发展为引领,形成了以高科技为先导的服务业优势、以内需为拉动的消费型社会、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模式,具有强大的经济提升势头。自2000年,印度的经济增速基本稳定在7%-8%之间,最高达到9%。未来,作为世界最大的劳动力供应国,印度占世界新增劳动力的25%,从而将坐享“人口红利”。伴随经济实力的增强,印度愈来愈频繁地参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外交、军事、宗教事务,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变化,全球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倾斜。然而,东南亚地区被公认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余,新加坡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却正由于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而有所削弱。这促使新加坡转变以往的发展模式,探索符合自身优势的新增长点,提出要将新加坡建设成“知识型产业枢纽”,通过提升制造业价值链,把制造业从下游的产品生产环节提升到研发和设计等上游环节。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使新加坡投资导向经济遇到较大挑战。纬壹科技城建设正是产业发展转型需求释放的产物。此次经济危机导致亚洲绝大多数国家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至50%;给世界投资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00亿美元,受牵连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中,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一改过去十余年增速超过15%的发展态势,出现大幅萎靡,尤其是在1998年出现了高达14.38%的衰退。1997年,新加坡金融机构的数量减少为108家,较1996年缩减40%以上。1998年,新加坡超过25000家公司停止营业;公司破产申请案较1997年增加68%。1999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失业人数高达6.2万人,失业率超过1998年1倍有余。虽然新加坡1998年开始实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使其很快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席卷浪潮之下站立起来,并使新加坡的经济增长迅速恢复到10%以上的增长率水平,但仍未能抵御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2001年第二季度,新加坡经济再次呈现出负增长,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0%,是东南亚国家中表现最为疲软的。这主要是由于新加坡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和对美日市场及对信息电子产品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2001年的全球经济衰退普遍影响各国企业的投资预期心理,投资支出开始减缓。新加坡的实质固定资本形成出现4.6%的负增长,致使新加坡由投资导向产业发展阶段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过渡,为纬壹科技城的建设提供了契机。

新加坡国内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需求是纬壹科技城建设的内在动力。顺应当今科技发展潮流,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引领,新加坡提出要发展以知识为主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促进科技发展、进一步发展创意产业、不断扩大经济腹地等发展理念。为此,新加坡政府加强了对生物医学、信息产业等世界级科学工程的基础研究;同时还设立了全国科学奖学金,吸引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为与软实力提升相匹配并为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提供物质保障,新加坡决定启动建设纬壹科技城,作为新加坡科技研究的中心。

纬壹科技城是新加坡政府启动的“21世纪科技企业家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有望为新加坡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全面促进新加坡经济水平提升。众所周知,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是21世纪最具生命力的三大领域,是未来综合国力竞争的前沿阵地。新兴产业的兴起需要新型的发展平台为依托。纬壹科技城则是新加坡为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产业发展量身打造的综合发展平台。该科技城致力于打造由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大型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建立集办公、居住、休闲娱乐、教育设施于一体的全方位社区功能,满足工作、生活、娱乐、学习全方位需求;建成共享实验室、共享专业设施、共享会议室等完善的共享设施,缩减企业开支成本、支持企业研发[②]。另外,纬壹科技城还将体现现代化科技城所独有的高科技、绿色、环保特点,打造生态化的社区空间,综合运用太阳能技术、空气动力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建成生态、节能的办公设施。

2.2 城市建设模式

纬壹科技城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经营理念,具有政策和市场两方面的优势支持[③]。该模式既能发挥市场在调节供需、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又能通过政府的有力参与约束市场的无序、过度行为,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长期平稳发展。

具体开发实施过程中,纬壹科技城的开发模式为“由内阁政府任命开发商,开发商选择私人机构参与建设。开发商在合作过程中起到协调的作用”。2000年,裕廊国际被新加坡内阁政府任命为纬壹科技城的总体开发商,负责纬壹科技城的规划、开发、市场推广、管理。该公司是新加坡工业化进程的代言词,具有政府背景,是新加坡主要工业设施规划、推广和开发的专业机构。裕廊国际邀请私人机构参与纬壹科技城的建设,特别是这些私人机构擅长的项目和领域。在私人机构参与纬壹科技城建设的过程中,裕廊国际会首先划分地块的规划使用目标,就不同目标的地块面向社会进行招标。中标机构作为合作方参与纬壹科技城建设,并通过承租土地的方式进行科技城开发,承租期一般为60-99年。同时,中标机构需要支付所开发土地的价格溢价、货劳税以及印花税。纬壹科技城建设的合作开发商包括:凯德集团(CapitaLand)、腾飞集团(Ascendas)、新加坡联合工程公司(United Engineers Singapore Pte Ltd)、华业集团(UOL Group Limited)、庆隆联合公司(Kheng Leong Company)、刘景发(新加坡)有限公司(Low KengHuat (Singapore) Limited)等(表9-1)。

9-1 纬壹科技城开发经营的主要参与方及其作用

主体

角色定位

具体工作

政府

主导

制定开发目标、遴选并任命开发商

裕廊国际

总体开发商

科技城的规划、开发、市场推广与管理

凯德集团

合作方

科技城具体项目建设实施

腾飞集团

新加坡联合工程公司

华业集团

庆隆联合公司

刘景发(新加坡)有限公司

……

2.3 建设发展历程

纬壹科技城发展自1998年首次宣布,规划建设自2000年开始,计划15至20年内完成,目前仍处于开发建设阶段。按照科技城建设发展的工作重心变化,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筹备设计期、发展成熟期和功能完善期(表9-2)。目前,纬壹科技城的发展已经经过了筹备设计期与发展成熟期,即将步入功能完善期。

9-2纬壹科技城建设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标志性事件

筹备设计期

(1998-2001)

①纬壹科技城开发建设计划提出

②新加坡内阁政府任命裕廊集团为纬壹科技城的总体开发商

③裕廊集团任命纬壹科技城的总体规划、交通规划顾问,并成立专家研究小组

④纬壹科技城总蓝图公开

发展成熟期

(2002-2014)

①启奥生物医药园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②启汇园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③媒体工业园建设基本完成并部分投入使用

④纬壹科技城基本配套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包括: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生俱乐部、LOFT项目、零售休闲设施、商务酒店、服务式公寓、市政文化/零售休闲综合设施等

功能完善期

(2015-2020)

①配套设施的继续建设与完善

②产业发展与结构优化

 

1. 筹备设计阶段(1998-2002年)

确立发展理念,完成科技城规划设计蓝图。1998年,纬壹科技城发展计划作为新加坡政府21世纪科技企业家计划的重要项目首次宣布,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城的典型代表被正式提出。2000年,新加坡明确提出了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活力社群概念,并将其应用于纬壹科技城筹备建设。同年,新加坡内阁政府任命裕廊集团为纬壹科技城的总体开发商。2001年,裕廊集团任命总体规划、交通规划顾问,并成立了专家研究小组,纬壹科技城的规划工作正式开展。2001年12月,纬壹科技城首次揭开总蓝图,新加坡副总理兼国防部长陈庆炎博士参加并为科技城主持总蓝图推介仪式,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工作正式开始。

2. 开发建设阶段(2002-2014年)

基本完成实体开发建设,产业格局基本形成。2002至2014年是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阶段,期间纬壹科技城实体开发建设与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首先,核心产业得到初步发展,大量世界著名企业与研究机构入驻科技城,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三大核心产业的地位得到确立。其中,生物医药公共研究机构及实验室的所在地——启奥生物医药园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通讯、媒体、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研发中心——启汇园(Fusionopolis)的第2A期阶段在2014年完工后,将提供干湿实验室、洁净室等试验平台。截止2014年1月,数字媒体中心——媒体工业园(Mediapolis)有17家媒体公司和广告公司进驻,出租率77%,其建成是新加坡媒体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次,除三大核心产业外地其他配套服务已经基本完善。服务于纬壹科技城的生活、居住、商务、教育、娱乐项目在该时段内得到丰富和完善,基本能够满足科技城内居民工作生活需要并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吸引能力。如,LOFT项目建设、零售休闲设施(Rochester 11)改建、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生俱乐部建成、商务酒店与服务式公寓建设、市政文化与零售休闲综合设施(Integrated Hub)营业使用等,为纬壹科技城提供了功能齐全的外围环境。核心产业的发展与外围服务体系的完善标志着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已经步入稳步成熟发展阶段。

3. 完善提升期(2015—)

2015年以后,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将步入功能完善期。该时期内,纬壹科技城内的大部分基础性设施已经基本完工,科技城的主要发展任务将集中于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方面。一方面,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三大产业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加固;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将实现从目前的“重生命医药与信息通信、轻咨询传媒”向“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三足鼎立”调整。另外,纬壹科技城的其他配套设施也将在这一阶段继续建设、完善。

3 纬壹科技城空间结构

3.1 规划理念

纬壹科技城的总体规划理念可以总结为“产城一体化”。纬壹科技城突破了传统产业园区的概念范畴,综合集成了传统工业园区特有的集中生产与城市的生活服务功能,实现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一体化”。科技城内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居住区、学校、医院、零售行业等的汇集造就了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服务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为人才聚集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也为公私部门研究人员的合作提供了方便。这种产城一体化的规划理念不仅利用区位优势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从生产方面吸引了大量有实力的企业入驻,还因为其完善的生活设施吸引了大批高水平科研、管理人才,为纬壹科技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供应。

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遵循“一栋建筑就是一个创新社区”的理念,综合考虑人在工作、学习、生活、消费等各方面需求,并特别注重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和空间。纬壹科技城内,既有研发区,也有公共服务、教育、公寓、商业等其他配套设施,使园区成为一个综合社区。如,在科技城很多楼房内,既有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又有居住公寓、零售与休闲配套商业单位,还有科技孵化器和政府服务部门;启汇园在大楼负层甚至开设了地铁站,充分体现了综合创新社区的建设理念。

3.2功能分区

  • 图9-2和表9-3)。其中,核心功能区、生命科学园、咨询传媒城、多功能开放空间交通较为便利,尤其是距离地铁站点较近。另外,纬壹科技城内保留有大面积的区域待项目后期开发。

9-2纬壹科技城空间功能分区图

 

9-3纬壹科技城空间功能分区概况

功能区名称

占地面积(公顷)

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区

17

提供社交场所、交通枢纽、商务办公、综合商务服务

生命科学园

20

生命医药产业实验室型研发企业、商务办公及孵化器

咨询传媒城

30

信息通讯、传媒产业的办公设施及商业配套,同时服务于科学、技术和研究局下的公共研究机构

多功能开放空间

16

室外公共活动空间

生活区

40

低密度居住社区

项目后期开发区

77

科技城未来发展空间

 

核心功能区。该功能区位于纬壹科技城北部,占地面积17公顷,占科技城总面积的8.5%。该功能区主要包括社交场所、交通枢纽、商务办公区和综合商务服务区四功能,物业由写字楼、商业、酒店、商务中心、市民中心构成,具体项目包括由老建筑翻新构成的开放式商业街和主题度假村、新修建的音乐剧院和购物中心。

生命科学园。位于纬壹科技城东北部,占地20公顷,占纬壹科技城规划总面积的10%。功能定位为生命医药产业实验室型研发企业、商务办公及孵化器。由10余栋商务办公楼组成,楼宇高度介于60-190米之间,标准层面积介于1580-2800平方米之间。商务楼内有茶餐厅、美食广场、银行、美容、儿童教育、洗衣店、书店、诊所等商务配套设施(约占3%)。

咨询传媒城。位于纬壹科技城的西部,占地面积30公顷。该功能区定位为以信息通讯、传媒产业为主的办公设施及商业配套,并服务于科学、技术和研究局下设的公共研究机构。咨询传媒城由10余栋商务办公楼组成,楼宇高度介于90-100米之间。功能区内配套有洽谈室、会议室、研讨室、视听工作室、卫星接收器接口、剧院等公共设施,服务公寓、健身房、游泳池、餐饮零售等服务设施,以及无尘空间、A-Star计算机资源中心、COVE集群虚拟操作、纳米分析中心、无回音室、研发空间等有偿科技服务设施。

生活区。分布于纬壹科技城东南部的狭长地带,占地面积40公顷,是目前纬壹科技城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该区由公寓(主力户型为116平米两居室)、联排别墅(平均面积150平米,三居室,附送花园)与LOFT(平均面积116平方米,开放式工作室设计)构成,属于低密度居住社区。

多功能开放空间。位于核心功能区、生命科学园、咨询传媒城三个主要功能区所环绕的核心地带,是科技城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占地规模16公顷。多功能开放空间由绿地景观、绿色步道、开放广场、开放草坪区、儿童游乐广场构成,具有WIFI无限宽带网络全覆盖、流水幕墙景观、无花果森林、蝴蝶花园、农作物绿地等特色与亮点。

项目后期开发区。除核心功能区、生命科学园、咨询传媒城、多功能开放空间和生活区五个主要功能分区外,纬壹科技城后备有77公顷的项目后期开发区。

4 发展成就

目前,纬壹科技城的前期建设已基本完成,科技城的发展成效也逐渐显现,有效的促进了新加坡科技管理体系的完善、科研设备更新换代、科学管理和共享服务的现代化[④]

4.1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1. 生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

纬壹科技城尤其是启奥生物医药园的建设推动了新加坡生物医药研究和制造的发展。在启奥生物医药园的激励下,2012年新加坡生物医药行业产值达到294亿新加坡元,较10年前增长了4倍,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5%;生物医药制造业创造的增值额达153亿新加坡元,占制造业增值总额的1/4,成为新加坡制造业增值最高的领域。在纬壹科技城的启奥生物医药园,研究人员能够使用最先进的科学设施和享受最全面的信息服务,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此外,启奥生物医药园还提供了各种可供企业使用的会议设施。截止2013年,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供生物医药研发使用的空间已达到28万平方米。

目前,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物医学研究理事会、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生物伦理顾问委员会、经济发展局生物医学科学组、卫生科学局等管理机构与职能部门均已入驻启奥生物医药园,众多国际及新加坡本土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研究机构也在此入驻或设立代表处。坐落在园区及周边的知名企业与机构还包括: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认知与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心、癌症科学研究院(CSI)、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国立大学医学医疗组织(NUHS)、Illumina公司、Invitrogen公司、Vanda公司、诺华(Novartis)热带疾病研究院等,入住率100%。其中,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不仅创建了14个公共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还成立了一家科技拓展公司,致力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政府引导,运用市场机制,有效解决了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对接问题,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成为新加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连接器”和“加速器”。

2. 信息通讯产业渐成规模

信息通讯产业历来受到新加坡政府的高度关注,其产值占2012年新加坡GDP的10%左右。纬壹科技城的建设发展为新加坡信息通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纬壹科技城的启汇园配备了最先进基础设施和设备,其开发建设目标是打造一个支持资讯通信技术、媒体、物理科学和工程等行业发展的乐园。作为新技术试验平台的启汇园不但能够建成了包括干湿实验室、洁净室等在内的试验平台,还拥有新加坡规模最大的研发洁净室,并提供10.4万平方米的商业园和研发空间。启汇园中既有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又有居住公寓、科技孵化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零售与休闲配套商业单位和政府服务部门,在大楼负层还将开设地铁站,充分体现了综合创新社区的建设理念,吸引了众多国际一流研发机构落户,其中包括知名网络游戏“第二人生”的总部和研发中心。目前入驻的企业与机构还包括Edgilis公司、亚洲美食台(Asian Food Channel)、林登实验室(Linden Research)、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等。截止2011年,启汇园已吸引超过10亿新加坡元的资金,企业签约入驻率已达到 90%。

3. 资讯传媒产业

纬壹科技城中资讯传媒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媒体工业园为依托,并使其发展成为区域媒体的关键枢纽。媒体工业园拥有完整的媒体生态系统,可开展数码生产和广播设施、互动数码媒体(IDM)和研发活动。其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可为媒体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方便它们在此生产、管理和发行数码媒体内容及服务。备受赞誉的新加坡本地公司Infinite Frameworks率先在媒体工业园投资、建造新加坡第一个制片厂摄影棚大楼(影视城Infinite Studios)。该建筑目前有包括电视制作公司探索频道、日本电玩公司南梦宫万代(Namco Bandai)和M&C Saatchi广告公司等17家媒体公司和广告公司进驻。另外,星和公司、新传媒、迪斯尼公司和卢卡斯电影公司也将相继迁入媒体工业园。

4.2 城市建设广泛应用新技术

纬壹科技城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实现了资源能源节约与绿色环保等目标。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利用、能源利用、废物处理与卫生、环境绿化四个方面(表9-4)。

9-4纬壹科技城应用的资源能源节约与绿色环保新技术

技术类型

具体技术

主要特点

水资源利用技术

二代电解离子水系统

无污染纯水、多元化供水

能源利用技术

外墙百叶窗隔热

减少热吸收与阳光照射、减少能源消耗

自然采光运用系统

节约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区域冷却系统

价格更节省、节约能源消耗、噪音少,无单体建筑制冷设备空间需求

光伏技术

运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了备电需求,无特殊维护需求

太阳能热水系统

减少环境污染和电力消费,无需特殊维护

废物处理与卫生技术

空气动力垃圾回收处理系统

减少运输垃圾的繁重劳作、节省地面空间、提升健康品质

节水小便池

无需触摸,更卫生、无异味

自我清洁坐便器

更干净卫生、保护使用者无菌感染

便于清洁的道路设计

便于机械使用,防止积水并阻止碎物进入水系统

环境绿化技术

空中花园/绿色露台设计方案

提供了绿色放松的工作环境,为建筑提供了防热层,节约能源

植物移植技术

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提供绿色放松的工作环境,降低环境温度

有机合成物利用

有利于帮助移植植物的健康成长,能增强重粘土排水、防虫和促进园艺垃圾的有效循环

 

水资源利用技术。在水资源利用技术方面,纬壹科技城采用了二代电解离子水系统,实现了无污染纯水、多元化供水。

能源利用技术。节能技术方面,纬壹科技城采用了外墙百叶窗隔热、自然采光运用系统、区域冷却系统、光伏技术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其中,外墙百叶窗隔热技术能够减少热吸收与阳光照射、减少能源消耗;自然采光运用系统能够节约能源消耗、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区域冷却系统价格更节省、节约能源消耗、无单体建筑制冷设备空间需求,并减少了噪音污染;光伏技术促进了可再生能源运用、减少了备电需求、无特殊维护需求,光伏材料同时也是美观的外墙材料;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通过太阳能产生热水,减少环境污染和电力消费,并且无需特殊维护。

废物处理与卫生技术。在废物处理与卫生方面,纬壹科技城采用空气动力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节水小便池、自我清洁坐便器和便于清洁的道路设计。其中,空气动力垃圾回收处理系统能够减少运输垃圾的繁重劳作、腾出地面空间、提升健康品质;节水小便器无需触摸,更卫生、无异味,减少了安装、维修、重置成本;自我清洁坐便器更干净卫生、保护使用者无菌感染;便于清洁的道路设计有利于机械使用,其中的道路排水系统能够防止积水并能阻止碎物进入水系统。

环境绿化技术。在环境绿化方面,纬壹科技城采用了空中花园/绿色露台的设计方案,并采取了植物移植技术、使用了有机合成物。其中,空中花园/绿色露台的设计方案不但提供了绿色放松的工作环境,还为建筑提供了防热层,节约能源;植物移植技术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提供绿色放松的工作环境、降低环境温度;有机合成物的使用有利于帮助移植植物的健康成长,且能增强重粘土排水、防虫和促进园艺垃圾的有效循环。

另外,纬壹科技城还采用了建筑智能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快速最优控制、跟踪预调参数与使用习惯、找出故障设备,最优化能源消耗。

5 经验总结

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被当作成知识型经济的标志,是新加坡第三代经济园区发展的结果,其经验被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所借鉴。纵观纬壹科技城的规划、开发、运营、管理过程与现状,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5.1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经营理念,既能发挥市场在调节供需、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又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参与纬壹科技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创新体制机制和适时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科技创新始终保持活力;而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纬壹科技城的开发由新加坡贸工部下设的裕廊集团负责,既代表政府实施宏观规划,又行使企业职责进行开发经营,双重职责使得裕廊集团在科技城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目标明确、行为有力,从而使科技城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高效、有序。

5.2 注重规划,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制定系统详细的用地规划。为了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大的效益,纬壹科技城根据用地规模和产值规模预测,科学制定不同类型用地、不同功能组团的容积率,并将其纳入规划体系,在建设中严格予以落实。

强化投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纬壹科技城的建设预计投入经费150亿新加坡元,超过新加坡2006至2010年科技研发投入的总和。如此高强度的经费投入,保证了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建设质量与吸引力。注重空间“立体开发”,建筑强调多功能垂直整合,极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也提高了经费投入的密度和单位土地经济效益。如堆叠式厂房设计,在厂房边设置盘旋而上的货车坡道,使货车能够直接到达各个楼层。

5.3 立足未来,建立强大的资源整合平台        

一是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创新平台,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密切合作的科技平台,增加了不同专业科技研发主体的交流频率,从而促进了多学科交叉科技创新的成果产出。二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纬壹科技城内配备了一整套的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和各种类别的公司、企业,使得科研成果在不出纬壹科技城的情况下就能得到转化,加快了从科研成果到临床试验以及进一步商业化的进程,形成了从上游研究到下游开发的发展链,加大了研究成果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是建立普及科技和教育、培养技术人才的科教平台。纬壹科技城内配备的教育机构不但参与科研成果的创新研究,还以全脱产、半脱产等不同形式为科技城培养了大批人才,保证了科技城的人才供应。

5.4 产城融合,推动科技城综合发展

除生命医药、信息通信、资讯传媒三大主导产业和生活区设施以外,纬壹科技城还配套了完善的娱乐、商业、保健等配套设施。纬壹科技城入驻的教育机构包括全球四大商学院之一的INSEAD商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定位于信息通讯技术产业半脱产学习的DigiP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亚洲分校PIXEL、为3-18岁孩子提供英式教育的Tanglin Trust School。

纬壹科技城基本实现了最初的发展目标: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和优美社区氛围的创新产业新经济体,在一小片土地上打造未来无限的产业发展空间;创造宜人的硬件环境,催化科学研究技术社群,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具有新环境和交流氛围的园区,成为新加坡充满活力的技术研发和休闲娱乐中心[⑤]

不得不说的是,纬壹科技城也面临着开发建设速度较慢、开发周期过长带来的诸多问题。纬壹科技城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成果的商业化转化速度无疑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点。纬壹科技城建设计划产生于1998年,但截至目前仍未完全开发完成。这将导致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纬壹科技城前期设施与后期设施之间的无缝衔接问题。在过去的10年中,技术创新与变革日新月异,前期科技城建设所采用的技术与目前的先进技术可能已经面临一定程度的更新换代,如何将这些技术、设施、设备进行无缝衔接,是科技城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其二,纬壹科技城的开发尚未完成,但其开发建设理念已经为其他地区和国家所周知并纷纷借鉴,世界不同地区出现了类似于纬壹科技城的其他科技新城(如巴塞罗那22@区、阿联酋的迪拜知识村、印度的海德拉巴德知识城市、丹麦哥本哈根边界的奥里桑德地区等),这无疑削弱了纬壹科技城在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力与人才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赵超.新加坡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开发研究,2010(4):23-26.
  2. 姚中华.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J].浙江经济,2005(24):49-51.
  3. KOHFCC, KOHWTH, TSCHANGFT.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science parks and technology district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Singapore.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5, 20(2): 217-239.
  4. WONG KW, BUNNELL T.‘New economy’ discourse and spaces in Singapore: a case study of one-north.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6,38(1): 69-83.
  5. 刘洁,徐苏宁.知识创新区的理论与实践[J].华中建筑,2011(7):136-139.
  6. 施外轩,肖姗.纬壹科技城:新加坡打造“活力社群”的探索[N].南京日报,2011-7-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张地图看懂深圳未来3年发展规划,想买房的跟着规划走准没错!
海南首创垦地融合发展新模式
亦庄新城规划全文今日发布
“双五”工程舞起长沙发展龙头
关于武汉未来发展几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唐良智
山东鑫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30吨精神类、抗肿瘤类医药中间体项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