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璞:我也是高啊市人
userphoto

2022.10.14 湖南

关注

湖南省文联原执行主席、当代著名作家谢璞,于3月6日14时23分与世长辞。

谢璞:我也是高啊市人

——追忆高沙籍作家谢璞老师

/唐可省 

我和谢璞老师算得上是街坊邻居,虽然他在兴隆街,我在长裕街,但两家相距不到200米。高中时代,在洞口三中图书室,我借阅过谢璞老师的著作《二月兰》,隐隐感受到书中文字之美,心中对这位街邻十分仰慕。受此影响,我渐渐爱上文学。

认识谢璞老师,是在1986年暑期由洞口县文联举办的家乡作家联谊会上。这次联谊会邀请了十多位洞口籍的作家,给40余位洞口文学爱好者讲课。那时,我刚高中毕业,跟着搞摄影通讯的滕治中参加了听课。在听谢璞老师讲课前,我鼓起勇气,走到谢老师面前介绍自己,我说我是高啊市人。

“我也是高啊市人!”谢老师大声而爽朗地回答我,一边用双手紧紧搂住我的两个臂膀。谢老师如此亲切,让我始料不及,不知所措。

高沙镇,自古商业发达,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旧时称市,即高啊市。高沙人一直称高沙镇为高啊市,至今不变。

在上世纪80年代,文学是非常神圣的,对于已成名的谢璞老师,我们文学爱好者是顶礼膜拜。但想不到已走出高沙镇多年的谢璞老师还是一口高沙腔调,一口高沙土话。对于家乡作者,他没有一点架子,没有一点距离。

谢璞老师问我是哪条街的,父母叫什么名字。我据实回答后,谢璞老师连连说认识。回家后,我问及父母,父亲说大谢老师5岁,母亲说大谢老师3岁,都说小时候是看着谢老师一点点长大的。

会上,我向组委会上交了一首诗歌,组委会推荐给来讲课的市文联副主席、石江籍的黄永和老师。后来黄永和老师推荐给当时的《资江文艺》杂志并发表出来。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文学作品。

1991年,我和高沙一班文学爱好者谢乐勇、袁源、邓洁明、袁姣素等创建洞口县蓼水潮文学社,得到谢璞老师的关心和支持。谢老师亲自担任文学社顾问,并为《蓼水潮》文学报题刊名、题词。

谢璞老师题写的刊名和题词。

谢璞老师很重情义,对他的文学启蒙人袁沙雁老师非常尊敬,经常抽空来看望。95年春天的一天,谢璞老师要来洞口三中看望袁沙雁老师。袁老师就提前到我家,要我去他家陪谢老师一起吃个饭。那天。我早早来到袁老师家里,袁老师准备了谢老师喜欢的米酒。我因为不喝酒,就负责把壶,为二位老师热酒、倒酒。当时,我刚遭遇火灾,沦为灾民,勉强靠借贷新建了房,压力很大。谢璞老师鼓励我,困难只是暂时的,好好工作,克服困难,并且不要放弃文学梦想。

高沙一代文豪袁沙雁老师(图右),是谢璞老师(图左)的启蒙恩师。

96年暑假谢璞老师又来到洞口三中,在袁沙雁老师家里吃饭时他提议说,叫那个“可省”过来聊聊吧。袁老师立即打我家的电话,我正在火柴厂上班,母亲接电话后,来厂里告信。我马上向生产科长请了假,工作服也没来得及换就去赴宴。这一次,谢璞老师表扬了《蓼水潮》报。当时《蓼水潮》报已扩大成四开八版,在湘西南一带民间产生了不少的影响。谢老师就版块安排、版式技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97年开春,迫于生存压力的我萌生了出去打工的念头。我打电话给谢老师,谈了我的处境和打算。谢老师非常赞同我出去闯荡。谢老师说,哪怕是闯得头破血流也是值得的,因为人生贵在拼搏。谢老师的一席话,让我信心十足。

2002年底,在北京、广州等地闯了5年的我终于提起话筒,有些心虚地给谢老师打电话。因为在广州这些年,我已放弃了对纯文学的追求,我写的东西不再是纯小说纯散文了,而是当时在南方极为流行的通俗文字。这种文字故事性强,但文学性弱。由于稿费高,最高的稿费标准已达千字千元,一般的也有千字二百元,所以作者们趋之若鹜,市场显繁荣状态。除了我之外,高沙还有四五个作者,都在写这种稿,并以此养家糊口。

电话里,谢老师首先关切地问及我现在的经济状况,我说:“我每月稿费收入将近上万元了,已准备在广州买房子。”然后我又有些自卑地向谢老师讲述了我写的文体,以及心中的困惑。令我意料的是,谢老师并不反感这种文体,他说,通俗文学也是文学,各种文体百花齐放是好事,并建议我扩大写作面,多尝试小说的写作,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谢老师最后着重说了一条,不管去了哪个城市,都要留个联系电话或者地址。

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通话,竟成了我们最后一次通话。因为,我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从一座城市漂到另一座城市,为了生计,颠沛流离。我并没有按照谢老师的要求去做。特别是2008年我带着儿子去闯北京影视圈,2012年又心血来潮改行行医,更是放弃了写作,我觉得辜负了谢老师,没有脸面再给谢老师打电话。

2015年初春,因父母年迈需要照顾,我回到久违的高沙。我联络旧时文友,恢复了蓼水潮文学社,其后又创建了高沙镇文联。期间,我几次想给谢老师打电话,但因听说他身体不适而放弃了。

高沙镇文联。

虽然和谢老师没有联系,但谢老师对我一贯的支持鼓励,成为了我做任何事情的精神动力和支柱,不管是写通俗文字也好,闯影视圈也好,悬壶行医也好,还是如今回家乡做文艺公益事业也好。

201610月,高沙镇获得省散文创作基地称号,县里领导和谢老师联系,请谢老师回来参与授牌。听说谢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我以为这次可以见面,但后来还是因为身体原因谢老师没能来成。

谢老师对高沙、对洞口的文学作者非常关心和支持,洞口县能成为文学大县,与谢老师的关怀是分不开的。可以说,谢老师是高沙文学、洞口文学的奠基者和引路人。

打开《湖南文学》,版权页编委栏中就有2个编委是高沙人——谢璞老师和姜贻斌老师。这两位老师同时是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2个省主席,这让高沙的文学爱好者、洞口的文学爱好者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啊!前年高沙镇文联成立图书馆,我们特意单独设立了谢璞作品专柜和姜贻斌作品专柜。谢璞作品专柜收集了谢璞老师出版的图书20多本和一些手迹、相片。我们通过阅读谢璞老师的作品,可以走进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学习他的为文和为人。

高沙镇文联图书馆谢璞作品专柜。

谢璞老师的部分作品。

谢璞老师的手迹。

谢老师走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的脑海中。“我也是高啊市人”这一句话,三十多年来,如雷贯耳。

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我来到离我家不到200米远的兴隆街谢璞老师的旧居地,并走访了附近一些老人。老人们告诉我,谢璞老师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将近20年。

老人们回忆,谢璞老师的父母新婚后不久就搬过来定居在这里。这里原先有个李氏祠堂,他们就在李氏祠堂右隔壁租了一座房子安家,夫妻俩以弹棉花为生,并在这里生养了三个儿子。谢璞老师是老二。因70年代回澜桥重修时往下游移动了20余米,大桥往北新开公路而将李氏祠堂拆除。谢璞老师的旧居也几遭修复,亦几易主人,现为一张姓人家所有。

这座四层楼房子的所在地就是谢璞老师的旧居地。

谢璞老师曾经的邻居、两位八十来岁的老人能回忆起很多往事。

谢璞老师小学开蒙是在位于高沙刘婆祠的尊德小学(今高沙柳林完小),两年后转学入读观澜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蓼湄中学初中部,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停学了几年,停学期间担任高沙镇政府干事,之后,重新拿起课本,入读蓼湄中学高中部。高中期间,受体育教师、著名作家袁沙雁老师影响,走向了写作之路。

本文作者简介:唐可省,高沙镇文联主席、高沙镇作家协会主席、洞口县蓼水潮文学社社长,曾任羊城晚报社深度新闻调查记者等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沙吊谢璞
追思著名作家谢璞先生诗文选(一)
往事|蒋子棠:师生 兄弟——清明思谢璞
一位播撒阳光雨露的使者——追忆谢璞先生
【洞口诗联】第061期 || 高沙兰亭笔会采风作品集
清晨,有人轻轻敲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