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索而有得
“玩索而有得”这句话,我所知道的最早出处是朱熹。朱熹在评论《中庸》时说:“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但据南怀瑾先生讲,这句话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孔子教我们学《易经》要天天玩它,“玩索而有得”——但我没有找到具体的出处;或许南怀瑾先生所指的是《易经·系词上》里的“是故君子居则观其序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这段话?
中国的汉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如果有兴趣钻研,一定能够“玩索而有得”。今天咱就来玩玩这句话,从第一个字“玩”玩起。
今天的“玩”字,在古人的笔下不是一个字,而是两个字:“翫”和“玩”。这两个字可不是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关系,而是异体字的关系;古人是两个字同时使用,在意思上肯定有细微的区别,只是以我们今天粗糙、迟钝的心灵分辨不出来而已。
先来分析“翫”字。左边为“習” ——“习”的繁体字。词典解释“習”的本意是鸟儿反复地飞翔;大概是小鸟练习飞翔吧,跟小狮子、小老虎通过相互打闹撕咬练习捕猎本领的性质差不多。右边为“元”,我们熟悉的词有“元旦”“元帅”“元首”“元勋”“元凶”,“元”是最初、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最核心的意思。结合起来理解,“翫” 就是最初的、最根本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练习(学习)。这就是古人对于学习的认识,对于“翫”的态度。
我们今天对于“翫(玩)”的理解却不是这样。中国家长和老师视孩子的“翫(玩)”为洪水猛兽,深恶而痛绝之;“贪玩”“就知道玩”“玩疯了”是家长训斥孩子的口头禅。家长不让孩子玩,出发点是什么呢?应该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把玩的时间用到书本知识的学习上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出好成绩,上重点大学,将来找好工作,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可是这些愿望不都包含在“翫(玩)”字里面了吗?幸福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内圣外王!内在的极至是“圣”,外在的极至是“王”。“王”“元”为“玩”,如果玩得好,方法得当,机缘适合,能够为王,这不正是家长梦寐以求的“成龙”吗?“翫(玩)”是通向“成龙”的最短路程,而且是最符合孩子天性、孩子最愿意接受的途径。为什么放着眼前最短的坦途不让走,偏要逼着孩子去效法“头悬梁、锥刺股”,去走那条崎岖坎坷、荆棘丛生、令人痛苦不堪的羊肠小道呢?
“玩”与“索”合起来是“玩索”。“索”就是探索,毋需多讲。人都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小孩子的兴趣更浓,好奇心更强,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拿来拆开看看,探索一番,而且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大人们对于孩子的这种破坏欲和无休止的提问不胜其烦,经常严厉斥责。须知小时候是孩子“玩索”的最佳时期,如果他们的这种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行为得到保持和鼓励,他们就能够“有得”,就有可能成为诺贝尔、爱迪生或者爱因斯坦;如果被剥夺了“玩索”的权利、失去了童趣,那么就被剥夺了最初的、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学习机会,其一生都将是灰暗的;纵然考试成绩出色,考上清华北大也不值得羡慕——清华北大能够培养出大发明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索?而?有?得
读经告诉你,教育如此简单不是口号,是规律
什么才是为师之道
文言文到底该如何翻译?
​孩子在刚开始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时,家长的评价是最初且最重要的基石
【云说家风·《易经》篇】蒙卦(第四卦):怎么让孩子主动学习,而不需要家长“看贼”似的地盯着?(第16篇·总第2544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