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心书·西升经》嗨翻全场-第一章

《老子心书·西升经》

很短的前言

《道德经》 、《西升经》在予自然心目中的地位,不相伯仲。老子著《道德》、借常见的事物来讲道,说理。《西升》则是记录了老子对尹喜的传道过程,算是开了小灶。其中更深入的描述了本源之理,以及如何行于道中。二书一理、一法。互为表里,二书参看,自然可得道中之真意。

时至今日,予自然再读此书,依感绝妙非凡。再次精读之余,也将个人理解书录于此。同《道德》一样,网上流传的大多是文字方面的翻译和讲解,对背后之意言之甚少,使得个中妙要,难以得见。于是,就先挖个坑,在解《道德》的同时,我也会用白话的形式,将《西升》细细把玩一翻。不过《西升》内容过于繁杂,很多容易理解的文字,就一笔带过了。存在深意的地方,再详细解说吧。开整。。。。。

*解读将尊重原著,也采用叙事方式进行*

《第一章》

原文: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是以升就,道经历关。关令尹喜见气,斋待遇宾,为说道德,列以二篇。告以道要,云道自然;行者能得,闻者能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言者,以音相闻;是以故谈,以言相然。不知道者,以言相烦;不闻不言,不知所由然。譬如知音者,识音以弦;心知其音,口不能传;道深微妙,知者不言。识音声悲,抑音内惟,心令口言,言者不知。

∮Drop The Beat∮

Check it out……YO ……

打东边来了个老头叫老李,

骑着个青牛蹄儿朝西。

函谷关站了个爷们叫尹喜,

远远的瞧见紫气东来心欢喜。

斋戒沐浴更新衣,

潜心求道得真意,

辞官入简谨守一。

得了本《道德》传于天下解人迷,

并录《西升》求道二人妙要语。

到头来……

欲寻真道无所见,

心中何处不须弥,

不须弥…………

(安可……安可……安可…………)

话说……

这一日,关令尹喜闲来无事,在城门楼上溜达。远远看见一团紫气,从东边飘然而至。在那个年代,修行可不是迷信,可是正儿八经的行当,术士,方士,都不少见。“观气”什么的,稀松平常。中医的经络体系不就是这么来的么。扁鹊见蔡桓公,一望而知其病气所在。张仲景遇王粲,断其二十年后落眉而亡。即使几千年后的现代,可以观气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这个紫气东来,真的不是比喻。尹喜见得紫气,内心一团八卦之火,熊熊燃烧,便向老子求道。尹喜也是心诚的不得了。所以老子也给他开了小灶。不仅把行道之法说的清清楚楚,还留下五千文的人生至理,于是便有了《道德经》和《西升经》二书。

“告以道要,云道自然;行者能得,闻者能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告诉尹喜,行道的重点,就是顺其自然,道本身就是自然,人亦在自然之中,绝非人与自然,而是人予自然,若能顺自然而行,虽未闻道,已身在道中。闻道之人,如果能依自然而行,自然得道之妙要。接下来就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一个意思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并不是说得道的人不说话,说话的都没得道。那古今中外所有传道的人,岂不都躺枪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真知”绝非语言,而语言也绝非“真知”。我在解道德时,举过“吃苹果”的例子,不管怎么形容,没吃过就是不知道,真正吃下去的味道,也绝非语言可以形容。所以“知”和“言”永远是两条平行线。从古至今,从未相交过。

“所以言者,以音相闻;是以故谈,以言相然。”

但是,人与人的交流,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即使是老子说道,也一样要通过语言。但是语言本身却不是重点,所以道德和西升两本书,老子全是用比喻的形式,引导我们去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而明白其文字背后的意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听字,要听音儿”,一句话,不管谁听都是那几个字,但是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也许并非文字那么简单。就像两个人在交谈,虽然看起来是文字上的交流,其实真正的交流,都在情感层面,在心灵层面。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种人,这种人专耍嘴皮子,说的话那叫一个到位,那叫一个真诚。可现实并非他想的那么简单,其实人人都明白他真正的内心“语言”。所以这种人,虽然看起来人际关系玩的很好,但是实际上真正交心的朋友,一个都没有。

不知道者,以言相烦;不闻不言,不知所由然。

不明真道的人,都在文字语言上下功夫,妄图从书籍和文章中,得到真知。因此不停的比较,争论,就好像真的可以以此来到达某种修为一样。这种一般被称为“理论修行”或者“嘴炮修行”。大部分求道者,都会经历这一阶段。尤其是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日。想在灵性的汪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方舟,确实会经历许多波折。不过更多的时候,是船早已在身边,却视而不见。很多人听过一句话,“当徒弟准备好,师傅就会出现。”这句话其实是说,你需要的早已在你身边,只是当你能理解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个“师傅”。而不是真有个大师等着你成长到某种程度,才能收你为徒。拿予自然的经历来说,当初我第一次读《道德经》,就知道这是个宝贝,虽然很多内容读不懂,但依旧为老子的讲述所叹服。后来接触的人多了才知道,很多人在少年时就读过道德经,甚至有的人还会背,不过他们却认为这本书没什么用,如果真的按照书中写的去生活,岂不是会变成傻子了。所以,老子这个“师傅”一直都在,只是看读书的人是否愿意去读懂其背后的意义。

当然,这句话还有另外一个解释,个人觉得也挺符合现状。就是不了解修行的,不想探究本质的人,那么你跟他讲述这些,他会觉得你很烦。我在修行初期,深深的感受到了修行了乐趣,所以我会跟好朋友安利相关的资料。可对方的回答却是“你是不是信什么教了?”。现在嘛。遇到亲戚朋友,谈到相关话题,我也会说一些,不过对方一般处于懵逼状态,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完全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如同我们用音箱听音乐,听的挺嗨,但是音箱为什么就能出声音,却不知道。这不就是“不知所由然”嘛。这种解释也是可以的。

譬如知音者,识音以弦;心知其音,口不能传;道深微妙,知者不言。识音声悲,抑音内惟,心令口言,言者不知。

“知音”这个词,就是听到对方的音乐,就知道他背后要表达的意思。这里就不提“伯牙绝弦”的典故了。举个更加接地的例子吧,你去听周杰伦的演唱会,被当时的气氛,歌曲的精妙,歌手的表达,完全的震撼了。于是你告诉朋友,特效如何牛逼,唱功如何了得,气氛如何爆炸。但是你说的天花乱坠也没用,你朋友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感受到当时的效果。除非他真的去看一次演唱会,他才会真的领略到你说的感受。这个道也是一样,道无处不在,但只有落地实修,真正行于道中的人,才可以体会到那种宽广的感觉,那种无所不包的状态。这种状态只能靠体验,没办法靠语言让另外一个人了解。所以传道的人物、资料随手可得,但真正由此开悟、得道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有一句话叫“得道前,千难万难。得道后,本来如此。”就好像鱼本来就生活在水中,但是想要跟鱼解释什么是水,却是千难万难。不过,一旦这只鱼明白了什么是水,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因为本来就在水中,吃喝拉撒,行动坐卧,都是道。又何必去言说呢,语言终究只是一个交流的渠道,并不是真正的本质。一切的修行本质,都将归于心灵,归于意识。

最后这句“识音声悲,抑音内惟,心令口言,言者不知。”,现在解释起来就更简单了。一句网络用语“宝宝心里苦,宝宝说不出!”就够了。其实心灵的感受根本没办法用语言形容,内心悲伤、痛苦的感受,不论如何诉苦,如何抱怨,这个感受也依然在内心挥之不去。很多人每天都在吐槽,上班累,赚的少,家人不理解,开心不起来,如何如何的。但是这终究只是语言层面,真实的感受没办法通过语言表达,所以他们的生活也不会因为诉苦而发生改变,只有最终当他们愿意面对真实的感受,通过行动来表达时,才真正尝到了个中的滋味。修行也是如此,不论学习了多少知识,听了多少讲座,直到放下书本,以回归心灵的姿态,投入生活时,那才是语言无法表达的真道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道德经有感
老子名句精选(自已喜欢2017.7)
老子名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总92
道德经-连载447:管住嘴就是管住心,管住嘴就是管住命
道很完美,不用修,该修的是自己(连载16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