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荔枝湾曾有一座巨无霸“海景别墅”

粤美旧景系列

第二十期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晚霞落日中,全家老少乘艘花艇,在纵横交错的荔枝湾涌上摇啊摇,仿佛浸润在时光的长河里。然而很多老广可能都不知道,这样的景象同样存在于一百多年前的荔枝湾。

在望海别墅、江景房等概念还未炒热的彼时,这里曾有一座号称“南粤之冠”的超级豪宅——海山仙馆。每当荔枝红熟,“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荔湾渔唱、人间仙境,引得文人墨客竞折腰。到底海山仙馆有什么文化魅力?为何如今消失无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今的荔枝湾涌,依然有着荔湾渔唱之美景。(图片采自《美哉羊城》第62-63页)

红顶商人潘仕成

▲潘仕成像。(图片采自《水润花城》第216页)

说起海山仙馆,就不得不提起它的主人潘仕成。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府。早年原有志于科场,走士子成功之路,故取名仕成,先祖以盐商起家。作为富N代,潘仕成可不是坐享其成的纨绔子弟,而是选择了科举成名、亦官亦商、倚势营财的发迹道路。

▲潘仕成七十岁小像与自记。(图片采自《尺素遗芬史考:清代潘仕成海山仙馆》前言前图片部分)

道光十二年(1832),28岁的潘仕成上京参加顺天乡试,中副榜贡生。期间北方发生灾荒,他以捐助赈灾被钦赐举人,特授刑部郎中,成为红顶商人。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潘仕成以承办军工海防发了财,他捐资加制战船,还以每月5000两银子的高薪聘请“弗兰西人雷士壬”在广东制成新式攻船水雷,道光帝在观礼后对水雷的爆炸力颇为满意,赏加布政使衔。潘仕成不仅乐善好施,而且沉迷于文化出版与艺术收藏,热心公益事业,同时非常会享受生活。

▲清代广州西关城区图中,园林众多。(图片采自《荔湾故事·建苑采英》第24页)

广州城西荔枝湾,是南汉昌华苑的故地,自古便是广植荔枝的风景优美之地。古屋老巷、红云十里,荔枝湾涌、荔湾湖、文塔、梁家祠、西关大屋……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与千年西关文化精髓,吸引着大批富豪在此买地建房。道光初年,广州绅士丘熙在此建起西关第一个园林——虬珠园。园内水光花卉、亭台楼阁具备,两广总督阮元盛赞其可与唐代荔枝湾的荔园相比,特为其题名唐荔园。

▲清嘉道年间画家陈务滋所绘的《唐荔园图》局部(现藏广州博物馆)。(图片采自《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第26-27页)

我也要在此建个超大园林。老潘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道光十年(1830)前后,潘仕成购入唐荔园方圆几百亩地,在今天荔湾区颜家巷至连庆桥一带,将其扩建为美轮美奂的海山仙馆。为此他聘了许多农民工,这些人就住在荔湾涌对面,等到仙馆建成,对面也因工人聚集而形成了一条自然村落,据说潘仕成为其题词“红荔湾头第一村”。修园子修出一个村落来,可谓是真壕了。

只羡仙馆不羡仙

      一边建设一边使用,花了十来年的时间,约在道光二十四至二十七年(1844-1847)之间,海山仙馆正式建成。总面积约12公顷,这面积相当于16个世界杯足球场了。馆门口悬“海上神仙,仙人旧馆”的对联,横匾为“海山仙馆”四个大字,是时任两广总督耆英亲笔所书。

▲清代著名画家夏銮绘《海山仙馆图》(图片采自《荔湾故事·建苑采英》第26页)

画卷较长,也可戳视频感受哦:

说它为仙馆,倒真不是吹牛侃大山。据记载,海山仙馆园景淡雅,“堤上江荔,水里白荷,庭中丹桂,卷松翠桧,竹影桐阴,奇花异草相互衬托”,的确是一副浑然天成的人间奇境。馆内有堆土而成的小山,还有人工开凿的大湖。湖水广逾百亩,与珠江水相通,即使隆冬时节也不会干涸。湖中有象征着海上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的三座小岛。利用荔枝湾畔的荔枝林,山水楼阁掩映在枝藤缠蔓之中,遍湖菱藕,美如蓬莱仙境。湖上荡漾着描金的小艇,三伏时,“藕花香发,清风徐来,顿忘燠暑”。真是只羡仙馆不羡仙了!

▲法国人于勒·埃及尔于1944年摄的海山仙馆全貌,刊于澳门《文化杂志》第十一、十二期合刊。(图片采自《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第8页)

有趣的是,还有一座水上音乐台,《荷廊笔记》载“距堂数十武,一台峙水中,为管弦歌舞之处,每于台中作乐,则音出水面,清响可听”。将舞台搬到水中,观众依山傍水看演出,森森渺渺、如梦如幻。不知道如今国内的露天水上舞台设计,有没有受此启发呢?

▲海山仙馆的湖上凉亭(图片采自《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第8页)

这样一处风水宝境,在当时广东岭南园林中堪称“巨无霸”。曾有一段时间,这里甚至定下农历每月逢八、十八、廿八为开放日。潘仕成在海山仙馆内场接待和宴请达官贵人、南北商贾等,还有十三行商馆里的“夷人”。据说,那时有钱的十三行商人,都以能进园与主人把臂游玩为荣。凡是到访客人,均对仙馆赞不绝口。美国商人威廉.C.亨特在《旧中国杂记》一书中就盛赞“得到许可到潘启官在泮塘的美丽住宅去游玩和野餐是一种宠遇”。

▲海山仙馆旧照。(图片采自《荔湾故事·建苑采英》第27页)

文山书海美名传

如果仅仅是建筑美,那么海山仙馆还当不得文人雅士如此盛赞。潘仕成并不是个一身铜臭气的富商,他极喜收藏各类古玩、字画。馆内设有一藏书馆叫“文海馆”,藏书达数万卷之多,其中不乏宋、元、明人未刻过的手写稿及粤中名人遗著。由于藏品之富,被称为“粤东第一”。

▲原置于海山仙馆内的“软云”古石。(图片采自《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第45页)

在海山仙馆不远处,有一座书房和印刷所,在这里,潘仕成从丰富的藏书中辑选前贤遗编,斥巨资刻印《海山仙馆丛书》56种,492卷,分编经、史、子、集四部,共120册。所收除经史外,眼光独特的他还酌选西洋数学、医学、地理等近代科学技术专著,如汤若望介绍火器制造的《火攻挈要》等。这种独到的眼光,在当时可谓是十分超前了!

▲《海山仙馆丛书》中为当时抵御侵略急需使用的西方科学译著的《火攻挈要》(图片采自《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第8页)

明明可以靠家世靠财富,偏偏要靠才华。道光九年(1829)开始,酷爱书法的潘仕成搜罗历代书法名家王羲之、欧阳询、蔡襄、黄庭坚、苏东坡、米芾、赵孟頫、阮元及清代名人等的法帖,耗费36年,在海山仙馆内的300多间回廊曲径上,镶嵌了名帖、摹古、藏真等上千版刻石。其中,“尺素遗芬”是一百多通潘仕成与其知交好友公私往还的书信,作者均是当时名宦显贵、科第才子。如林则徐赞扬潘仕成捐资招募壮勇保卫广州等。通过这些书信,如今的我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可由此考知鸦片战争前后之事。

▲《尺素遗芬》石刻拓片之一。(图片采自《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第50-51页)

红荔云色之外又有文化内涵加持,使得这里的“文艺范”声名远播。甚至当外国使节来华时,富商潘也会化身爱国潘,贡献出这座“水上迎宾馆”。美国作家亨特、法国摄影师于勒·埃及尔、英国摄影师、作家约翰·汤逊等都曾是这里的常客。他们迷恋这个“典型的中国园林”,同时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将这“离奇有趣”、巧夺天工的美丽建筑传播到海外世界。

▲法国人于勒·埃及尔于1944年摄的海山仙馆主楼,刊于澳门《文化杂志》第十一、十二期合刊。(图片采自《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第8页)

荔枝湾畔“石头记”

世事难测,晚年的潘仕成经营盐务失利,连年亏空,“海山仙馆家产悉抄没入官”,用以抵偿债务。但因为园子太大,没人买的起,官府印了3万张彩票,每张三元出售,仙馆归谁,全凭运气。坊间戏言“海山仙馆”四字,“海”边三点水作“三元”解,“山”与“仙”字的一半合为“出”,就成了“每人出,三元官食”。这种巧合让人惊叹。谁能想到,昔日美如蓬莱的仙馆,最后却是以一种近乎戏谑的撞大运的方式被瓜分呢?

相传,最后是三水县一位私塾先生中奖,但他也无力支撑养护园子的费用,便拆料变卖。后来,因经年分拆变迁,海山仙馆渐被拆分为刘园、彭园、凌园、荔香园等私家园林,原筑损毁,昔日书刊、石刻、文物亦散失于民间。

▲原海山仙馆收藏的明代“天蠁琴”,现藏于广州博物馆。(图片采自《海山仙馆名园拾萃》第45页)

呼啦啦似大厦倾,曾经美轮美奂的海山仙馆仅仅存在44年,就随着潘家境败落而人去楼空。活生生就是一出“石头记”。幸而,部分珍贵文物仍存在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等地。而那部令当时知识界耳目一新的《海山仙馆丛书》也流传至今,依然没有过时。广图广州人文馆馆藏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广州大典》,就将《海山仙馆丛书》完整收录其中。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海山仙馆丛书》(图片采自《荔湾故事·亲水荔湾》第27页)

      约两个世纪以后,乘着小船穿梭于蜿蜒的荔枝湾涌水道的人们,可会记得,这附近曾经有一座“荷花世界,荔子光阴”的岭南第一名园?1998年,政府出资重建“海山仙馆”的主楼“贮蕴楼”,由已故著名建筑园林大师莫伯治参照历史图片以现代手法重新设计建成。它就坐落于水光山色的荔湾湖公园内。而其实,如今的整个荔湾湖公园均是海山仙馆旧址,园内一角新建一组建筑,称之为海山仙馆,后又辟作十三行史料陈列馆。虽然仅仅是一角楼,形貌也相去甚远,馆内文物亦显简陋,但我们也可通过它遐想当年海山仙馆之神韵了。

▲坐落于广州荔湾湖公园的海山仙馆(胡霄摄于2019年8月15日)

▲海山仙馆(十三行史料陈列馆)主楼,摄影时因升级改造暂停开放(胡霄摄于2019年8月15日)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海山仙馆曾傲视岭南群“园”,

也见证了园主的飞黄腾达和穷困潦倒。

如今景随时移,物是人非。

我们也只能从文物、画作中想象它的恢弘。

不过或许,

我们可以来广图广州人文馆,

通过阅读《海山仙馆丛书》,

感受它的“坊间稀有,弥足珍贵”。

在文山书海中,

建一座属于自己的“海山仙馆”!

参考文献

1、广州大典编辑部编:《广州大典》丛部收录的《海山仙馆丛书》, 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Z12/232/31、32、33、34、35、36、37、38)

2、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广州美术馆编:《海山仙馆名园拾萃》,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J292.4/86)

3、陈玉兰著:《尺素遗芬史考:清代潘仕成海山仙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K877/95)

4、苏泽群主编:《美哉羊城:广州人居新貌》,广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K926.5/232)

5、饶原生著:《荔湾故事.亲水荔湾》,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2。(K296.5/1153)

6、广州市越秀区档案馆编:《水润花城》,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K928/718)

7、王河著:《岭南建筑学派》,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TU-8/1422)

8、叶曙明著:《荔湾故事.二,建苑采英》,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6。(K296.5/1623/4)

(注:

1.本文部分文字摘辑自“参考图书”中所列的广州图书馆藏图书,括号中为该书的索书号。本文中标明出处的图片,仅用于介绍本期“广州小故事”及相关阅读推荐。

2.因时间和能力限制,撰者未能穷尽文献,而所引图书内容也可能存在错漏、争议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欢迎有兴趣的读者前来查阅考证,一起还原更真实的广州小故事。


阅读推荐

1《广州大典》丛部收录的

《海山仙馆丛书》

【责任者】陈建华,曹淳亮主编 , 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编

【出版发行】广州:广州出版社,2008

【ISBN】978-7-80731-160-7

【推荐理由】《广州大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文献丛书,旨在系统搜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传播广州历史文化。《广州大典》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其中丛部酌收兼赅四部之丛书,专科性丛书俱入所属部类,共收录4064种文献,编成520册,总字数约3亿。《海山仙馆丛书》亦被收录其中。

《海山仙馆丛书》是潘仕成辑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旧书。该丛书所收录之书或前人未曾汇选,或流传甚少,或难以购求。除经史、集著作外,还酌选西洋数学、医学、地理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专着,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其中有关数学等书,尤为罕见,其它如讲武谋略、四夷记录等,人弃他取,亦加以记载,价值颇高。全书于原文不加删节,雕刻校勘俱精,以善本着名南中,为学者所重。

【馆藏地点】广州图书馆九楼人文馆(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索书号】Z12/232/31、32、33、34、35、36、37、38

-----
-----

《海山仙馆名园拾萃》

【责任者】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广州美术馆编

【出版发行】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ISBN】7-5360-3124-6

【载体形态】192页 照片,地图 29cm

【推荐理由】本书收入了旧海山仙馆相关照片、介绍、图卷、诗文、遗物、部分作品简介等,图片丰富,内容翔实。

【馆藏地点】广州图书馆九楼人文馆(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索书号】J292.4/86

“广州小故事”

广州,屹立在南中国的千年古城,历经无数沧桑变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她悠久的历史是由无数个小故事串成的。时光飞逝,故事中的人和事,已随珠江水南流入海,消失无踪,但那些光辉的瞬间,却被永远地刻印在书卷上。

广图广州人文馆藏有丰富的广府历史文化书籍。我们推出全新栏目“广州小故事”,向大家推荐这些书籍,旨在和大家一起找寻那一个个渐行渐远的片断,追溯广州这个一直在创造辉煌的卓越城市千年以来都发生过、流传过、信仰过什么。我们将为您展开一幅以浓墨泼染的广州历史长卷,让您饱览曾经的风情民俗、逸事趣闻、建筑留痕和际会风云。

文化是时间的陈年佳酿,是广州这座老城的传统符号,也是一代代羊城人的精神归宿。不经意间,您已然成为广州故事的一个部分,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章节。过去,现在,未来,一个个小故事正静静地连成了悠远流长、绚丽多彩、生生不息的广州历史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仕成:海山仙馆足风流
清代《海山仙馆图卷》
广式家具的中西合璧
尺素遗芬 四卷
著名书法家黄宗飞作客广州本土网畅谈海山仙馆
岭南园林:理想的外交舞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