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颢的这首诗不及《黄鹤楼》有名,却也很不同凡响,值得你我一读

说到唐代诗人崔颢,你肯定会想到他的那首名篇《黄鹤楼》。毕竟据说李白也为之赞叹,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除了《黄鹤楼》,崔颢流传于世的还有四十一首,均收录在《全唐诗》中。不过相对于家喻户晓的《黄鹤楼》一诗来说,崔颢的其余诗作倒显得少为人知了。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长干曲四首·其一》,便是崔颢其中一首不及《黄鹤楼》有名,却也不同凡响的诗作。与崔颢大多数激昂豪放、气势宏伟的诗篇不同的是,这首诗以素朴真率见长。至于这首诗的内容,如果简单来说的话,它描绘的就是一场男女主人公的萍水相逢。

这样一个平凡的题材,在崔颢细腻的笔触中,却是寥寥20字,便使得人物、场景,甚至心理活动都跃然纸上。它没有任何典故,也没有华丽的词藻映衬,纯粹是用白描的手法,就显现出了身在异乡萍水相逢的珍贵,具有撼人的艺术感染力。由于《长干曲》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所以它读起来还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

《长干曲四首·其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前两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即请问你的家在什么地方,我家是在建康的横塘。看起来这两句诗很简单,其实包含了多层深意。一个“君”,一个“妾”,就点明了萍水相逢的主人公的性别与住处。至于“横塘”,则是六朝时建康的名胜,也就是今天南京的莫愁湖。

另外,崔颢将女主人公的这一问放在开篇,虽然是单刀直入,但并没有丝毫不和谐的地方,反而闻其声如见其人,把女主人公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当然,这还需要我们的想象,毕竟它不似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那样明确,只是一个问话而已。从她急于自报住处来看,她的年龄应该还小,尚有娇憨天真的语气。

然后,这首诗的后两句“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则点明了她询问“君家何处住”的原因,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和男主人公是同乡。同样的这两句诗,也包含了深意。虽然崔颢没有明写她是如何判断是同乡的,但是可以想象定是从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中得出。只是其中的一些对话,一概略去罢了。同时这里也透露出了女主人公背井离乡的孤零无伴、内心的孤寂。

诗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但其中蕴含的情韵却绵绵不绝。即使是在今天,在他乡听得故乡音,想必也会这样的喜出望外,急于追问是否同乡。因为是组诗,崔颢在第二首中,对于这一问是给予了回答的。即“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原来两人都是来自建康的长干里,并且还惋惜了两人未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综观崔颢的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短短的20字中,便具有了无限的深意。虽说是一场萍水相逢,但他乡遇同乡的可贵,已经跃然纸上。可谓是一字一句,都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总的来说,崔颢的这首诗不同凡响,值得你我一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崔颢诗鉴赏
意境浅显语言通俗的《长干行》,为什么能成为唐诗中的千古名篇?
崔颢
背诗|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背诗计划」第五十七期
崔颢诗集
史上最撩人的一首求爱诗,一个爱字也没说,却处处充满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