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故事学中药七.柴胡

故事一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地主老财家雇有柴姓和胡姓两个长工。两个长工互称兄弟。有一天胡弟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又发冷。狠心的地主竟然把生病的胡弟解雇并逐出家门。

柴兄很是生气,找地主申诉,地主不理。柴兄一气之下,背起胡弟便走了。走到一座山的山脚下,胡弟实在走不动了,躺在地上。柴兄去找野果充饥。胡弟饥饿难耐,随意在地上拔了一种叶子跟竹叶一样的草的根咀嚼起来。吃下草根不久,胡弟便感觉身体轻松多了。等到柴兄回来时,发现胡弟时泠时热的毛病好了,很是惊异!胡弟把吃了草根的事情告诉了柴兄。

柴兄、胡弟两人都认为这种野草肯定是一种药,于是便挖了一些带回去,给那些得了忽冷忽热疾病的穷苦人煎汤喝,不料效果非常好。这证明这种草确有治病的功效。他们两人从此便用此草为人治病,治愈了很多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而将此草药称为“柴胡”,延续至今。

故事二

据传,在古代有一个胡进士,家里雇佣了一个叫郑阿三的长工。一天,郑阿三病了。只见他时而高热不退,时而寒冷颤抖不已。胡进士怕阿三的病传染给家人,叫他带上工钱火速远离这个村寨。郑阿三离开胡家,一路向东边走去。走到一片茫茫水湖边,只觉得天旋地转,倒在草丛中便动弹不得了。郑阿三醒后感到口渴就喝湖水,饥饿难耐就口嚼草叶、草根充饥。说也奇怪,十天半月过去了,郑阿三的寒热病竟神奇地不药而愈。

康复了的阿三,又回到胡家。此时,胡家少爷正患着与阿三同样的病,众医诊治,仍无良策。胡进士见到阿三,很是惊诧,问他是何方神医把他的病治好了。阿三慢慢地把经过叙述了一遍,胡进士就命阿三去湖边采回救命的“神草”来给少爷治病。

阿三再次来到逃命的湖边,见到长势茂盛,叶子如细竹叶的草就抡了一大包带回去。不几日,胡少爷吃过草药,寒热病也同样痊愈了。此后,郑阿三名声大起,人们叫他“郑草药”,向他求药的人络绎不绝。湖边的这种草,附近村民原先用来当柴烧,人们为了纪念此草治疗胡少爷的寒热病有功,将其取名为“柴胡”。

故事三

柴胡治疗黛玉忧郁症

林黛玉梦见她被许配他人,宝玉手持小刀挖心,猛地从恶梦中苏醒过来,此后一直头晕、不思饮食、多梦多疑,神魂俱乱、痰血上涌。王太医为她诊脉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林黛玉当有头晕、饮食减少、多梦易醒、多疑多惧的症状,“不知者疑为性情乖戾,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作怪,姑拟“黑悠闲散”。处方以柴胡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甘草、薄荷等。贾琏看过处方,忙说:“血势上冲,柴胡使得么?”王太医解释说:黛玉素因积郁致病,非柴胡不足以疏肝解郁,宣泄少阳甲胆之气,柴胡虽有升提阳气的作用,为吐血等病所忌,但用鳖血拌炒炮制,可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可用于治疗抑郁不乐。再加上地黄是为补血,因为地黄色黑,所以称此方为“黑悠闲散”。服药后,黛玉病情大有好转。

故事四

胡老爷家有个长工叫二慢。一年秋天,二慢得了“寒热往来”的瘟病。他一阵冷,一阵热,胡老爷见二慢病得不能干活了,又怕这病传染给家里的人,就说:“二慢,我不用你了,你走吧。”

二慢哀求道:“老爷,我一无家可归,二无友可投,现在又病成这样子,让我上哪儿去呀?”胡老爷说:“这我管不着。你干一天活,我管一天饭;你现在什么也不干,我没钱养闲人!”

二慢气呼呼地说:“我给你干了这么些年,没少流汗,你就这么狠心?咱们也让大伙评评理去!”

胡老爷一听这话,怕别的长工听见,都不安心干活,忙改口说:“二慢呀,你先在外边找个地方待些日子,病好了再回来。这是工钱,你拿着走吧!”

二慢没办法,只好走了,一出门,他就觉着浑身一阵冷,一阵热,两腿酸疼,每走一步都费很大劲。他迷迷糊糊地来到水塘边。塘水快干了,四周杂草丛生长着茂密的芦苇、小柳树。二慢就躺在了杂草丛里。躺了一天,二慢觉得又渴又饿。便用手挖了些草根吃。这样,一连吃了七天,二慢没动过地方,周围的草根也吃完了,二慢试着站起身。他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就朝胡老爷家走来。胡老爷一见二慢,皱着眉头说:“你怎么又回来了?”“老爷不是答应等我病好了,就回来的吗?”“你的病全好啦?”“嗯。我这就干活去。”

二慢说完,扛起锄下田了。胡老爷也不好再说什么。从此以后,二慢的病再也没有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老爷的儿子也得了瘟病,一阵冷,一阵热,跟二慢过去得的病一模一样。胡老爷只有这么一个独生儿子,心疼极了。他请了许多医生,但谁也治不好。胡老爷忽然想起二慢,就把他找来,问道:“前些日子你生病时,吃了什么药啊?”“老爷,我没有吃药。”“没吃药怎么好的?”“它自己好的。”胡老爷不信:“你准吃什么来着,快告诉我。”

二慢说:“我离开你家,走到村外水塘,就倒在那里了。我又渴又饿,就挖草根儿吃来的。”“你吃的是什么草根?”“就是当柴烧的那种草啊。”“你快领我去看看。”“好吧。

二慢带着胡老爷来到水塘边,他拔了几棵吃过的草根,递给胡老爷。胡老爷急忙回家,命人洗净煎汤,给儿子喝了。一连几天就喝这种“药”,病就好了。

胡老爷十分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他想来想去,那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柴胡的作用与功效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全草入药。以野生品供应市场,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河北、河南、安徽、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内蒙等地。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 归肝、胆经。

功 效: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 用:用于治疗外感发热、肝郁气滞、胁肋胀满疼痛、月经不调、中气不足、清阳下陷的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

主治

1、表证发热,少阳证:本品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

2、肝郁气滞: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4、本品还可退热疟。

5、西医诊为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气管炎、病毒性肺炎、慢性肝病之后遗症、胆石症、胆囊之其他疾患等见有发热者,慢性肝病之后遗症、胆石症、胆囊之其他疾患、他处未归类之忧郁性疾患、情感性精神病等属于肝郁气滞者,胃下垂、子宫下垂等脏器脱垂属于中气不足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

1、柴胡含槲皮素,不宜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如氢氧化铝制剂、钙制剂、亚铁制剂等同用,可以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2、维生素C可以将柴胡所含苷类分解成为苷元和糖,从而影响疗效,故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2、《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临床应用

1、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景岳全书》)。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羌活、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2、治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3、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4、治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相关配伍

1、柴胡配黄芩:柴胡善于疏散退热,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使邪从外解;黄芩善于清热泻火,清泄半表半里之邪,使邪从内泄。二药伍用,一散一清,长于和解少阳而退热。常用治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等。又因柴胡长于疏肝解郁;黄芩善于清泄里热。二者伍用,也可用治肝郁化火所致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胀满疼痛者。

2、柴胡配白芍:柴胡善于疏肝解郁;白芍善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二药相合,疏肝与柔肝并用,理气与和血并行,有疏肝理气、和血止痛之功。常用治肝气郁结、气血不和所致的胸胁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等。

3、柴胡配枳壳:柴胡善于疏肝解郁而升清;枳壳善于行气消积、宽中除胀而降浊。二者配伍,升降同用,能和肝脾、理气机,使气机升降有序。常用治肝脾不和,气机不利所致的胸胁脘腹满闷胀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等。

4、柴胡配桂枝:二药皆有疏散解表退热之功,柴胡长于发散少阳经之郁热,桂枝长于温通太阳经之郁滞。二者相合,则解表退热之功尤著,凡外感发热,邪气在表者,皆可配用。又因柴胡能疏肝解郁,桂枝能和胃下气,相配则有疏肝和胃之功,也可用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及大便不畅、食少恶心呕吐等。

5、柴胡配金钱草:柴胡善于疏利肝胆气机;金钱草善于清利肝胆湿热,兼能利胆排石退黄。二药相合,清疏并用,有清利肝胆湿热,排石退黄之效。常用治湿热黄疸、胁肋胀痛。

6、柴胡配牡蛎:柴胡芳香透达,善于调畅气血,疏肝解郁;牡蛎善于益阴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除瘀化痰。二药相合,一升一降,一疏一敛,共奏调和气血,疏肝软坚之功。常用治肝郁气结,血瘀痰凝所致的胸胁满痛,胁下痞满,或胁下痞块等。

7、柴胡配前胡:柴胡善于疏散外邪,疏肝解郁;前胡善于宣散风热,降气祛痰。二药相配,一升一降,解热祛风,调气止咳的功效显著。常用治风热犯肺、气滞不宣引起的胸胁疼痛、发热、咳嗽痰稠等。

8、柴胡配细辛:柴胡善于疏肝理气解郁,调畅气血;细辛善于祛风止痛。二药配伍,辛散疏通,轻浮上达,共奏疏肝活血、祛风止痛之功。常用治气血不和,风邪上扰所致的头痛。

9、柴胡配羌活:柴胡善于解表泄热;羌活善于发汗祛风、散寒除湿。二者伍用,则有解肌退热、祛风胜湿止痛之功。常用治外感表证,发热,身重,肢体酸痛者。又二药皆轻浮升散之品,相合有升阳除湿之功。也常用治脾虚湿盛所致头身困重、肢体酸痛等。

鉴别用药

1、南柴胡与北柴胡:柴胡有南、北柴胡之分,古人早有论述,李时珍云:“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强硬不堪使用。……以竹叶者为胜。”现时北柴胡主产于我国北部地区,原植物为柴胡(津柴胡)和狭叶柴胡(红柴胡);南柴胡原植物为膜缘柴胡(竹叶柴胡、硬柴胡),仅限于四川、湖北、云南地区产销。一般认为,北柴胡入药为佳,其分布较广,疗效较好,被视为道地药材。

2、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与鳖血柴胡:明代《本草发挥》中阐述“柴胡泻肝火须用黄连佐之。欲上升则用酒浸。欲中及下降,则生用梢”。清代《药品辨义》中指出柴胡“制以酒拌,领入血分,以清抑郁之气而血虚之热自退”。现代研究表明,柴胡经醋炙后能明显增加胆汁分泌作用,较给药前增加22.86%,因此用柴胡疏肝理气之功时宜用醋柴胡。其醋炙品和醋拌品对氯仿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抑制转氨酶的升高。柴胡炮制后粗皂苷含量: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而挥发油含量:生柴胡>酒柴胡>醋柴胡。中医认为,生柴胡的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醋炒柴胡能缓和升散之性且疏肝理气作用较好,肝气郁滞导致的胁痛、腹痛、月经不调者适用;酒炒柴胡增加了升提之性,中气下陷,清阳不升者更为适宜。此外,柴胡对升阳截阴,阴虚阳浮者皆不相宜,鳖血制能填阴滋血,抑制浮阳,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可用来退热截疟,治疗热入血室,骨蒸劳热。

3、薄荷与柴胡:两者均为辛凉解表药,都能疏散风热,疏肝解郁。都可用于外感风热以及肝气郁滞。但薄荷又能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也可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目翳,咽痛口疮,麻疹不透等。柴胡则长于疏泄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升举阳气,又常用治少阳证寒热往来,中气下陷、脏器脱垂等。

4、柴胡与银柴胡:两药虽均性微寒功能退热,但性效应用相差甚大。柴胡源于伞形科植物,味苦辛归肝胆二经,功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及截疟,主治少阳寒热、感冒发热、肝郁胁痛或月经不调、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及疟疾寒热。银柴胡则源于石竹科植物,味辛甘归肝胃经,功专退虚热、除疳热,兼益阴,主治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及小儿疳热。

5、前胡与柴胡:二者均来源于伞形科,并称“二胡”,皆有宣散风热之功,同治外感风热证。然前胡辛散苦降,长于降气化痰,善治痰热咳喘、痰多色黄之证。柴胡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举阳气,适用于肝郁气滞、气虚下陷及脏器脱垂等。

食疗

柴胡疏肝粥:

1、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适用于慢性肝炎、肝郁气滞之胁痛低热者。

2、原材料: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川芎、甘草、麦芽各10g,粳米100g,白糖适量。

3、做法:将以上7味药煎取浓汁、去渣,粳米淘净与药汁同煮成粥,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4、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

一.代表方剂

  1.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6g,葛根9g,甘草3g,黄芩6g,羌活3g,白芷3g,芍药6g,桔梗3g,石膏6g

功效:辛凉解肌,清泻里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略有寒热往来之意,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2.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12g,黄芩9g,人参6g,半夏9g,炙甘草5g,生姜9g,大枣4枚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3.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陈皮,醋柴胡各6g,川芎,炒枳壳,芍药各4.5g,炙甘草1,5g,香附4.5g

功效:疏肝解郁。

主治 :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4.逍遥散(《和剂局方》)

组成:炙甘草5g,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各10g,生姜3片,薄荷2g

功效:疏肝养血,健脾和中。

主治:治肝郁血虚,五心烦热,或往来寒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胸闷胁痛,减食嗜卧,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5.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炙甘草各15g,人参9g,酒当归6g,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6.正柴胡饮《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3-9g,防风3g,陈皮4.5g,芍药6g,甘草3g,生姜3~5片

功效:平散风寒。

主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痰疟初起。

二.代表中成药

1.小柴胡颗粒

2.逍遥丸

3.丹栀逍遥丸

4.加味逍遥丸

5.气滞胃痛颗粒

6.得生丸

组成:益母草、当归、白芍、柴胡、木香、川芎。

功能:养血化瘀,舒肝调经。

主治: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月经量少有血块、经行后期或前后不定、经行小腹胀痛,或有癥瘕痞块。

7.感冒清热颗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说以前被当柴烧的中药——“柴胡”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药柴胡的功效应用
药材详解⊙解表药——柴胡
柴胡的临床应用
柴胡的各家药论
小柴胡颗粒治风寒感冒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