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层次人才引进申报工作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2007年的春天,江苏大地吹响了人才号角,全省启动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申报”工程,当年我市引进申报的海归博士张扬在扬州市放了第一些颗卫星,首批第一个获得100万元省人才资金资助。6年来,我市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申报工作中,呈现领先→下降→低谷→上升的波浪形状况。总结反思几年来人才引进申报工作,既要看到成功的喜悦,又要看到挫折的教训。高层次人才引进将是今后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顺利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申报工作,本人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关系:

一是数量与效果的关系。近年来,高层次人才引进申报工作正在向深入开展,筑巢引凤,招才引智,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我市先后有近百人获得扬州市级以上人才资金资助。人才的引进,没有数量,就出不了成效,而盲目引进,则适得其反,后患无穷。2012年,扬州市委提出了“四个一”要求,即“力争5年左右时间,实现1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00名博士人才、10万名硕士人才和100万名人才总量”引进培养目标。2013年我市专门成立了人才工作办公室,出台引进激励政策和“秦邮人才计划”,制定人才引进目标和考核办法。但是有的地方还没有形成强烈氛围,“上面热气腾腾,下面冷冷清清”。有的认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在贫困地区比较难,工作中也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去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一些地方“为完成计划而引才”、“为争取人才资助资金而引才”,没有把引进的人才与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相结合,使引才工作带有应付性、盲目性。有的企业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如科研平台、技术设备、职工技能等,引进的人才难以在企业施展才华。有的引进人才在原单位是个领导或业务骨干,工作十分繁忙,很难保证“引进后,能连续为引进企业服务3年以上,且每年服务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要求,引进后人才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效不够明显。

二是引进与资助的关系。人才引进作为对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很有必要。但有的地方将人才引进是否获得上级资助作为人才工作考核的唯一指标。个人认为: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评审机制,仅凭能否获得资助这一指标对人才工作进行考核,则过于简单、有失偏颇。在这种考核办法下,许多地方 “拼命”努力、追求资助,长此下去,引才和评审工作可能“变味”。一些单位不从本地实际出发,一味“攀大求洋”,跑知名院校,引高尖端人才,虽然花了精力、财力,事倍功半。有的半途夭折,有的中途转产,有的甚至留下残局。一些单位由于申报没有得到资助,则产生厌倦,情绪一落千丈。人才引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能成功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并获得上级资助,对引进者和引进的企业有特定要求。如果二者都符合条件,要能进入资助前的审核考察范围,则申报材料是关键。一要在申报材料上下功夫。研究上级引才申报政策,吃透业务,做精申报材料;二要严格材料推荐。相关部门要层层把关,做到好中选优;三要设立申报“门槛”。既要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评审时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又要做到优先资助申报创业人才和引进时间较早、取得成效较明显的创新人才,好中选优。不能“毛雨点子,大家洒洒”。

三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是否获得资助,要经过申报、推荐、初审、网上申报、纸质申报、现场考察、专家面试、公示等多个环节。虽然程序较多,但初始申报者积极性较高,并力求将材料做得详细充实一点,现场准备充分一点。然而经过层层筛选,申报成功者往往仅占一定比例。许多单位或引进的人才在申报过程中,即使榜上无名,但“不达目的不罢休”,仍想不断总结,争取来年继续申报,可往往苦于不知落选的原因。有的同地区之间、同行之间还相互不服气,甚至相互“猜忌”。当然,人才引进考察评审工作环节比较复杂,涉及条件较多,不能完全满足申报者愿望,但许多人认为:人才引进考察评审,一方面是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是帮助引进人才创造条件,更好地服务企业。所以都迫切希望有关部门在评审后将每份材料成功和不足之处的情况给予反馈,甚至可以将优秀的申报材料在不涉及技术、商业等秘密的情况下,制作范本,给予点评。既体现上级部门服务人才的态度,又体现人才政策的公开透明和阳光操作,让大家心服口服。

四是服务与管理的关系。服务与管理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后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能否留住人才、能否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很关键的是服务与管理。目前一些单位在这方面意识不强,没有研究制定引才优惠政策、服务措施、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是科技兴国、人才强市的重要举措。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落脚点。一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在企业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让他们有自觉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以感情留人,留则安心、走则开心。并要做好跟踪回访,充分利用他们的资源和影响,资助一个人,引来一批人为企业服务。二要强化管理意识。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是简单地视同对企业一般人员的管理,而是要根据上级引才的相关政策和签订的3到5年服务期限内劳动合同,制定考核办法,跟踪项目实施,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让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结出丰满果实,让人才的春天更加绚丽多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如何制定
山东省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实施办法
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申报评审解读
泉州市出台加快引进博士人才若干措施
安徽: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申请职称“绿色通道”
职称评审中最麻烦的事丨全方位攻略,适用于除教师外各类技术人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