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胡雪岩更厉害的张弼士 (23图)
(转贴)他被称为红顶商人,清政府赐予一品顶戴,和他相比,我们熟知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只是二品大员;他是那个时代的华人首富,财产比清政府国库都多,是同时代胡雪岩的4倍,可谓真正的“富可敌国”;他怀实业兴邦之志,一生先后在国内创办几十家企业,其中最负盛名的张裕酿酒公司辉煌至今;他做客白宫,受到美国总统威尔逊接见,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他就是著名爱国侨领,客家八贤之一,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在那个时代,世人皆知:南有胡雪岩,北有张弼士。 
 


【 1 】 
他被称为红顶商人,清政府赐予一品顶戴,和他相比,我们熟知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只是二品大员;他是那个时代的华人首富,财产比清政府国库都多,是同时代胡雪岩的4倍,可谓真正的“富可敌国”;他怀实业兴邦之志,一生先后在国内创办几十家企业,其中最负盛名的张裕酿酒公司辉煌至今;他做客白宫,受到美国总统威尔逊接见,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他就是著名爱国侨领,客家八贤之一,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在那个时代,世人皆知:南有胡雪岩,北有张弼士。 

 
 


【 2 】 
独闯南洋 
清咸丰8年(1858),张弼士家乡遭受严重灾荒,不少人离乡背井,外出谋生。张弼士当时18岁,在乡村竹坊做竹工,便与乡人邀约,飘洋过海谋生,几经周折,到了南洋荷属巴达维亚城(简称巴城,即今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起始,他寄食于大埔会馆,后经人介绍,到温氏米行当店员。过了不久,老板看他勤恳麻利,精明过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兼且忠厚老实,可以信赖,即起用他为帐房,并把自己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几年后,老板病逝,张弼士夫妇继承了他的资产。 

 
 


【 3 】 
开酒行掘取第一桶金 
张弼士看到当时巴达维亚外国人逐渐增多,经常出入夜总会,还有许多欧洲的富商需要高档的欧洲酒类,但在巴达维亚还少有这类商品。他敏感地捕捉住这一天赐良机,果断地调拨资金,开设了一家专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商行开业后,外国人看到张弼士所经营的都是从欧洲进口的原装葡萄酒,价钱也适中,便纷纷前来购买,生意很快发展起来。 

 
 


【 4 】 
结识巴城总督 
张弼士遇事能屈能伸,善于权变,对人仁义宽容,如同水浒中的及时雨宋江一般,广泛结交华侨和当地豪绅,尤其是与巴城(巴达维亚的简称,即现在的雅加达)的总督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对其飞黄腾达起了关键作用。据说当时有一个荷兰青年军官到他的酒吧喝酒,经常不付钱甚至还无理取闹。张弼士对他非但没有冷眼相看,而且既不要酒钱,还对他以礼相待。未曾想,若干年后这个青年军官竟成为了巴城当地的总督,对张弼士的事业发展帮了大忙。 

 
 


【 5 】 
靠鸦片获暴利 
在巴城总督的帮助下,张弼士取得了巴城酒税和典当捐务的承办权,承办了新加坡的典当业务,这是成本低廉、利润丰厚的生意,张弼士业务开展得很顺利,很快变成巴城的大富商。之后,他又向荷兰殖民政府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垄断了新加坡两个地区的鸦片专卖权,由此获得暴利很快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 

 
 


【 6 】 
由垦殖开始进军实业 
接着,他把目光投入了垦殖开发。当时,荷属东印度殖民者为开发与掠夺鞭长莫及的岛屿资源,曾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殖公司,张弼士发现欧洲市场大量需要印尼特色产品,便大力开垦荒芜的土地,大量投资种植业。1866年,他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并在垦殖区间种杂粮,获取了极大经济效益。1875年,他又在苏门答腊的阿齐创办了新的垦殖公司。1877年和1878年,他在荷属怡厘创办的裕业垦殖公司、爪哇日里创办的笠旺垦殖公司就有橡胶园八处,雇工近万人。 

 
 


【 7 】 
开采锡矿获巨利 
张弼士小时候就听说过,不少客家人漂洋过海到马来西亚开锡矿,留下许多传奇故事。他先后结识了下南洋的客家商人张煜南(张榕轩)、谢梦池、戴欣然,然后跟着他们亲自到马来西亚的霹雳州拉律和吉隆坡的暗邦等地考察,拜访客家前辈富商。在那里,这些商界新锐亲眼看到马来西亚锡矿事业兴旺发达,他们当即决定到马来西亚开发锡矿。当时正逢欧洲工业革命高潮,锡的价格飞涨,单是锡矿开采和出口,就使张弼士获取了巨额利润。 

 
 


【 8 】 
掀房地产开发潮 
张弼士善于捕捉市场空白,占领行业先机。张弼士还把目光注视到房地产方面。那时,许多华侨、华人在种植和经营矿业等方面发达起来,其他欧洲来印尼淘金的人也赚了不少钱。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特别懂得享受,但当时印尼还比较落后,一般城市住房都是低矮的茅屋或铁皮屋等。张弼士看到了这一潜在的市场,首先在印尼的棉兰和马来亚的槟榔屿风景优美的海滩大兴土木,建立兴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高档别墅,把印尼的房地产业推向一个高潮,吸引了大量的欧洲和华裔富商。 

 
 


【 9 】 
编织药材批发巨网 
药材批发生意,是张弼士从事商业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他在新加坡、巴城、香港和广州分别设立药行,在国内采购名贵国药,转输新加坡、巴城,批发销往海内外,并由海外运送西药回国。当时,华侨聚集的海外市场,如曼谷、东京、河内、旧金山、纽约、菲律宾、檀香山等地的中药行业,都向张弼士的药行订货,形成一个遍及海内外的庞大药材批发网络。 

 
 


【 10 】 
成19世纪末华人首富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30多年间,张弼士经营的企业风生水起,涉及印尼、马来西亚的许多重要行业,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获得了惊人的利润。据张弼士的堂侄、交通银行总核稽张赞成估计,张弼士早在光绪年间的个人财富就折合白银有8000万两之巨,比清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7000万两白银)还多1000万两白银,比当时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财产多出5000万两白银以上,成为富甲南洋的客家侨领,当之无愧的华人首富。 

 
 


【 11 】 
踏入仕途 
1892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龚照瑗奉命考察欧美富国之道,途经新加坡,对张弼士的振兴实业的看法格外赞赏,回国后极力向大臣李鸿章举荐张弼士。李鸿章对他的经营观念同样赞赏有加,奏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任命张弼士为驻马来亚槟城副领事。从此,张弼士成了名扬海外的“红顶商人”,也开始了他亦官亦商的人生路。 

 
 


【 12 】 
开启梅州人连任槟城领事的传奇 
1894年,时任新加坡总领事的黄遵宪应诏回国,张弼士被委派代理新加坡总领事一职,而其调任所致的槟榔屿副领事出缺,张弼士推荐了张榕轩继任。正是由他举荐张榕轩继任槟城副领事一职,开启了清代5位梅州籍侨商连任槟城副领事的历程。张榕轩卸任后,职位由他的松口同乡兼亲家谢荣光继任,第四位的副领事则是谢荣光的女婿、梅江区三角镇人梁璧如,梁璧如之后另一位大埔人戴春荣接任副领事一职。民国成立后,槟榔屿副领事已改为正领事,又由戴春荣的儿子戴培元担任一段时期,可谓影响深远。 

 
 


【 13 】 
中国葡萄酒之父 
张弼士受盛宣怀之邀,到烟台商讨兴办铁路、开发矿山事宜。发现此地具备种植酿酒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天然条件。于是在1892年,拿出300万两白银,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葡萄酿酒公司张裕酿酒公司。由于烟台当地葡萄品种不多,酿出来的葡萄酒也味道不佳,张弼士先后从欧美国家引进124个品种约120万株葡萄苗,经过反复试验,并与国产葡萄嫁接,终于栽培出上好的葡萄酒酿制原料。为了酿出上等美酒,张弼士曾三易西方酒师、最终聘请得奥地利的拔保为张裕酒师。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经营,张裕酿酒公司终于成为中国最早采用现代科技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其规模堪称远东第一。至1908年,该厂已经出产葡萄酒二十多个品种,酒味醇厚,风行全国,远销海外,与贵州茅台酒等并列为中国八大名酒。 

 
 


【 14 】 
张裕葡萄酒一鸣惊人 
民国成立后,1912年8月21日,孙中山莅临烟台,参观张裕酿酒公司,特地题赠“品重醴泉”四字给张裕酿酒公司,表示对张弼士品格为人的赞赏。1915年,张弼士担任“中国游美实业团”团长,黄炎培任秘书,一行50人参加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此次万国博览会上,张裕产品最后压倒众多欧洲老牌葡萄酒,产自中国烟台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4枚金质奖牌,一鸣惊人。 

 
 


【 15 】 
受美国总统接见 被赞中国摩根 
此次美国之行,不仅张裕酒一举夺得一个金奖三个优等奖,张弼士也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与1915年6月6日和6月13日刊出两篇关于张弼士的报道,一是题目《与“中国的摩根”对话》的专访报道介绍其为中国最富有的金融家;另一为题为《中国的洛克菲勒》,全面对其进行报道。除此张弼士还受邀率团参拜白宫,得到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接见,一时风光无量。 

 
 


【 16 】 
参建中国第一所商业银行 
1897年,经李鸿章举荐,张弼士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出任该行总董。中国通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商业银行,也是我国第一家发行纸币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纸币发行权直至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时才被取消,是中国近代史上发行历史最长的纸币,对抵制洋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17 】 
中国远洋行业鼻祖 
1911年,张弼士与周金箴、沈仲礼等人与美国船王罗伯特·大来合资创办中美轮船公司,股份中美各半,为显示中美合作,所有船只一律悬挂龙旗。大来洋行自备700吨级轮船三艘,不定期航行于上海和旧金山之间,后接管了美国提督轮船公司经营的上海到西雅图航线。美国政府授予大来洋行以大西洋、太平洋、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的航行特权,成为美国在华最大的航运公司。有人评论中美轮船公司说: “高悬龙旗,行驶欧美各国,为中国航业第一次发现于大西洋、太平洋、地中海、印度洋之创举”。 

 
 


【 18 】 
热心公益 
1900年,黄河决口,清政府委任张弼士督办直顺赈捐兼办河南南郑工赈,张弼士目睹灾区惨状,忧心如焚,急回南洋募捐百万两银款赈灾,清政府为此赐其“急公好义”牌匾,竖其故乡大埔。1904年又为东海海防捐筹巨款。据《盛世危言》的作者、张弼士的好友郑官应在《张弼士君生平事略》记载:“……计前清、民国以来,君输款助饷、筹赈、募捐、公债各项,综计亦不下二三百万焉。”所以,郑官应对张弼士评价说:“济人利物为怀,民生国计为务,当世称大实业家、大慈善家,必首数君焉。” 

 
 


【 19 】 
深谙政商之道的九头鸟 
张弼士深谙政商之道,在其纵横商界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左右逢源。清光绪帝、慈禧太后三次召见,赏一品顶戴,同李鸿章、盛宣怀等人更是交从甚密,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同时他又出任袁世凯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等官职。然而实际上,他一直暗中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不仅多次为孙提供巨额资金支持,甚至让儿子张秩捃参加同盟会。张弼士游刃有余的穿梭于不同政治势力之间,多头下注,这是其能够在乱世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核心保障。 

 
 


【 20 】 
免跪慈禧的红顶商人 
清廷对张弼士极其重视,慈禧和光绪在1898年至1904年间三次召见,次次加官进爵。张弼士在清朝先后担任过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闽粤两省农工路大臣、钦命头品顶戴、光禄大夫、太僕寺少卿、侍郎、粤汉铁路总办、佛山铁路总办等职,官至一品。更因其在慈禧过寿时,献了30万两寿银,见慈禧太后时享免跪特权。而当年张謇中状元时则要跪在雨水中迎驾,连看都没被看一眼。 

 
 


【 21 】 
比胡雪岩更成功 
张弼士成为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同时期唯一可与他相比的是路人皆知、比他年长18岁的胡雪岩,但张弼士却做得比胡雪岩更成功,他先后在清朝、民国历任多个要职,在清朝则被授一品顶戴,胡雪岩则只官至二品。当1885年胡雪岩在凄惨中结束自己一生时,张弼士正矗立在人生事业的最高端。而张弼士在1916年逝世时,他同样享有与胡雪岩天壤之别的待遇:当他的灵枢自巴城经过新加坡、香港时,英、荷殖民政府都为之下半旗致哀,港督则亲往凭吊;当由汕头溯韩江而上时,两岸群众均摆设牲仪致奠;甚至于孙中山先生在得知噩耗后,还特派代表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 22 】 
商业帝国倾塌 
1916年农历八月十五,76岁的张弼士在巴城离世。令人惋惜的是,他毕生费尽心血建立的商业王国,在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冰消瓦解。对于其中的原因,一是张弼士生了八个儿子,各房子孙,坐享其成,对于各项企业绝少过问。二是张弼士逝世后,挂沙人(即企业的全权代理人,但权力比总经理大)与主权人、债权人与债务人、张氏各房兄弟间,聚讼纷纭。中国人对财产继承分割,很早就采取继承权平分的传统,并且当时张弼士的企业还没有完善的股权制制,以致造成继承人的内耗分拆。争执的出现不可避免,部分企业在经营不善下消亡或被贱卖给挂沙人。庞大的产业,只有其长房儿子张秩君掌管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保存下来,成为著名的民族乃至世界知名品牌。 

 
 


【 23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比胡雪岩有钱,坐拥世界十大豪宅,唯一不向慈禧下跪的红顶商人
比皇帝还富有的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客都推荐】
张裕的发展历史
张弼士(张裕解百纳酒主人)----红顶商人
客家人的酒缘
厉害!这位大埔人竟是中国第一所商业银行的总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