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三板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思恩


俗话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我个人其实是三板市场的老股民了,但很可惜没在里面赚到钱。二十年前我还在读大学时,看到股评报纸有一块很小的豆腐干文章推荐法人股市场(当时对三板市场的俗称)。作为一个刚被价值投资洗脑的年轻人,很容易被这种低估值的品种蛊惑。当时的三板市场叫做STAQ和NET市场,1993年开始正式交易。严格地说它们是现在新三板的爷爷,因为STAQ和NET在1999年被关门大吉后,到2001年的代办股份市场——这是新三板爸爸。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的一些公司进入该系统,才被大家称为新三板市场。


现在在A股主板上市的南京中商,当时在STAQ是第一绩优股,价格只有2块多,市盈率2倍;海南航空,当时在三板蛰伏时,市盈率也很少超过5倍,是著名的“五毛”股;而粤传媒的前身建北集团,业绩虽然不错,但长期在五毛以下徘徊。还有一大拨落魄的房地产股,价格只有一、两毛钱,只有净资产的三折以下。更绝的是,以中商、海航为代表的绩优股,经常是高比例现金分红的。所以后来碰到新股民在A股市场潇洒买入市盈率三十倍、五十倍的蓝筹股进行长线价值投资时,我这个见识过三板往事的老股民只能抱以“呵呵”了。

老三板市场的成交量也很少,我见过一个大户每天用10万元预算去默默吸纳某个低价股。在我开户的某券商法人股交易室,每天敞开大门欢迎各类高到几百万、小到如我这样几万块的小散,但即便如此,大多数人看十分钟就回家了——除了那些特地来下棋打牌的闲人。回头想来,或许股票市场正是要清淡到如此程度,才是值得卖房子借钱扑入大资金投资的市场。

回头说现在的新三板,我研究不深,只能谈几点感性的想法。首先,根据我的投资理念,股票能不能热起来,关键不是背后的企业好不好,而是进入的各种资本力量是不是想推动。据统计,2013年新三板交易额才8亿元,到2014年已暴增到130亿元,挂牌1800多家,市值达5000亿元。我们做债券的,经常说某发债主体规模太大了以至于没法倒闭,而现在新三板可以说各种利益主体进入的太多了,多到没法涨不起来,和上个世纪我参与的老三板市场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信息披露不透明、流动性差、社会关注不够,永远是非主板市场的硬伤。老三板NET系统原来有一些做海南房地产业务的公司,刚上市时业绩不错,刚上市那会儿价格逼近10元,市盈率也就十倍不到。后来海南房地产退潮,业绩下滑,法人股价格居然跌到1毛钱,市净率只有一折。相比之下,A股的深圳房地产股,在1994年最惨的时候,绝对价格还有2、3块钱,很少有跌破净资产价值70%的。

如果大牛市里A股涨100%,三板可能会涨200%,但我宁愿买主板A股,因为A股信息透明,我能理解股价波动规律,而且不需要通过私募基金这种方式把命运交给别人。而在熊市里,A股如果跌30%,三板可能跌50%。接着A股如果不跌了但缩量盘整一、两年,新股停发,那三板可能再接再厉再跌去一半。另外,主板和B股市场里,隔三差五也有很多股票跌到和新三板估值接近,从大周期投机角度,博这些主板的低价股是不是更靠谱?

最后感慨一下新三板的高门槛。据说新三板市场风险巨大,所以不让个人投资者进入。问题是,如果不许个人投资者投新三板,他们只好去投风险更大的淘宝店、小吃店。

新三板门槛高的另一种理解是:只要是小散可以参与的时候了,很可能已不是值得参与的时候。比如1999年老三板最后关门前夕,原来坚持长线价值投资好几年的小散树倒猢狲散,一地的恐慌割肉盘。但经历这场风波后,老三板里的绩优股才得以凤凰涅槃转入主板上市。

有人形象地说,现在的新三板,就是五亿机构忙包装,五百万到五千万的机构和大户吃筹码,等着新股民拿着五十万、五万去接盘。

当然食物链末梢的小投资者,有时也能跟着大鳄们幸福地赚一波钱。只是有些洁癖的投资者,或许不太喜欢吃被别人啃掉中段的鸡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板个股 投资分析
老三板[经济学术语]
(2)新三板市场的由来、简介
三板市场
张天师旁门左道炒股秘笈
2012,弯道穿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