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弟子规》讲'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蔡礼旭老师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所谓言多必失,话确实不可以滔滔不绝。因为你滔滔不绝,很多话还没有思考清楚就怎么样?可能就说出去了。结果一出去就怎么样?收不回来。所以夫子才说“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所以言语也要谨慎。在《易经》里面有提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吉祥的人言语怎么样?少,急躁的人言语很多,因为你看一个人滔滔不绝,他的心安不安?不安,很急躁,很没安全感。当一个人处于这样的心境就很容易说错话、很容易得罪人。那你心乱,俗话说“祸不单行”,那都是心没有主宰,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犯过失,所以心要能静得下来。当言语少的时候心就比较平和,人心一平和,对于所处的环境、所发生的事就可以明白清楚去观察、去观照,就不容易出差错。


  诸位朋友,不要听完这一段之后,回去都不讲话。该讲的时候还是要讲。像我从小就很热心,然后后面再加两个字“过头”。所以一看到别人不用功念书,我就霹雳啪喇在旁边跟他讲,他已经听了头都快怎么样?都快晕了,我们又没有敏感度,要适可而止。


  当别人真正需要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引导他,去规劝他。但是时机不成熟的时候,确实也不要讲太多,可能会让人生烦恼。所以这个进退之间,缘分的成熟与否,这也不是用讲可以讲清楚,还要诸位朋友自己去累积经验。那可以用孟夫子一个方法,叫“观其眸子”,比方说你跟他谈《弟子规》很重要,然后举了几句经文“置冠服,有定位”,这对你孩子做事的能力有直接相关。你这么一讲,他的眼睛就放光,发亮了。那你要不要说:好,今天就讲五分钟就好,我回去了。这样好不好?这样就没有随缘。当缘分成熟,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另外一个人你跟他讲了,讲了五分钟,他眼光呆滞,你要不要再讲两个小时?要不要?那就太攀缘。所以时时刻刻观察缘分的状态,缘分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假如我们学经文都学成静态,那就学呆了。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所以事实如此,我们就直接讲出来,绝对不可以再去找藉口,绝对不可以再去掩过饰非。比方说,我们答应爸爸,答应妈妈买什么东西。结果一进门,妈妈说:酱油?我们一定要马上怎么样?对不起,我错了。那个“我错了”好不好讲?好讲。你久没讲就很难讲。所以只要我们有过失,没有守信,一定要当场道歉,对方也会觉得比较能接受。假如这个时候你又说,我最近很忙,又忙什么、忙什么,还解释一大堆,愈解释人家心里愈不舒服。所以“惟其是,勿佞巧”。


  “话说多,不如少”,很多人听到这句以后就说那我就不说话了,这就不懂得权变。比方今天你遇到这个朋友,想到交浅不言深,就跟他来两句,提到《弟子规》的内容。但是你这两句讲完以后,他的双眼发亮,正等著你讲第三句,那你能不能说“话说多,不如少”?要懂得观察缘分,缘分是动态的。而这个缘分不单是说他第一次跟你见面,这牵扯到这个人一生的善根,说不定他已经善根具足,这时我们要审时度势去做。


  钟茂森博士: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这是讲我们说话不可以多话,讲得太多,话说多了大部分都是废话,不如少讲几句,避免过失。讲话注重的是实实在在,不要有那种“佞巧”,佞巧就是花言巧语,一句话的意思有很多的装饰,甚至是掩饰,甚至会欺瞒,这是待人没有真诚心,用虚伪的语言来掩饰自己,这叫自欺欺人。古人常说口是祸福之门,所以在人世间说话要非常注意,往往讲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可能我们讲了一句话,自己不觉得什么,这句话就刺痛了对方的心,引起他的怨恨,他怀恨在心我们都不知道,将来他要报复的时候我们自己遭了殃。所以处事要少言、要慎行。


  周泳杉老師: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个告诉我们,说话不在多,话不在多,在什么?在於利益听话的人,在利益交谈的对方,在利益他,不在多。再来下面,“惟其是,勿佞巧”,告诉我们什么呢?要就事论事,不在说话多么的动听,多么的美妙,不在这里,换句话说,就是真诚,不是耍嘴皮子,不是讲求言语的美丽、言辞的丰富,不是这个,不是的。所以这里上面写“戒绮语”,这个绮是什么?其实这个绮,我们知道这个布,比较贵重的布它绣的这个花边都很漂亮,那个花边就是这个绮,这个绮就是花边,就是那个很好的布料的花边。所以绮语就是指的花言巧语,就是我们孔老夫子说的巧言,巧言利口,指的就是这个,把话说得天花乱坠。那问题来了,话说得天花乱坠好不好?不一定,为什么?其实如果这个人他是讲利益众生的言语,那绮语也没有关系。可是往往讲绮语的人不是这个存心,佞巧的人不是这个存心,他是什么存心?他是采取欺骗或者是蒙蔽,或者是要操控别人的这个动机,都有这些动机存在,想要骗取别人的称赞还有名利,都有这些动机。换句话说,我们学这一句话一定还是要从根本里面去学,再问我们自己,有没有欺骗别人的动机,从这里学。如果我们是一片真诚,那么还要注重我们的什么?修辞,为什么?希望别人在听我们这一片真诚之语的时候也能够不要产生误解,这就不是绮语了。所以这一条很重要。但是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容易犯这一条,怎么说?我们打开电视,很多综艺节目就犯了这一条,这个我们要远离。


  “话说多,不如少”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一个人寡言很重要。《易经》里面告诉我们,“吉人之辞寡”,吉人,就是那个吉祥的吉,这个人很吉祥,什么意思?这个人事业成功、家庭美满、身体健康,这个人吉祥。吉祥的人他的特徵是什么?寡言,吉人之辞寡,他的词汇、他的言语很少。“躁人之辞多”,浮躁的人他表现出来的就是什么?言语很多,一刻都静不下来,东家长、西家短。我们从他的言语当中就观察到他内心的状态是什么状态?浮躁不安,像炽盛的猛火一样烧个不停,这个从他的言语就看出来。所以古人也说到,他说“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水到了平地的时候它就不流动,水会流动一定是这个地不平。换句话说,人为什么会想讲话?心不平,不平则鸣。可是心不平,末学告诉大家,对自己伤害很大。中国人的学问修养,修养什么?心平气和,修养这个,这是中国的学问,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这个核心。《中庸》里面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是修行的纲领。换句话说,七情,一般人放纵七情是走迷惑颠倒的路线,修道人他七情要把它做什么?做调和。中节,什么叫做中节?就是七情五欲发出来的时候不过度,最好不发,但是要发要能够知道中节,中什么节?礼节,中礼节,节度,有节度。修养到了某一个阶段的时候,展现出来的就是心平气和,那就是“话说多,不如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9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弟子规之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弟子规讲解(第五集)
乱之所生,言语为阶
拜年话儿
【问学弟子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