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滕州市规划局发布《滕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线与蓝线的公示》-头条网

关于滕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线与蓝线的公示

滕州市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滕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前已完成规划方案,按照《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现将规划方案向社会予以公示,广泛征求意见。请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可以通过电话、信件、互联网等多种方式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公示期为30天(2015年4月25日起至2015年5月25日止)。

公示网站:www.tzgh.cn滕州规划网

电子邮件:tzghsjglk@163.com

电话:(0632)5563289

地址:滕州市规划局(尚同路199号)

滕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规划目标

(一)规划范围、年限及目标

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市域:滕州市域行政区划范围,总用地面积1485 平方千米。中心城区:包括现状市区(四个街道办)和周边洪绪镇、姜屯镇、南沙河镇、东沙河镇、龙阳镇部分城市建设扩展范围,面积共约190 平方千米。其中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79.4平方千米(包含高铁新区9.4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为6年,即2014-202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并对2030年及以后提出市域生态用地保护及中心城区绿化控制建议。近期:2014-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1-2030年。

规划目标:以维护生态平衡、改进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建设节约型园林为目的,以绿色植物栽植养护、管理为手段,因地制宜,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最终把滕州市建成绿化水平领先,绿地空间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维护良好,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近期目标(2014-2015年)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对急需保护、修复的生态敏感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以建设节约型园林为原则;构建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不断完善绿地系统综合功能,提升绿化质量;在建成区57.54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城市绿地率不低于34%、绿化覆盖率达到38%,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1平方米的目标。重点进行水系绿化保护,结合水系整治,突出水韵特色,加强旧区改造,完善绿化结构;全市园林式单位占60%以上;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主干路两侧和城市特有的河流水体沿岸风光带的绿地建设。

远期目标(2016-2020年)

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地率,在规划建成区79.4平方公里范围内,实现城市绿地率不低于38%、绿化覆盖率达到40%、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3平方米的目标。继续完善水系生态控制区的绿化建设,营造沿城市重要水系、道路、公共设施走廊的防护绿带、带状公园。同时增强城市近郊公园和风景区的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度假的功能;严格控制老城历史风貌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旧区改造,实现公园绿地生活性服务范围全覆盖,规划区内各类绿地结合城市功能均匀分布,营建良好居住环境,将滕州市建成全国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市域范围,初步搭建合理的市域生态绿地构架,在中心城区及主要城镇建设用地外围构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重点启动区域绿道受损废弃地的生态与景观恢复、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等各方面项目。

远景目标(2021-2030年)

完善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衔接滕州市域绿地系统,形成统筹城乡区域的生态安全网络系统。控制保护中心城区重要生态服务价值区域,引导新一轮城乡规划。提升并完善建设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高铁、京沪铁路的绿色廊道,中心城区滨水绿色景观廊道,完善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建设,为中心城区引入绿色楔形空间;中心城区公园均匀布局,满足市民休闲游憩便捷性及通达性需求;完善重要及新建城市骨干道路两侧带状公园建设,很好的结合绿道及防灾避险体系,形成中心城区完善的绿色网络格局。

构筑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市域生态绿地网络体系。

规划方案

(二)保护市域绿地生态系统

根据滕州市市域绿地的自然属性及分布特点,将市域绿地规划结构概括为:“六区、十廊、多点”。“六区”——是指对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需进行长久性保护和限制开发、大型集中连片的绿色开敞空间。它覆盖面大、由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如森林、湿地、旅游景区、文化遗产地等)组成、生态意义和环境效益突出。分别为:①莲青山生态保育区,②羊山水源涵养区,③黄连山生态文化旅游区,④红荷湿地生态保育区,⑤滕西矿坑生态恢复区,⑥善山生态修复区。“十廊”——是指沿高速公路、铁路、高铁和主要河流两侧绿带形成大型生态廊道。本规划的生态廊道主要包括滨水廊道和交通廊道两大类:交通廊道:104国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公路和岚山至菏泽高速公路、北部连通线、西部连通线等交通廊道;滨水廊道:界河、北沙河、荆河、郭河、薛河滨水廊道。“多点”——是指分布在滕州市域的特色村镇绿地。依据市域绿地发挥主导的生态服务功能分析,将市域绿地分为生态保护类、防护隔离类、风景游憩类和经济生产类四大类型。

生态控制线划定:根据滕州市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保护需求,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等,划分出8种生态控制区域类型,并提出如下划分标准:(1)森林公园:国家级、省级、市级森林公园划入生态控制区域。规划建设的森林公园也可划入生态控制区域。(2)地质公园: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划入生态控制区域。规划建设的地质公园也可划入生态控制区域。(3)湿地公园: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划入生态控制区域。市级湿地公园以及规划建设的湿地公园也可划入生态控制区域。(4)饮用水源保护区:日供水万吨以上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备用水源地划入生态控制区域。(5)重要湿地:面积大于30公顷以上的湿地划入生态控制区域。(6)清水通道维护区:南水北调工程河道以及向重要水源地供水的骨干河道划入生态控制区域。(7)生态公益林: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公益林划入生态控制区域。(8)生态绿廊:沿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的通道绿化划入生态控制区域。

生态用地管控:在对生态控制区域进行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按8种不同类型实施分类管理。若同一生态控制区域兼具两种以上类别,按最严格的要求落实监管措施。其中,一级管控区内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

(三)完善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系统

根据滕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现状,并且基于“廊、脉、楔、网、园”的结构模式,确定滕州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以楔入式为主,并通过绿轴,绿色廊道进行贯穿,在廊、脉、楔的交叉点形成绿核。规划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一环、一山三廊、五脉七楔、公园匀布、绿网交织”。“一心”:指滕州市中心城区景观建设核心,由春藤公园、滕州水上公园、河滨公园、荆河沿河带状公园、七彩公园、凤凰湖湿地公园串联形成的象征“旭日东升”的空间环形,在满足发挥绿地多功能效益基础上,刻画出独具滕州空间图示特征的绿地景观形象。“一环”:指中心城区与近郊之间的环城绿带,既具有绿化景观和防护作用,又很好的结合绿道及防灾避灾通道建设。“一山”:指滕州中心城区东南部的狐山。狐山是滕州市城市中心近郊的绿肺,规划将狐山建成森林公园,使其成为滕州市中心城区的“生态屏障”。“三廊”:指由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公路以及京沪高速铁路两侧防护绿地形成的纵向廊道。形成与城市的主风向一致,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态条件重要的导风廊道。“五脉”:指由流经中心城区的五条河流即北沙河、冯河、小清河、荆河和郭河及两侧开辟的绿地空间形成的东西向的水绿通道。“七楔”:指中心城区外围在东、东北、东南、西、西北、西南、北七个方向上形成七个导入城市之中的绿楔。“公园匀布”:在脉、楔、廊的交叉点自然资源比较优质的用地布置有大型公园、街旁绿地,使多个绿色的核心集聚区均匀布置,形成连续性的公共开敞空间。

(四)加强城市防灾绿地建设

根据滕州城市规模、类型、结构,满足滕州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功能需要,构筑形成布局合理、节约资源、不同服务半径层次基本覆盖、居民能快速到达的防灾绿地体系。规划滕州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由固定防灾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与绿色疏散通道共同组成。

(五)湿地保护与利用

滕州市域湿地资源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一湖、两库、三区、五脉、多点”。“一湖”是指微山湖以及滕州滨湖国家湿地公园,“两库”是指滕州境内的两大水库:马河水库、户主水库,“三区”是荆泉地下水源保护区、羊庄地下水源保护区以及西岗、级索采煤塌陷地湿地生态修复区,“五脉”是指滕州境内5条主要的水系:界河、北沙河、荆河、郭河、薛河,“多点”是指滕州市境内的省、市级湿地公园和重要湿地。规划依据湿地的功能类型、保护与利用现状,规划新建、提升完善、生态恢复、生态保护4种保护与利用模式。

(六)绿道体系规划

滕州市绿道体系包括市域绿道和中心城区绿道。市域绿道可分为历史文化型绿道、休闲体验型绿道、自然山水型绿道和水源湿地型绿道四种类型。形成“四横——两纵——一环”的绿道网空间结构,按区域空间位置规划七条绿道。依托于滕州市市域绿道网规划,将滕州市中心城区绿道网分为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两个层级,根据各类绿道的空间特征与服务定位,将中心城区绿道分为滨河休闲、文化游憩、郊野田园、社区生活以及都市交通五种类型,形成“两横——两纵——两环”的绿道网空间结构。

(七)绿线、蓝线控制规划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本规划严格遵照住建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城[2002]第112号)规定内容划定并执行绿线管理。绿线划定为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层面,并为下一步绿地系统详细规划层面中的绿线划定提供指导依据。本规划中的绿线划定指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三种类型。

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线,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都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举报、投诉城市绿线管理违法行为的权利。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由市规划局、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并建立数据库,实施绿地数据的动态管理。城市绿线范围内规划的公园绿地、广场用地、防护绿地,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标准进行建设。城市绿线内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作他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绿地系统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等。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

信息来源:滕州市规划局官方网站

http://www.tzgh.cn/news_view.asp?id=40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延安双修之生态修复篇——黄土干旱河谷城市生态修复工作体会
成都将新增扩建9大湿地 4处千亩湖泊将现主城区
黔东南 200余城市公园各美其美
祖国,福州对您说——生态良好篇
景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30)车景军编辑
“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胜景再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