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山之幸海之幸”看汉字对日本人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userphoto

2023.02.02 上海

关注

一览扶桑

从日常开始,带你重新发现一个深度日本

“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横吹曲辞·长安道》长诗中的两句。籍此,其中的“山珍海错”也成为了一个专有成语,后来又渐渐演变为了“山珍海味”。意如其字,乃指由山海中的稀有珍品精致成的佳肴。“山珍海错”在现代虽然仍有使用,但今人多以弃之。

唐代开放,万国来朝,长安城西市胡人飞饼献艺、波斯酒吧客聚,甚至碧眼黄发的西洋人也长途跋涉来长安经商,孤悬海外一隅的日本更是接连不断地派出遣唐使赴大唐学习取经,“山珍海错”也就在那时随着大唐文化一起传到了日本。最初日本人就是原汁原味地搬过来使用,也许是由于“海错”的寓意比较难解吧,后来日本人干脆就把它译为了“山海的珍味”,活生生地拆散了“山珍”和“海错”这对远赴异域的成语。

“山海的珍味”虽然说是翻译,但无论怎样看那都是对“山珍海错”的释义,而且语义上也显得有些笼统。日本人过去把打猎钓鱼的工具统称为“さち”(音若:萨奇),汉字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因古代日语“さち”的发音与朝鲜语的“矢”发音近似,于是古代日本人就把他们的狩猎钓鱼用具也写做了“矢”。据说在农耕时代之前,靠狩猎、捕鱼为生的三河和远江一带的人还把护佑狩猎成功的“灵力”呼为“さち”,也由此,平安人又借“矢”与“灵力”的谐音,还赋予了当时狩猎钓鱼用具等以威力、灵力的内涵。

用“矢”得到了山珍和海味,当然感觉幸福了,这样,“矢”又渐渐地有了幸福之意。而当“幸”字传入日本后,因其蕴含的幸运、幸福之寓意,自然,日本人就顺理成章地愉快地接收了这个汉字。并且这个“幸”字东渡扶桑后,除去其幸运、幸福的本意之外,还被日本人赋予了“获物”的意识,即捕获的猎物海鲜等。从这时开始,“幸”在日语汉字里有了具体的“物”之意,也成就出了“海幸山幸”这个和制四字熟语,也算是“山珍海错”在海外的进化版吧。

日本九州,一辆取名为“山幸海幸”的观光列车

据说,这个“幸”字在日本还有一个语源,是由日本神话里的山幸彦和海幸彦二神而来。据《古事记》记载,火照命(海幸彦)日日以钓鱼为生,而他的兄弟火远理命(山幸彦)则以在山间打猎为生。一次,兄弟二人互换了打猎钓鱼的工具,山幸彦拿着哥哥的钓具兴高采烈地去打渔,此即被后世日本人称为“山海易幸”的故事。结果山幸彦不慎将鱼钩遗失在海中。海幸彦十分生气,百般刁难他,要求他找回鱼钩。后来,山幸彦在海神盐椎老翁的帮助下找到了鱼钩,海神还将鱼钩变成了受诅咒的鱼钩。从此海幸彦无法钓到鱼,恼羞成怒的海幸彦于是开始进攻山幸彦,但最终却被强大起来的山幸彦收服,从此子孙世世代代为山幸彦的后代看家护院。

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不过因了这山海二神名字中的“幸”字,后世日本人借用“神能带来幸福”的意象,就把收获的山货海货统统称之为了“幸”。从此,在中国最常用作形容词的“幸”,传到日本后倒是确实很幸运,又被日本人赋予了名词属性,只不过这个名词属性的“幸”在当时多用于狩猎打鱼时得到的“获物”,时至今时,更是已经与时俱进为不仅仅限于如动物、鱼虾类的活物,而是泛指所有的山产品海产品。

“幸”的与时俱进还不止这些。我们知道,多灾多难的日本民族自古就形成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心理,更是认为神灵处处皆在,万物都可成神,甚至人死后皆为神灵,最终形成了日本独有的这种具有普世意义的神学架构。那么,由最初的对神灵的敬畏、尊崇心理,随着“幸”的“幸福、幸运”以及“物化”后的具化意义的出现,日本人的心理也由用“矢”狩猎山海获得“获物”,感到幸福、幸运,进而衍生出了一种对山和海的感恩心理。这与最初他们敬畏大自然祈祷神灵保佑丰作、护佑家人安康有所不同,而是单纯地通过物化的“幸”产生出的感恩心理,而这个“幸”,又在汉字传来后被嵌入了山幸彦海幸彦二神的名字之中,斯时的日本人对“幸”就更加情有独钟了,认为是在山幸彦海幸彦的保佑下才有了从野兔到野猪、从蕨菜婆婆丁到种植谷物、从小鱼小虾到三文鱼金枪鱼这些小确幸、中确幸、大确幸的收获。由此,日本人的对山海等大自然、以及对神灵的感恩心理进一步成熟,并进而认为正是神灵和大自然赐予的恩惠,才让自己过上了有野味、栽种植物和享受海鲜的幸福生活。

列车上关于“山幸彦和海幸彦”神话故事的讲解

那么,虽然与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相反,大和先民受到的是山、海、神灵赐予自己的赖以生存的“涌泉之恩”,那就总得找点什么还礼吧,想来想去,还是无以为报,所以最后只能选择以身相许爱护大自然,虔诚奉供神灵的“滴水相报”了。说其“滴水相报”,是觉得日本人付出的毕竟只是一种对自然、神灵保护、尊崇的心理意识,充其量也就是在自然神、道教神逢年过节时,献祭一些贡品而已,而且这些供品经过本人大数据计算,还大概率会在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原给上供的人们自己享用,所以只能称为“滴水相报”,此为笑谈了。其实最重要的是,日本古人通过“矢”和“幸”的文字转换,以及“幸”的名词化、物化,进而衍生出的恩惠、感恩,直至最后报恩心理的形成。渐渐的,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了世世代代的日本人敬畏自然、尊崇神灵、爱护动植物的心理的形成。事实上,今天的日本人对大自然、动植物的爱护行为,也正是这种心理的延续和发扬。

除此之外,日本人还在山之幸海之幸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里之幸”、“人之幸”等专有词语。望文解意,所谓的“里之幸”就是来自于家乡的幸福、幸运。日本一些居酒屋、餐馆动辄打出“里之幸”的招牌,在菜单里甚至都有“里之幸”的菜品,而服务员端上来的那一道道极具地方特色的带着乡土气息的精美菜肴,确实也勾起了食客们的思乡、怀旧情结。

日语里的“里”本源于中国周代的距离、面积测算单位,引申为“家乡”之意。公元717年(养老元年),日本施行“乡里制”,“里”改为“乡”,“乡”和“里”同意,成为了一个地域的概念,并沿用至今。由此可知,“里之幸”同样如上面所述的“山之幸海之幸”那般,除了其本意的源自老家的幸福、幸运之意外,也同样衍生出了感谢乡情,感恩家乡等意义在内。甚至,“里”和“幸”还被常用于日本孩子的名字上,如女孩儿的“里幸”、“幸子”“美幸”,男孩儿的“幸雄”、“幸夫”“幸司”等等。当然,领受家乡恩情的人也在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具象中渐渐滋生出爱护、保护家乡的意识来……

山之幸

“人之幸”亦然,资料显示日语中的“人之幸”源出两处:一处为《淮南子·人间训》中的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大腿)。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这段话,即被后人精缩成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出处。古代日本人从这个故事中不仅悟出了凡事都有正反两面的考量,而且还悟出了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因为任何事情是都有双面性的,不好的一面,也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而这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最重要的“人之幸”出处之一。

另一个出处则为甲骨文的“倖”字。在甲骨文中,“倖”字左侧为人状,右侧为一副刑枷(古代刑具的一种,由两块架在犯人肩上的锁住犯人的头部和双手的木板组成)。依我们来看,这个象形的甲骨文怎么看都像是《水浒传》里公人董超薛霸押解豹子头林冲去沧州服刑的路上景象,而林冲临行喝老丈人一碗酒则又让人不由得想起了现代京剧《红灯记》里,李玉和去赴鸠山之宴前“临行喝妈一碗酒”的唱词儿,一下子就“脑混乱”不知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了。但日本人却愣是从中悟出了只要有人相助,即使带着刑枷兴许也能免除刑罚的幸运来。这就更是典型的“人之幸”的代表出处了。当然,这里的“幸”则主要代表的是“幸运”了。而实际上这其实只是一个单纯的侥幸心理在作怪罢了,不过由此,日本人还造出了一个和制汉语词语来形容拥有这种盼望获得意想不到的利益及好运的贪图侥幸的心理,即“射倖心(射幸心)”。“倖”之一字,从而也因它的象征幸运的意义亦被日本人用作了给孩子起名字上,比如男孩儿的“倖圣”、“倖汰” “倖毅”、 “倖治”;女孩儿的“倖依”、 “沙倖”、 “倖柰”、 “倖美”等等。

由以上这些可以看出,“人之幸”似乎主要强调的是“幸运”,而不是如山之幸海之幸那样刻意强调“幸福”和“感恩”及由此衍生出的“爱护”、“保护”等意识。不过,既然都“幸运”了,难道还不幸福吗?所以,日本人还由“人之幸”触发总结出了“人生的幸与不幸是从人与人的相遇而开始的”这句既富于宗教感又具有哲理性的俗语。这里面既蕴含了由“幸运”而“幸福”的意义,同时,也提醒了人们“人之幸”的双面刃之重要性。

海之幸

其实,在和式汉字或和制汉字里,类似的这种蕴含有通过表象提示人们感受、感谢、报恩,以及注重教养等的字词还有很多,比如典型的已经犹如日本人口头禅的“御蔭様”(おかげさまで)这本是一句平安时代佛教盛行时人们感谢“神佛加护”的用语,不过传自今天已经演变成为了近乎于口头禅的口头用语,大意为“托您的福”或“借您光儿”。如商务人士互相之间的寒暄词儿里,这个“御蔭様”就必不可少;问候病者时,病人在回答时也必须先说这几个字儿,尤其是现在的见面寒暄用语里,这句话更不可少,而且在过去说这话,那可是真的“托您的福”的意思,不过现在以我们看来,那就是和马季那句“托您福,还活着哪”差不多,一句屁话而已,已经感觉有点有辱佛教之“荫”了。但日本人就是这样,硬是把它变成了一句常用语,而且从小言传身教给孩子,目的无他,就是要给孩子从小灌输进去感恩的心理。

与“御蔭様”相对应的“失礼”亦然,在过去的日本,“失礼”与我们所使用的意义还是相同的,那就是确实做错事儿感觉“失礼了”才可说这句话,在今天的日本,“失礼”同样成为了一句至少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口头禅,因为日本人张口闭口就会说“失礼了”,已完全变成了一句应酬话,其实也确实就是一句应酬话,但日本人从小就教育孩子说这句话当然是有用意的,那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谦虚的教养精神。感觉“失礼了”,自然就会时时注意端正态度,这,才是日本人活用这几个汉字的真正目的。

再来看看“寺子屋”仨字。日本在文武天皇时期制定的《大宝律令》里列入了“学令”条款来专门确立教育制度。规定了在中央设立“大学寮”,(相当于我们的国子监)而在各地方藩国设立“国学”(类似于我们的地方大学)。遗憾的是,无论是大学寮也罢,还是国学也好,这些都是针对贵族和五品以上官吏的,平民百姓一般是没有机会进入这种机构学习的。这时候,就出现了“寺子屋”(一种由寺院设立的教授6至12、3岁孩童读写及算盘等初等教育机构)这种类似于私塾的教育机构。由于其面向庶民,学费凭赏,没钱给物均可,穷人家的孩子也就都可以入学,据统计,江户时期全国共有两万余所寺子屋出现,仅江户一地就有一千余所,所教内容更是五花八门,除了读写算,还有地理、历史、儒学;木工、瓦工、雕塑等等。而“寺子屋”这三个醒目而又特别的和式汉字,就是意在告诉这些孩子们,是寺院给予了你们学习的机会,你们这些“寺子”不可忘记感恩报恩。

江户时代的“寺子屋”(图|维基百科)

“躾”字亦然,这个貌似汉字的字左“身”右“美”,看上去就挺美,脑补一下还是挺美。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由日本人创造出的和制汉字,假名写作“しつけ”,音若“栖之铠”,中文发音同“美”,其意为“教育,管教,训练”等意。有时也指所具有的礼节、礼貌修养等。从教育、训练孩子的教养方面来看“躾”字,还真就是既形象又警醒。“躾”字分拆来就是“身”和“美”,按日语的字面意思就可引申释义为“(通过)教育、训练”,让孩子的仪表变得美起来,并激发孩子内在的自律意识,然后通过培养、壮大这种自律意识,从而打小儿让孩子塑造出一种自律精神,并使得这种自律精神能贯穿其整个人生……

千百年来,变样、变味的和式汉字,以及和制汉字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并充实着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规范着他们的言行。不能不说,这些和式汉字、和制汉字对日本人贯穿一生的行为规范、道德观,乃至世界观的形成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

万景路专栏丨日景寻路

万景路

旅日作者

著有《你不知道的日本》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00款盘编幸运带
《铃芽之旅》票房破7.17亿,新海诚的魔力在于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
美丽的神灵寨
我的山海:另类修仙游戏组队Q1,你来不?
《海错图笔记》:一本清代“海鲜”图鉴的解密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