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一截滇缅路(散文)
----------------------------


走一截滇缅路(散文)
文/杨亦頔 
 
      乡村公路被雨一涮就是烂的,泥浆糊在石头上,路是黄的;山雨褪了,路还是原来的裸石。“喏,那个时候车子要从三磴公路上爬下来要整整一天。”六十多岁的老人,故事也是从别人嘴里抠出来的,他不是亲历者。
  那条公路上还有车在跑,只是不及三四十年前热闹了。云南大理漾濞县境内的“漾(濞)梅(花铺)公路”,开车的习惯叫它320国道,本地人一直叫它“史迪威公路”,尽管很多年纪轻的不知道史迪威是地名还是人名。毕竟,滇缅公路是个有些陈旧的词,是火塘边通身透黑的老提壶,似乎可有可无。
  雨下不歇,做活的女人顶着雨就出去了。割草放牛,顺着家门口的“苞谷路”走不会把胶鞋整脏了,娃娃追路,深一脚浅一脚尾着,草是缭乱堆杂的划痕,把女人头盖了。娃娃头顶上星星点点的雨水,阿妈还是那句玩笑话:偷吃了白糖。也是这个地方,也是这样的母子,七十年前没有这句玩笑话。不是影像的艺术处理、小说传奇,不是去给男人送饭。1937年,滇缅公路沿线征集二十万劳工筑路,自家的顶梁柱去打国战,剩着老人、女人和娃娃。外面乱着,家里的地荒着,听旁人讲,路修完了,家里那个也就回来了。钵头(方言,大碗)缺了个口,盛水不满,吃饭硌嘴;不止一个,路上的女人都存着这份私心。女人拉不动石碾子,背篓背带绷在头上可以多背些土石,脚在泥地里踩深了也是印,缀在路的边角上照样是揩不掉。雨水冲淡了背影,路没有尽头,只能瞧见路边的坑槽汪着水,牛尾巴在动勾扯了无关的物事,滇缅公路上没有一个空身来去的女人。
  走老路的车子少了,偶有汽车经过狗也要撵着跑一截。花草闷在丰水的箐沟里,熏黑的垛木房杵在高处。核桃树刚刚挂果,叶子也是油的,一阵过山雨,绿得淌水。培了新土,发了新枝,浸泡了人气,撤了滇缅路当年吐灰扬尘的布景是看似无从下手的历史。路走过的地方总有留下来的人,褪成后代子孙的记忆,或是化成洇血的传奇。1939年,爱国华侨陈嘉庚组织三千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抗战结束后仅千余人复员登记;“老华侨”是他们留在乡民口中的称谓,“南洋机工”是他们拓在纪念碑上的名字。路边的银槐树覆了齐人高的石灰,在国道上跑的“老驾”都能指出那些当年植下的树。头顶上有日本飞机,走夜车不敢开灯,压着崖坡边线缓行,沉淤的树影也叫人安心,至少车轮还在路上。碾碎溢美的词藻,像当年看夜路的司机那样把头伸出车窗,再看一眼路边的老树。肆意生长的枝杈填充公路,有根才有枝,树根扎得深,不会轻易示人,滇缅公路上没有一棵头重脚轻的行道树。
  村庄、公路、田地,一切都和“奇迹”没有寸缕关联,尽管它一再被提及是美国人口中继巴拿马运河开凿后人类创造的又一个奇迹。被水洗过的路面呈了指掌累日摩挲后的光泽,捡了一背篼野菌的老人坐在路边的树桩上咂烟,看路看人看那些单寡的色彩。听上辈的人讲,从前住在滇缅公路边上是件很“稀奇”的事,城里跑的还是德国的老柴油车,蹲在路边见的净是美国的道奇卡车。1942年,中国远征军经滇缅公路第一次入缅作战,同年,滇缅公路被迫中断。磨盘大的车轮子载的不是军需物资,是活生生硬铮铮的人。车队和公路并行,在烟尘中没迹;有流无源的水在河道干涸。作为已知的过去,历史始终是残忍的,这个方向没有一条回头路。
  老人指戳着弹石路面谝故事,裤脚挽着也沾了泥巴,他不是亲历者,只是一个应景的人。滇缅公路早已谢幕,淡出了那个时代,淡出了记忆,直至淡出视线。走一截路,无法想见切肤的哀乐,只能信手勾描那些黑白画面。


  作者系:大理州邮政管理局
....................
【杨亦頔专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拍举世闻名“二十四道拐” 这路走着会晕吗(1)
滇缅公路漾濞段
滇缅战争
抗战时中华民族的脐带,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象征——滇缅公路
行走滇缅路之九——滇缅今昔
滇缅公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 | 止戈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