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惩罚教育,今天还不能放弃

   惩罚是一种教育似乎早有定论,但今天仿佛被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尊重教育等美好的教育理念所淹没。
   面对问题学生,一些学校一味强调正面教育,少批评、勿处罚,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给学生留下阴影,不给学校带来麻烦;一些教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管得了就管、管不了不管,害怕学校追责,害怕家长问罪,害怕学生报复;一些家长有的无暇顾及、放任自流,有的过分溺爱、近乎怂恿,有的恣意打骂、教不得法;一些媒体或小题大作、夸大其词,对正常的惩罚教育说三道四;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把一切责任都往学校教师身上堆;或借题发挥、大肆渲染,为教育失败论推波助澜。以至对问题学生的违纪、任性、自私、顽劣、暴力等不良行为,学校无可奈何,教师束手无策,家长毫无办法。
   因此,我要说:仅仅是赏识教育是不够的,没有惩罚的教育可以说是不负责的教育,不作为的教育,不完美的教育。惩罚教育今天还不能放弃。 
   一、惩罚教育中外有之 
   惩罚,表示惩戒;责罚;处罚。以教育为目的的惩罚,是对违纪违规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惩罚教育是教师或家长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警戒、警醒、惩罚的行为,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惩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和工具,伴随教育的产生而生,并相生相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家族制度中,“父为子纲”,“父要子亡,不得不亡”,教师可以象威严的父亲一样,手握戒尺,惩处学生,似乎天经地义。
   我国最早制定的学生守则《弟子职》规定:学生对老师必须“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危坐乡师,颜色毋怍”,其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对学生的惩罚,打手板,男生打屁股都是司空见惯。《大明会典》中有“生员有戾规矩,并课业不精,廪膳不洁,并从纠举惩治”。
   更有甚者,刑罚中有一种叫教刑,老师可以对学生施以刑法。《尚书·舜典》中就有“扑作教刑”的记载,就是用槚木荆条制成的刑具,用以笞打学生。明朝监生若“毁辱师长及生事告讦者,即系干名犯义,有伤风化,犯者杖一百”,发边境地面充军,可见惩罚之严厉。 
   国外同样有惩罚教育,西方理论家、教育家柏拉图、康德、赫尔巴特、夸美纽斯都认为惩罚是教育教学中必要的手段,有利于学生矫正不良形为,形成良好品德。
   苏联早期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凡是必须使用惩罚的地方,凡是使用了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教师就应当使用惩罚。在必须使用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美国有的地方,如果学生学习不努力可判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坐牢2个月。
   瑞士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无故旷课,瑞士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对旷课的学生,一般都要处以罚款。
   英国学生犯错可打手心,男生还可以打臀部,对父母还可以罚款。
   澳大利亚在一些公立学校设立了警戒室,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会被叫到警戒室进行惩戒,或者被送到农场从事体力劳动,如果再不起作用,就送特殊学校。
   新加坡可以用藤条对学生进行惩罚。
   韩国则正式出台了《教育处罚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对学生的处罚。 
   二、惩罚教育非常必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人之初,欲本能,才是事物的真谛。人生来是有欲望的,饿了要吃,粗粮没有美味好吃,冷了要穿,粗布没有毛料好看;人生来是有缺陷的,自私生来就有,好吃、贪玩、任性就是孩子的天性;人生来是有差别的,有的生于富贵之第,有的落在贫穷之家,有的天生就有残疾,还有先天的情商和智商就不相同。
   固有的贫富、天赋的差别,加上现实锦衣玉食、豪车别墅的诱惑,学习上成绩的好坏,生活中环境的落差,家庭里关爱度的不同,给少年儿童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难免影响学生性格的生成,并带上自身的弱点。人从有初步的认知起就有心理、身体的需求和表达,满足不了愿望,会大声的哭,甚至放肆的吵、没完没了的闹;得不到的东西,会去争,甚至还会去偷、去抢。
   这本身就是儿童、青少年的待点,他们的身心正处于不成熟、不稳定时期,不能明辨是非,不知孰是孰非,正是可塑性最强、最需要锤炼的时候。孩子必竟是孩子,加之个体的差异,耐心的教育,正确的引导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有效的,这时往往需要强制的行动和适度的惩罚。所以,“玉不琢,不成器”,“吃一堑,长一智”。
   青少年儿童不经风雨、不受挫折,没有失败、没有教训,就没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俗话说“溺子如杀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时有余”,“不打不成器,棍棒彽下出孝子”,“三句好话当不了一马棒”,是不无道理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惩罚,就没有畏惧。如果过分溺爱,放任自流,不从小抓起,从严管束,很可能使孩子无法无天,误入歧途。 
  惩罚教育同样是爱的教育,因为爱之深,所以管之严,正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深刻的明白,真正的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不做后果很严重,什么事做了会受到惩罚。通过惩罚,使孩子全面认识错误,深刻反醒错误,彻底改正错误,真正吸取教训,从而促进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三、惩罚教育要慎重实施 
   惩罚教育是一门艺术,正确的、合理的、适度的、科学的运用,会事半功倍,治病救人。惩罚教育又是一把双刃剑,错误的、无理的、任意的、糊涂的滥用,会伤害孩子,适得其反。教师和家长必须从爱心出发,准确把握原则,细心掌握尺度,严谨的、审慎的运用。 
  (一)、要科学界定惩罚的适用范围。
   教育惩罚针对的是学生的错误行为,主要是明知故犯、屡教屡犯、性质严重的行为。学生要受到惩罚的违纪违规行为可包括: 
   1、无故迟到、早退、旷课,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2、无故不做家庭作业、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故意挠乱课堂教学秩序,在课间休息时追逐、打闹,影响他人学习、工作、生活; 
   4、故意损坏学校或他人财物,浪费水、电等公共资源; 
   5、故意破坏环境卫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6、进入营业性歌舞厅、录像厅、游艺机室、网吧等限制进入的场所; 
   7、浏览黄色网站、发布违法、虚假及不健康信息; 
   8、不规范着装,纹身、染发、染指甲、着奇装异服、佩带过分夸张饰品等; 
   9、讲脏话,打骂、欺负、侮辱他人,伤害他人身体; 
   10、不遵守考试纪律,考试中作弊; 
   11、拒绝学校教职工的管理、教育、指导; 
   12、男女生交往过密,当众搂抱、亲吻等; 
   13、在学校赌博、抽烟、酗酒; 
   14、携带禁止物品进入校园; 
   15、偷窃、勒索他人财物。 
   16、其他违法或严重违纪行为。 
  (二)、要准确把握惩罚的实施办法。
   对学生的惩罚大致可以分为: 
    1、教师语言惩罚。
   包括点名批评,个别淡话,书面检查,在班会上检讨等。 
    2、学校行政处分。
   包括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分不得违反《义务教育法》)。 
    3、没收相关物品。(贵重物品转交学生家长,管制物品移交相关部门)。 
    4、通知学生家长。(学生屡教不改或重大错误时适用)。 
    5、陪偿经济损失。(具体数额需与家长协商)。
    6、责成离开教学场所。
   如离开教室、离开学校、离开活动场所等(但要限制时间)。 
    7、剥夺某种权利。
   如取消评奖资格,不得参加某种竞赛或学校组织的活动。 
    8、身体性惩罚。
   包括罚站、罚跑、罚打扫卫生等劳动,(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 
    9、学习型惩罚。
   如抄写、默写、背书等额外作业。 
    10、创意式的惩罚。
   如让犯错误的同学表演节目、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反思、为同学们进行某种服务等。 
    11、移交司法机关。
   学生违犯国家法律,构成违法犯罪,由学校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要始终坚持惩罚的基本原则。
   教育惩罚是治疗学生心理疾病,鞭策学生学习进步,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要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必须坚持惩罚的基本原则。 
    一是教育为主的原则。
   要让学生明白,惩罚不是为了老师的尊严,也不是对学生犯错的报复,而了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为了教育学生以后不再犯错。要讲清道理,使学生知道错了,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为什么要接受惩罚,让他们心服口服,心甘诚服。 
    二是民主法治的原则。
   学校的校纪校规、各项制度、各类要求,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定,其次要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要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让学生学懂弄通,自觉遵守。一切与政策法律相违背的惩罚,都必须立即修订,坚决废止。 
    三是公平正义的原则。
   对学生的处罚必须公正客观,一视同仁。教师要准确把握标准,处之有理,处之有据,不偏不倚。不能主观臆断,随心所欲;不能偏爱优生,厌恶差生;不能凭借关系,厚此薄彼。不然会使学生产生质疑,引起不满和对立情绪,带来负面效应。 
    四是及时坚决的原则。
   发现问题要坚决果断,及时处理。对于班级、学校不好的苗头,要严密关注,抓住不放,把事情处理在萌芽状态中,不至于任其酿成事件;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之处理,过去久了,就失去了处理的意义;违纪事件一旦出现,就要坚决的予以处理,不能姑息,不能迁就,否则怡害无穷。 
    五是尊重关爱的原则。
   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人格尊严。教师要注意批评用词,不能使用粗俗、讽刺、尖刻的语言,羞辱、挖苦、贬斥学生;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不能在身体不适时进行与身体相关的不当处罚;要注意惩罚的时间、场所,尽量避免在学生集中的地方,尽量避免过分伤害刺激学生的心灵。 
    六是慎重准确的原则。
   要控制惩罚的范围,一般轻微的违纪行为,或过失性没有产生严重后果的行为,特别是学生已经努力了,但学业成绩较差、学习效果欠佳,则不能列入惩罚的范畴。要查清事实的真相,做到证据确实充分,引用规则适当,不能让学生蒙受冤屈。 
    七是灵活适度的原则。
   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身体条件,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惩罚方式方法上区别对待。儿童期学生与青少年学生,性格开朗、跳皮倒蛋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生性多疑的学生不能施以同样的处罚。响鼓不用重锤,顽劣可用“重典”。 
    八是跟踪观察的原则。
   教师要更加关爱受惩罚学生,做好惩罚善后工作。通过细心观察、谈心淡话、跟踪教育等了解其思想状态,鼓励同学与其多接触、多交流、不歧视、不疏远,不使其自暴自弃。还要及时捕捉其闪光点和点滴进步给予肯定表扬,激发其热情和进取心,避免不良后果,重塑健全人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惩罚的缺失滋生和恶化了学生的丑恶行为,让教师无力和倦怠
缺失惩罚的教育让学生丑恶行为滋生和恶化,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纪律也可以管好,只要遵循以下原则
人们啊,当心!别“捧杀”了孩子
浅析学校教育中惩罚的艺术
教师必看,征服学生法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