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境,唤醒儿童学习的潜在动力



有观点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大脑是一张白纸,需要环境与外界的刺激,才能让学习发生。


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是儿童学习的象征,儿童的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一个快速学习与获得语言的装置,使得儿童的语言学习比成人更快。


无论何种观点,都离不开一个指向——儿童的学习发生的基础是什么,环境与教育使儿童的学习成为最大可能。



一、儿童的学习是在关系和情境中发生的



儿童的出生后其遗传作用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就成为客观存在,而环境与学习就是让儿童学习的遗传基础释放出最大可能。


由于儿童智力与大脑发展的敏感性与快速性,环境和教育会让儿童学习的种子发芽、结果。好的环境与教育应该是让儿童在适合其个性与年龄的情境中发展、学习。


在情境中,儿童将自我与他人、主体与客体进行辨别,然后建立关系,通过情感、人际与语言的沟通、交流,体验学习与改变,获得成长。


美国团体动力心理学家勒温指出,在一个充满情境的场域中,人际互动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儿童的学习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相互的沟通、同学之间的交流分享、自我的反思与质疑,可以强化和改进自己的学习经历,增加习得的经验,促进知识与信息的获得,渐进地改进自己的心智模式(图式),从而使学习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



二、情境的创设是儿童学习经验提升的关键



如果教育的环境是儿童学习与成长的平台,那么情境就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保障和选择。情境就是要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唤醒他的动机、兴趣与潜能。


无论“触景生情”还是“感同身受”,说得就是情境的力量。情境化的学习让儿童的“心理资本”(乐观的情绪、学习的自信、应对挫折的毅力)被激发,学习的动机得到强化。


教师就是在儿童学习的环境中创设情境、建立联系、表达自己的个性与思想,让儿童的学习在体验、经验与“试误”和“顿悟”中发生、强化,而不是简单的刺激与灌输知识,让儿童的大脑成为信息的容器。有效的教育和教学方式,应该是在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获得感,内在的潜能被激活。



三、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培养儿童的能力与兴趣



那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情境化的,如何设计情境化的教学与学习呢?这方面的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论哪种情境化的教学设计,都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1

教学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而不是知识


比如“图形的认识”是儿童思维与智慧启蒙中很重要的标志。成人的视角里“三角形”、“圆”或者“四边形”已经脱离了具体的情境与实物,是抽象的线条,而儿童的认识这些图形必须经过若干次“实物”象征的迭代,即从他所接触的物品与玩具中获得加工与认识。所以在教师为儿童设计相关学习内容时,落脚点不是“知识”或“概念”本身,而是根据儿童的实际经验去“演绎”实物和情境。


2

情境应该引发学生的联想与兴趣


情境不是对环境与实物的再现,而是教学任务、学习内容、课堂互动等密切相关因素的呈现。好的情境应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与学习动机。


如在儿童建立概念“守恒”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相同容量的水倒入不同的容器中,让儿童通过观察、探究、思考、交流来发现 “容器的大小”原来与“粗细”、“高低”、“形状”等都有关系。这种教学方式,比简单让学生知道“高低”、“长短”等更有意义,通过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建立了链接。


3

良好的情境设计是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


如果问一个人,谁做的菜最好吃?相信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说:妈妈做的!因为妈妈做的菜包含了爱和对我们胃口的了解。


什么是好的老师,一定在他的课堂上是让学生投入与忘我的,因为优秀老师的课堂是注入了他的情感与灵魂的,是给学生营造了好的体验的氛围与经历的。


在课堂上,学生感受到的是热情、认同、鼓励与包容,而不是沮丧、紧张与苛责。罗杰斯的会心团体研究发现,当沟通双方的内心打开,放下防御时,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与情感资源就会释放出来,学生就会乐于投入到学习中来。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创造、分享智慧、感受成长的圣地,注入了共同的积极情感,这种体验是愉悦的。


4

有效的情境设计能训练学生的学习思维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情境探究中发展和锻炼出来的。思维能力是儿童学习能力的核心指标。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将知识、思考、探究、互动密切结合起来。


如在教学是“一张A4纸可以承重多少”时,老师可以从A4纸的材质、纸张的厚度与面积大小、纸张的来源(耗材)、承重的方式、伙伴相互的合作等多视角设计,既可以做低阶思维的教学情境设计,也可以做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与认知水平,也考虑到教学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链接。一张纸只所以能引发学生的多维思考,关键在于教师对问题的情境化设计。



四、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的思考与艺术



1

情境设计需要教师的积累


情境化的学习与教学设计,除了要求教师有基本的学科知识储备以外,还要有儿童学习的学科形象,即能每次用“空杯”的心态去设计教学,要不断地“新瓶装旧酒”,而不是以一成不变方式教授相同的内容。这需要教师平时的学习、观察、反思和积累。


2

情境设计需要教师创造性表达


人类最大的特质就是善于思考与创造。如果教师的教学是点燃与唤醒学生学习的潜质与动力,那教师平时的教学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一方面基于学科的“同课异构”,另外一方面在于教师理解的视角。所以教师突破教学的“舒适区”,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对情境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地设计。


3

情境要关注儿童的经验与认知水平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经验是有层次和阶段的。儿童的人格也是由主体(I)的我走向客体的我(Me)发展。如果教师脱离了儿童的经历、实际和认知水平去设计教学则很难激发儿童的学习品质。尊重儿童、理解儿童、走进儿童,才能设计适合他们年龄与人格特点的教学情境。


适合的学习情境,才是有效的。教育,就是唤醒。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组 (杨彦平)






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
钟启泉:撬动课堂转型的深度学习如何发生?
何捷:一二三四五,“教学”不辛苦
新课标下,新课堂的40个新思维(纯干货)
新视域:重新厘定符合新课标、新课堂的40个课堂理念新思维解读版
创新力在“童创课堂”中生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