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2 IPO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指引学习(北京注协专家提示[2014]第3号)

IPO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

——北注协专家提示[2014]第3号

 

IPO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段中,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是较隐蔽的方式之一。企业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规定往往需要较多的管理层判断,给财务报表审计带来了困难和挑战。注册会计师应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规定,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综合运用各种审计程序,将因研发支出不当资本化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的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合理规避审计风险。


思成笔记:研究支出资本化是粉饰财务报表比较具有隐藏形式的手段,那么对于发审委而言,是不是费用化的属于发审委更可以接受的方式呢。如果资本化,那么对于5要件的判断依据必须要获取充分,不然答题时,就抓瞎了。

 

提示仅供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提示中所涉及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程度等,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中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照搬照抄。

 

针对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IPO审计专家委员会做出如下提示:

 


一、关注与研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对于外部证据较少、较多依赖管理层判断的研发支出的核算尤其重要。 


思成笔记:这边需要关注到企业的内控,那么我们来看看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的相关规定。

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有效控制研发风险,实现发展战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研究与开发,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第三条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

   (二)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

   (三)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第四条 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规范研发行为,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章 立项与研究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研发计划,提出研究项目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可以组织独立于申请及立项审批之外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评估论证,出具评估意见。

   第六条 研究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重大研究项目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决策。审批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研究项目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

   第七条 企业应当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专业人员,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研究过程高效、可控。

   企业应当跟踪检查研究项目进展情况,评估各阶段研究成果,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有效规避研究失败风险。

   企业研究项目委托外单位承担的,应当采用招标、协议等适当方式确定受托单位,签订外包合同,约定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等相关内容。

   第八条 企业与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研究的,应当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书面合作研究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研究成果产权归属等。

   第九条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成果验收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研究成果进行独立评审和验收。

   企业对于通过验收的研究成果,可以委托相关机构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进行管理。企业对于需要申请专利的研究成果,应当及时办理有关专利申请手续。

   第十条 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核心研究人员管理制度,明确界定核心研究人员范围和名册清单,签署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保密协议。

   企业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特别约定研究成果归属、离职条件、离职移交程序、离职后保密义务、离职后竞业限制年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三章 开发与保护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加强研究成果的开发,形成科研、生产、市场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研究成果的开发应当分步推进,通过试生产充分验证产品性能,在获得市场认可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研究成果保护制度,加强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及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涉密图纸、程序、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借阅和使用。禁止无关人员接触研究成果。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研发活动评估制度,加强对立项与研究、开发与保护等过程的全面评估,认真总结研发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制度和办法,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活动的管理水平。


 审计提示: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发行人)与研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发行人)在立项与验收、研究及开发阶段的划分、资本化条件确定、费用归集、分配及核算等相关活动是否具备健全的控制制度;可以通过分析程序,分析业绩增长是否主要依赖研发费用资本化,如果不进行资本化,相关业绩是否难以满足发行条件等。


思成笔记:“分析程序,分析业绩增长是否主要依赖研发费用资本化,如果不进行资本化,相关业绩是否难以满足发行条件等。”有感这条对于会计师而言,非常重要,这是基本面的问题。

 

2.测试相关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包括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费用的归集分配及资本化计量是否真实准确。

 

3.根据对内部控制了解与测试的结果,确定对研发支出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二、关注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开发阶段是将研究阶段的结果进行开发以生产出新产品,或进行实质性技术的改进阶段。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

 

审计提示:

 

1.关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是否与项目流程相联系,是否遵循行业惯例。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以流程节点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选择性运用资本化政策的迹象。

 

2.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往往因行业特点和企业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注册会计师在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情况下应考虑利用行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利用专家工作时,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号——利用专家的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案例:某药品生产企业,不断进行新药的研究开发,每年均发生大量的研发支出。

 

药品研究过程主要分为有效成本研究工艺研究药理药效研究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申报生产批文等阶段。在进入临床阶段前,企业可自行立项研究,不需进行临床试验,也不需取得外部监管部门的批文;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时,需取得国家药监部门的批文,方可进行临床研究。

 

经过了解、分析、查阅行业资料,并利用医药行业专家的工作发现,在研究工作进入临床阶段前,研究是否能取得成果的不确定性较大,而在取得临床批文后,取得生产批文的可能性则较大。所以,在本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临床阶段作为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节点。临床阶段以前作为研究阶段,到临床阶段时作为开发阶段的开始。判断企业是否进入临床阶段的标志是国家药监部门的临床批文。

 


三、关注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是否充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思成笔记: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思成笔记:具有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思成笔记:有市场,具有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思成笔记:有能力完成。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思成笔记:可靠计量。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取得充分、必要的证据,逐一审慎判断五个资本化条件

 

审计提示:

 

1检查需依赖主观判断的五项条件,是否具有较强证明力的外部证据。比如,技术可行性是否取得外部专家报告,新技术或产品是否有商业化合同为支持等。思成笔记:具有意图。


思成笔记:技术可行性——外部专家报告,有市场——商业化合同。可作为较强的外部证据。

 

2.检查研发项目的基本资料,包括有关协议、董事会纪要、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通过这些资料,判断企业的研发项目是否真实存在、立项程序是否完整有效。


思成笔记:需要取得基本资料,来判断项目是否是真实的,流程是否是完整的,是否存在逻辑性矛盾,是否有修改和篡改,是否有日期勾稽矛盾等


 

3.检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盈利预测报告、项目开发预算报告等资料,判断相关资料的程序、思路是否符合逻辑,以防止企业为资本化目的修改初始设计


思成笔记:任何一项好的筹划都是事前筹划,需要取得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预算报告等,来判断其是否事中时为了资本化而去修改初始设置。

 

4.检查研发活动是否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等指导政策相关,对研发活动的认定是否结合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和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政策规定。如果研发活动不属于上述领域的范畴,应取得证明其创新性的实质证据。


思成笔记:高新认定,研发加计,企业的研发活动属于三种相互较为独立,但也相辅相成的模块。但其共性之处都要求企业有真实的研发活动作为前提,符合各自确认的研发范围作为背景。那么相互结合的判断,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模式。有高新资格,不加计,有高额的研发活动不加计,都是很较为不符合常理的行为。

 

5.检查研发项目实际收益及效果是否足以支持创新性的认定,如形成专利权、新产品具有明显效益、产品档次、性能明显提高等。


思成笔记:此时应需企业研发部门提供研发产品的效用报告。

 

6.检查合理预期产生未来收益的必要条件是否具备。某企业以产业化合作合同为可产生收益的条件,而合作方尚不具备生产此类产品的资质条件;再如,以设计为主的某企业拟将设计结果产品化,但其无法证明业务模式改变是否具备足够的财力资源支持等,这些情况都不足以支撑资本化的条件。

 

7.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程序,分析资本化期间是否存在与项目进程不匹配的情况,资本化金额是否存在与项目规模或工作量不相符的情形;可以参考行业惯例,与同行业公司的研发支出情况进行比较,若差异较大是否能够得到合理解释。


思成笔记:分析性程序的基础,是需要对应研发建立一个合理的预期。而这个合理的预期是可参考行业惯例,以及同业公司的情况。

 

8.注册会计师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已经资本化的研发支出进行复核,判断其赖以资本化的条件是否仍然存在。如果研发项目发生变更,导致研发支出不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应将已经资本化的部分转入当期损益。 


四、其他事项提示

1.采用谨慎性原则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判断

 

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有可能难以取得确凿证据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这种情况下,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审慎判断。

 

2.外购技术二次开发的资本化判断

 

企业对外购技术进行继续研发时,应合理判断外购技术的未来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并按照自行研发支出的原则进行资本化处理。




思成公众号,欢迎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国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比较
无形资产的确认、研发费用的界定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成本如何确定
研发支出何时费用化?何时资本化?
有道云笔记
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区别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