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南与实践:哮喘治疗发展史(上)

作者:李鸿政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最近在阅读文献的时候,看到一个名为“QVA149”的药物,似乎很是高大上,进一步了解,得知QVA149是一种复合制剂(茚达特罗+格隆溴铵),SHINE研究显示该复合制剂对COPD的疗效显着优于单一用药,这似乎是情理之中,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看过《神雕侠侣》的同学都应该记得这样一幕:在绝情谷中,东邪+南帝+老顽童完胜金轮法王,而论单打独斗的话,恐怕任何一个也非后者敌手。


慢阻肺的治疗核心药物是支气管扩张剂,包括LAMA和LABA等,一系列的研究试图把两者分出胜负,而权威的GOLD指南明确指出:在治疗慢阻肺时,二者不相上下,酌情选择。而在哮喘的治疗当中,LABA远甩LAMA.


于是,除了福莫特罗、沙美特罗、噻托溴铵等江湖名宿之外,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了茚达特罗、维兰特罗、阿地溴铵、格隆溴铵等武林高手,纷纷磨枪擦剑,势必要扬名江湖,好不热闹。


这对医务人员及患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人才辈出当然好过人才凋零。武林有热闹时,当然也有萧条时,举个例子:家父患有哮喘,这在目前来说治疗管理完全不是大问题,但在15年前(2000年)则是个大问题!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江湖上尚无绝顶高手!当时的哮喘控制情况应该是不乐观的,即使是现在,也未必非常乐观,虽然说GINA指出“哮喘可防可控”,但哮喘的教育与管理任重道远。


(一)治疗哮喘&慢阻肺主要药物出道时间表:




相关药物通用名:


能倍乐:噻托溴铵软雾吸入剂


思力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


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气雾剂


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


爱喘乐:异丙托溴铵气雾剂


可必特: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


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


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必可酮: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


由上图可见,2000年以前,LABA和ICS都是单一吸入器用药,直到2000年后,舒利迭(葛兰素史克)和信必可(阿斯利康)踏足江湖,气势如虹!哮喘的治疗翻开了新篇章,不可不谓里程碑!笔者父亲年少则有哮喘,在1998年左右曾数次到省城求医,均未得到满意治疗,这也跟时代有关。虽然当时已经有了普米克、辅舒酮、爱全乐、可必特等药物,但GINA指南刚产生不久,ICS+LABA治疗哮喘的概念绝对比不上现在那么深入人心。好吧,既然说到平喘药物的发展史,又谈及了GINA指南,那我们就来数一数历代哮喘指南吧。


(二)中华系列哮喘指南回顾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是国内医务人员的尚方宝剑,从1997年到现在,一共发行了4个版本,内容当然是不断更新,科学性越来越强,对于指导临床工作有巨大帮助。


第一版指南:1997年,开山之作


1996年,作为中华医学会的优秀成员,何权瀛教授等奉命起草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讨论稿,官方说法:这是一项非常光荣而又艰巨的任!我国第一版支气管哮喘指南即将出世!据何教授的资料分析显示,80年代初国内对哮喘的研究大多限于病因调查,临床表现和治疗探讨,80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后研究进入了全面深入的阶段,90年代时有关气道炎症、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吸入疗法等研究明显增多,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但流行病学研究的论文屈指可数,生物医学方面研究多,社会心理方面研究太少(举国上下,只有数篇)。哮喘发病机制很复杂,但那时候的研究多为单一因素研究,综合性研究非常少。探讨治疗的多,研究如何防治的很少。在这种条件下,中华医学会参考了1995年GINA指南(第一版GINA),制定了我国第一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1997年第一版指南,对于哮喘长期治疗分为3级(2003版分4级,2008版&2013版分5级),当时使用茶碱非常流行(蛮荒时代,呵呵),以至于在介绍哮喘主要治疗药物时,激素排第一,茶碱排第二,β2受体激动剂排名第三,并认为中度以上哮喘患者需要长期ICS.那时候LABA使用尚未普及,指南介绍时说道:新一代长效β2激动剂(salmeterol和formoterol),说的是英文名字,类似于“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的中文名还没使用,估计当时国内并未上市,当然也就尚未意识到LABA单独长期使用的危害。抗胆碱能药物在用,溴化异丙托品,作用弱与β2激动剂,而且起效相对慢,爱全乐是1997年才在国内上市,当时使用经验应该也不多,尚未提及溴化泰乌托品(tiotropium)。色甘酸钠、抗组胺药物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以后使用逐渐减少),缺兵少将时代,老弱妇孺都可能上战场。


指南涉及内容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只介绍与治疗相关内容,而且也不全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阅读指南。


第二版指南:2003年,骑兵突起


时隔五年,专家们在参考GINA2002指南前提下,决定对第1版指南(1997年版)进行修订,再不修订,就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太多。但由于2003年,医学界都在抗击SARS,所以该指南在当时未能广泛推广。第二版指南,糖皮质激素是大佬的地位一百年不动摇,β2激动剂排名第二了,茶碱掉入第三,这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在介绍LABA的时候,开始用上了中文翻译词语,例如沙美特罗(salmeterol)、福莫特罗(fomoterol),并对这哥俩的使用方法做了简介,看来国内是有药了,查了下资料,CFDA显示施立稳(沙美特罗)是2002年国内上市,但目前临床用的似乎非常少,笔者从未得见其庐山真面目(见识短,呵呵)。本指南着重介绍了LABA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特别强调联合ICS和LABA治疗中-重度持续哮喘患者,可获得相当于(或优于)加倍剂量的ICS的疗效,只不过当时尚未出现舒利迭、信必可(2003年后国内才上市),如果要联合使用ICS和LABA的话,要使用两个吸入装置,确实有点麻烦。首次介绍白三烯拮抗剂,由于孟鲁司特钠片是1998年在美国上市,2000年在国内上市,所以第一版指南尚未提及该药。其作用不如ICS,也不可能取代ICS,但可以作为联合治疗,减少ICS的剂量,这句话一直持续到最新的指南。


第2版指南把哮喘治疗药物分为抗炎作用和症状缓解作用两大类(后面的指南开始分为控制药物&缓解药物,更加清晰)。ICS是长期治疗持续性哮喘的首选药物,由于ICS的使用逐年增多,有关它的正反面研究蜂拥而出,但指南明确指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ICS可以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抗胆碱能药物(代表:爱全乐),舒张支气管作用弱于β2受体激动剂,起效较慢,联用有互补作用。提及了抗组胺药物(酮替芬、氯雷他定等),效果较弱,可用于伴鼻炎的哮喘患者。色甘酸钠等可用于轻度持续哮喘治疗。哮喘长期治疗方案是根据严重度分4个级别。如图(4个版本指南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3版指南是基层版指南,所以用药方面与2008版有所改动(但大的原则不变)。观察各个版本的GINA文件,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大致上就是2008年中国版本指南的样子,分5级,视情况升、降阶梯治疗,5个级别都是按需使用短效β2激动剂(SABA)。但2014年GINA文件对此作了改动:第3级开始,按需使用的药物是SABA或低剂量ICS/formoterol(信必可)。也就是说,信必可可作为控制用药和缓解用药。




未完,待续


本文仅对第一版、第二版指南做介绍,第三版、第四版指南将在下一篇文章继续介绍,如有需要,敬请期待。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医学界》为旗下超 15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zw@yxj.org.cn,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微信(zero-nice)沟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GINA 2021 哮喘指南,更新要点抢先看!
阿奇霉素还能治哮喘?看看最新 GINA 指南怎么说!
杨冬教授:哮喘患者禁(慎)用药物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GINA 2021 重点解读:重度哮喘如何定义、诊断及治疗
认识哮喘-COPD综合征
哮喘管理策略:从指南到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